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零的花园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w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说《喜福会》中有两个章节描述了许露丝与其白人丈夫特德之间由相互吸引开始,经过相爱步入婚姻殿堂到十五年之后结束婚姻的全部过程。在他们的婚姻生活中,许露丝一直维持着东方女性所应该具有的顺从和依赖,但在其白人丈夫特德看来却成为两人婚姻生活中无法跨越的文化屏障,这种文化屏障最终使得双方的婚姻和交流产生障碍,也最终成为双方跨文化婚姻中不可逾越的交流障碍。他们的跨文化交流困境正如必须得到许露丝和特德双方共同照料的花园一样,缺少任何一方的忽略和懈怠都会变得凋零荒芜,也从侧面象征了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出现文化屏障和交流困境的必然性。
  关键词: 小说《喜福会》 许露丝 婚姻 跨文化交流 交流困境
  
  1. 引言
  
  在小说《喜福会》中,许露丝无疑是一个既引人注目又使人同情的人物:她美丽迷人,柔弱温顺,虽然同白人丈夫特德的婚姻始于爱情,但最终走向离婚的边缘,充分表现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跨文化交流中出现的交流困境。在《离婚之痛》的《信仰和命运》这两个章节里,谭恩美深刻描绘了双方自认识到离婚整个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从侧面反映出中美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屏障和交流困境,也表示出作者对互为异文化的中西文化交流共存的潜在希望。
  
  2.本文化与异文化
  
  本文化是民族自身的文化,即本民族文化;异文化是区别于自己民族的文化。世界任何一个民族,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历史沉淀,都会有些固定的、共同的历史、传统、集体意识等。以色列著名学者钱姆·甘斯(Chaim Gans)明确指出:“国家民族具有文化特性,而且还拥有共同的语言、传统和历史感。”①本文化是民族凝聚力之源,也是内部成员文化特征的共同承载体。在《喜福会》里,虽然谭恩美没有直接表露出自己的文化偏向,但是美国作为“本文化”的承载体已经不言而喻,而那些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母女们,也间接成为异文化的代表。
  许露丝的白人丈夫特德出生中产家庭,就读医科学校,属于美国“本文化”的主流,与亚裔许露丝相爱并结婚完全契合美国崇尚自由和多元化的精神。美国社会学者张涛曾评论道:“美国人真正的民族意识,即社会成员相信自己同属于一个与群体或个人利益休戚相关的国家整体——得以在不断的社会冲突和磨合中进一步升华和巩固。”②尽管如此,作为对异文化的排斥,其表现性还是在特德母亲身上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她阻挠许露丝与特德的婚姻,歧视作为少数族裔的许露丝,甚至在两人的婚礼上,坐在教堂前排的长凳上大哭起来。
  同样,许露丝对于异文化代表的特德,一开始也表现出些许对抗。对此,德国学者马勒茨克评论道:“人与人之间谈话中,人们会显示出带有各自文化烙印的不同的世界观……谈话者大多并没有想到他们之间的世界观是有区别的。”③她与特德想法不同,谈话沟通理解也不同,在特德母亲暗示自己不要再继续同特德交往时,她反应平静,远远没有特德暴跳如雷般的激动,这些无不暗示在许露丝的内心深处,“本文化”与“异文化”之间强烈的不同。
  
  3.跨文化交流和交流困境
  
  当不同文化族群的人们走到一起时,跨文化交流便由此开始。跨文化包括所有的自我特征和陌生新异性,也包括“通过越界体系界限来经历文化归属性的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④许露丝同白人丈夫特德自双方开始认识起,跨文化交流便随之展开。起初不同文化间排斥与吸引共存的状态使得交流极具魅力,许露丝自己也承认:“特德最初能引起注意的,恰恰就是那些与我的哥哥和我所认识的中国男孩子们的不同之处。”特德身上异文化的特质深深地吸引了许露丝,而许露丝的异文化特质也让特德对她爱得如胶似漆,“彼此难以分离”。
  随着时间的流逝,许露丝发现:“中国人有中国式的建议,美国人也有美国式的建议。”“个体的品质——包括耐心,幽默感和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可以影响这种文化冲击的深度和时间长度。……与其他类型的‘冲击’一样,文化冲击通常是短暂的,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⑤当最初的激情被日常的生活细节取代以后,真正的跨文化交流才开始。
  欧洲著名学者恩贝托·埃科(Umberto Eco)指出:“两种不同文化的相遇,有三种可能:(一)文化征服,(二)文化掠夺,(三)文化交流。”⑥许露丝与特德从认识到结束婚姻,共同走过17年的时间,在这些时间里,一直是特德处于主导地位,他们的交流模式也大概具备“文化征服”的特质:露丝在生活里“总是特德来决定……从来没想过要违抗他的决定”。这种交流模式最终导致交流困境:特德认为露丝的依赖和温顺是逃避责任,两人不平等;而特德让露丝自己作决定时,她反而觉得“特德处处都在逼胁着我……似在有心折磨我”,露丝感觉双方交流出现问题后,觉得“脑子越来越糊涂了,都成一团浆糊了,也不知道如何用英语来表示”。
  双方的交流就如同他们的花园那样:最初,枝繁叶茂,随着双方的懈怠和正常沟通的欠缺,终于破败凋零。在露丝准备签下离婚协议书时,花园的景象生动体现出双方的交流困境:“大片的百合花,已变得枯萎不振了;沉甸甸的雏菊,因为没有东西支撑住,几乎把花秆给压断了。石板小道的夹缝中,杂草丛生,……这曾是那么美好的花园,一下子变成一块荒地了。这一片败落荒芜的景象,令我忆起曾在一本杂志里读过的一番话:当一个丈夫不再注意修整家中的花园时,这说明他正在想把这个家连根拔掉。”此时,极具东方特点意象的花园已成为双方交流的象征,使大多数读者在为花园凋零而扼腕时,更可以细细玩味其中的深意。
  
