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中指示词语的运用及人物形象塑造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343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雷雨》这部戏剧中的小人物“鲁贵”与他人的多组对话为语料,运用语用学指示词语理论,分析“鲁贵”在与他人对话中运用的多种语用策略,进而显现出当时底层小人物的狡黠智慧及精神面貌,体现指示词语在人物形象塑造中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雷雨》;鲁贵;指示语;语用策略;语用功能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在语用学中,选择和利用适宜的指示词语是说话人间接达到交际目的的一种重要的语用策略。”其中,指示词语是指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它能够以语境信息为参照,判断出言语交际中涉及的人、事、时、地等信息的具体所指。鉴于指示词语在会话中取得的语用效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指示词语理论在分析人物塑造中的价值。本文将以《雷雨》中小人物鲁贵与他人的对话语料为依据,在进行语用策略的分析的同时,从中抽丝剥茧地寻找人物侧影,从而凸显指示词语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意义。
  一、利用“有定无定”实施语用策略
  指示词语的具体会话含义必须通过语境才能得以明确,对于正处在会话语境中的双方而言,指示词语的所指是有定的;而对于会话语境之外的人则会产生指示不明的无定现象。刘森林认为:“几乎所有指称词语,就其本质而言,在脱离语境的时候都会引发所指的‘有定与无定’问题。”因此,说话人在交际时可以通过营造语境,利用指示词语的“有定无定”来达成自己对说话双方之外的人隐藏信息的目的。鲁贵和四凤的一组对话就体现了这一语用策略。例如:
  鲁贵:哼,他怕你的爸爸!你忘了我告诉你那两个鬼哪。你爸爸会抓鬼。昨天晚上我替你告假,她说你妈来的时候,要我叫你妈来。我看她那两天的神气,我就猜了一半,我顺便就把那天半夜的事提了两句,她是机灵人,不会不懂的。
  鲁四凤:爸爸,(抬起头)您可不要胡来。
  ——(《雷雨》第一幕)
  鲁贵提到的“那两个鬼哪”“那天半夜里的事”是有定的,他在之前的谈话中,曾和四凤透露过自己曾在某天夜里撞破周家大少爷与后母私通的秘密,因此处于语境中的听话人四凤能够明确说话人鲁贵所指的“那两个鬼”是周萍和周蘩漪,而“那天半夜里的事”即指二人夜半幽会之事。一旦脱离整个语篇,我们就很难弄明白鲁贵话语中的确切所指是什么,而这恰恰是他在说话中有意采取的一种语用策略,即通过所指的“有定无定”来确保和其共享语境的人获得对话中有效信息的同时,屏蔽语境之外的人获取信息。说话人鲁贵实施这一语用策略的目的是保护其对话内容的隐秘性,从而确保自己能死死地掌控着这一威胁少爷太太的撒手锏,因此,他在表达时故意极尽曲折隐晦之能事。这一笔描写使得一个在别人身后议论闲话的扬扬得意的小人物形象立现于纸上。
  二、利用“移情”和“离情”实施语用策略
  言语交际活动中的移情是指交际双方在会话的过程中达成情感及心理的趋同,以此增强双方间的一致性;而离情则是指交际双方在会话中情感及心理的离异,甚至表现出一定的排他性和对立性,其选用往往受制于某种特定目的。“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说话人对指示词语的选择是建立在说话人心理体验基础上的。说话人自觉、不自觉地利用指示词语过程中的心理基础,来缩短或保持自己和听话人或所指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或者说是感情距离,以表示友好、亲近或生疏、冷漠。”下面以鲁贵的几组对话来验证其话语中对这一语用策略的运用。例如:
  鲁贵:四凤,别——你爸爸什么时候借钱不还账?现在你手下方便,随便匀给我个七块八块好么?
  鲁四凤:我没有钱(停一下放下药碗)您真是还账了么?
  鲁贵:我跟我的亲生女儿说瞎话干什么?
  ……
  鲁四凤:(故意揶揄地)那我实实在在地告诉您,我也没有钱!(说毕就要拿起药碗)
  鲁贵:(着急)凤儿,你这孩子是什么心事?你可是我的亲生孩子。
  鲁四凤:(嘲笑地)親生的女儿也没有法子把自己卖了,替您老人家还赌账啊?
