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立足于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从“紧扣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三个角度切入,围绕确保高中语文课堂提问发挥出实效的策略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教学内容;全体学生;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提问是沟通师生双方关系的一个有效渠道,通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展开思维与联想,而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師则又能了解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尚未完全消化的知识点。课堂提问对于教师、学生两者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那么,如何做才能让高中语文课堂提问切实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呢?对此,我在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并形成了一些粗浅看法。
一、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内容
任何不符合教学主题的课堂活动设计都是在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与师生精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课堂提问亦然。由此出发,我认为我们高中语文教师要想让课堂提问更有效,首先要确保其紧扣教学内容。
对此,我在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便会严格遵循上述原则。如在教学《祝福》这一课文时,我便立足于文章中心主旨对学生提出了如下的问题:祥林嫂的死应当归根于什么?在这一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祥林嫂去世,鲁四爷一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极力维护封建道德观念及其封建礼教,处处排斥祥林嫂,使得祥林嫂感受到了精神上的迫害与侮辱,最终毅然决然结束自己的生命;有的说祥林嫂去世,身边那一帮子看似亲密实则只是普通看客的人也脱不了干系,他们冷漠、自私,只想从祥林嫂身上挖出一点点可供自己参与饭后嚼舌根的话题,却没有人注意到自己的这种行为是否对祥林嫂造成了难以逆转的心理伤害……如此一来,通过这一契合教学主题内容的课堂提问,学生的学习思路得以朝着我预期的方向所深入、所发展,而这显然有助于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祝福》这一阅读文本中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主旨内涵。由此可见,紧扣教学内容的课堂提问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同一个班级环境中包含着拥有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个体,这也决定了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想当然地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而应当在认真分析每位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与其相符的教学策略,所谓的“因材施教”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受到上述教学理念的启发,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必须要确保其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即既要考虑到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也要关注中等基础的学生,更要重视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对此,我自身的课堂提问便很好地遵循了这一理念。如在教学《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时,我便面向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群体提出了难度略有差异的课堂问题。像针对语文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群体,我提出的问题为:“课文各部分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该问题较为浅显简单,学生们只需认真阅读文本便能从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针对具有一定语文学习基础的中等学生群体,我提出的问题为:“本文的名字为‘记念刘和珍君’,可是为什么鲁迅先生并没有概括刘和珍君的生平经历呢?”相较于上一个问题,该问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加以分析鲁迅先生谋篇布局的原因及真正写作的目的所在……如此一来,不同难度的课堂提问便真正迎合了不同学生群体的主观学习需求,使得他们都能在契合自身实际能力的基础上朝着我所引导的方向进一步扩散思维、认真思考,这之于他们实现对《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的学习显然也大有助益。
三、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要促进学生发展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不在于仅仅死板地向学生传递教材及教辅资料上已经总结好的现成知识点,而在于通过系统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各项素质与能力的综合性发展。由此出发,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时也应当避免单纯只是为了提问而提问,而要力求使所提出的问题推动学生获得更好的进步与发展。
对此,我深有感触。如在教学《再别康桥》这一诗歌时,我便向学生提出了如下的问题:《再别康桥》一诗兼具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的艺术特点,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这一课堂问题极具发散性,需要学生在认真阅读诗歌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同时,一个人的理解可能不够全面,需要多个人凝结智慧一起加以认真分析与研究。如此一来,借助这一课堂提问所设置的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锻炼,而这些不仅帮助他们深刻理解了《再别康桥》这一现代诗歌,更重要的是还获得了发展的巨大空间,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走出之前将课堂提问片面地理解成提醒不认真听课学生回归注意力的手段的误区,在高度重视课堂提问价值及意义的基础上想方设法确保其有效性。这样才能真正让课堂提问发挥出其沟通师生双方的效用,进而切实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滇秋.投石激浪掀起智慧之花——对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探索[J].科学大众,2015(4).
