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中国企业与世界接轨,与世界企业的联系加强,中国企业员工在掌握基本的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学习国外文化的同时,还应充分了解本国文化,以在交流中占据优势。
主题词: 企业员工 跨文化交流 问题 解决方法
一、企业员工跨文化交流的背景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全球化进程已成为必然趋势。跨文化的政治、经济、外交、商品、人员交流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频繁。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中国的商家和企业都必须与国外的商家和企业竞争。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厂家的不断涌入和到国外经商设厂的中国企业与日俱增,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想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和发展,都要具备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也显得越来越突出,受到从未有过的重视。很多企业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自身的企业文化中逐渐导入国际交流元素,使员工接受国际交流教育。如何使员工面对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尽量减少交往过程中出现文化冲突现象,如何使自己的员工和外国人充分交流,这是每个企业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企业员工存在的跨文化交流问题及解决方法
企业员工普遍不了解西方国家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在交流中无法取悦对方。我们就以下问题,对企业员工进行了特别培训,举例说明在各种场合下应该说什么得体的话、做什么得体的事,取得了很好效果。
1.隐私问题。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2.守时观。对于约会迟到甚至爽约,很多中国人都不会特别介意,会接受对方的各种解释。有的中国学生或同事不事先跟外教约好,而直接到外教住所找外教,让外教大为头疼,有的外教就直接拒绝见来访者,双方都不愉快。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他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作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
3.寒暄。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甚至闹出“哪里,哪里”被翻译成“where? Where?”的经典笑话。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同时也很尴尬,不知道该如何继续谈话。我们应该主动地看到别人的优点,尝试把赞美之词多挂嘴边。
4.用餐文化。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中国人宴客,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话。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所以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吃饭的时候,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们也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不会非要你喝醉了为止。中国人点菜也很让外国人头痛,在中国,多由主人点菜,而客人只是客气说“随便”;而在西方,主人认为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不会代为点菜,如果对其说“随便”,会让主人很为难,整个饭局都会很尴尬。西方人用餐也很讲究,正式场合,餐具摆放的顺序与上菜顺序一致,服务员会在上下一道菜之前撤掉上一道菜的餐具。这些都是中国没有的,应该多了解。
企业员工应充分了解外宾的文化背景,在每次接待前都应做足功课,应充分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接待方式,如见面时是握手还是拥抱,对方有何宗教信仰,在饮食上有何忌讳,等等,这些都要妥善考虑。
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中国文化越来越受西方的青睐。很多西方客人对中国的古老文化有较深的研究。因此,除了要充分了解外国文化外,企业员工还应充分了解本国的基本文化,人文地理知识也要精通,这样才不至于在谈及中国文化时,自己却成了“老外”。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语言研究出版社.
[2]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主题词: 企业员工 跨文化交流 问题 解决方法
一、企业员工跨文化交流的背景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全球化进程已成为必然趋势。跨文化的政治、经济、外交、商品、人员交流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频繁。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中国的商家和企业都必须与国外的商家和企业竞争。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厂家的不断涌入和到国外经商设厂的中国企业与日俱增,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想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和发展,都要具备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也显得越来越突出,受到从未有过的重视。很多企业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自身的企业文化中逐渐导入国际交流元素,使员工接受国际交流教育。如何使员工面对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尽量减少交往过程中出现文化冲突现象,如何使自己的员工和外国人充分交流,这是每个企业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企业员工存在的跨文化交流问题及解决方法
企业员工普遍不了解西方国家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在交流中无法取悦对方。我们就以下问题,对企业员工进行了特别培训,举例说明在各种场合下应该说什么得体的话、做什么得体的事,取得了很好效果。
1.隐私问题。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2.守时观。对于约会迟到甚至爽约,很多中国人都不会特别介意,会接受对方的各种解释。有的中国学生或同事不事先跟外教约好,而直接到外教住所找外教,让外教大为头疼,有的外教就直接拒绝见来访者,双方都不愉快。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他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作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
3.寒暄。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甚至闹出“哪里,哪里”被翻译成“where? Where?”的经典笑话。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同时也很尴尬,不知道该如何继续谈话。我们应该主动地看到别人的优点,尝试把赞美之词多挂嘴边。
4.用餐文化。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中国人宴客,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话。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所以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吃饭的时候,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们也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不会非要你喝醉了为止。中国人点菜也很让外国人头痛,在中国,多由主人点菜,而客人只是客气说“随便”;而在西方,主人认为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不会代为点菜,如果对其说“随便”,会让主人很为难,整个饭局都会很尴尬。西方人用餐也很讲究,正式场合,餐具摆放的顺序与上菜顺序一致,服务员会在上下一道菜之前撤掉上一道菜的餐具。这些都是中国没有的,应该多了解。
企业员工应充分了解外宾的文化背景,在每次接待前都应做足功课,应充分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接待方式,如见面时是握手还是拥抱,对方有何宗教信仰,在饮食上有何忌讳,等等,这些都要妥善考虑。
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中国文化越来越受西方的青睐。很多西方客人对中国的古老文化有较深的研究。因此,除了要充分了解外国文化外,企业员工还应充分了解本国的基本文化,人文地理知识也要精通,这样才不至于在谈及中国文化时,自己却成了“老外”。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语言研究出版社.
[2]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