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笔,随意不得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kenhv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文练笔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进行中,相机引导学生利用有关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方式。如能实现“无缝链接”,就能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为练就生花妙笔提供可能。“随文练笔”现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写作训练,要将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读写相得益彰。
  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老师很难把握随文练笔的着落点,设计的随文练笔随意性大,不能有的放矢,缺少系列的、整体的训练目标;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不分年段用同一要求进行训练。“随文练笔”应该怎样来设计呢?怎样才能有效进行“随文练笔”呢?如果我们能根据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教材特点,采取合适的方式,在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找准合适的点,组织学生进行读写结合,就能实现读和写的“双赢”。
  一、逢读必写,顾此失彼
  一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第九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时设计了“以儿子的口吻给高尔基写回信”的教学环节,不是这个环节设计得不科学合理,问题是学生写回信用了大约二十多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阅读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不是仅以写作为核心目标。每节课都应寻找读写结合的点,进行课内的写作训练,会占用学生很多的阅读感悟时间,致使阅读教学半生不熟。
  对策:读写相和,适时适度。读写结合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规律,是汉语教学的传统经验,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需要注意的是阅读教学中的“写”不是单纯为写而写,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两相和才是其主旨所在。对于随文练笔,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好火候,要适时适度,不能将阅读课演变成作文课。同时,随文练笔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阅读教学来淡化小学生的“作文”概念,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促进学生进行趣味仿写或创新练习,一般不超过十分钟。所以教师在设置随文练笔时,一定要考虑到时间的紧凑性,并提出分层次的要求,让每一类学生在练笔的同时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年段不分,拔苗助长
  当前,很多老师已经认识到阅读教学要“意言兼得”,也就是说,不仅要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揣摩文本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提出,这项要求只有到了小学高年段才是最合适的,这遵循了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阶段性要求,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有些中低年段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已经对学生进行了这方面的训练,如一位三年级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苏教版第六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后,布置了学生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这实在是拔苗助长。
  对策:依据年段,循序渐进。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训练应依据不同的年段提出适当的要求。低年段重在模仿,以句子训练为主;中年段以段的训练为主,依然是重在模仿;高年段才能从整体的表达顺序和方法上进行迁移、训练,引导学生仿中有创。这样循序渐进,才能使随文练笔的训练有效。如上例中的写训练可以改为:“后来有一天,小骆驼又去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上了小红马,小红马说:‘瞧,你长得这么难看,还来照什么镜子呀?快去美容院里美美容再来照吧!’想象一下,这回小骆驼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模仿课文第三小节写一段对话。
  三、遍地开花,泛滥成灾
  任何东西只有适量才是最佳的,多了便会“泛滥成灾”,起不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有的教师为了增加练笔机会,一课设计多次练笔,让学生应接不暇,如一位教师教学苏教版第十一册《钱学森》一文时,设计了这样几次随文练笔:(1)教学完第一小节后出示:20年的努力,5年的等待,15天的航程,当他踏上祖国的那一刹那,内心感慨万千,那一刻他会说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展开想象写一写;(2)在课尾声时,出示了这样一道练笔题:读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颁奖词,读后模仿着写一写;(3)下课铃响后,又布置如下练笔: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还有郭永怀、李四光、华罗庚等,请收集这些著名科学家的有关资料,仿照前一篇课文后面的“作家卡片——巴金”,为你喜欢的科学家制作卡片。
  从教学现场来看,由于课堂教学内容较多,三次练笔都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练笔的效果可想而知。
  对策:适量训练,画龙点睛。随文练笔是为学生促进课文的内涵而设的,只有设在课文的经典处,只有少而精,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高效的读写结合,必须选择恰当的练习时机。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寻找随文练笔的有效落点,引导学生练在文本空白点,捕捉“言虽尽而意无穷”之处,或练在拓展延伸点,练在语言训练点,练在思辨争议点,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如上例中的练笔,只要让学生回忆课文的内容,结合看过后资料,学着为钱学森写颁奖词就可以了。
  四、缺乏支点,游离文本
  有的练笔设计,由于缺乏情感铺垫,过于机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语言空洞、苍白,甚至完全游离于文本之外,读写成了两张皮。如一位教师在上苏教版第八册《特殊的葬礼》一文时,安排了如下的随文练笔:同学们,课文读完了,假如菲格雷特总统,你会对大家说些什么?请写下来。结果学生一个个面露难色,只写了干巴巴的几句话就结束。
  对策:巧设铺垫,内化语言。“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只有把学生的情感真正激发出来,学生的创作灵感才会如泉水一样不断涌出。上例中如果教师能围绕文本内容,进行情感和语言的双重铺垫,练笔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师可以引入这样的排比句:“这么一泻千里的瀑布,这么气势磅礴的瀑布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再也看不到她——(生:一泻千里的气势);再也听不到她——(生:震耳欲聋的声音);再也——(生:感受不到她充满活力的身影。)此时,面对气息奄奄的塞达凯斯瀑布,回忆着她过去的气势,如果你是菲格雷特,会对大家说些什么?如果你能用上文中的词语就更好了。”这样一引导,学生情感的闸门就打开了,练笔有了有力的支撑,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笔下的文字也就会熠熠生辉了。同样是练笔,教师的引导极为重要,只有导之有度,导之在法,学生才能“织”出绚丽多彩的“布”。
