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学科教研专业领导力的修炼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she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他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围绕教研员的专业领导力看教研、育素养是一种重要的教研思维方式和教研技术方法。学科教研员的专业领导力出现问题,都是因为自身的“六力”受到了局限,统筹这“六力”,用更高层级的方式来修炼,能够使教研局面豁然开朗,甚至迎刃而解。教研员发挥学科教研的专业领导力,创新培养的策略与方法,可以更好更深入地实现新时代核心素养的落地发芽生根。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教研员 领导力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学科教研工作要更好地服务教师的专业成长,指导教师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增强其教书育人的能力[1]。当下教育的发展已由“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如何提升学科教研的专业领导力是推进课堂改革、教研改革、评价改革、实现核心素养落地见效的关键所在。随着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日益深入,提升教研员的专业领导力在教育科研中越來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教研员是各自负责学科领域里的“领头人”,为了实现该领域教研水平齐头并进,教研员要努力修炼“六力”。
  一、修炼思想引领力
  1.做有思想的引领者
  新时代教研员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明确教育和教育决策者的初心和使命。教研员作为领头人,就是为全体教师服务、为全体学生服务、为全部学校服务、为教育决策者服务的,其使命是为县区内甚至省内外各级各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指导。新时代教研员的重点任务是强化课堂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躬行实践、力学笃行。教研员的专业领导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弘扬新时代教科研的“六种精神”(如图1),就是在追求和践行真理的道路上修行,推进教科研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做人格影响的领导者
  一个卓越的领导者会用个人的魅力去领导全体成员忠于职守、鞠躬尽瘁,且卓有成效地完成工作。有学者指出,“领导力”本质是文化“影响力”,核心是人格影响力。教研员首先要重视强化基于人格影响的团队建设,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生活、工作上严格自律,以清廉自守、志行高洁的崇高人格,用实际行动诠释教研员的人格魅力。其次,教研员要做到务实求真、严谨敏行,带领全体成员建设基于人格影响的团队文化。教研员还需要凭借着自己的人格魅力与精神,影响成百上千的年轻教师。真正的领导能力来自让人钦佩的人格,可以通过自身的行动来传播教育理念和传达各种教育期望。
  二、修炼成长学习力
  1.做课标理念的践行者
  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方向和水平的体现,能够衡量一个国家在学科方面的教育水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就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体现。教研员只有深入研学课标,精准把握课标的理念精华,体现培养目标、体现核心素养、体现教育规律,才能真正发挥教研员指导的专业性。教研员还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深化教研改革,注重课标本土化、注重五育并举、注重理念融合、注重学思结合,切实发挥教研员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2.做博古通今的学习者
  学生非常喜欢学识渊博的老师,同样,老师也景仰有学识的领路人。要丰富学识,就要不断学习,博览群书,而且尽量要“杂”一点。而有见识的人,对事物的判断会更明智、更准确,能更好地带领团队“对在方向”“赢在策略”。教研员是一个统筹全局的人,然而,没有任何一位教研员是全能的,可以适合当下所有发展趋势。每个教研员都有独特的智慧和经验,但仍旧要善于向其他不同类型的教研员学习,汲取别人的优点,从学习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完善和发展自身的专业领导才能,做到博学慎思,格物致理。
  三、修炼教研创新力
  1.做教学研究的创造者
  好奇心是推动社会向创新型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教研员在专业领导力上要有对知识的渴望,更要有对未知世界的好奇,这是教研员与众不同的方面。小学科学课程是把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教研员在指导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帮助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亲自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让学生从中获得科学学习的满足感、兴奋感及获得感。教研上的创新需要新颖、大胆的想法,教研员的专业领导力要体现在教研内容全面化、方法多样化、主体多元化,强调不同领域问题的融汇贯通,在新时代中努力抓机遇、迎挑战。
  2.做信息时代的先行者
  2021年,教育部发文要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作用。教研领导者将教研活动与在线课堂有机结合,通过网络研讨等形式,不同学校、不同县区的教师及时共享课件等教学资源,打破了时间、校际等限制。在线课堂为学科专家、学科名师和学校教师零距离接触搭建了沟通桥梁,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将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融合到教育教学实践和各类教研活动中,真正成为了教师专业化、个性化、特色化成长的加油站。在线课堂引领了教研新方向,网络研讨进一步提高了集体教研的效率,更好地服务了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的变革对于促成教师价值的体现有着传统教研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必将成为新时代教研的重要方式。创新的教研方式必将带动教研水平质的飞跃,加速本区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四、修炼战略行动力
  1.做解决问题的智慧者
  教研员专业领导的管理就是为了解决全体成员实现共同教研目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团队中这个最关键的“领头人”的价值在于他有不同于一般“成员”的基于成就目标的问题思考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评价一个教研员的专业领导力强不强,出色与否,关键要看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专业领导者要有艺术的眼光与气概、要能够巧妙地解决问题。检验领导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者之间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2.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
