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高中教学的联系也在逐渐加强,因此,教学工作者思考初高中教学的融合具有现实意义. 这种教学融合不单指知识的融合衔接,更多的是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融合改进,使其适应高一新生的学习特点,这样才能快速、顺利地帮助他们衔接到高中的课程学习.
关键词:衔接教学;差异分析;教学融合
目前,高中数学相较于初中数学而言,其涉及的知识量更多、难度更大,学习时间更短(为了应付高考,需要为一轮、二轮、三轮复习腾出更多时间). 由于知识内容的增多及体系结构的较大改变,导致许多高一新生在课堂上无法接受、消化新知识,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成绩和兴趣,容易造成“多米洛骨牌”效应.
对教师而言,掌握高中数学学科知识内容及体系结构的特点,熟悉初中数学学科知识及其体系框架,进而联系与区别,对初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融合改进,是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重要手段. 如何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融合改进呢?下面笔者从分析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教学模式的差异出发,论述如何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融合改进.
[?] 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教学模式的差异
(一)从教材内容和要求到学习知识的能力需求进行分析
初中数学以常量数学教学为主,内容直观、平面,能较好地联系实际,更容易发挥学生的联想、类比思维,只要针对某些知识经常反复训练,机械模仿,学生便能很好地接受并掌握. 由于新课标强调学习的螺旋式上升,因此初中教材对知识章节的编排不够连贯,结构比较松散,教材坡度较缓,各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太紧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基本上不会受到其他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同时初中对抽象思维要求较低,况且初中升学门槛降低,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能力下降较多,诸如:运算能力差,不会化简代数式,不会解方程组,不会准确画二次函数图像,等等,这些为高中教学无疑增加了难度. 相对初中数学,高中数学的知识内容丰富,思维要求高,题目难度大,抽象性、概括性、灵活性、综合性强. 高中教材中的概念多符号,定义严格,论证要求高,抽象思维增多;各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对原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的高低;更加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积累和应用,不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运算能力, 还要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能运用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比如:高一数学教材第一章是集合与命题, 紧接着就是不等式和函数(体现了高中数学符号化、知识联系紧密、抽象逻辑思维增强等特点),特别是函数的性质部分,其与集合、不等式的综合考点,有些学生直到高中毕业也没有弄明白,搞清楚;还有不等式中,对二次项系数的分类讨论问题,很多学生容易忽略,缺乏分类讨论的意识. 为此,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初高中数学在内容和要求上的变化,努力寻求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调整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二)从教学思想和学习目标要求进行分析
教学思想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其决定了教学过程,进而影响到教学成果.而对教学成果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要反馈于教学思想,使其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从新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初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其中对“基本”的解读程度因人而异,但是随着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地不断深入,一些地区不再以中考为学习目标要求,初中“减负”的思想不断融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使这些地区和学校将“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解读为了“简单的数学知识技能”,从而在高考的学习目标要求下,造成了初高中较为严重的知识、思想脱节. 同时,教学思想的实施也与教师个体的教学理念有关. 比如,有的教师喜欢在课堂多讲一些范例,认为讲得多,讲得广,讲的题目综合性强,就能达到学生学好的目的;有的教师喜欢在课堂背书,在课后布置大量练习题,让学生从“题海”中消化、掌握知识. 无论教师在课堂中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如果违背了教学规律,其结果都是“欲速则不达”,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只有从实际教学要求和目标出发制定和完善教学思想,做好初高中教学思想的衔接工作,结合地区和学校的教学特点,完善课堂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 对初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融合改进
对初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融合改进,应该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1)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他们逐渐从初中阶段的被动学习或半主动式学习转向高中阶段的主动式学习;
(2)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等),再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循序渐进,做好起始阶段的衔接教学工作,让学生平稳过渡;
(3)应努力多将思考、实践与创新精神贯穿于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明白数学不只是理论学科,更是应用学科,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有效教学和创造性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
(一)加强新旧知识同化,了解学生知识层次
(1)在高中阶段,无论是教材知识、思维活动、数学方法等方面都与初中阶段存在明显的梯度,因此做好备课工作就显得异常重要. 在备课之前,要认真思考初中数学课程和高中数学课程的差异,明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差别,确定课堂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帮助他们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同化新知识,让学生顺利自然地掌握新知识,到达知识迁移的目的.