[2]张晓文.高中语文“问题教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7.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教学内容;全体学生;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提问是沟通师生双方关系的一个有效渠道,通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展开思维与联想,而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師则又能了解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尚未完全消化的知识点。课堂提问对于教师、学生两者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那么,如何做才能让高中语文课堂提问切实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呢?对此,我在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并形成了一些粗浅看法。
一、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内容
任何不符合教学主题的课堂活动设计都是在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与师生精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课堂提问亦然。由此出发,我认为我们高中语文教师要想让课堂提问更有效,首先要确保其紧扣教学内容。
对此,我在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便会严格遵循上述原则。如在教学《祝福》这一课文时,我便立足于文章中心主旨对学生提出了如下的问题:祥林嫂的死应当归根于什么?在这一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祥林嫂去世,鲁四爷一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极力维护封建道德观念及其封建礼教,处处排斥祥林嫂,使得祥林嫂感受到了精神上的迫害与侮辱,最终毅然决然结束自己的生命;有的说祥林嫂去世,身边那一帮子看似亲密实则只是普通看客的人也脱不了干系,他们冷漠、自私,只想从祥林嫂身上挖出一点点可供自己参与饭后嚼舌根的话题,却没有人注意到自己的这种行为是否对祥林嫂造成了难以逆转的心理伤害……如此一来,通过这一契合教学主题内容的课堂提问,学生的学习思路得以朝着我预期的方向所深入、所发展,而这显然有助于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祝福》这一阅读文本中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主旨内涵。由此可见,紧扣教学内容的课堂提问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同一个班级环境中包含着拥有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个体,这也决定了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想当然地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而应当在认真分析每位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与其相符的教学策略,所谓的“因材施教”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受到上述教学理念的启发,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必须要确保其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即既要考虑到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也要关注中等基础的学生,更要重视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对此,我自身的课堂提问便很好地遵循了这一理念。如在教学《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时,我便面向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群体提出了难度略有差异的课堂问题。像针对语文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群体,我提出的问题为:“课文各部分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该问题较为浅显简单,学生们只需认真阅读文本便能从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针对具有一定语文学习基础的中等学生群体,我提出的问题为:“本文的名字为‘记念刘和珍君’,可是为什么鲁迅先生并没有概括刘和珍君的生平经历呢?”相较于上一个问题,该问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加以分析鲁迅先生谋篇布局的原因及真正写作的目的所在……如此一来,不同难度的课堂提问便真正迎合了不同学生群体的主观学习需求,使得他们都能在契合自身实际能力的基础上朝着我所引导的方向进一步扩散思维、认真思考,这之于他们实现对《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的学习显然也大有助益。
三、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要促进学生发展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不在于仅仅死板地向学生传递教材及教辅资料上已经总结好的现成知识点,而在于通过系统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各项素质与能力的综合性发展。由此出发,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时也应当避免单纯只是为了提问而提问,而要力求使所提出的问题推动学生获得更好的进步与发展。
对此,我深有感触。如在教学《再别康桥》这一诗歌时,我便向学生提出了如下的问题:《再别康桥》一诗兼具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的艺术特点,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这一课堂问题极具发散性,需要学生在认真阅读诗歌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同时,一个人的理解可能不够全面,需要多个人凝结智慧一起加以认真分析与研究。如此一来,借助这一课堂提问所设置的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锻炼,而这些不仅帮助他们深刻理解了《再别康桥》这一现代诗歌,更重要的是还获得了发展的巨大空间,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走出之前将课堂提问片面地理解成提醒不认真听课学生回归注意力的手段的误区,在高度重视课堂提问价值及意义的基础上想方设法确保其有效性。这样才能真正让课堂提问发挥出其沟通师生双方的效用,进而切实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滇秋.投石激浪掀起智慧之花——对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探索[J].科学大众,2015(4).
[2]张晓文.高中语文“问题教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7.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