  鲁贵:(严重地)孩子,你可放明白点,你妈疼你,只在嘴上,我可是把你的什么要紧的事情,都处处替你想。
  ——(《雷雨》第一幕)
  从鲁贵和四凤的这一组对话中,我们可以发现说话人鲁贵对听话人四凤的指称随着两人对话的深入不断发生改变,经历了“四凤——我的亲生女儿——凤儿——孩子”这样一系列的变化。对话伊始,鲁贵称呼鲁四凤用了“四凤”这一专有名词,这是一种常规的指示用法。但随着鲁四凤的质问,鲁贵意识到自己很难从女儿手里要到钱,因此他通过变更指示词语来拉近交际双方的关系,以“代词 亲属称谓” 我的亲生女儿来标明自己同四凤的血缘关系,意在缩短和听话人四凤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双方的一致性,使其对自己接下来所说的话更加信服和认可。当四凤依旧不为所动时,鲁贵选用了更为亲密的昵称 “凤儿”,借此移情希望能够打动听话人四凤,从而使对话继续进行下去。由这一系列指称情感上的递进,我们可以发现,鲁贵是一个极善于把控人心的人,他能敏锐地察觉到交际双方在对话中的心理距离是否有利于对话顺利进行,并能根据自己的目的,巧言令色地调整拉近双方心理上、情感上的距离。因此当鲁四凤反唇相讥,鲁贵意识到她并不为自己的温情所打动时,他再次迅速调整语言中的指称,以亲属名词“孩子”来称呼四凤,这是他想通过强调两人的不对等地位,使自己能够站在“父亲”的位置上对鲁四凤进行说教,从而使听话人心生畏惧,以达到压制的目的。由此可见,鲁贵为了从四凤身上捞几个钱,可谓是软硬兼施,不择手段。其贪婪无耻,为了满足自己的金钱欲,连亲生女儿也要压榨一番的可憎面目也随之浮现于字里行间。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通过下述事例来分析鲁贵是如何通过运用指示词语,来制造对话双方的社交距离,以达到离情的语用效果的。例如:
  鲁四凤:嗯,妈来了,您先告诉我一声。
  鲁贵:对了,见着你妈,就当什么都不知道,听见了没有?(走到中门,又回头)别忘了,跟太太说鲁贵惦记着太太的病。   ——(《雷雨》第一幕)
  鲁贵嘱咐四凤向太太传递自己的问候时,之所以选用以专有名词 “鲁贵”作为第三人称指示语借指说话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离情,即把自己摘离出对话双方,以一个外人的身份为自己向四凤提要求,从而达成自己讨好周蘩漪的间接目的。显然,这一要求带有鲁贵对周蘩漪的谄媚之意,如果直接用第一人称指示词语“我”,可能会有损鲁贵在鲁四凤面前的形象。纵观全文,我们简单地进行一番统计后就会发现,鲁贵借用专有名词作为第三人称指示语借指说话人的情况一共出现过三次,其中有两次都是在和四凤对话中出现,均要求她代为转达自己对太太的问候,其厚颜无耻、谄媚讨好的形象也由此鲜明凸显。下面我们再就鲁贵第三次以专有名词作为第三人称指示语表示第一人称的情况为例进行分析。例如:
  鲁贵:哦,太太下来了!太太您病完全好啦?(蘩漪点一点头)鲁贵直惦记着。
  周蘩漪:好,你下去吧。
  ——(《雷雨》第二幕)
  在这组会话中,鲁贵向周蘩漪问候时,依旧以专有名词作为第三人称指示语借指说话人,一方面能够使自己离情于对话外,既不显谄媚,又达到了讨好主人的目的。另一方面鲁贵以姓名自称,还出于凸显周蘩漪社会地位这一目的。正如梁金凤在其论文中提到:“不同的人物在与人交谈交际中会根据他们的性格、行业、社会地位来选择不同的人称指示语,来表达不同的语用含义来达到他们各自的语用目的。”通过研究人物关系,我们可以推理出鲁贵年长于周蘩漪。在会话中,一般年龄较长的人都不会选用以全名自称,以确保自己在晚辈面前的身份。但由于周蘩漪的社会地位要远远高于鲁贵,因此鲁贵在与她对话时,选用以专有名词“鲁贵”来指称自己,有自降身份以显示对方地位,讨取主人欢心的用意。作者对鲁贵的这一笔描写使得其卑躬屈膝的小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鲁贵这个小人物身上有着不可剔除的陋习与缺点,他不仅贪婪成性,还有着奴颜媚骨的一面。但其话语中常常透露出独属于小人物的狡黠智慧,鲁贵有意无意地通过这些语用策略来使自己圆滑地游刃于各方人际交往中。当然,在读者看来,这些语言策略的运用使其丑陋的本性更加暴露无遗,但这恰恰是文学作品中人物塑造的魅力所在。即作者不对其塑造的人物形象加以一字点评,而使其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在自述形象。
  三、通过“指示转移”实施语用策略
  有时出于特殊的交际需要,说话人可以通过投射,将指示中心转移到听话人甚至第三者身上,以达到含沙射影的表达效果。刘森林也指出:“偏离指示词语基本用法的指示词语往往都有特殊的目的,它们产生特殊会话隐含义,所指对象或者转为说话人, 或者暗指听话人。”下面以鲁贵及其家人的一组会话为例,分析其如何利用指示转移实施语用策略,并结合相关分析对这一人物形象的侧影进行阐述。
  鲁贵:我是一辈子犯小人,不走运。刚在周家混了两年,孩子都安置好了,就叫你(指鲁妈)连累下去了。你回家一次就出一次事。刚才是怎么回事?我办完了事回公馆,凤儿的事没有了,连我的老根子也拔了。妈的,你不来,(指鲁妈)我能倒这样的霉?(又一口痰)
  鲁大海:你要骂我就骂我。别指东说西,欺负妈好说话。
  ——(《雷雨》第三幕)
  在这段对话中,鲁贵用第二人称指示词“你”配合著手势用法,看似在向鲁侍萍频频发难,但其本意却是要含沙射影地责难第三方听话人鲁大海。结合相关语篇,我们可以发现鲁贵和四凤被辞退,其表面的诱因是鲁大海与周朴园等人发生争执,因此鲁贵把所有过错都归加到鲁大海身上。在回到家后,他对家人明嘲暗讽,但又慑于鲁大海年轻力壮,并不敢过分挑衅,于是他将相对软弱的鲁侍萍作为表面上的指责对象,通过指示转移实施语用策略含沙射影地责难、挖苦鲁大海。这种阴阳怪气的言语表达十分符合鲁贵这一小人物欺软怕硬的性格特征,并且能使读者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外强中干、只敢通过指桑骂槐来宣泄不满的小人形象。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鲁贵在与他人进行人际对话交往中,有意无意地采取了多种语用策略,以满足其不同情境下的语用需求,从而更好地达成说话人的语用目的。立足于语用学中指示词语的基点,对其相关语料进行分析阐述,我们很容易就从中勾勒出一个说话圆滑,为人奸诈的小人物形象。相较于其他人物而言,以鲁贵为代表的小人物在夹缝中求存,自然有一套他们说话处事的规则,这也恰恰是我们从指示词语理论对其形象进行研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亮点。
  参考文献
  [1]刘森林.语用策略与指示词语[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6).
  [2]曹禺.雷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3]朱荔芳.指示语透视的心理距离之语用解释[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1).
  [4]梁金凤.《茶馆》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分析[J].柳州师专学报,2013(6).
