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他山之石 整合课程资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o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如同一阵春风,一缕阳光,带着清新注入课堂,洋溢着浓浓人文气息的新理念更是冲撞着我年轻的心怀。在与课改共同成长的日子里,我探索着,实践着,努力使自己成为一株会思考的芦苇……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越来越觉得单凭教材、教参已无法更全面地开展教学了。今天的教学环境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媒体组成的庞大信息网为我们展示无限广博的知识平台,提供了无可限量的教学资源。我认为“他山之石”拿过来,结合自己的理解,挖掘自己的智慧,对“资源”再加工,就组合成了另一种新的课程资源。现结合两个案例陈述“他山之石”为我用:
  案例1:阅读《教师博览》,曾读到一篇文章《亲情作业》,大意是这位老师有一天突发奇想为学生留下了一道亲情作业,让每个学生回去为父母洗一次脚。第二天就有很多家长跑到学校对着老师激动不已地说自己孩子长大了,懂得体谅父母了,并有不少学生写出了情真意切的“洗后感”。读后我决定拿来为我所用。
  那天,当我宣布留下这道亲情作业时,学生们都愣了,老师何时曾布置过这样奇怪的作业。当天晚上就有家长打电话给我,说当孩子提出为他们洗脚时还有点不适应。这使我想起一位心理学家的讲座,一个孩子回去对妈妈说我爱你,妈妈瞪大眼睛盯了孩子半天,问:“孩子,你有什么要求就说出来吧!”看来亲情冷漠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我们班的家长也无法消受孩子送给他们的孝顺──洗脚。
  第二天,陆续有几位学生交上日记,印象最深的是这样几句话:当我摸着妈妈满是茧子的双脚时,不由得流下了泪,我想起以前妈妈给自己洗脚时,经常说的一句话“你的脚真软和”。其实人生下来时,脚都是软的,走得路多了才变得硬了。妈妈的脚一定是送我去上学、跑兴趣班才跑出茧子的。妈妈,你为我付出了那么多,你脚上的每一个茧子都饱含着对我深深的爱,妈妈,我要天天为你洗脚。
  多么深情的语句,多么感人的话语,我忙趁热打铁,请家长在日记上留言,形成亲子对话,浓浓的亲情流淌在字里行间。
  反思:如今的孩子都是拿来主义者,享受父母的爱心安理得。如何通过语文教学弥补亲情缺失显得尤为重要。围绕“洗脚”同学们经历了一场亲情对话,这一案例是教师、学生、家长齐心协力的“杰作”,是课程资源共享的成果。教师从“拿来”的“洗脚”作业中挖掘出了人类严重缺失的亲情。学生通过给父母洗脚,增加了對父母的爱。家长的参与丰富了教学环境,更让孩子得到了宝贵的亲情,体会到了父母的不易。尤其是请家长在日记上留言这一环节,架起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真诚交流的心桥,也使学生从语文教学的载体上获得了人文教育的内涵。
  家庭跟学校、社会,跟别的环境最大的不同,就是充满亲情。以后我就陆续布置了一系列的亲情作业,如在父母生日时,给他们一份礼物,每天晚上睡觉前对父母说一声“我爱你”。
  案例2:外出听课,曾看到一位老师就“中秋”这个话题请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甚感兴趣,移为我用,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开辟一个传统教育领域。活动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搜集资料
  请学生利用一周时间上网,上图书馆查资料,向家中的长辈询问有关中秋的传说,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并作好记录。
  第二步:整理资料
  1、儿歌部分归纳为“回忆童真”,学生们把幼儿园学过的有关中秋的儿歌都回忆记录,并在班上举行中秋儿歌擂台赛,择优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中秋儿歌五篇作保存。
  2、故事部分归纳为“经典传说”,学生们把从各种资料上看到的,以及在民间流传的不同版本的中秋传说一一搜集。有的故事妇幼皆知,有的故事凄美动人。
  3、词句部分归纳为“好词佳句”,学生们把从各种写中秋赏月的文章中摘下的好词佳句集合起来,可谓精彩纷呈。
  4、古诗部分归纳为“赏月吟诗”,学生们把历代文人名家写的关中秋明月古诗搜集起来,朗读品味。
  5、了解各地过中秋的习惯。
  第三步:编写《中秋文化读本》
  在精选同学们搜集材料的基础上按照上面所列的五大板块,编撰成我们学生自己的《中秋文化读本》。
  反思:新课程改革为我们设置了一种新课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一时不知如何上好。上面这个案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新课程的内涵:学生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并获得相应的语文研究能力。在这个案例中,每个学生都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在搜集资料,调查过中秋的习惯等一系列活动中,学生们不仅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还要在获得资料的同时进行积极的思考与调整。他们在对“中秋文化”的自我解读中,感悟历史,感悟传统,既丰富了历史知识,又培养了对古诗、儿歌、故事的赏析和评价能力。此时,学生所获取的知识已经不只是一本《中秋文化读本》所能代表的,他们得到的是一种能力,一种成就。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设置了一系列的擂台形式,也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参与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状态之中。学生的研究能力、学习方法在这样的状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培养和发挥,相信他们以后再进行诸如此类的研究活动时,肯定是驾轻就熟了。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到:学习决不仅限于书本和课堂,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只要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我们都可以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搬过来,让我们在这个网络时代尽享资源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当然“他山之石”不是照搬不误,因为学生不是统一的产品,他们都是有个性的人,我们应做到善于发现,勇于借鉴,敢于创新,这才是对“他山之石”的科学使用。因此,教师必须本着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地去发现,去研究,去创新,真正做倒“他山之石”为我用。
