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eryuyu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内容
  
  《乘法》(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
  
  二、教学过程
  
  1 初步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师启发:同学们喜欢森林王国吗?想去,要先进行闯关活动,(多媒体出示第一关口算题)
  过渡语:非常好,顺利进入第二关,
  过渡语: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我们进入森林王国喽!(师自然显出喜悦的表情)
  
  2 在情境中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师:瞧,我们看见了什么?(大象运木头的情境图)
  生:有3头大象,每头大象运2堆,每堆10块,
  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3头大象一共运多少堆?
  (结合情境图,交流算法并优化算法)
  师:照这样计算,8头大象一共运多少根?
  (充分让学生说算理)
  师:同学们算得这么欢快,小蜜蜂也来凑热闹,(多媒体出示比一比,算一算)
  
  3 在情境中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师:我们继续走,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小猴子的收获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一只小猴子采了14个,另一只小猴子也采了14个,一共采了多少个呢?
  生:一共采了28个。
  (充分让学生说28的得来,随即配合情境图,多媒体显示竖式演变的过程)
  
  4 在情境中拓展延伸,及时巩固
  师:往前走,看,我们的老朋友小熊维尼带来了一些题目,愿意试试吗?(原意)好,我们一起努力!(基础题,列竖式计算)
  师:最后让我们到游乐场去看看,好吗?(课件出示,森林里的小动物玩坐火车的游戏,共有三列火车,每列火车一共只能坐13只小动物,依次上车,35号小动物这次能上吗?40号呢?)
  
  5 在情境中谈收获,总结全课
  师:这次森林之旅,老师有收获,你们呢?
  (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作适当提升)
  
  三、教学赏析
  
  1 “好雨知时节”——情境要用得适时
  好雨尚且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好的情境更是在深刻剖析教材内容和掌握儿童特征的基础上创设的,《乘法》这部分内容先教学整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再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笔算,学习的对象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易分散的二年级学生,怎样能使枯燥无味、单调机械的计算内容变得新颖、有趣呢?怎样能使分散的意志力集中起来,好奇的心活跃起来呢?这就产生了创设情境的客观需求,教者也正是在顺应教学的客观规律上创设了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神秘的森林王国挑起了学生好奇的神经,紧扣教材内容设计的一套套闯关活动激起了学生挑战自我的欲望,在大象运石头和小猴子摘桃子等情境中探索未知的计算算理,更是充满着无穷的乐趣,小熊维尼带来的挑战同样精彩,动物们坐上了游乐场的火车,学生们体验着运用知识的快乐,最后的畅谈收获,给森林之旅画上了完美的结局,也还了孩子们一个充实快乐的课堂,这样的情境可谓适时。
  
  2 “当春乃发生”——情境要用得及时
  当万物萌芽生长的春季,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数学情境的创设,也是如此,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口,在教学的关键处,及时合理地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们“豁然开朗”,觉察到“妙不可言”,教者在“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时,创设了大象搬运术头的情境,这样生动活泼的情境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勘于学生进行直观的思考,在“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时,创设了学生喜欢的小猴摘桃子的情境,先让学生看着情境图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交流算法,在交流算法的关键处,根据学生的有效生成随即在情境图上,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绎竖式方法的过程,当然,情境只是个“道具”,而这一道具更重要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解决了认知的难点:在关键处轻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堪称数学情境中的“经典”,这样的情境可谓及时。
  
  3 “随风潜入夜”——情境要用得自然
  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情境的创设,无意于追求外表的华美包装,更不是为了讨好学生,为了故事而故事,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是要紧扣教材和学生特点,设置的自然、朴实、简洁的情境。
  数学情境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载体,是为学生架设的“脚手架”,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数学情景为铺垫,使学生的情绪在情景的暗示作用下唤起,使学生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觉地移入所感知的教育教学内容中,设计的情境在教学中自然延伸,让学生不是迫于外界压力的情况下,而是通过积极的学习,主动地、自由地想象、思考、探索,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透彻理解数学教学内容,自然地开展数学活动。
  
