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性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反馈,从而构建生物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关键词:探究;教学;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54-1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四个基本理念。其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首要的,而探究性学习是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其主要特征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意义在于知识由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而获得,这样可以理解得更深透,掌握得更扎实,更容易在新的情境中运用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不仅是学生主动习得知识、构建概念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能力的过程。这种探究性学习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也极为普遍。比如说:在家突然发现电灯不亮了(发现问题),是灯丝烧了?还是保险丝断了?还是停电?……(作出假设),然后看看开关是否有问题?其它用电器怎样?邻居家是否有电等……(制定和实施计划),最后发现是灯丝烧了(得出结论),接着换一个灯泡(问题解决)。探究性学习和模仿一样是人与生俱来的天然禀赋的一种学习方式。例如:出生六个月左右的小孩,就会拿一张纸在玩,用手撕,或用嘴啃,一玩就是好长时间。实际上这就是现在所说的探究性学习的一种原始现象。他在有意无意地探究纸撕的声音,纸能撕成什么形状,纸撕要用多大力以及纸的味道等。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小孩撕纸的动作、用力的大小与刚开始有所不同,表情也有所变化。其实,知识就是人类的认识成果,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它来自社会实践。所以让学生体验探究性学习是学习方法上的返璞归真,是顺应人的发展规律,不但能通过自主建构达成知识目标,而且对能力目标和情咸、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也有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部分教师急功近利,拔苗助长,通常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探究性学习受到极大的抑制。以下是笔者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时的一个活动案例。
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设计中,我就把全班同学按照教材(人教版)中发现植物生长素的科学家分成了四个科学家组,分别是达尔文组、詹森组、拜尔组、温特组。请他们四个科学家组的同学结合教材在小组合作学习基础上,按照探究性学习的四个基本程序(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体验植物生长素的探究历程。一段时间后让每个科学家组推选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你们的探究历程,并接受其他组同学的质疑。
例如达尔文组代表介绍时说:我们当年在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的基础上,提出的问题是:植物的向光性与胚芽鞘的哪一个部位有关;做出的假设是:植物的向光性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设计的实验是:取两个长势相似的胚芽鞘,其中的一个切去尖端作为实验组,另一个保持完整作为对照组,都给与单侧光照射,发现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而另一个胚芽鞘则弯向光源生长;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向光性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介绍一结束,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掌声之后有个同学站起来提出:你们为什么选择胚芽鞘做实验材料?达尔文组同学又进入了深思,在教师的点拨后他们作出了这样的解释:因为胚芽鞘生长速度快,易于观察。
接下来詹森组、拜尔组、温特组的代表也分别向全班同学介绍了他们的探究历程。在介绍过程中各科學家组代表们还在黑板上画出探究实验图示。整个教室充满了探究的气息,黑板也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实验室”和“实验园地”,植物激素等相关知识的概念也由此而建构。
小结和反思:
1.感到成功的地方是:
这次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在初步领会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和探究性学习的理论设计的。在活动过程中看到了学生从未有过的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他们有分工、也有合作;有争论、也有配合;有分组操作、也有组间质疑;有预定计划、也有反馈调整;有喜悦的笑脸、也有愁肠的表情;有深刻的探究性思考、也有知识的习得。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验价值、增强自信。对于笔者也是一个认识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的过程。
2.发现欠缺的地方是:
由于时间和条件限制,活动中没有运用实物让学生观察和体验。
3.觉得遗憾的地方是:
在各个科学家小组介绍以后,针对其他组同学提出关于设计方案的由来等一些深层次问题,学生还显得无法应对,暴露出学生缺少科学探究系统的思维方法。例如学生在对其他科学家小组质疑就问:你们组为什么会想到要切去胚芽鞘尖端作为对照?你们组是怎样想出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不同部位作为对照这一妙计的?对这些质疑还需要教师的指点,而这些问题正是利用探究解决问题的实质,类似这样的问题所涉及到的思维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重点加以指导。
4.需要探讨的地方是:
笔者感到教材中有许多的内容都是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很好的材料,但是这些知识内容和概念在书上写的清清楚楚,如果学生提前预习一下教材,就会降低探究性学习的深度。这次活动中已发现有的同学在总结植物激素概念时就是照书读,这样探究性学习也只是帮助他理解了概念,而不是自主建构概念,探究性学习的真正目标达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显而易见,这些同学在本次活动中动脑的力度还不够。
总之,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特别是通过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开展,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教学是一种生活,而这种生活又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
[参考文献]
[1]张天宝著.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第一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第一版)[M].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2001.
