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诗情画意的作品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的课堂教学可以成为艺术作品,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在动态过程中随机生成。现在强调建设高效课堂,针对的大多是效率低下的课堂。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全面调动自己的丰厚学养,不但能够使课堂教学异彩纷呈,而且能收到最大的教学效益,同时又能使学生和自己一起享受成功创作后的巨大心理满足。这样,课堂教学不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而且也会成为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
  一、善开头:未成曲调先有情
  我听过钱梦龙老师的公开课。课前他和学生交流,问班长:“请你说说,咱们今天到这里是干什么来了?”这位班长说:“是配合钱老师上好这节公开课。”钱老师作沉吟状:“配合?这样说合适吗?”这学生同样沉吟一会儿说:“不合适。”钱老师又问:“怎样就合适了?”这学生说:“改成合作吧。”钱老师说:“请你把这个意思再完整地说一遍。”这学生说:“今天我们和钱老师合作,上好这节公开课。”顿时大厅里响起了掌声。
  钱老师对这一小小环节的处置,彰显了他的教育思想,“配合”与“合作”,一字之差,却是两种教育观念的对比,层次高下立见。钱老师用意深远,但又不露痕迹,不是空洞说教,在平易近人的对话中以渗透方式完成意义非凡的教育,可谓先声夺人。
  二、爱全体:可爱深红爱浅红
  课堂上不鼓励有看客或听众,所有的学生都是主人,都有发言权和展示权,都需要思考和探索,一切活动都应该覆盖到所有的学生,尤其对成绩偏差的学生,更应该格外关注并给予机会。不少课堂发言面积太集中,阳光只照前三排,春风不度玉门关。结果常常是:不论难题容易题,机会总是属于少数人的。这样的课堂,势必死气沉沉,效果不可能會好。
  在林州市七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出示问题后,如果全班都举手,那就让位于后排的同学先说。这样,就使那些位置靠后的或学习困难的学生产生一个强烈的感受:我也很重要,在老师的心目中,一个都不能少。这样,首先从学生的心理上已经巧妙地暗示并实现了教育最本质的含义。
  三、巧点拨:万绿丛中一点红
  这里的“点”是动词,包含有点拨、评点、点化、指点、装点等等意思。教学改革,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不再包办代替一切,而是转变为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手和指导者,其工作的主要内容以及工作水平就表现在准确、高效的点拨上。教师可以指点迷津,可以点石成金,可以点出信心,可以点出成功的欲望。
  一个小学老师教《坐井观天》,最后有这样的话:井上的鸟儿批评井下的青蛙,你要是上到井上来,就知道天有多大了。一个学生说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说如果自己是青蛙,就会对鸟儿说:“你要是到井下来,就会知道天有多大了。”这个学生的话引起哄堂大笑,于是,这位教师就让学生们讨论:到底谁说得对?大部分学生认为两者都有道理。等学生们争论结束了,老师才说:鸟儿和青蛙争论的是天有多大,要得到正确的认识,就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察点。请比较一下:鸟儿和青蛙的观察点哪个是正确的?一句话说得学生恍然大悟。还有,一个高中教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学生背完后,她点评说:“背得这样熟,读得这样好,我都有点嫉妒了。”学生听了,成功感和自信心大大增强。可见,以表扬提出的要求更容易落实,效果更好。
  这些教师的“点”功可谓高妙,值得借鉴。
  四、会“留空”:此时无声胜有声
  一问就答的题不是好题,密不透风的课不是好课。留点事让学生做,留点话让学生说,比老师一口气说完要好。自己在课堂上永远忙得不可开交的教师,说得喋喋不休的教师,教学成绩并不会好。
  我留意过魏书生老师的课堂语言,一是话少,二是句子短,一句话超过10个字的很少。同样的教学指令,同样的知识归纳,有的教师能用最少的语言完成,留下空间让学生思考。留空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集中式的。就是把一节课切分为几个段落,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和消化吸收的时间;一种是分散式的。这一种又分两类:一类是教师讲授中尽可能放慢语速,允许学生插话。另一类是师生对话中压缩过渡性的语言,从而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
  林州五中有个教师叫路晓红,课堂教学惜语如金,甚至达到了十分吝啬的程度。在学生发言时她总是认真倾听,之后却不立即评价,而是面向其余学生,缓缓问道:“同意吗?”等待片刻后再问:“有异议?讲出来。”如此简短的语言,达到的教学效果却并不简单!我的总结是:她很会念“三字经”。相反,有的教师话多话长,这就不免挤压了学生的思考,是很不足取的。
