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核心素养,简单总结,是对一个人个人身心成长、学科知识学习以及后续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素养,在不同阶段、不同科目的学习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课题,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亦是如此。单纯的知识灌输无法让学生真正适应未来的学习,但是核心素养的培养却能让学生受益一生,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理念的渗透及实践应当更深入地进行分析,并提出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实际策略,才能保证实际教学成果。
在不同的人生成长阶段,人的身心状态,以及人生走向,都可能产生变化,而且越是早期的阶段,影响就越大。核心素养是关乎每个人学习、生活及工作的重要基础,自然也应当在早期开始养成,小学便是最为有利的时机,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都是基本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当加以重视,思考核心素养理论在数学课堂的渗透,以及实践应用方式,促进教学改革。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重要影响
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在于启蒙,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及相应的思维能力。这其中所提及的学科知识基础,特别是习惯、能力及理念等,是最为重要的核心素养。就数学的学习而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考能力、探索求知的精神、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确保其数学知识学习得到理想成果的重要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教师必须要理解这些核心素养的养成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并且将核心素养培养提上日程,加强重视,认真规划,摆脱以往的应试教学局限,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更大的提升。但是根据我国目前的教学形势来看,过去的固化教学体制的影响在我国教学体系当中依然存在,教师思想受限,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是难以否认的现实。在这样的教学体系下,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也成了难题,只有勇于打破固有框架,踏出创新的一步,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成果。为此应当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深入分析,给出有利的参考。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理念的渗透及实践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的兴趣,是核心素养中影响最大的一环,学习任何一科知识,都要有兴趣作为基础,才能够真正开始用心,开始认真,小学的数学知识学习更是如此,学生在这一阶段注意力不易集中,对于数学这类逻辑性较强的、理性化的科目更是很容易产生厌烦甚至是恐惧心理,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教师必须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才会更快投入学习思考的状态。游戏、歌谣、谜题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都可以在课堂上加以利用。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利用“在生活中找图形”的游戏,让学生分组在班内或是校内去发现不同的图形并且拍下来,最终由发现最多的队伍获胜,配合一定的奖励,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十分有利。此外,在学习九九乘法表时,教师也可以将其配合音乐,引导学生去记忆,配上音乐后,学生会觉得更加有趣、更加顺口,进而产生更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兴趣培养过程,充分符合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需求。
(二)自主习惯的养成
自主性是数学学习必要的基础核心素养,而且为了让学生未来能够跟上学习进度,不再过度依赖教师,必须要尽早开始养成,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自主习惯的黄金时期,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要首先帮助学生摆脱依赖,让学生开始把握学习的主动权,不再被动地受教师牵制。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融入更多启发性的要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师可以将课程设计成解密案件,将不同的课题设计为谜题的线索,学生要自主完成,通过解开不同的题目,能够最终获得案件的真相。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身份显然产生了转变,意识到自身的身份转变,把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学生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其中,自己去寻求未知的答案,远比死记硬背要更加有意义。除此之外,课下的课题研究也能够让学生逐渐意识到自身的学习主动权。最有利的方式便是翻转教学,即是说将教学内容前置,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在课上与教师及同学进行讨论。这样一来,不仅能让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更能提升授课效率。
(三)发散思维的养成
发散思维是从多个角度思考同一问题的能力,世上有许多问题并不是只有一种途径去解决的,数学课题亦是如此,许多题目的答案虽然只有一个,但是解题的路径却不止一条。为了让学生不钻牛角尖,灵活思考,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养成,这也是關系到学生学习成果的核心素养之一。例如在进行加减法计算时,36 24 50-10这道题,如果尚未学到负数的相关知识,可以在不将10放在第一项的前提下,让学生不断变换顺序去计算,在学到负数时,再对同一题目进行计算,将10放在第一项亦可,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变通,不至于在同一道题变了一种表达之后便无法理解。除此之外,在课上学习任何其他知识点时,也应当尽可能向着开放性的方向引导,让学生首先意识到解题思路也许并不是单一的,进而开始思考其他的可能性,这是拓展学生思维广度的重要途径。最后,对于课堂讨论,教师必须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在讲解课题时,必须要给学生预留出充分的讨论空间,让学生可以更多地去了解他人的解题思路,思考自身的解题思路,这样的引导是对学生的素养强化最为有利的,有着很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三、结语
