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学家把人的智力分为智商和情商, 认为高智商并不一定带来成功,而情商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当今社会正处于科技飞速发展时期,社会不仅需要高智商人才,而且更需要高情商人才。但是目前许多学校普遍存在偏重学生基础知识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往往忽视了学生情感智力和人格的发展与完善。历史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情商教育资源,在历史教学中注重情商的培育,把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与学生的情商教育统一起来,以促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成为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中学历史智商情商情商教育
众所周知,历史课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和塑造国民精神,历史教育应该教育学生如何去做一个中国人,帮助学生理解做人的道理,史学的育人功能已经说明历史教学离不开情商教育。
什么是情商呢?情商又称情感智力,是心理素质的核心部分,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存、竞争发展的重要能力,是认识、调控和激励自我情感的能力。科学研究表明,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认为:情商是一种性格素质,包括克制力、忍耐力、调适情绪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等。一个人在成长成功的过程中,智商高低至关重要,但却不是唯一的因素。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著名的世界级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幼年时曾被他的一位老师认为是弱智,但是后来却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发明家。“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他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也正是他性格的伟大之处。
在倡导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今天,面对中考、高考灵活多样、千变万化的试题,仅靠简单的背诵和记忆,仅靠智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和记忆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这里的“思考”就意味着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历史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较高的情商,并以此促进学生智商的发展。
一、情商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历史新课标中规定:“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由此可见,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一个人情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心理素质,而心理素质的首要因素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
历史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通过学习古代史,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感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了解古代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通过对近代史的学习,学生可以把戊戌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对比,了解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认识近代中国从康乾盛世到近代前夜的危机产生的根源,使学生知古鉴今:认识闭关自守、愚昧自大、故步自封的结果是“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语),无力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从而进一步认识改革开放是现代中国繁荣昌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因素,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学习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二、培养情商教育,落实史学的明智价值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明智包含历史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洞察能力。“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这是唐太宗对历史的“明智”功能最深刻的概括,他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从而出现了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贞观之治”。这表明唐太宗是一个情商极高的人,他懂得从别人的错误中剖析、理解、洞察错误的原因,使自己避免失误。
“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这是司马光著《资治通鉴》的目的,他用历史的史实给后人提供历代朝政得失兴衰的经验教训。《资治通鉴》曾成为明朝皇帝的必读之书,但是同样未能挽救其灭亡的命运,这只能说明亡国的帝王崇祯皇帝是一个情商不高的人。
所以,中学历史教学,应当而且必须发挥读史明智的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高素质高情商的人才。
三、以人为本,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情商教育
布卢姆说:“发展诸如兴趣、愿望、态度、鉴赏、价值感、义务感和志愿感等特征,是教育上最重要的理想之一。”笔者认为:以上“特征”就是情商所包含的一切。现代技术教育为情商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展示平臺。比如说,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本所制造的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把时间、地点、人数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为应试而进行简单记忆,就很难达到震撼心灵的效果。利用网络资源,或制作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地再现历史情景,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撞击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情商,提高精神境界,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着不可低估和替代的历史作用。
历史知识中有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挖掘。例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孙中山为了民主共和“愈挫愈奋,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顽强意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所展示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乐观主义精神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是我们培养、提高学生情商的好素材。
马丁·路德有句名言:“国家前途不取决于国库之实,而在于它的公民素养。”一个没有健全人格的人是不可能有较高的情商的,且不论成就大小。隋炀帝的智商并不低,他创建科举制度,开通世界古代史上最长的大运河,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了,但是“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典故说的既是他的历史悲剧,也是他的情商悲剧。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决不能忽视“情商”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作用,不能单纯把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聪明程度、成功与否的标准,还要考虑他们的情感智力因素,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其积极实施情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开拓进取、积极乐观向上的品格,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其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历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新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出版社.
[4]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中学历史智商情商情商教育
众所周知,历史课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和塑造国民精神,历史教育应该教育学生如何去做一个中国人,帮助学生理解做人的道理,史学的育人功能已经说明历史教学离不开情商教育。
什么是情商呢?情商又称情感智力,是心理素质的核心部分,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存、竞争发展的重要能力,是认识、调控和激励自我情感的能力。科学研究表明,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认为:情商是一种性格素质,包括克制力、忍耐力、调适情绪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等。一个人在成长成功的过程中,智商高低至关重要,但却不是唯一的因素。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著名的世界级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幼年时曾被他的一位老师认为是弱智,但是后来却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发明家。“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他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也正是他性格的伟大之处。
在倡导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今天,面对中考、高考灵活多样、千变万化的试题,仅靠简单的背诵和记忆,仅靠智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和记忆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这里的“思考”就意味着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历史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较高的情商,并以此促进学生智商的发展。
一、情商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历史新课标中规定:“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由此可见,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一个人情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心理素质,而心理素质的首要因素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
历史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通过学习古代史,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感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了解古代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通过对近代史的学习,学生可以把戊戌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对比,了解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认识近代中国从康乾盛世到近代前夜的危机产生的根源,使学生知古鉴今:认识闭关自守、愚昧自大、故步自封的结果是“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语),无力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从而进一步认识改革开放是现代中国繁荣昌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因素,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学习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二、培养情商教育,落实史学的明智价值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明智包含历史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洞察能力。“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这是唐太宗对历史的“明智”功能最深刻的概括,他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从而出现了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贞观之治”。这表明唐太宗是一个情商极高的人,他懂得从别人的错误中剖析、理解、洞察错误的原因,使自己避免失误。
“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这是司马光著《资治通鉴》的目的,他用历史的史实给后人提供历代朝政得失兴衰的经验教训。《资治通鉴》曾成为明朝皇帝的必读之书,但是同样未能挽救其灭亡的命运,这只能说明亡国的帝王崇祯皇帝是一个情商不高的人。
所以,中学历史教学,应当而且必须发挥读史明智的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高素质高情商的人才。
三、以人为本,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情商教育
布卢姆说:“发展诸如兴趣、愿望、态度、鉴赏、价值感、义务感和志愿感等特征,是教育上最重要的理想之一。”笔者认为:以上“特征”就是情商所包含的一切。现代技术教育为情商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展示平臺。比如说,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本所制造的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把时间、地点、人数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为应试而进行简单记忆,就很难达到震撼心灵的效果。利用网络资源,或制作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地再现历史情景,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撞击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情商,提高精神境界,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着不可低估和替代的历史作用。
历史知识中有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挖掘。例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孙中山为了民主共和“愈挫愈奋,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顽强意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所展示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乐观主义精神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是我们培养、提高学生情商的好素材。
马丁·路德有句名言:“国家前途不取决于国库之实,而在于它的公民素养。”一个没有健全人格的人是不可能有较高的情商的,且不论成就大小。隋炀帝的智商并不低,他创建科举制度,开通世界古代史上最长的大运河,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了,但是“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典故说的既是他的历史悲剧,也是他的情商悲剧。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决不能忽视“情商”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作用,不能单纯把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聪明程度、成功与否的标准,还要考虑他们的情感智力因素,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其积极实施情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开拓进取、积极乐观向上的品格,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其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历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新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出版社.
[4]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