(2)要切实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把全班学生按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分几个层次,然后根据各层次学生的情况设计授课内容和目标进行教学,它包括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课堂提问和练习分层及课后作业分层. 教师还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学. (二)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思维的培养
(1)在高中阶段,要逐渐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教师要经常叮嘱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预习和复习,尽早教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而且通过预习和复习,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自我感悟,这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新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而且更能夯实他们的知识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2)高中课程的数学知识在完成了数系、函数、几何图形的推广后,从集合、映射开始,逐渐演变为运用符号语言进行分析和思考,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再进行求解,抽象思维逐渐占主要比重,尤其是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中更是如此. 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尽快在课堂的引导下快速形成利用抽象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分析、归纳、判断、总结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注重课堂教学方法,调节学生的课堂情绪
首先,要注重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中应尽量多给学生进行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们说出心中的想法;安排一些教材例题的变式题,让学生通过动手练习,掌握相关知识点;鼓励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教会学生整理课堂笔记,理清课堂思路;多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解法和思路的尝试,力求做到“见人之未见,思人之未思,行人之未行”.
其次,要善于调整学生的情绪,这样做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潜能.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尤其是信念、毅力、心理调节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具有积极、乐观和平衡的心态,从而较长时间地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四)注重多媒体手段和实验手段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
注重在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手段和实验手段,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几何经历了从平面几何向立体几何的过渡,学生对几何的认识首先源于直观的感受,如果课堂中只是干瘪地讲结论和理论推理,学生没有具体的感性认识,相当一部分学生可能由此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实验手段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如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将图形的变化过程演示出来,而且动态的图形变化可以让学生从变化中寻找规律,发生联想,从而由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 在实际操作演示的过程中,可着重引导学生充当研究者,从媒体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寻找数量关系、得出结论的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
总而言之,一名优秀的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熟悉高中数学知识,具备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基本方法,更要了解初中数学的知识和体系特点,能够较好地将两者融合进教学方法里,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衔接教学;差异分析;教学融合
目前,高中数学相较于初中数学而言,其涉及的知识量更多、难度更大,学习时间更短(为了应付高考,需要为一轮、二轮、三轮复习腾出更多时间). 由于知识内容的增多及体系结构的较大改变,导致许多高一新生在课堂上无法接受、消化新知识,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成绩和兴趣,容易造成“多米洛骨牌”效应.
对教师而言,掌握高中数学学科知识内容及体系结构的特点,熟悉初中数学学科知识及其体系框架,进而联系与区别,对初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融合改进,是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重要手段. 如何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融合改进呢?下面笔者从分析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教学模式的差异出发,论述如何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融合改进.
