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一方面是物理学科及其学习要求所致;另一方面物理知识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而现在的学生往往缺少社会实践,加之中职学生大多数学习习惯不佳,学习方法不妥和学科基础不好,因此对物理问题的学习有畏难情绪,导致无法对物理过程进行准确描述,缺乏清晰的物理情景或模型,对物理概念、规律难以真正理解,不善于以物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电势能概念及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这部分教材难点,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老师们常用重力势能来类比电势能的方法,使学生有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顺利建立电势能的概念和电场的功能关系。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建、创设再现物理情景或模型的平台,帮助这部分学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场的功能关系建立起来呢?笔者本着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职业学校要培养学生就业本领,为其生存发展打下基础的原则,深入学生了解实情发现:这部分学生不能把重力势能的知识迁移到电荷的电势能,除了没能准确到位地理解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之间的关系之外,知识迁移中的形象思维不够丰富,对所研究的物理过程不能形象化,无法再现物理情景建立物体运动过程的物理模型,从而影响了抽象思维的建立也是重要原因。解决的方法就是把学生所遇的问题形象化,降低学习的难度。笔者以低成本弹簧为主制作了一个简单的模型——通过弹簧的压缩和伸长再现物理情景,建立类比的物理模型,帮助学生认识电场的功能关系,理解电势能。
一、案例描述
给每位学生准备一根弹簧,让他们随意拉伸或压缩,观察、体会弹力与外力、外力做功、能量增加与减少的现象。上课讲到电势能时,在黑板上画出图1,问学生:有一带正电的场源Q(假设固定),要把带正电的检验电荷q从无穷远处移到相距Q为R的距离,怎么能实现呢?让学生猜想、推测,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认识到:因为两个电荷都带正电,所以相互排斥,要让它们靠近就需要有外力做功,就像挤压弹簧。这时就让学生挤压手里的弹簧,体会手施加外力即外力做功,观察弹簧的变形,感受弹簧的弹力对手作用的大小和方向,体会此过程中弹簧获得的能量。其实对弹簧的拉伸变形的现象,学生还是熟悉的,但是没有关注其中隐藏的物理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更不会与电势能建立联想。今天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为学习电势能有方向地体会外力与弹力、外力做功与弹簧能量变化的关系,这样使学生有意识地将弹簧实验与将要学习的内容建立了联系。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少了盲目性,学生都来了情绪,这时引导学生把体会到的弹簧的这一过程与电势能的构成作类比:压缩弹簧,外力做功,弹簧获得能量,正像q从无穷远处靠近Q,必须克服两个正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就需要外力对q做功。这样q获得了能量,所以q具有了电势能;如果释放被压缩的弹簧,就是弹力做功,能量也随之释放,使得能量减少,直至弹簧恢复原状。类比在Q电场中,距Q为R的q由于两个正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即电场力对q做功,q就远离Q,能量消耗,电势能就减少。教师引导,学生边实验、边思考,分析归纳,促成了电势能概念的逐渐形成,至此学生有茅塞顿开的感觉。这里,教师要有意放慢课堂进程,让他们回味,梳理思路,相互交流,然后安排与之相对应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巩固所学。从后来的提问和作业的对比看,学生对电势能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案例分析
物理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对于学习能力不足、缺乏理性认识的中职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老师抱怨学生的不足只能让事情更糟,特别是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不利。用心揣摩你的学生,找到学困的原因,对症下药。如果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去创设恰当的“境”激发学生的“情”,通过感知活动,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点和經验的基础上,为概念的形成提供认识的“土壤”和找寻新知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新知的学习中,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比较容易地进入物理概念、规律的学习,而且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畏惧转变为好奇,好奇转变为兴趣爱好,再由兴趣爱好转变为对物理知识的渴求,品尝学习带给心智的启迪和心身的愉悦。
学生的进步说明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物理教学也必然要以实验为基础。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差,抽象思维的能力也有待于提高;运用实验、感知等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们可以利用实验的生动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实验的可操作性、直观性,满足学生好动的“好胜心”。在讲课过程中可以以趣味的物理实验引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强改进演示实验,可以使知识化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可以通过由学生自己动手,分组实验,满足学生动手的欲望,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实验教学、体验感知教学,尽可能地发挥好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
学生的进步说明了用实验感知物理,并不一定非得用正规的实验器材,进物理实验室。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规律,在我们身边处处都存在着物理,只要肯动脑子,用发现的眼光把我们习以为常的事件和现象挖掘出来,把低成本的物理实验引进课堂为我所用,设置相应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采取由浅入深、步步为营的原则,就能让学生听得懂、做得出,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就能让中职学生在“兴趣”老师的培养教育下逐步得到发展,不断品尝小小的成就,树立自信,从而走出“学困”。
