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应当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们了解有关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而培养学生们的建模思想、提升其建模能力。由此可见,模型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建模能力也被认为是学生将来进行科学研究的必备能力。所以,在我的教学中,我就常常为学生们建构模型,很好的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建构模型;生物教学;有效性
建构模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度的研究,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直观的模型将知识难点进行简化,进而显示了复杂的事物和过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构建模型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尝试建立模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维过程,领悟模型方法,并获得或者是巩固有关的生物知识。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会有意的为学生们安排建构模型活动,从而提升学生建模能力。
一、 自主制作,交流展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仅仅为学生们展示教学模型,让学生们进行简单观察的话,那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层面也只能停留在表面,并不能深度理解知识的本质。因此,在教学中,与其教师制作好模型让学生们进行观察,还不如将观察的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制作。将学生制作的成品进行交流展示,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度认知。
在讲“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时候,由于设计的知识较多,如细胞膜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各个组成成分在细胞膜中都是如何进行分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是什么?……这些知识都需要学生们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我就鼓励学生自主制作一个生物膜模型。等到学生们都完成后,我将学生的作品进行了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磷脂双分子层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朝向膜的内侧,亲水性头部朝向膜的外侧,A小组的弄反了;还有的学生提出,在生物膜中,蛋白质或者是覆盖在脂双层的表面,或者是嵌插在其内部,或者是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它的分布是不对称的,而B组的分布过于对称不符合蛋白质的分布规律;还有的学生说,D组的生物膜没有糖蛋白,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的作用,还与细胞膜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可不能没有……就这样,学生们通过自主制作和交流展示达到了对知识深刻认知。
通过自主制作的过程,学生们不仅更加理解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领悟了构建模型的思维过程。通过成品的交流展示,学生们可以取他人之長,补自己之短,进而又得以进一步的提升,与仅仅让学生观察模型的教学方法比较,自主制作模型并进行交流展示的方法教学效果更好。
二、 分析讨论,内化认知
模型的建立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会不断地进行分析讨论,这样,通过建构模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探究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加的灵活,还可以增强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进而内化认知,获得总体的提升。
在讲解DNA的有关知识时,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DNA双螺旋模型,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分析讨论,分析DNA中磷酸、脱氧核糖、碱基都是如何分布的,在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说:DNA是由两条单链,反向平行,螺旋成双链结构,等这个学生说完后,另外一个学生马上补充道,仅仅知道这些我们还无法将DNA模型制作出来,我们要知道DNA模型外部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构成的,内部是由碱基构成。这时,又有一个学生提出,知道了DNA的内外部构成还不行,我们应该知道其各个成分之间是如何进行链接的,这样才能很好的制作模型,当这个学生提出问题后,马上一个学生回答道:脱氧核苷酸之间是由磷酸二酯键链接的,碱基之间由氢键链接,以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链接……这样,在学生们的不断讨论补充中,认知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本质,提升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构建模型的过程也是学生们进行知识分析讨论的过程,学生们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不仅弥补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足的地方,还可以使自己从他人的角度来理解所学的知识,进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认知,由此可见,建立模型的过程不仅仅是提升建模能力的过程,还是内化认知的过程。
三、 整理归纳,呈现体系
高中生物含有的概念专业术语比较多,由于学生们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也较少的接触到,因此,学生们很难一次就将其完全掌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鼓励学生们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将相关的知识用形象直观的知识体系呈现出来。这样就能很好的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例如,在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时,我就带领学生们对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形成了知识框架模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由物质的大小决定,离子和小分子的跨膜方式主要为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还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大分子的跨膜方式分为胞吞和胞吐,我还带领学生们对每一种运输方式进行了举例:如钠离子和钾离子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水、甘油、苯、乙醇、氧气、二氧化碳等为自由扩散,葡萄糖被红细胞吸收为协助扩散。通过这样的归纳整理和举例说明,学生们会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在今后的学习中便会有整体的认知,不至于知识混乱。
高中生物学涵盖的知识面广而且较为琐碎,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加整理,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框架体系的话,学生们很有可能会遗漏教学知识点,或者是将知识点混淆。因此,将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学习生物的一个较好的学习方法。