  4 “润物细无声”——情境的最高境界
  教者一改以往那种让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从教材特征和儿童认知规律出发,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了“森林王国里的数学问题”的有效情境,这样的情境就像一个“磁场”吸引着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和探究的童话世界里,并不知不觉地明白了数学算理,运用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
  在教育中,硬灌,即使是好意,学生也不会接受的;在情境巾渗透、融入,才能让学生接受你的知识,情境的最高境界应该就是这样的“润物细无声”呀!
其他文献
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画家。1919年,丰子恺从杭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和几个同学到上海创办了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绘画教师。因为资金有限,丰子恺和老师们的生活都非常拮据,丰子恺就经常到街边去卖画以贴补办学开支。  有一天傍晚,丰子恺又来到了街边作画。这次他画了一幅《归牧图》,画中是一个老农用绳子牵着两只羊行走在小路上。没想到,他刚一画好,围观的人群中就有个十来岁的少年哈哈笑着说:“你这幅画傻子才会买!”
【摘要】 本文从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手段——采用情境式教学三个方面,分析研究,通过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改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而更加完善独立学院数学教学模式改革,使学院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性人才,进而使学院得到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教师形象;学习兴趣;情境式教学  目前独立学院数学教学面临一个难题,就是学生普遍存在“学不好、不爱
美国数学教育学家G·波利亚指出,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解题. 但数学问题千变万化,无穷无尽. “题海”茫茫,要使学生身临题海而得心应手,身居考室而处之泰然,就必须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一、认真审题,捕捉题中特征信息,优化解题思路  一个题无论是题设、结论,还是整体结构、数字特征、直观图像,都会给我们提供大量的信息,通过分析、联想、想象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就可巧妙实现题设与结论之间的逻辑沟通,从而可优化解
刘钢退伍后,一时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就临时做了代驾。  刘钢喜欢讲故事,特别喜欢讲鬼故事,经常把喝得醉醺醺的车主听得寒毛直竖,酒醒了大半。  这天正赶上阴历七月十五,民间俗称鬼节。到了晚上十一点,刘钢一单活也没接到。就在刘钢不抱希望的时候,手机嘀嘀响了,有人需要代驾。  刘钢立即和雇主联系。雇主叫李小燕,是个女的。看来李小燕喝了不少酒,声音含糊不清,听起来很费劲,不过声音很好听,年龄好像也不大,不会
親其师,信其道.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中的必然因素,并对人的认识过程起能动作用.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证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充分重视情感教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知情结合,确定目标  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方面的传授,还要重视学习方法、思想品质和审美情趣等情感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苏格拉底年轻时,仗着自己读过一些书,就经常找人讨论深奥的哲学问题。有时候,他会故意找平民探讨,但平民只知道在田间劳作,哪懂这些话题。遇到不知所云的平民,苏格拉底总是表现出一脸的藐视,同时感觉很有成就感。  苏格拉底的举动引起了一些平民的反感,但是谁也没有当面指出。一天,苏格拉底找到平民拉凯斯,向他提出問题:“教育无知的人之前怎样征服自己的无知?”  “很抱歉,我不知道!”拉凯斯答道。  “关于统治
民国初年,古陵县新上任一位县知事。此人姓丁名纺,乃前清秀才,平生有一大爱好,喜欢收藏字画,每到一处,必要寻访当地名家,一心收集民间藏品。他初到古陵不久,便听闻县城西有一位姓陈的民间画家,手中存有祖上传下来的墨宝,是稀世珍品,从不轻易示人。丁知事心中记下此事,拟择日登门拜访。  且说城西画家陈宸,年届四十,自幼受家风熏陶,农耕之余,读书作画自娱。可惜祖宗没为儿孙置办田产,仅留一幅《下山虎》作为传家之
初中数学教学是只面向少数优等生,还是面向全体学生,这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道分水岭,班级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能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找到一种让优等生得到提高、中等生得到优化、后进生得到一定转化的教学策略呢?我认为分层次教学是优化初中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美国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和我国古代孔子主张教学要各因其材、墨子也主张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分层次教学
【摘要】“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教育理念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这是现代教育赋予我们新的内涵.本文从以兴趣需要为诱导、以体验需要为依托和以犯错需要为补充三方面入手,探析了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中数学;以人为本;教学方式  新课程把 “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就是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学生服务,以学生能否获得全面的发展为标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孔子语). 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措施,反过来说,学生只有在积极主动学习的时候才会产生问题意识,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能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  一、问题设置层次性,让学生“能问”  思维通常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