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如何做到“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su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有创新”的要义之一。在审题准确的前提下,想象出别人想不到的,或是想不透的,这便是你的独到之处。
  1.由此及彼,积极展开发散思维
  作文的本质在于创新,它为同学们的推理和想象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在审题立意的过程中,同学们可围绕题旨积极展开发散性思维,思维的触角既可从宏观上伸向大千世界、古今中外,也可在微观上挖掘出题旨内涵的不同侧面与不同层面。或揽月九天,或捉鳖五洋,都可在写作中实现。阅读下面这篇以“行走在消逝中”为题的作文时,你不妨感受一下作者灵动跳跃的思维。
  悠悠东流水,一逝数千年。
  是的,它走过屈子的身边,跳过伯牙的琴弦,滑过孟姜女的脸庞,漫过庄严的金山寺,终于化作了牛郎织女间那一条无法逾越的银河。无论是太白那“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愁,还是老杜“出山泉水浊”的叹,都已随着李后主那蕴藉深沉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去,穿越不同的年代,负载不同的梦想,缓缓地流过苍茫时空,吟唱的是一首不变的老歌。
  这段文字,展现的不只是作者挥洒自如的才情,还有缜密的推理,神游万仞的想象力。古今万象在作者的笔端一一再现。
  2.变换视角,想象合情合理
  有句广告词叫“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若想写出新意,就必须看在别人先,想在别人前。而变换视角,见人之所未见,正是实现这一目的最常见的方法。例如,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西安与南京:山与水的对话》中的两段文字。
  秦岭说:“世事白云苍狗,沧海亦会成桑田。看那盛唐之时,谪仙借大块之文章,为长安涂抹出盛世风华。波斯的宝石,映得我五光十色;天竺的经文,照得我光芒熠熠;更有洛阳的牡丹,衬得我是千娇百媚。谁说大山就没有绚丽多姿的青春?”
  长江颔首道:“秦兄言之有理。想当年,中原的文明已繁荣之时,荆楚大地还未褪尽野蛮的外衣,仍是一片荒原。哪里有如今的灵动飘逸?金陵之地,怕仍是一派荒凉吧!那时的我,只是日夜没心没肺地流淌,许是在孕育着惊天巨变的暗流吧!”
  作者的推理是有条不紊的。由沉稳的山与灵动的水,自然联想到古都西安与南京,再作迁移,两座古都最突出的代表秦岭与长江便“闪亮登场”。思维的迁移和发散使哲理与诗情,历史与现实,过去和未来,都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象鲜明地凸现在读者面前。
  3.由虚而实,推断有理有据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对于那些抽象的、难于直接描摹的对象,我们可以通过推理和想象将之再现出来,酝酿出另一种情境。例如,1999年高考作文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一考生创作了一篇极出色的文章《伤心儿女》。其片段如下:
  小弟脑海中闪出这样一幅图景——在自己家里,媳妇在大桌上吃得有滋有味,母亲却在门边的一张小凳上,手里拿着一个洋铁碗。媳妇不时用刀子般的眼光剜着母亲……这大约是去年冬天,母亲来自己家住的那些日子。我忙得不着家,原来小蓓是这样对待母亲,难怪有一天回家看见母亲在擦眼睛,我问她,她还说没什么。
  作者虚拟出一个动人的故事情节:小弟为摸清家中有多少财产,他通过记忆移植进入了母亲的过去,结果看到的却是自己的媳妇小蓓“不时用刀子般的眼光剜着母亲”,和母亲的艰辛、清贫与忍辱负重。文章在细腻的叙写中酝酿出特定的情境,揭示了母爱的伟大与可贵,鞭挞了不孝子女的丑恶灵魂。景是虚的,而情是真的,这是一种艺术的真实,有振聋发聩的艺术效果。
  4.旧瓶新酒,酝酿崭新情境
  所谓“旧瓶新酒”,就是以文学名著或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为基础,大胆构思,创造性地编写富有新生活、新情节、新思想的故事。写作“故事新编”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在恰当推理、言之有据的前提下,在旧的故事框架中融入有时代感的新思想。
其他文献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标点符号的考查呈淡化趋势,很多省市时考时不考,2010年就仅有湖北省、山东省 、重庆三地考查。但我们不能因为考的少了,备考就不重视了。事实上,高考试题除了直接考查标点符号的几种题型——选择题、辨别题、改错题之外,还有很多试题间接地考查标点符号,如语言表达题和作文,特别是作文,考生写作文时一段话几乎是一逗到底,只是到段落的最后用一个句号,整篇作文只见逗号和句号。甚至还有考生在作
期刊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研究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改进教学模式,激活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许多教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纷纷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追求有效性。但是,在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往往对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曲解或误解。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单独的“教”和不依赖于“教”的“自学