(作者单位:无锡市锡山中等专业学校)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老师们常用重力势能来类比电势能的方法,使学生有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顺利建立电势能的概念和电场的功能关系。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建、创设再现物理情景或模型的平台,帮助这部分学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场的功能关系建立起来呢?笔者本着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职业学校要培养学生就业本领,为其生存发展打下基础的原则,深入学生了解实情发现:这部分学生不能把重力势能的知识迁移到电荷的电势能,除了没能准确到位地理解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之间的关系之外,知识迁移中的形象思维不够丰富,对所研究的物理过程不能形象化,无法再现物理情景建立物体运动过程的物理模型,从而影响了抽象思维的建立也是重要原因。解决的方法就是把学生所遇的问题形象化,降低学习的难度。笔者以低成本弹簧为主制作了一个简单的模型——通过弹簧的压缩和伸长再现物理情景,建立类比的物理模型,帮助学生认识电场的功能关系,理解电势能。
一、案例描述
给每位学生准备一根弹簧,让他们随意拉伸或压缩,观察、体会弹力与外力、外力做功、能量增加与减少的现象。上课讲到电势能时,在黑板上画出图1,问学生:有一带正电的场源Q(假设固定),要把带正电的检验电荷q从无穷远处移到相距Q为R的距离,怎么能实现呢?让学生猜想、推测,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认识到:因为两个电荷都带正电,所以相互排斥,要让它们靠近就需要有外力做功,就像挤压弹簧。这时就让学生挤压手里的弹簧,体会手施加外力即外力做功,观察弹簧的变形,感受弹簧的弹力对手作用的大小和方向,体会此过程中弹簧获得的能量。其实对弹簧的拉伸变形的现象,学生还是熟悉的,但是没有关注其中隐藏的物理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更不会与电势能建立联想。今天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为学习电势能有方向地体会外力与弹力、外力做功与弹簧能量变化的关系,这样使学生有意识地将弹簧实验与将要学习的内容建立了联系。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少了盲目性,学生都来了情绪,这时引导学生把体会到的弹簧的这一过程与电势能的构成作类比:压缩弹簧,外力做功,弹簧获得能量,正像q从无穷远处靠近Q,必须克服两个正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就需要外力对q做功。这样q获得了能量,所以q具有了电势能;如果释放被压缩的弹簧,就是弹力做功,能量也随之释放,使得能量减少,直至弹簧恢复原状。类比在Q电场中,距Q为R的q由于两个正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即电场力对q做功,q就远离Q,能量消耗,电势能就减少。教师引导,学生边实验、边思考,分析归纳,促成了电势能概念的逐渐形成,至此学生有茅塞顿开的感觉。这里,教师要有意放慢课堂进程,让他们回味,梳理思路,相互交流,然后安排与之相对应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巩固所学。从后来的提问和作业的对比看,学生对电势能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案例分析
物理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对于学习能力不足、缺乏理性认识的中职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老师抱怨学生的不足只能让事情更糟,特别是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不利。用心揣摩你的学生,找到学困的原因,对症下药。如果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去创设恰当的“境”激发学生的“情”,通过感知活动,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点和經验的基础上,为概念的形成提供认识的“土壤”和找寻新知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新知的学习中,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比较容易地进入物理概念、规律的学习,而且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畏惧转变为好奇,好奇转变为兴趣爱好,再由兴趣爱好转变为对物理知识的渴求,品尝学习带给心智的启迪和心身的愉悦。
学生的进步说明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物理教学也必然要以实验为基础。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差,抽象思维的能力也有待于提高;运用实验、感知等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们可以利用实验的生动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实验的可操作性、直观性,满足学生好动的“好胜心”。在讲课过程中可以以趣味的物理实验引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强改进演示实验,可以使知识化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可以通过由学生自己动手,分组实验,满足学生动手的欲望,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实验教学、体验感知教学,尽可能地发挥好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
学生的进步说明了用实验感知物理,并不一定非得用正规的实验器材,进物理实验室。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规律,在我们身边处处都存在着物理,只要肯动脑子,用发现的眼光把我们习以为常的事件和现象挖掘出来,把低成本的物理实验引进课堂为我所用,设置相应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采取由浅入深、步步为营的原则,就能让学生听得懂、做得出,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就能让中职学生在“兴趣”老师的培养教育下逐步得到发展,不断品尝小小的成就,树立自信,从而走出“学困”。
(作者单位:无锡市锡山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