  五、流于形式,缺乏指导
  很多阅读课虽然安排了随文读写的环节,但由于安排在课尾和课后,学生大多仓促上阵,有的信手涂鸦,字迹潦草,有的滥竽充数,干脆不写。对于学生写好的文章,老师只是请同学读一读就算了,缺乏扎实的指导,随文读写成为走过场的事,时间长了不仅不利于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反而容易导致学生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对策:给足空间,及时评改。既然要安排学生写,就一定要给学生留足空间,让学生安安静静地写,写好后认认真真地自改和互改,然后教师最好借助实物投影,当场展示学生的练笔,当堂评改,小到文字与标点,大到内容与主题,都可以根据学段要求进行相应的指导,对于修改后特别优秀的,还可以在班级板报上展示,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一定会对课堂小练笔乐此不疲。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随文练笔是学生对文本领悟后的豁然开朗,不管是只言片语,一点体会,一丝灵光,都是积累。现在语文教育开创者黎锦熙提出过“日札优于作文”的观点,我认为随文练笔可算是日札中的一种,它比日记在指导上更有针对性,比作文更能激发学生写的欲望和激情,所以语文教师一定不要随意布置,而要精心设计,巧妙引导,及时反馈,这样它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切实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因此如何构建和谐的儒实化学课堂,显得尤为重要。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探究兴趣的激发、探究意识的培养、求异创新的鼓励、合作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三化学 探究性学习 儒实化学课堂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中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新课程改革很关注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注重开
樊笼里的鸟雀难以搏击无垠的苍穹。21世纪,以独生子女为主导的青少年们能否在时代滚滚的潮流中自如遨游?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关键,因为它决定着中国的未来,决定着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教育规划纲要》在战略主题部分明确提出,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这意味着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八一实验学校以乡村少年宫为主阵地,逐步实现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配合,
摘 要: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会无意识地夸大其作用。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语文多媒体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加以思考,探索如何把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巧妙整合,使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有机结合,让语文多媒体教学“活”起来。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课程整合  在新课标教学理论下,多媒体信
这学期,我上了一节《鱼游到了纸上》的公开课,课后,我思考颇多,在此说说我教后的心得。  《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时已到了忘我的境界,因此把鱼画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专注。执教这一课,我力求展现一种简单、务实、高效的课堂景观。教学中,我紧扣课文的重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
程海的短篇小说《三颗枸杞豆》,以其生动细致的笔触和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人生真谛:每一个人都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因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写的,一开始就交代“我”的身份:“我”是一个植物学家。可是第二段却说:如果“要我谈谈小时候刻苦学习的故事。其实,那时我是一个出名的‘淘气鬼’”。这是为什么呢?一个植物学家,按照常理,他小时候读书,一定非常刻苦、用功,可是,
语文知识的产生源自于生活实践,口语交际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生活。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口语交际题材,让语文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语文,摸到语文,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语文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语文是海市蜃楼而虚无缥缈。因此,在扎实训练学生掌
摘 要: 随着我国学习韩国语人数的日益增加,各类韩国语教材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作为外语教材,我国出版的韩国语教科书在系列结构、内容安排、教材形式等方面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笔者综合研究了近年来我国出版的各类韩国语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对教材的改革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韩国语教材 教材建设 教材改革  一、韩国语教材的现状  自从中韩1992年建交以来,随着中韩经济、文化
摘 要: 作文教学存在忽视个性交流的问题,只把作文作为语文作业的一部分,没有把关注点放在学生思想意识、正确人生观的积极适时的引导和帮助上,而是仅仅放在学习写作上。作文教学必须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初中作文教学 主体意识 兴趣 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更多语文教师的语文意识在觉醒,透过阅读教学,我们看到许多老
摘 要: 作者通过对我国西部农村中小学网络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归纳了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西部农村中小学 网络教育 发展现状 发展对策  网络教育所提供的方便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学内容、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及网络学习社会空间的构建,为我们带来了一个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时代[1]。网络教育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学习世界,为任何愿意获取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阅读是关爱学生发展、激发学生思维培养丰富想象力的教育。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学生创设放飞灵性的机会,给学生插上奋飞的翅膀。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