[?] 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教学模式的差异
(一)从教材内容和要求到学习知识的能力需求进行分析
初中数学以常量数学教学为主,内容直观、平面,能较好地联系实际,更容易发挥学生的联想、类比思维,只要针对某些知识经常反复训练,机械模仿,学生便能很好地接受并掌握. 由于新课标强调学习的螺旋式上升,因此初中教材对知识章节的编排不够连贯,结构比较松散,教材坡度较缓,各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太紧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基本上不会受到其他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同时初中对抽象思维要求较低,况且初中升学门槛降低,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能力下降较多,诸如:运算能力差,不会化简代数式,不会解方程组,不会准确画二次函数图像,等等,这些为高中教学无疑增加了难度. 相对初中数学,高中数学的知识内容丰富,思维要求高,题目难度大,抽象性、概括性、灵活性、综合性强. 高中教材中的概念多符号,定义严格,论证要求高,抽象思维增多;各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对原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的高低;更加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积累和应用,不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运算能力, 还要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能运用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比如:高一数学教材第一章是集合与命题, 紧接着就是不等式和函数(体现了高中数学符号化、知识联系紧密、抽象逻辑思维增强等特点),特别是函数的性质部分,其与集合、不等式的综合考点,有些学生直到高中毕业也没有弄明白,搞清楚;还有不等式中,对二次项系数的分类讨论问题,很多学生容易忽略,缺乏分类讨论的意识. 为此,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初高中数学在内容和要求上的变化,努力寻求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调整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二)从教学思想和学习目标要求进行分析
教学思想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其决定了教学过程,进而影响到教学成果.而对教学成果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要反馈于教学思想,使其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从新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初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其中对“基本”的解读程度因人而异,但是随着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地不断深入,一些地区不再以中考为学习目标要求,初中“减负”的思想不断融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使这些地区和学校将“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解读为了“简单的数学知识技能”,从而在高考的学习目标要求下,造成了初高中较为严重的知识、思想脱节. 同时,教学思想的实施也与教师个体的教学理念有关. 比如,有的教师喜欢在课堂多讲一些范例,认为讲得多,讲得广,讲的题目综合性强,就能达到学生学好的目的;有的教师喜欢在课堂背书,在课后布置大量练习题,让学生从“题海”中消化、掌握知识. 无论教师在课堂中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如果违背了教学规律,其结果都是“欲速则不达”,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只有从实际教学要求和目标出发制定和完善教学思想,做好初高中教学思想的衔接工作,结合地区和学校的教学特点,完善课堂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 对初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融合改进
对初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融合改进,应该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1)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他们逐渐从初中阶段的被动学习或半主动式学习转向高中阶段的主动式学习;
(2)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等),再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循序渐进,做好起始阶段的衔接教学工作,让学生平稳过渡;
(3)应努力多将思考、实践与创新精神贯穿于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明白数学不只是理论学科,更是应用学科,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有效教学和创造性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
(一)加强新旧知识同化,了解学生知识层次
(1)在高中阶段,无论是教材知识、思维活动、数学方法等方面都与初中阶段存在明显的梯度,因此做好备课工作就显得异常重要. 在备课之前,要认真思考初中数学课程和高中数学课程的差异,明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差别,确定课堂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帮助他们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同化新知识,让学生顺利自然地掌握新知识,到达知识迁移的目的.
(2)要切实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把全班学生按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分几个层次,然后根据各层次学生的情况设计授课内容和目标进行教学,它包括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课堂提问和练习分层及课后作业分层. 教师还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学. (二)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思维的培养
(1)在高中阶段,要逐渐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教师要经常叮嘱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预习和复习,尽早教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而且通过预习和复习,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自我感悟,这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新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而且更能夯实他们的知识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2)高中课程的数学知识在完成了数系、函数、几何图形的推广后,从集合、映射开始,逐渐演变为运用符号语言进行分析和思考,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再进行求解,抽象思维逐渐占主要比重,尤其是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中更是如此. 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尽快在课堂的引导下快速形成利用抽象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分析、归纳、判断、总结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注重课堂教学方法,调节学生的课堂情绪
首先,要注重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中应尽量多给学生进行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们说出心中的想法;安排一些教材例题的变式题,让学生通过动手练习,掌握相关知识点;鼓励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教会学生整理课堂笔记,理清课堂思路;多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解法和思路的尝试,力求做到“见人之未见,思人之未思,行人之未行”.
其次,要善于调整学生的情绪,这样做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潜能.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尤其是信念、毅力、心理调节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具有积极、乐观和平衡的心态,从而较长时间地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四)注重多媒体手段和实验手段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
注重在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手段和实验手段,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几何经历了从平面几何向立体几何的过渡,学生对几何的认识首先源于直观的感受,如果课堂中只是干瘪地讲结论和理论推理,学生没有具体的感性认识,相当一部分学生可能由此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实验手段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如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将图形的变化过程演示出来,而且动态的图形变化可以让学生从变化中寻找规律,发生联想,从而由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 在实际操作演示的过程中,可着重引导学生充当研究者,从媒体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寻找数量关系、得出结论的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
总而言之,一名优秀的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熟悉高中数学知识,具备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基本方法,更要了解初中数学的知识和体系特点,能够较好地将两者融合进教学方法里,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