关键词:探究;教学;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54-1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四个基本理念。其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首要的,而探究性学习是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其主要特征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意义在于知识由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而获得,这样可以理解得更深透,掌握得更扎实,更容易在新的情境中运用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不仅是学生主动习得知识、构建概念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能力的过程。这种探究性学习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也极为普遍。比如说:在家突然发现电灯不亮了(发现问题),是灯丝烧了?还是保险丝断了?还是停电?……(作出假设),然后看看开关是否有问题?其它用电器怎样?邻居家是否有电等……(制定和实施计划),最后发现是灯丝烧了(得出结论),接着换一个灯泡(问题解决)。探究性学习和模仿一样是人与生俱来的天然禀赋的一种学习方式。例如:出生六个月左右的小孩,就会拿一张纸在玩,用手撕,或用嘴啃,一玩就是好长时间。实际上这就是现在所说的探究性学习的一种原始现象。他在有意无意地探究纸撕的声音,纸能撕成什么形状,纸撕要用多大力以及纸的味道等。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小孩撕纸的动作、用力的大小与刚开始有所不同,表情也有所变化。其实,知识就是人类的认识成果,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它来自社会实践。所以让学生体验探究性学习是学习方法上的返璞归真,是顺应人的发展规律,不但能通过自主建构达成知识目标,而且对能力目标和情咸、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也有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部分教师急功近利,拔苗助长,通常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探究性学习受到极大的抑制。以下是笔者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时的一个活动案例。
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设计中,我就把全班同学按照教材(人教版)中发现植物生长素的科学家分成了四个科学家组,分别是达尔文组、詹森组、拜尔组、温特组。请他们四个科学家组的同学结合教材在小组合作学习基础上,按照探究性学习的四个基本程序(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体验植物生长素的探究历程。一段时间后让每个科学家组推选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你们的探究历程,并接受其他组同学的质疑。
例如达尔文组代表介绍时说:我们当年在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的基础上,提出的问题是:植物的向光性与胚芽鞘的哪一个部位有关;做出的假设是:植物的向光性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设计的实验是:取两个长势相似的胚芽鞘,其中的一个切去尖端作为实验组,另一个保持完整作为对照组,都给与单侧光照射,发现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而另一个胚芽鞘则弯向光源生长;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向光性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介绍一结束,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掌声之后有个同学站起来提出:你们为什么选择胚芽鞘做实验材料?达尔文组同学又进入了深思,在教师的点拨后他们作出了这样的解释:因为胚芽鞘生长速度快,易于观察。
接下来詹森组、拜尔组、温特组的代表也分别向全班同学介绍了他们的探究历程。在介绍过程中各科學家组代表们还在黑板上画出探究实验图示。整个教室充满了探究的气息,黑板也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实验室”和“实验园地”,植物激素等相关知识的概念也由此而建构。
小结和反思:
1.感到成功的地方是:
这次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在初步领会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和探究性学习的理论设计的。在活动过程中看到了学生从未有过的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他们有分工、也有合作;有争论、也有配合;有分组操作、也有组间质疑;有预定计划、也有反馈调整;有喜悦的笑脸、也有愁肠的表情;有深刻的探究性思考、也有知识的习得。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验价值、增强自信。对于笔者也是一个认识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的过程。
2.发现欠缺的地方是:
由于时间和条件限制,活动中没有运用实物让学生观察和体验。
3.觉得遗憾的地方是:
在各个科学家小组介绍以后,针对其他组同学提出关于设计方案的由来等一些深层次问题,学生还显得无法应对,暴露出学生缺少科学探究系统的思维方法。例如学生在对其他科学家小组质疑就问:你们组为什么会想到要切去胚芽鞘尖端作为对照?你们组是怎样想出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不同部位作为对照这一妙计的?对这些质疑还需要教师的指点,而这些问题正是利用探究解决问题的实质,类似这样的问题所涉及到的思维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重点加以指导。
4.需要探讨的地方是:
笔者感到教材中有许多的内容都是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很好的材料,但是这些知识内容和概念在书上写的清清楚楚,如果学生提前预习一下教材,就会降低探究性学习的深度。这次活动中已发现有的同学在总结植物激素概念时就是照书读,这样探究性学习也只是帮助他理解了概念,而不是自主建构概念,探究性学习的真正目标达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显而易见,这些同学在本次活动中动脑的力度还不够。
总之,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特别是通过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开展,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教学是一种生活,而这种生活又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
[参考文献]
[1]张天宝著.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第一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第一版)[M].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