  教研员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要当披荆斩棘的奋斗者。执行力强的教研员时间计划性很强,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教研积累于一点一滴,有时,一个不妥的动作、一句不妥的话语就会影响全体成员的行为。要打造一支执行力强的团队,团队领导者就必须是一个执行力强的人。因此,我们的教研员“行动力”非常重要,但不能按照死板的程序,简单地下达、机械地落实,要有“战略行动力”,即主动行动,有智慧地行动,有效益地行动。立足于“三个有”,即有力度、有章法、有成效,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药方子”,牢牢牵住了教学研究的“牛鼻子”,使之成为带动全体成员的好帮手。
  五、修炼组织治理力
  1.做团队组织的治理者
  团队即组织。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组织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诉求、有清晰的结构系统和运行系统。因此,凡有组织,必有治理的需求。实践证明,教研员要想带好一个专业团队,内涵建设、口碑打造、教育质量贡献率和契合度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支撑点,关键在于制定好规章制度,达成共识,使其成为全体成员的行为自觉。教研员带领的团队将教研工作引向创新发展的道路,必将锻造出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产生学科教研的“组群效应”,推动学科教研向纵深发展。
  2.做憧憬未来的规划者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一个组织有了普遍认可的共同愿景,团队成员才能“上下同欲”“同舟共济”。无论是领导几个人的教研组组长,还是领导全体成员的教研员,共同的愿景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课程的目标和工作的进度。学科教研员要在课程发展规划的大框架下,带领团队成员规划共同愿景,并努力让每位成员的个人目标与团队愿景紧密结合起来,秉持共同理想追求、人生志向、目标愿景,做到弘德笃信、学以致道。教研员有效管理须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才是重点,记录、管理、安排的时间同样也是教研员有效管理的基础,坚持“二八原则”和“平衡原则”,做到让工作有计划、让人物有执行、让执行有反馈、让过程有结果。管理,对象是人,目标是事。人,要靠制度来管;事,要用流程来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管理就没有约束,只有完善工作规章制度才能更好地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教研队伍才能规范管理。教研员的专业领导力离不开目标的坚持,目标是人生道路上的风向标,不断指引着教研员前进的方向,持续激发教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如图2)。
  六、修炼督导评价力
  1.做教育督导的探索者
  “督”是抓过程。过程管理的精髓是“严、实、精、细”,一切规章制度从“严”要求,每个工作流程落到“实”处,所有质量标准力求“精”品,做好每一个关键 “细”节。 “导”是促提升。前文说教研员要有学识和见识,就是因为教研员的专业领导力离不开有效指导和引导。教研员督导理论水平、熟悉政策水平与实践经验有机交融是关键,通过国培、省培及市县等培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教研员还要不断强化教育督导研究,丰富理论知识,把教研与教师培训有机融合起来。因此,智慧的教研员一定要善于“望闻问切”,善于诊断问题,要为达成目标而努力。教研员发现不了问题就是问题;解决不了问题,更是问题;重复出现问题,就是最大问题。作为“領头人”,一定要提高自身的督导能力,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提升专业领导力的目的。
  2.做教育评价的开拓者
  2020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要求完善落实立德树人的评价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2]。教研员需要从多视角多维度去尽可能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价,做到“8个要”:(1)要建立信任,教研员要与全体成员之间建立信任、亲密的关系,这是教研工作开展、达成目标的基石;(2)要积极聆听,能够聆听全体成员的心声与想法,放下自我偏见与固有观念;(3)要指出问题,开诚布公地指出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认真提出意见;(4)要激发动力,激发全体成员的内在动力,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内在动力”,而不仅是依靠外在的物质奖励等来激励教师;(5)要启发创造,通过提问激发全体成员创造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6)要促进行动,促进教师自动自发寻找行动方案并承诺执行;(7)要管理进步,持续跟进教师工作,直到项目获得成果;(8)要表达欣赏,能及时、真诚、有效地对教师欣赏、表达感恩的能力。
  学科教研的领导者在评价方面要突出育人导向,紧盯课堂与课程教学领域,具有多元评价导向[3],加强构建中小幼一体化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课程体系的教育指导研究,强化落实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的研究与指导,全方位、多角度育人,以“促进教学”为目标,倡导“以教师发展为核心”的理念,着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指导教师深入研学课程标准和课程教材,准确把握学科核心素养,强化教育教学研究与指导。同时,还要加强作业设计、考试评价和监测评价等的研究和指导。
  新时代的教育改革发展对当下的教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研领域要树立全局意识、大局意识,明确工作主题主线,拓展视野,打造上下联动、融会贯通、内外合作的协同创新教研体系,构建新时代教科研队伍发展的新格局,为教研员带领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奠定智慧支撑。
  “成功不可学,成事可学。”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教研员的专业领导力是什么?专业领导力就是让决策付诸行动,让意愿成为效果,教研员就是要解决这个行动过程中种种无效无序,最终推动目标无法实现的问题。因此,教研员不断修炼思想引领力、成长学习力、教研创新力、战略行动力、组织治理力、督导评价力,并在修炼的实践中不断挑战自己、突破自己、成就自己,最终成为一名卓越的教研领导者。总之,提升教研员的专业领导力是推进教育全面改革、推进全面健康的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1911/t20191128_409950.html,2019-11-25.