学生在小学阶段,有着无限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能否被充分激发,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核心素养的养成便是引导的重点,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各科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核心素养理念,让学生的潜在能力被激发,学习兴趣被调动,才能得到更好的学习成果。
【作者单位: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 江苏】
在不同的人生成长阶段,人的身心状态,以及人生走向,都可能产生变化,而且越是早期的阶段,影响就越大。核心素养是关乎每个人学习、生活及工作的重要基础,自然也应当在早期开始养成,小学便是最为有利的时机,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都是基本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当加以重视,思考核心素养理论在数学课堂的渗透,以及实践应用方式,促进教学改革。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重要影响
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在于启蒙,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及相应的思维能力。这其中所提及的学科知识基础,特别是习惯、能力及理念等,是最为重要的核心素养。就数学的学习而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考能力、探索求知的精神、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确保其数学知识学习得到理想成果的重要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教师必须要理解这些核心素养的养成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并且将核心素养培养提上日程,加强重视,认真规划,摆脱以往的应试教学局限,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更大的提升。但是根据我国目前的教学形势来看,过去的固化教学体制的影响在我国教学体系当中依然存在,教师思想受限,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是难以否认的现实。在这样的教学体系下,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也成了难题,只有勇于打破固有框架,踏出创新的一步,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成果。为此应当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深入分析,给出有利的参考。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理念的渗透及实践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的兴趣,是核心素养中影响最大的一环,学习任何一科知识,都要有兴趣作为基础,才能够真正开始用心,开始认真,小学的数学知识学习更是如此,学生在这一阶段注意力不易集中,对于数学这类逻辑性较强的、理性化的科目更是很容易产生厌烦甚至是恐惧心理,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教师必须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才会更快投入学习思考的状态。游戏、歌谣、谜题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都可以在课堂上加以利用。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利用“在生活中找图形”的游戏,让学生分组在班内或是校内去发现不同的图形并且拍下来,最终由发现最多的队伍获胜,配合一定的奖励,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十分有利。此外,在学习九九乘法表时,教师也可以将其配合音乐,引导学生去记忆,配上音乐后,学生会觉得更加有趣、更加顺口,进而产生更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兴趣培养过程,充分符合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需求。
(二)自主习惯的养成
自主性是数学学习必要的基础核心素养,而且为了让学生未来能够跟上学习进度,不再过度依赖教师,必须要尽早开始养成,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自主习惯的黄金时期,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要首先帮助学生摆脱依赖,让学生开始把握学习的主动权,不再被动地受教师牵制。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融入更多启发性的要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师可以将课程设计成解密案件,将不同的课题设计为谜题的线索,学生要自主完成,通过解开不同的题目,能够最终获得案件的真相。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身份显然产生了转变,意识到自身的身份转变,把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学生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其中,自己去寻求未知的答案,远比死记硬背要更加有意义。除此之外,课下的课题研究也能够让学生逐渐意识到自身的学习主动权。最有利的方式便是翻转教学,即是说将教学内容前置,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在课上与教师及同学进行讨论。这样一来,不仅能让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更能提升授课效率。
(三)发散思维的养成
发散思维是从多个角度思考同一问题的能力,世上有许多问题并不是只有一种途径去解决的,数学课题亦是如此,许多题目的答案虽然只有一个,但是解题的路径却不止一条。为了让学生不钻牛角尖,灵活思考,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养成,这也是關系到学生学习成果的核心素养之一。例如在进行加减法计算时,36 24 50-10这道题,如果尚未学到负数的相关知识,可以在不将10放在第一项的前提下,让学生不断变换顺序去计算,在学到负数时,再对同一题目进行计算,将10放在第一项亦可,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变通,不至于在同一道题变了一种表达之后便无法理解。除此之外,在课上学习任何其他知识点时,也应当尽可能向着开放性的方向引导,让学生首先意识到解题思路也许并不是单一的,进而开始思考其他的可能性,这是拓展学生思维广度的重要途径。最后,对于课堂讨论,教师必须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在讲解课题时,必须要给学生预留出充分的讨论空间,让学生可以更多地去了解他人的解题思路,思考自身的解题思路,这样的引导是对学生的素养强化最为有利的,有着很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三、结语
学生在小学阶段,有着无限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能否被充分激发,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核心素养的养成便是引导的重点,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各科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核心素养理念,让学生的潜在能力被激发,学习兴趣被调动,才能得到更好的学习成果。
【作者单位: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