期刊
我参加教学工作有十多年了,随着经验的积累, 我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为了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的提升自己。现把这些年的想法总结如下。  一、“班风正”是 “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优良的班风学风对每个学生的思想、行为、作风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一个人在前进过程中往往需要依靠两种力量,一种是自身的进取精神,即内部动力;一种是周围的鼓励、支持、或竞争,即外部推力。优良的班风除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 马卡连柯也说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可能相差二十倍。”成功的教学离不开教学语言的功力。教学语言是组织课堂教学的载体,语文教学语言的优劣,不仅决定了教学效果,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生成。教学语言的锤炼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体现精炼性。教学语言要准确
期刊
前两年,语文教学受到了批评乃至否定,使不少同仁(包括我在内)很有些不平感:毕竟不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在“误尽苍生”吧!然而,不平之后再看看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又似乎无话可说了:语文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语文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课程……要改变目前这种现状,使语文教学真正走出低谷,我认为我们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动些脑子,下些工夫。  一、语文教师应有很强的综合素质,要做杂家  我一向认为:语文教师好做,合格(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程已经开始推行,经过假期培训和几个月以来的实战演习,我对语文新课改也有了自己的认识,我认为新课改后,不能只重视教师教法的转变。只有双管齐下,才能达到新课改的目的。  首先,作为教师,教学理念要有所改变。  1.要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最令为师者头疼的是什么?是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迟钝,是学生对文章作品理解肤浅,是学生作文中的套话连篇呆气沉沉。何以使其然耶?是其语文素养不足所
期刊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着力培养的四种能力,“听、说、读、写都重要”,是叶圣陶先生一以贯之的教育思想。他说:“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的时候宜乎双方兼顾,听、说、读、写四个字中不可偏废任何一个字,才能收相互促进、不断提高的成效。”(《说话训练决不能疏忽》)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读写”明显受到极大的重视,但“听说”却是大受冷落,四项能力的培养总是得不
期刊
作文创新包括教师的作文创新教学和学生的写作创新。写作创新包括文章的内容及形式、表达等方面的创新。  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一谈起作文创新,便以为那是一个不易超越的难关——哪有那么多的“新”等在那儿让我们去创呢?而其实,对于把握了创新内涵及其意义的人来说,实在平常。  指导学生在实际作文中创新,并不难。  那么怎样使学生学会在作文时写出新意来呢?  只要求他们在原有作文的基础上动脑筋改动改动即可。  搞技
期刊
作文,是语言的书面运用,与口头表达一样,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作为两种核心的任务与方法,贯穿了作文教学的全过程。积累,主要靠阅读;运用,则靠的是练习。我们广大的同行在这方面有着充分的默契。而长期以来,读书人中一直存在这样一种信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我看来,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来说,这只能作为一种态度,却不能当作一种方法,更不能当作拒绝高效、抗拒改革的借口。因
期刊
很荣幸作为“国培计划湖北省骨干教师跟岗学习”的一员,我于2010年12月5日赶赴武汉,在武汉市六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学习期间,我聆听了多位专家讲座和名师及跟岗学员的课堂教学,被专家、名师那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教学艺术、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度的责任心、独有的个人魅力所折服。这一切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加深了我对学科本质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我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