其他文献
本节课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前一课时学生初步认识了圆,知道圆心、半径、直径及圆的特性。  教材从生活情景入手,通过让学生思考自行车饶圆形花坛骑一圈大约有多少米,引出圆的周长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圆的周长,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测量几组圆的直径和周长,自主发现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从而引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特别是不能或者不想动脑,去认识教师的所教,那么,即使教师"教"的再好,也不能促进学生自身知识
【摘 要】实践证明:初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实施有效教学。而有效教学的灵活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从而使学生的潜能达到充分发挥与提高。  【关键词】有效教学 情境创设 兴趣 动力 全面发展    有效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教学效益,其定义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多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初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
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在这方面都有经典的论述。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爱因斯坦则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  那么,何谓
农村分校的尴尬处境:第一,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教学楼相对陈旧,办学规模小,各种教学设施也相对落后,如多媒体电脑室等信息化工程建设、图书室实验室设备设施添置相对滞后。其次,目前的分校都率属于中心学校,因此在师资配置上,往往容易成薄弱地带——师生比低,代课教师多,新老教师多。第三,学校参加区级层面较高层次的各类教育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各类竞赛机会不多,接受培养培训机会明显少于中心学校教师;同时由于目前分校
【摘 要】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语言驾驭的能力是提高思维质量的基础,思维品质其核心就是综合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品质 思维训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思维就是一朵花,它是渐渐地积累生命的汁液的,只要我们用这种汁液浇灌它的根,让它受到阳光的照射,它的花果就会绽开。”在学科教育素质化的今天,语文教学因其应用性、工具性的学科特点,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提高其思维质量和综合素质、造就创新人
【摘 要】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几年的低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使我深切感受到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必须让品德与生活同行。  【关键词】品德 生活 课堂 有效性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师必须珍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对儿童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价值
新课程标准如同一股春风,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春天的信息,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这股春风吹醒了许多渴望教育教学改革者的头脑,他们积极投身教育改革。随着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的教学理念我再也不能停留在等待和观望的台阶上,一定要投身到教育改革大潮中去,因此。在使用“九义”教材时,我注意结合新理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增减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了一些数学活动课。(数学活动课一“数学乐园”,数学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本诗的教学分这几大版块组成: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了解诗境;二、初读全诗,学习生字——感知诗意;三、情境里明理,对演后升华——感知诗情;四、贯通课内外,诵读厚积累——感知诗理;五、应材施教,作业超市——感
摘要: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信息时代的学习型、创新型社会,新的基础教育改革与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主要依赖教师课堂45分钟的教来学习,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应彻底变革。未来的社会知识更新更快、社会协作分工更细,这就要求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是一些充满求知欲的会自主学习的充满合作精神的人。  关键词: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