  五、会生成:铁骑突出刀枪鸣
  一节课只有预设没有生成不会是好课,没有完全相同的两节课。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随时可能有不期而至的、不可预料的问题产生,常常会有不确定的因素加入,而生成性的问题往往是最好的资源。这就需要教师从容不迫地对待,并且有意识地期待和创设这么一种不断生成的气氛和环境。如何处理这种突发因素,往往最能显示教师的水平。
  一个高中教师在教《失街亭》时,讲到马谡刚愎自用,不听王平的屡次劝谏,导致全军覆没,他的三笑导致了后来诸葛亮的三哭。有个学生发议论说:既然诸葛亮对王平如此相信和器重,何不干脆让他挂帅?教师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马上肯定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赞扬这个学生目光敏锐,观点新颖,并就这个学生的疑问,让大家发表看法,这一话题引起了所有学生极大的兴趣。课堂上一时“天下大乱”,重新翻书,结合阅读积累讨论、争辩、碰撞,各抒己见。虽然最后没有得出大家认可的结论,但学生会带着问题走出去,课下自己继续查找资料、寻找答案。在充分准备后教师又组织了一次专题探究课。这样做,不只是完成了教学任务,掌握了课文内容,更使学生产生了自主研究学习的浓烈兴趣。
  六、展个性:此间不可无我音
  课堂教学是整体及群体行为,有共同的学习目标,但又不能抹杀个性,无论学生与教师,都可以在整体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结论或许是共认的,但过程可以大相径庭。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也应该支持教师进行自我的个性张扬。个性风格的显示,恰恰是一个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标志。多年的观察发现,对教师个性张扬的认可与接纳与学生学习的成效成正比。越是高年级学生、越是学习水平高的班级,越是尊重并喜欢这样的教师,学生欣赏甚至崇拜的恰恰是个性飞扬的教师。有一个高中物理教师,才华横溢,出口成章,描述过程、评价学生往往引用古诗词,既丰富了内容又调节了气氛,更显示了自己深厚的文化素养,用他所教学生的话来说,我们的物理老师将物理课和语文课一块儿教了!教物理同时复习了语文,用诗化的语言讲物理,这是一个让学生多么钦佩并喜欢的教师啊!
  对学生,也不必处处要求整齐划一,要容许不同声音的存在,要鼓励求异思维。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口技》一文,有这样的话:“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对这个“走”字,参考书上译为“逃跑”。但一个学生明确表示不同意。老师和同学都觉得惊奇,因为资料上都是这么讲的。但老师非常冷静地请他把理由讲出来。他认为这里的“走”不能当逃跑理解,因为与全文的感情基调不协调。既然前边写到了邻居奋勇救火,那么这口技表演者的意图就不会是渲染惊慌恐怖,如果是那样,他的表演技巧和艺术就会大打折扣。不妨想一想,一方面你的表演中有众人的勇敢赴火救人,一方面你又把这听众吓得要逃跑,这表演还有什么积极意义?正确的理解反倒应该是“跑着去救火。”这同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后,老师还不立即表态,而是让大家讨论。马上有学生赞同这观点,还提出新的支持根据。既然是逃走,就不可能“奋袖出臂”,那不是逃命的动作。最后老师才谈出自己的看法,首先肯定同学们的积级探讨,然后表示下去后继续研究。
  这种教学方式,就让学生养成了“此间不可无我音”的习惯,长此下去,就会培养出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权威并敢于大胆发出自己声音的性格。
  七、结好课:回眸一笑百媚生
  善始者众而克终者寡。诗意课堂应该从始至终形成完整的流程,恰如写文章,入题要快,中间要丰满,结尾要利落,并力求余音绕梁,言有尽而意无穷。
  一个山区小学英语教师,课上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活动与游戏中学习单词,在实践应用中学习语法。临近下课的时候,她“请”一个木讷的学生回答一个问题。这个学生整节课很少发言,在小组讨论时也不积极参与,所以,这位教师就特别关注了他。面对老师热情的邀请,他怯生生地说:“算了吧。”老师没有气馁,继续轻柔地追问:“你下一节能不能发言或提出一个问题?”这个学生说:“到时候再说吧。”虽然学生还是不太自信,但可以看出,他非常感谢老师的重视,在场的同学对这简短而充满了爱的师生对话报以了长久的、热烈的掌声。
  这种细腻而周到的结课方式,是由教师内在的大爱支撑起来的。能善终者必也善始,而能善始善终者,其课堂必然如诗如画。
  诗意课堂是理想的课堂,是教师学识水平、教育思想、组织能力和学生参与能力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样的课堂,首先是有效的,进而达到高效水准,最终成为诗情画意的作品。这样的课堂充满美感,整个过程及各个环节都有一种创作意味,但又不事雕琢,浑然天成,不见丝毫的做作或作秀。正如台湾著名教授廖玉蕙女士所说——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文学的盛宴。我相信,充满诗情画意的课堂是所有教师共同的追求,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在过程中享受丰收的喜悦,在紧张中又有无比的轻松和快乐。
