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课例教学设计与构思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i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花心木》一文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哲理散文,讲述的是树木自己寻找土里的水源来获得成长的道理,对小学生历经挫折、磨难,克服依赖性具有较高的教育意义。本文将结合文本,探析教学实例设计,力求引人入胜。
  一、提出质疑,趣味导入
  趣味化导入是开创生动、活泼课堂的重要环节,在新课导入设计上,我们首先提出质疑。同学们,春天是植树的好季节,想必大家都参与过植树活动。有谁亲自种过树?请谈一谈自己的种树感受。很多学生都表现出发言的热情,因为种树是很多小学生都曾经历过的生活事件。有学生回答,种树时要选择水土丰富的地方,挖个大一点的树坑;有学生回答,种树之后要浇水,还要定期施肥,精心呵护。显然,同学们对种树这件事很了解。但是,今天我们将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桃花心木》,作者林清玄却向我们讲述一个奇怪的种树人,他是怎样种树的呢?在学习本文之前,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了解一下“桃花心木”的性状及特点。桃花心木是一种常绿乔木,原產地为南美洲,在我国也广泛种植。大家通过观看桃花心木的图片资料,来归纳一下桃花心木的特征。比如树形结构优美,树皮的颜色为淡红色,树高可达50米,羽状复叶,春天的时候开出白色的小花。当然,对于桃花心木木材的使用范围也很广,其纹理细密,具有天然的花纹,且抗病虫,耐腐蚀,也是家具、雕刻、装饰用的良好板材。利用本节导入,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种树经历,来了解桃花心木的特征,也为后续学习种树人与众不同的育苗方法做好铺垫。
  二、初读文本,呈现大意
  从质疑入手,激发了学生对本文的阅读兴趣,也为开展文本阅读营造了积极环境。对于初读环节,不做过多的要求,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来选择阅读方式,来了解文本大意。当然,对遇到的生词、难懂的句子、段落可以标注出来,便于后续文本讲解时进行针对性探究。在初读之后,对于本文的识字内容,教师要给予课堂检查,纠错,要强化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效果,从阅读中初识文本内容。
  三、深入研读,从文本中获得感悟与体验
  阅读教学往往是课堂组织的重要内容,对于种树人的独特种法,究竟表现在哪里?请同学们从浏览文本中找出来,并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我们利用学生自读自悟方式,对阅读中的问题进行圈、点、标、画;教师在进行阅读巡视时,给予及时的点拨、指导。比如“对于树苗种下后,浇水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隔十几天;浇水量也不一样,有时多,有时少”。“有时下午来浇水,有时上午浇水,时间不一定”;“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有时会莫名其妙的枯萎,而他每次都要带几株树苗来补种”。我们从这些语句中来分析,引导学生来发现“奇怪的做法”,来提炼与平常人种树不同的地方。由此得到“没有规律的浇水,水量不定的浇法”。接着,从文本细读中来“读文、发现、生疑”,来顺势而导,激发阅读积极性,带领学生走进文本,领会文本的内涵。再者,对于自读自悟之后,我们开设搭建师生对话情境,来引导学生从种树人的行为方法上来感悟“育树”之理。质疑:你栽下树,却不好好照顾我们;质疑:你说“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质疑:我身边的这棵小树苗,昨天就渴死了,多可怜,你后悔吗?太不负责任了?质疑:就算是你说的有道理,向深处扎根也是很累的、痛苦的……。最后,再次深化阅读,从这些质疑中来感悟,来聆听作者所要阐述的道理。我们从种树人的种树方法中,既看到了闪烁的智慧,又不得不深思。什么是“不确定”的生活?
  四、回顾全文,总结并延伸作业
  从“桃花心木”文本阅读和学习之后,我们要对本文进行总结。首先,对本文的特色采用“借物喻人”的方式,将树木的生长与人的成长相对比,从种树人的育树故事来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体验“不确定”的意义与深刻哲理。同时,我们由此来展开文本的延伸,引导学生从本文内容的总结中,归纳出作者的写作方法,回忆类似的“借物喻人”的写法,深化对该写法的理解。接着,由本文来延伸课下作业。谈一谈自己对本文学习有什么收获?从本文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最后,在《阳光总在风雨后》歌曲背景下,结束本文教学。另外,对于本文的课下作业部分,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对本文启发性语句和段落进行摘抄,并推荐林清玄的其他作品来拓宽阅读。比如《飞跃蓝天的白云》,《心田上的百合花》等。
  于立芹,山东高青县田镇街道义和完全小学教师。
其他文献
<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史学界带来了明显的变化。十年动乱期间“阶级斗争史”替代一切的局面结束了,诸多专史研究群雄并起的局面开始形成。一个时期以来,似乎政治史研究已经时过境迁。笔者认为,就世界近代史而言,尽管多年来一直在政治史的紫禁城内徘徊,但由于“四人帮”路线斗争史学的干扰,应该说政治领域里的历史研究还很不够,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没有开垦的处女地也有待人们去问津。1986年,郭华榕先生在《关于深入研究世界近代史的探讨》一文中提出了46个有待研究的问题,其中有41
我自幼酷爱写作,曾获得楚才作文竞赛一等奖,而现在作为一名高中生对写作的兴趣却日渐消逝。偶尔翻开小学时的写作会被其中生动形象、一针见血的描写与天马行空的想象所惊叹,初一
<正> 东北师大日本研究所宋绍英教授的专著《日本崛起论》,已由东北师大出版社于近期出版发行。这无疑为我国研究战后日本的崛起提供了一本理论参考书。《日本崛起论》作为史论结合的著怍,在阐明战后日本崛起历史,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论述中,既注意坚持客观的分析原则,揭示其政策的正向效应和符合规律的成功方面,又注意坚持矛盾的分析方法,揭
在高考语文复习中,唯有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在复习方法上给予引导,让学生能做好十足准备,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就此,本文就结合高考语文备考教学实践而提出一些简单的看法。  一、心态是关键,切忌负面情绪  心态决定一切,在高考前,很多学生都会出现考前综合征,表现较为突出的甚至会莫名的发火,不愿与家人、朋友交流、记忆力明显下降等诸多症状,这本是学生考前焦虑所致,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却不能客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于2016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新 设本科层次的投资学专业,主要培养投资学应用型人才,既 需要立足于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即将展开的投资学教学的实 践, 又需要贯彻学
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知识性和趣味性是小学识字教学的两个必备属性,只有将这两个属性充分融合,让学生在识字求知的过程中得趣,在趣味玩耍中获
语文知识既有工具性的特点,又有人文性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需要在教学中重视其工具性的特点,进而在工具性的教学中渗透人文性;而词语是语文的基础知识,教师需要借助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并能够结合语境理解相同词语在不同环境下表达的语义,加强对词语的情感理解,从而深刻理解语句的内涵,提升语文学习效果,以下是本人在词语教学方面的几点做法,不足之处请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一、结合上下文
在小学阶段教学中,语文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通过教授学生语文课程相关知识,可以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使用合理的教学语言与方法,使学生能够快速理解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教师一般是使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课堂学习。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正>自2001年国务院同意启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以来,到2006年中央国库启动现金管理操作,国库现金管理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十余年来,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已较为成熟,但地方
<正> 中国几千年来汉语的变迁影响及于汉字读音古今的差异,由搜讨先秦两汉典籍的谐声与今天各地方音的不同,可以寻到一些线索。但,宋元明清以来直至今天的古音韵研究专家们,都只能区分古音有多少部、类,以某些字隶属之(各家所分部、类多寡不同,各有其充分的理由),却谁也不敢认为自己口里发出的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