建构模型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面对新的知识,学生会对建构模型原理的理解、具体操作的过程感到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就对学生加以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制作、分析讨论、整理归纳,进而提升学生的建模能力。
关键词:建构模型;生物教学;有效性
建构模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度的研究,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直观的模型将知识难点进行简化,进而显示了复杂的事物和过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构建模型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尝试建立模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维过程,领悟模型方法,并获得或者是巩固有关的生物知识。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会有意的为学生们安排建构模型活动,从而提升学生建模能力。
一、 自主制作,交流展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仅仅为学生们展示教学模型,让学生们进行简单观察的话,那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层面也只能停留在表面,并不能深度理解知识的本质。因此,在教学中,与其教师制作好模型让学生们进行观察,还不如将观察的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制作。将学生制作的成品进行交流展示,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度认知。
在讲“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时候,由于设计的知识较多,如细胞膜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各个组成成分在细胞膜中都是如何进行分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是什么?……这些知识都需要学生们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我就鼓励学生自主制作一个生物膜模型。等到学生们都完成后,我将学生的作品进行了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磷脂双分子层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朝向膜的内侧,亲水性头部朝向膜的外侧,A小组的弄反了;还有的学生提出,在生物膜中,蛋白质或者是覆盖在脂双层的表面,或者是嵌插在其内部,或者是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它的分布是不对称的,而B组的分布过于对称不符合蛋白质的分布规律;还有的学生说,D组的生物膜没有糖蛋白,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的作用,还与细胞膜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可不能没有……就这样,学生们通过自主制作和交流展示达到了对知识深刻认知。
通过自主制作的过程,学生们不仅更加理解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领悟了构建模型的思维过程。通过成品的交流展示,学生们可以取他人之長,补自己之短,进而又得以进一步的提升,与仅仅让学生观察模型的教学方法比较,自主制作模型并进行交流展示的方法教学效果更好。
二、 分析讨论,内化认知
模型的建立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会不断地进行分析讨论,这样,通过建构模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探究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加的灵活,还可以增强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进而内化认知,获得总体的提升。
在讲解DNA的有关知识时,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DNA双螺旋模型,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分析讨论,分析DNA中磷酸、脱氧核糖、碱基都是如何分布的,在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说:DNA是由两条单链,反向平行,螺旋成双链结构,等这个学生说完后,另外一个学生马上补充道,仅仅知道这些我们还无法将DNA模型制作出来,我们要知道DNA模型外部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构成的,内部是由碱基构成。这时,又有一个学生提出,知道了DNA的内外部构成还不行,我们应该知道其各个成分之间是如何进行链接的,这样才能很好的制作模型,当这个学生提出问题后,马上一个学生回答道:脱氧核苷酸之间是由磷酸二酯键链接的,碱基之间由氢键链接,以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链接……这样,在学生们的不断讨论补充中,认知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本质,提升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构建模型的过程也是学生们进行知识分析讨论的过程,学生们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不仅弥补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足的地方,还可以使自己从他人的角度来理解所学的知识,进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认知,由此可见,建立模型的过程不仅仅是提升建模能力的过程,还是内化认知的过程。
三、 整理归纳,呈现体系
高中生物含有的概念专业术语比较多,由于学生们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也较少的接触到,因此,学生们很难一次就将其完全掌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鼓励学生们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将相关的知识用形象直观的知识体系呈现出来。这样就能很好的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例如,在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时,我就带领学生们对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形成了知识框架模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由物质的大小决定,离子和小分子的跨膜方式主要为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还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大分子的跨膜方式分为胞吞和胞吐,我还带领学生们对每一种运输方式进行了举例:如钠离子和钾离子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水、甘油、苯、乙醇、氧气、二氧化碳等为自由扩散,葡萄糖被红细胞吸收为协助扩散。通过这样的归纳整理和举例说明,学生们会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在今后的学习中便会有整体的认知,不至于知识混乱。
高中生物学涵盖的知识面广而且较为琐碎,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加整理,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框架体系的话,学生们很有可能会遗漏教学知识点,或者是将知识点混淆。因此,将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学习生物的一个较好的学习方法。
建构模型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面对新的知识,学生会对建构模型原理的理解、具体操作的过程感到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就对学生加以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制作、分析讨论、整理归纳,进而提升学生的建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