  [2] 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2020-10-13.
  [3] 靳建设.论教研员的专业属性及其专业发展标准构建[J].基础教育课程,2017,9(上):42-50.
  [责任编辑:白文军]
其他文献
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从规范化、人性化、社会化等多个角度对校长职业实施管理,其中职业规范化是管理的重中之重,涵盖岗位职责、职业发展等内容,对校长职业发展起到举旗定向的基础性作用。但当前教育实践中管理校长面临着岗位不规范、职业不规范等实际困难,必须从规范化的职业设计入手,找准管理抓手,提高管理质效,优化教育主管部门管理校长的现实路径。唯有不断提高校长职业的规范性,教育主管部门才能抓住管理校长的“牛鼻子”,真正实现高质量管理。
摘 要  乡村教师流失表现出流出人数大于流入人数、优秀中青年教师流失多于老年教师、主课教师流失大于副课教师的特征。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在于,学校生态环境落后、教师工作条件欠佳、社会地位较低、身份认识迷失、学校管理松散、教师自我价值难以实现、主体性发展缺失。从提升职业幸福感视角破解乡村教师流失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优化乡村学校生态环境、提高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逐步提高乡村教师社会地位、增强乡村教师职业认
摘 要  确立“文化立场”,是地域文化课程教学的首要问题。教师应当以增强文化凝聚力、服务区域发展为出发点,努力培养学生同本地文化的“自我同一性”。课程教学必须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唯物史观指导下,坚持中华文化的同一性、地域文化的自为性,增进学生本地理解和文化归属感;尤其要坚持地域文化的人民立场,构建学生“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观。要高度重视本地族群的民俗、生活的文化和教育价值,着力实施文化考古、田野考
摘 要  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思政课教学体系,是当前新时代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根本要求。其实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教学体系建设的有效性,需要系统整体思维,形成统筹规划、分段实施、有效衔接、逐渐深化的教学体系。面对不同学段的培养对象,需要树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一体化的理念,将具体要求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同时还需要从优化学段学校师资队伍结构、集体研讨备课平台、建立健全制度等多个方面入手,助力大中小
摘 要  作为指向未来社会的新型学习方式,项目学习得到较多关注,然而其中倾听的教育意蕴被忽视。倾听作为人类的基础技能与品质,有助于认识自我、理解、想象力与联系感等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项目学习的重要内容。据此对项目学习提出建议:培养学生倾听自我、社会和自然界的能力,同时提升沟通能力等综合素养;教师应给予学生无条件的关注与倾听,同时培育倾听能力。  关键词  项目学习 倾听 道德教育  学会倾听有利于儿
摘 要  以高中课程方案和高中地理课程的理解为基础,建构指向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任务驱动型课时教学流程三模块。课程理解下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块化建构,指在理解课程总体方案、学科课程内容要求和学科课程具体目标基础上,创设前置任务模块、中心任务模块和拓展任务模块,并完成指向社会、学科和学生的三模块具体任务设计。为增强实践性和可借鉴性,以课程内容要求“大气受热过程”第一课时为例,结合2019版新人教
当前,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但技术的使用并没促使素养为本的教学得到落实,理念到行为的距离与评价改革的缺位有关。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结合一线优秀化学教师的评价案例素材,提出了三方面评价改革建议:信息技术环境中评价的内容要覆盖三个维度、采用技术支持的多种质性评价方式、在网络和多媒体交互教学环境中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摘 要  思维可视化是以表征关系为主的可视化,能把认知过程中的思考方法和思维路径通过视觉表征呈现出来。将思维可视化工具应用于初中英语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结合“一般—特殊型”“匹配—比较型”和“问题—解决型”三种类型具体阐释,以“看”的视觉方式重构阅读文本,既可以触发深度理解并传达意义,又能够促进思维品质,提升阅读素养,实现《课标》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  思维可视化工具 说明文教学 思维品质
摘 要 《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提出了“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的基本理念。身体在劳动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哲学与心理学中具身认知理论的形成,为小学劳动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劳动教育的具身性体现为经验性、在场性、生命自在性、隐喻映射性等特质。为实现劳动教育的具身化,须摒弃规训传统,创设具身化的劳动教学情境;寓教于乐,加强游戏与劳动课程的融合;实现技术具身,
摘 要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各地学校如火如荼开展劳动实践教育。目前一些城市学校,特别是城市小学的劳动实践活动出现了一些“水土不服”的现象。研究认为城市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确实存在着劳动场地资源匮乏、学生劳动能力水平较低、家长不支持、劳动实践设计落后等问题。研究建议采用多校协作场地共用、基于家庭实际设计方案、将研学、郊游等活动融入劳动教育、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