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爱你不容易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我们都在学习生本教育的理念,都在积极打造绿色生本课堂,在生本课堂实施的过程中,我也在尝试性地给学生布置预习性的作业,但这个过程却让我感到了痛苦. 为什么这么说呢?以前我看过很多老师设计的预习作业,总觉得设计预习作业很简单,但是当要真正落实到自己课堂的时候,却发现这里面有太多的不容易.
  下面我以《有余数的除法》一课为例谈谈我对课前小研究的认识. 《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是青岛版教材第三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它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余数的含义. 为了体现先学后教的生本教育理念,我设计了如下的课前小研究作业:
  
  《有余数的除法》课前小研究(初 稿)
  1. 准备9根小棒,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几根?并用图表示出来.
  2. 拿9根小棒,平均分给4人,怎样分呢?动手分一分,试一试.
  我的做法是:我是( )根( )根地分.
  我还会用图表示是:
  通过分,我知道了: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 )个,还剩( )个.
  这个问题我会列算式解决:(如果不会请认真看书P93页)
  3. 想一想:剩下的1为什么不分了?
  4. 如果有10根、11根、12根……小棒平均分给4个人,又该怎么分?动手分一分,试一试,明天讲给同学们听.
  
  初稿设计好之后,经过自己反复地思考,我给自己的评价:洋洋洒洒一片,学生就是在填空,貌似很详细,实际很小气. 设计小研究的过程中,唯恐学生有漏下的知识点,因此把复习、新课、练习所有环节所涉及的知识一一罗列起来. 我问自己,学生做完这份小研究后会有什么收获?结果可想而知,因为太具体,学生仅仅是完成了一份类似填空的试卷.
  
  《有余数的除法》课前小研究(第二稿)
  我会分
  1. 9根小棒平均分给3个人,你准备怎么分?怎么用算式表示?说说你的想法讲给爸爸妈妈听.
  2. 9根小棒平均分给4个人,你准备怎样分?说说你的想法,怎么用算式表示出来?
  我会想
  想一想:为什么会有剩余?剩下的为什么不分了?
  我会举例:你还能想出这样的例子吗?分一分,算一算,讲一讲.
  我的发现
  今天学习的内容和以往的知识最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
  我的问题
  预习以后你还有哪些问题?记录下来,明天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
  
  经过反思,我设计了第二稿,看起来简练了很多,也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但是漏洞仍然很多,如:让学生通过动手分9根小棒这一个实例总结余数的特点,显得非常单薄,学生对概念的感知不够充分,教师对学生的牵引还是太强. 我又问自己:我想让学生课前研究什么?我想让学生达到什么目标?如果课前小研究是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地了解,那课堂上我做什么?为什么对学生的要求会这么高?
  最终,再三斟酌,我把这节课的课前小研究设计成一句话:
  