  (作者单位:河南省林州市教研室)
  (责任编辑:郭敬燕)
  
其他文献
对首钢低浓度含氟废水处理工艺在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试验得出:硫酸铝投加量为100~120 mg/L,pH为6.8~7时,可避免酸性水环境对设备的腐蚀,同时氟的去除率可保持在
一、课程设计的特色  在设计培训课程时,我们把总目标确定为通过集中培训带动教师的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来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给学员提出的要求是,“带着改革的问题而来、带着改革的冲动离开”。我们推荐的研究方法是“实验研究”(或行动研究)。我们建议学员,参加此次培训,一定要实现这样一个目的:回到自己的学校之后,在自己的课堂上,持久地展开一项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所有专题讲座和实践活动也都直接指向一
一、引领农村教师走进大学文化  大学文化的核心在于追求真理、培育人才,也就是求真育人。农村教师来到这里参加培训,最重要的是要引领他们走进大学文化。  1.大学教师的启迪与引领  在海南师范大学,14个专业学院中有8个学院参与了本次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有百余名的教授、副教授参与了教师培训工作。各位教师充分利用自己工作的便利和专业知识,为学员提供了参与学术交流的机会,如:生命与科学学院史海涛院长利用自身
一、“土专家”唱主角的必要性  为使培训更加贴近农村教师的教学实际,根据“建设高水平培训专家团队,选拔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专家和中小学一线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教学”的要求,我们特别重视“土专家”这一优质培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土专家”,即在本土、在教学一线成长起来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大胆创新、充满活力的对学员的专业成长具有典型示范教育意义的教师。之所以在培训团队中让“土专家”唱主角,主要基于
为了科学安全行车,争做一名优秀公交驾驶员,应严格遵循行车操作技术准则,杜绝各类事故发生。 For scientific and safe driving, strive to be an excellent bus driver, sh
文章开发一种基于Netmeeting COM控件远程监控系统,它建立在原来收费数据网络的基础上,能实现数据、视频、音频的传输,实现管理、监视、控制网络一体化,文章简要介绍了基于Netmee
综观目前的数学课堂,学生“苦”学现象还普遍存在。原本富有情趣的教学变得过于理性,课堂上充斥着知识的讲解、机械的训练。如此种种,破坏了学生的学习情绪,磨灭了学生丰富的情感,使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烦和惧怕。法国教育思想家卢梭曾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为此,我思考:如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我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开展对学生学习情趣的激发和引导是关键。经过几学期对学生进行情趣导
新课程改革十年,不断取得成绩的同时,问题也越来越多,阻力也越来越大。例如,有些教师认为新课改使学生不会做数学题、考试成绩下滑,新教材教学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  新课程下的学生真的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吗?是谁让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呢?带着困惑,笔者把参加课改以来的听课记录重新整理学习,从中窥探一些现象与问题,引发思考。整理如下,恳请批评。  一、教师演绎“大杂烩”的课堂,让学生应接不暇  新
198 7年对一组汉中市农村 6~ 15岁少儿经用 M-型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重量并进行血压等相关因素的 5年随访对比观察。结果表明 ,5年中一直 SBP≥ P95 以上者 ,左心室重量高于S
1.我国最早吟咏煤炭的诗歌是什么?2.“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建设的大型煤炭基地有多少个? 1. What is the earliest song of chanting coal in our country? 2. During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