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初中抗战史教学的新变化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cb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部编教材在抗战史部分的编排上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将“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日活动分别安排了一个独立的课时。从内容上看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中新增加了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等战役,而且在第19、21两课中有关淞沪会战、太原会战的内容也较前版教材更详实。这样的内容安排给学生展示出的中华民族抗战形势更为立体,更加完整。
  【关键词】部编教材;初中;抗战史教学;新变化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2-179-01
  一、变化在两版课标与教材里的表现
  (一)两版课标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相关内容表述的差异(具体内容见表一)
  1.教学主旨更明确
  比较两个版本的表述,可以注意到“2011版”对本部分内容教学主旨的导向更明确。在讲述八路军、新四军故事的活动建议中,“2011版”用“抗战故事”取代了原有的“敌后抗战故事”,并增加了“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这就是要求选取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军事斗争史实时,不仅要有敌后战场抗战的内容,还需要有正面战场的抗战史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习者建立起“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概念,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中流砥柱的作用。
  2.教学建议更具体更开放
  对正面战场相关史实的学习要求由 “台儿庄战役”这个事件点展开到“列举史实”这个可以连接成线的系列点,这种变化既体现出“点——线”结合的学习要求,又体现了建立历史时序性的学科素养要求;对于“探讨胜利原因”的要求,是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突出理解全民族团结的作用;历史歌曲作为史料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起到丰富学习者认知的重要作用,2011版课标在教学活动建议中没有具体提及抗战歌曲的名字,意在鼓励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主动根据学习需要发掘史料,开发丰富课程资源。
  (二)两版教材对“正面战场抗战”相关内容表述的差异
  1.教学立意更突出
  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单元的题记部分明确单元教学的基本立意:“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组织多次战役”、“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在这组表述中,在“正面战场”抗战的并未表述为“中国国民党”而用了更加宽泛的概念“中国军队”,既包含了国民党军队也包括中国共产党军队以及所有参与抗战的非两党指挥的军队,这样更能表达“正面战场”上全民族的团结斗争;“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2.教学内容演绎主旨更清晰
  2011版部编教材在“正面战场”相关史实的选取上新增大量内容,比如:淞沪会战以及其中的宝山战役、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国空军首次参战;武汉会战以及其中的万家岭战役;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第三次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
  除了新增内容外,对于原来教材里有的相关内容还进行了补充和丰富,呈现了更详实的描述,使史实之间更加连贯,更便于学生完整全面了解整个正面战场的抗战历程,比如:交代台儿庄战役背景的时,在2011版中台儿庄战役背景部分交代了三支进攻台儿庄地区日军的来历,津浦线北端的平津、南端的南京,还有一支来自山东半岛登陆日军,这样的表述更方便学生理解日军发动徐州会战“合功徐州”“打通南北战场”的目的,以及国民党军队血战台儿庄的战略意图。
  二、基于变化的课堂教学新实践
  针对新教材的这些新变化,在实践中也可以进行一些新的教学尝试。
  从概念界定出发去协调单元目标与课时核心任务。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界定“正面”与“敌后”兩个战场?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其南、西、北三面与国统区接壤,东面隔黄河与日本人对峙。为保卫陕甘宁边区,八路军9000余人,留守边区,并于当年8月25日在延安设立的八路军后方留守处统一指挥。显然这里的“后方”并不是日军的“敌后”,而是我大后方。本单元的主旨围绕“全民族抗战”和“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展开,“正面战场的抗战”并不等同于“国民党的抗战”,而是全民族各阶层各阶级在正面战场上与国民党军队积极配合英勇抗日的斗争。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从教材内容编排上看想要表达的是“以国民党军队为主的正面战场的抗战”,联系课标的相关表述可以“命运共同体”为本课核心词,将主旨立意定位为“正面战场的抗战是民族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其辉煌战果和顽强精神作为抗战胜利留下的宝贵遗产,极大促成了当时以及之后中华民族的觉醒,在今天仍然是激励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
  从课标到教材,全面理解单元主旨,理清教材内容对主旨的演绎,是部编版教材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新要求。历史教师应在通史阅读的基础上,讲清教材的“点”,理清历史发展的“线”,注重教学立意,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普及历史常识,形成历史认识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薛伟强《有关“抗日战争”的比较分析》,历史教学 2008(11)
  [2]《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武月星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 1995年版
  [4]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更为广泛,目前已经成为了教育改革的方向,以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因此为了顺应信息化的教育方式,不少八年级地理老师开始将互联网地图与地理教学融合到一起,旨在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到地理信息和地理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并且,随着信息化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展,很多信息化的教学都建立在多媒体设备、视频课件等基础上进行的,而长此以往和传统
【摘要】2020年随着新学期的开启,笔者又接手了新的一批学生。起先的心情是愉悦的、期待的,看着小三十个学生那稚气的面孔,暗下决心三年后再打个漂亮战。笔者拟定了一些教学计划和目标,满心喜悦地期待着学生能与笔者在同一频道里享受着奋斗和收获的点点滴滴,一起成长,然而几个月过去了,笔者的激情却遇到教学中最无奈的现实。也许是20年的新冠疫情影响的孩子们的学习,这些刚刚升上初中的学生,学习基础打得就没那么强悍
摘 要:在初中语文写作中,素材整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缺乏了素材,那么作文内容就会很贫乏,而且缺乏真情实感。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累积与归纳素材,并且将其运用在写作中。笔者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具体如下。  关键词:语文;初中写作;策略;素材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5-163-01  一、通过对课文内容进
【摘要】 如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探索如何在實际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2-103-01
【摘要】 随着我国近年来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在进行整体改革过程当中,越来越重视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平时的课堂实践当中,而且也要求当今的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整体设计时必须要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保证同学们在学习时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统艺术的了解,使同学们的学习活动参与过程当中,能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本文将会就如何将青花陶瓷艺术与课堂教学如何进行仔细
【摘要】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会提前准备好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严格按照准备好的教学步骤走,让课堂教学活动显得比较死板。而有的教师则会利用课堂活动中遇到的资源进行研究,让学生进行深刻思考,能够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发掘研究资源进行研究,给出以下几点拙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研究资源 发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摘要】如今,在教育事业改革不断发展背景下,高中的数学教师要想不断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就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地创新。“微探究”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仅加强了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对高中数学课堂进行了优化,进一步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探究”;高中数学;优化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2-211-01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对于学生之后的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英语词汇教学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条件,也是实际应用英语的前提。词汇教学是每个单元学习的首要环节,不过以往的教学方式对于词汇教学的完整性、逻辑性、人文性等都没有体现出来,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引用故事教学法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一点。本文就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作用和策略展开研究,希望能为相关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摘要】本文以高中体育课作为探讨对象,分析当前教学的问题,高中体育课如何通过课的组织形式、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标准的不同合理进行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进而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分层教学法;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2-123-01  引言:体育运动是高中学生缓解学习压力的
【摘要】 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解决数学问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思维导图通过可视化的思维框架为数学问题提供良好问题解决空间,可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思维导图还可以使学生在解题中不断地形成发散式和开放式的思维结构,从而使解题的角度更加多样化。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思维导图 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