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初探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oto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实践教学环节的补充。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笔者从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出发,通过对“形势与政策”分组教学新模式进行全过程解析,积极探索促进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水平的有效渠道。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于2011年开始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理念支撑下的“教学新范式”的研讨活动,并在2012年11月28日组织了一次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新范式”推进的展示活动,以课型为切入口,展示了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和试卷评析课等四类六个课型共九节展示课。这一活动,大大激发了数学教师对“先学后教、已学定教”教学新范式的理念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热情,并在专家的指导下,明确了改进的方向。现以规则学习为主
摘要:本文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大学生主观幸福量表对陕西理工学院11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研究,得出:①在时间监控观设置目标子维度和主观幸福感消极情绪子维度中,陕西理工学院文理科生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时间管理倾向各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除人际关系外)均呈显著相关,前者对后者有很强的预测和解释作用。  关键词:时间管理倾向;主观幸福感;大学生;相关研究 
《生活化与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我校的市级立项课题,我校教师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努力打造生活化的课堂,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我校数学生活化的课堂导入举例如下。  1.教学“反比例的意义”一课的导入  师(拿出20根小棒):如果我每次拿出1根小棒,多少次拿完?(学生思考并填写下表)  [每次拿的根数\
“重叠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本节课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渗透了集合的有关思想。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思想方法了,所以对集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本节课我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使学生理解用直观图(集合圈)表示“重叠
摘要:于永正老师说过:“孩子们的童年应当是一首诗,是一首充满情趣的诗,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品评起来都是有味道的诗……这首美丽的诗是由老师构思,师生一起创作而成的。”  关键词:符号评价;心灵沟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写话教学一直是我们不断探索、经常研究的课题,写话评价更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每当看到桌上一大叠学生的写话本时,我心里总会有些彷徨:究竟从何入手对写话进行评价才能真正打动孩子们的心,
摘要:研究生培养方案是实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最基本的质量标准。通过分析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单位在研究生教育中,要根据学科发展水平,不断地修订、完善培养方案,打破原有学科局限和视野,优化设置层级明确的课程体系,整合教学资源,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保证培养目标实现。  关键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创新能力;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联系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的纽带,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作为数学教师,怎么才能充分准备,预设课堂中的问题情境呢?  一、 预设的问题要抓住关键点  每节数学课都有其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不同的教学目标有不同的课堂提问,这就需要教师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
摘要:早在清朝末年,上海被迫开埠通商,洋货涌入中国的大门。外国商人带来了新的商品促销方式,广告宣传画应运而生。在一系列类似创意产业萌芽的事物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经典符号元素——月份牌,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与别具的韵味赢得人们的喜爱。本文以近代20世纪在商业宣传领域传播最广、艺术性最高的月份牌的发展及设计形式作为切入点,从中揭示和探究特殊历史条件下,月份牌招贴设计的蜕变规律与传承基因,通过整理和把握
西晋城上党八音会陈宁乐班2009年来到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专场音乐会,其中演奏了一首名为《大十番》的传统套曲。仅就曲名而言,十番锣鼓音乐多存在于苏南、京津地区,具有数列结构的特征。那么上党八音会里的这首《大十番》是否具有其他十番锣鼓乐曲中的数列结构?是否与苏南十番锣鼓具有亲缘关系?  这首《大十番》无论是在《器乐集成·山西卷》,还是在当地的内部谱集中都被收集在内,并被选作代表曲目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奏,说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不同版本的教材呈现,赋予了我们对本节课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多优秀教师都诠释着对本节课的理解,其中不乏朱乐平教授和张齐华老师这些“大家”近乎完美的演绎。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到底该怎样来解读该课的教材呢?前段时间听完一位参加区优质课竞赛的男老师上的这节课,让我眼前一亮。纵观本节课,他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来剖析教材,真正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