  注释:
  ①Chaim Gans,The Limits of Nationali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15-16.
  ②张涛.美国民族意识的开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24.
  ③[德]马勒茨克著.潘亚玲译.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9-30.
  ④P.A.Bruck:Interkulturelle Entwicklung und Konfliktloesung:345.
  ⑤[美]加里·奥尔森,苏珊·希马尼亚著,戴冰译.解读美国人.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212-213.
  ⑥乐黛云.跨文化之桥.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3.
  ⑦陆薇.走向文化研究的华裔美国文学.北京:中华书局,2007:250.
  
  参考文献:
  [1]Chaim Gans.The Limits of Nationali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2]乐黛云.跨文化之桥.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陆薇.走向文化研究的华裔美国文学.北京:中华书局,2007.
  [4]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5]苏国勋,张旅平,夏光.全球化:文化冲突与共生.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德]马勒茨克著.潘亚玲译.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张涛.美国民族意识的开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8][美]加里·奥尔森,苏珊·希马尼亚著,戴冰译.解读美国人.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9]梁茂信主编.美国社会发展与中美交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 18世纪和19世纪的作曲家们对交响乐的内容、形式、乐队编制和标题等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与创新,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交响乐的部分革新。  关键词: 交响乐 变革与创新 三个方面    交响音乐起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与“和谐”两个词的总称。到了古罗马时期,它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交响乐指的是一切多声部的音乐,包括了声乐和器乐。到了巴洛克音乐初
摘 要: 本文作者以《论语》开篇名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例,列举了数位研究者对此句的释意,并加以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论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    一部《论语》,前人早已奉为经典,批解评注,汗牛充栋。今天,随着儒学渐呈复兴之势,特别是藉着所谓“学术平民化”的风气,《论语》又风靡一时,“心得”、“新解”、“正解”层出不穷,似乎定要把这两千多年前一帮落魄文人的
摘 要: 作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用问卷调查法,旨在了解大学生就业态度和需求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问卷调查 结果分析 建议    一、指导思想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认真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摘 要: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法虽具有灵活性,但教学内容不能随意化,它应体现语文这一学科的本色:教学中要体现语文的本色本香,要关注文本的基本价值取向,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这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创生,才是教无定法,但有章可循。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教学内容的规定性    《课程标准》“目标”部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想
摘 要: 平面广告设计是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实用型广告设计艺术人才为主。教师可采用集体创作模式、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教学、训练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达到实验教学改革目的。  关键词: 平面广告设计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动手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平面广告设计行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社会对此类人员的需求也很大。值
摘 要: 在艺术设计中,色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设计必定要用适当的色彩来表现。这样的设计才足以冲击和影响受众心理以达到诉求目的。  关键词: 艺术设计 色彩 心理    生活,因为人们对外部斑斓色彩的感知而变得绚烂多姿。人们感知到不同的色彩在内心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一、各异的色彩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  色彩使人产生心理效应源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心理学家对此曾做过许
摘 要: 乡村传统建筑是人类的昨天,是我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的结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近些年来随着村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和自然灾害的日趋频繁,拆建损毁情况严重,部分乡村传统建筑及其环境受到破坏,为此我们应尽所能保护它,使之延续下去。  关键词: 新农村语境 乡村传统建筑 传承保护模式    一、乡村传统建筑保护的意义  乡村传统建筑是我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源头根基,历史悠久,文化底
摘 要: 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利实现交际必不可少的因素。本文从英语教学改革入手,提出了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语用能力、避免语用失误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方法,以期给外语教学者和学习者一些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 语用能力 语用失误 加强途径    一、语用能力  Leech[1]认为语用语言能力与社交语用能力构成语用能力。在Chomsky看来,语用能
霁月风光,白云物象。  青年画家周红艺多少年来封屋励志,手摹心追,以格物致知的精神,直溯宋人书画,每每九朽一罢,不倦不弃,而独有心得,画稿渐多,艺境亦丰,笔挥墨染,意象自成。而知性遂高,意趣既浓。所作大山,磅礴起伏,流动翻飞,高岳云起,沧海壑归。周红艺对于北派山水的李成、范宽诸先贤的图式感染,理解愈深,韵律渐识,自是: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  周红艺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以后,在西北工
摘 要: 《最后一个渔佬儿》是李杭育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小说中的主人公福奎是作者用来透视现实与再现现实的镜子。本文力图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福奎在现实社会发生巨大变化时复杂的心理冲突,探索李杭育寻根小说的独特魅力,即他沉重的精神探索背后所揭示给我们的——如何来坚守我们民族文化的“根”这一深层含义。  关键词: 小说《最后一个渔佬儿》 意识 心理活动 “根”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李杭育的“葛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