  《有余数的除法》课前小研究(第三稿)
  分一分,想一想:把8根、9根、10根……小棒分别平均分给4个人,每次分得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通过调查,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看到这个小研究的时候会做两件事情,一是分小棒,二是思考结果有什么不同. 教师对学生充分放手,不以各种条条框框限制学生,牵引学生,学生学习起来反而是最放松,最开放的.
  这次的备课之旅,让我再一次认识到我们称的课前“小”研究实际存在“大”学问,也再一次引发了我对课前小研究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课前小研究的价值何在
  课前小研究使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发生了改变,把一节课的起点提到了课前. 学生不再是无准备地被动地听从教师的复习、引入、讲授,而是个个有备而来,课堂成为了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思想交锋的场所. 但我们不应过分夸大课前小研究的功能,它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 我们可以把最具有价值的问题或话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研究、去探索,在课堂上需要的时候自然地把课前小研究的内容引入课内,充分交流,并提升新的认识. 这样做,使得课内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
  思考二:课前小研究如何设计
  有效的课前小研究绝对不是简单问题、相应习题的堆砌. 把握好教材,掌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是设计好课前小研究的保证.无效的课前小研究时间长了,会让学生流于形式,甚至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忽视. 在实践中,我觉得课前小研究不仅要体现本节课的重点,突出难点,还要突出简单、灵活、多变、有趣,这样孩子才有兴趣去完成. 首先目标要明确,具有可操作性,教师一定要明白,设计的课前小研究到底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其次课前小研究要有挑战性,能让学生“踮一踮脚够得着”;再次课前小研究要开放,能让每个孩子都投入到课前研究中去,并且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索引发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思考;最后课前小研究的设计要有价值,避免为了追求形式而课课设计小研究,应在需要时设计,让它发挥最大功能.
  思考三,教师课前做什么
  我们都知道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研究者,实施课前小研究对教师的开展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觉得教师在课前的备课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觉得教师在课前要做充分的预设,要站在整册教材的高度去理解教材,关注本节课的知识点与相邻知识点的联系,明确所学知识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包括教材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及相邻学科有关知识点间的联系. 反思自己对教材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理解是否科学、准确、深刻,做到教材说明常读,教学建议琢磨读. 思考重点、难点是否抓住,突破是否成功,斟酌教学突破口、切入口选择是否准确. 课堂开放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真正投入到研究的状态中,这一切理想状态实现的前提正是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
  教学就像是农民插秧,一块田插得越多,收获越少,也就是教得多学得少. 反过来,少教而多学,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 ,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教师以学定教,学生创造生机勃勃的、忘“我”的课堂境界. 在生本课堂实验的道路上,我们要创造的奇迹还很多,虽然明知爱你不容易,但我仍然喜欢坚持走下去,期待看到自己田地里的秧苗能早一天茁壮、自由地长大.
其他文献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不是学生知道什么,而是学生怎样知道的. 变式教学就是根植于这种教育理念上的教学模式. “变则通,通则久”是变式教学的精髓所在. 教学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让学生在无穷的变化中领略数学的魅力,体会学习的乐趣,演绎课堂的精彩. 下面是笔者在公开课上进行变式教学的
从近年来的高考历史试题看,“社会转型期”一直是高考命题者比较重视的内容,但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难点问题。本人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第3期发表《“社会转型期”高考历史试题特征及备考启示》,《广东教育·高中》2011年第11期发表《“社会转型期”的历史命题及高考复习策略》后,引起了同仁尤其是高三历史教师的兴趣。他们希望能提供具体的操作示范案例,来进行第二轮专题复习。为此,本人在近期学校开放日公
摘要 从霍耐特承认理论的角度解释校园欺凌问题,学生的承认关系因为不当的教养方式和不良的教育环境而遭到破坏,从而产生了被蔑视的心理体验,这种蔑视体验促使他们以欺凌弱小的方式表达其渴望被承认的诉求,而这种不恰当的寻求承认的方式又进一步破坏了受害者的承认关系。基于此,防治校园欺凌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创设包容的学校文化,促进对每一个学生的承认;修复受害者的承认关系,最大限度地减轻欺凌带来的伤害;为学生提
语法填空在廣东已考了四年,这四年的高考题主要涉及了考试说明所列24个语法项目中的8个项目。下面对这8个项目的具体考点进行简要分析,并提供由2010年全国各地语法单选题改篇而成的语法单句填空题,供同学们进行针对性练习。
[阅读提示] 一直以来,民间都有自酿药酒饮用的习惯,人们常将药酒视作延年益寿的保健酒。殊不知,药酒并不是酒,严格来说它仍然是一种药,并非没有毒副作用。2014年,成都,一场饭局用捡来的药酒请客,竟造成客人一死一伤,引发了88万元的天价赔偿——  2014年5月19日,四川成都金牛区荷花池街道。53岁的刘凤英来到同行肖德华的店铺还钱,正好碰到久未见面的另一同行张正成。“老肖,你俩在谋划啥好事儿呢?我
每天下班回家,我和儿子总是轮番趴在电脑上,那痴迷程度可想而知。一次,母亲用好奇的口气问:“电脑里面到底有啥好东西啊?看把你们俩迷成什么样子了!”我随口对母亲说:“您不上网是不知道的,网上可是别有洞天呢!你可以和远在天边的人聊天,也可以和他视频,也就是说你能看到远在天边的人呢!”母亲看上去有点兴奋地问:“真有这么神奇啊?”“那当然了。”   一天晚上,我正在上网聊天,发现母亲一直站在我的身后,于是,
导入是一门艺术.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导入至关重要,导入得体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就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由此引导学生向知识的宝库通畅直入,去获取知识,增长才能. 诚然,小学数学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本文就具体的课例浅谈几种导入.   一、授之以趣,启迪智慧  数学是一门科学,它的
时与空如同古代中国人所重视的“天”与“地”,然而沟通“天”与“地”的还有“人”, 如何将历史中的“人”复活出来,又通过人更深刻地看待这段历史,这也是笔者在教学设计中乐于尝试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1]可见,叙史见人,不仅符合唯物史观下教学的具体要求,也能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准确了解史事”的思维方法。  本文利
“教育是专家的事业”,为人父母者最好早一点成为专家,承担教育的责任,如此一来,才有可能一代胜过一代。  这个时代,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怎样的角色?我们如何做父亲?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有父亲说,父亲就是家里所有东西都要扛的那个人,就是撑起家庭经济重担的那个人,是给孩子当司机的那个人。但除此之外,父亲还承担很多责任,诸如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陪伴他们成长。角色定位  “在多数家庭,父亲热衷于扮
1 前言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因而,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和随机观念应是统计与概率教学的重要目标,纵观2005~2008年常州市关于该部分的中考题,试题形式多样,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试题多为中、低档题。    2 题型特点分析    2.1 贴近生活基础题  例1刘翔为7备战2008年奥运会,刻苦进行110米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