  作者简介:吴昊,女,1996年生,包头师范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推进,“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贯穿始终的目标任务群之一,被列入2017年最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既是出于对功利化、碎片化、浅表化的语文教育实际问题的解决,也是出于对语文教育更好地贯彻立德树人、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期望。而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互联网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结合日益紧密,传统的学习方式已不再能满足教育的实际需求。在此背景之下,传统教学
【摘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不仅关系到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还切实地关系到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的培养。小学语文作为一种极富情感,而又充满个性的基础学科,能有效地調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去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使学生得以实现真正的持续发展。”但是现如今,许多教学课堂中仍然摆脱不掉传
【摘要】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素养。结合当今学生实际情况而言,初中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弱,能理解却说  不出。本文针对中学生语文口语表达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并相应提出如何提升中学生语文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语文;口语表达能力;基本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与发展,教师可以将侧重点向感悟语言和口语表达能力方面倾斜,为学生未来的社会
【摘要】识字是语言沟通和表达的基础,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必备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基于培智学生认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缺陷,识字教学成为培智语文教学的一大待被突破的难点问题。研究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巧用字形利用“部件分析法”对培智高段学生进行识字教学,有效地帮助他们达到了识记生字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培智高段;识字教学策略;部件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缘起  智力
《水经注·渐江水》言:“溪有四十七濑,濬流惊急,奔波聒天。”一条溪流会惊急,虽说是因为一时间注入的水太多太急,也更是由于溪流自身的狭獈与浅躁。  孩提时,夏日的一天,我和奶奶在菜地里除草、捉虫。刚才还是晴空万里,可先是一阵风吹来,正欣喜这风给人除去了渾身的燥热时,可乌云迅速遮蔽了天空。“不好了,要下大雨了!”我一惊,大声说道。  奶奶带了一件塑料雨衣,我却没带任何雨具,于是,我拔腿就跑。奶奶说:“
【摘要】对于母爱,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作者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去描写。在本文中就一组“母亲”系列群文进行评述,希望能够对把握这组群文的核心提供支持。  【关键词】母爱;群文;母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本文简述略评一组“母亲”系列群文:子鱼的《母亲的直 觉》,张晓风的《寻人启事》,阿雷詹德奥·迪兹的《每月第一个礼拜五》,刘国平的《妈妈,我把回家的钥匙丢了》。  一、绝
【摘要】作文教学三个关乎:一关乎“为什么写”(即兴趣、动机);二关乎“写什么”(即写作内容);三关乎“怎么写”(即  写作技法)。写作教学应该先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再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最后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作文;序列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为什么写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
【摘要】小学语文高年级词语教学方法简单,学生感悟肤浅,不能体会用词的精妙之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细心研读文本,寻根求源,探寻词语的出处含义,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教学不可面面俱到,要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重点的词语,关注“细枝末节”。理解由浅到深,简约而又扎实厚重。  【关键词】词语教学;词源;研读重点;简约扎实;推敲平白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十八大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们教育者只有将创新的思想与理念扎根教育教学,才能培养创新人才。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创新火花,呵护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科技创新;小学语文;转换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促进学生德、智、美、体全方面发展,这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语文教育;理想境界;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