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huche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研究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改进教学模式,激活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许多教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纷纷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追求有效性。但是,在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往往对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曲解或误解。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单独的“教”和不依赖于“教”的“自学”都构不成“教学”。教学是师生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可以这么说,没有师生之间的交往或互动,就没有教学。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也是教学有效性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教学作为一种师生以课程为媒介的主体间的交往活动,其实际效果取决于师生双方的合作。诚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研究教师特质、要研究教师的知识与行为、要研究教师的效能、要研究教室的生态等等,但教学有效性的核心价值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而不是为了评价、选拔教师,并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品质的依据。因此,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考察教师教了什么、怎么教的,更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过问一下:我在学业上是否有进步?我在情感上是否更爱学习了?我在道德上是否得到了提升?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已不再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因此,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发展的内含体现在“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可见,三维目标是事物的三个方面,它意味着这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同时进行、同时实现的,并且这一切均是以知识为载体的,这就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进而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在机制。
  人要实现自我总是要与物、与人、与整个人类社会打交道。所谓打交道,在课堂教学上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交流活动。教师的语言要力避平淡的语调和恒定的音量,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效应,使用的语言必须是清晰的、简明的,是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的。一个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就在于他在传授抽象的知识时能让学生感到不抽象。实现学生从有意注意到无意注意之间的转换,要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教学内容上。促成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教学活动同任何其他的人类活动一样,是一种伦理性的活动。从事这种活动的师生双方都要遵循一些基本的伦理要求。师生双方不仅要知道或了解,而且要接纳有关教学活动的伦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自欺欺人,不能装腔作势,也不能讳言错误,应为学生的道德发展创造人性化的空间。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而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并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的互动,实现教学的增值。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知识和技能,获得学会学习所需的兴趣、方法、态度、意识和品质,还要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获得发展。在共同的发展层面上,教师与学生是统一的。教师倾心于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学,必然获得自身的发展与提高;同时,教师的发展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正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所要达到的目的。
其他文献
《雷雨》序中曾说过:“我爱着《雷雨》如欢喜在融冰后的春天,看一个活泼的孩子在日光下跳跃,或如在粼粼的野塘边偶然听得一声青蛙那样如此欣悦。”那是因为她塑造了有血有肉的“生命”。  繁漪和侍萍都是被欺辱、被损害的妇女,面对命运的不公平,她们都有所反抗。在中国妇女解放道路上,繁漪可以说是先锋,侍萍也有了朦胧的觉醒意识。  一、从家庭出身方面比较  繁漪出身与中小资产阶级家庭,而侍萍出身贫苦,“她不是小姐
期刊
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时减少,教学内容增加,老师们普遍感到语文教学时间不够。如何做一个称职、优秀的,尤其是受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师,来上好语文课呢?依据多年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热爱语文学科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课,欣赏自己所教的语文课中的教学内容,才会上好语文课。因此,我们要培养自己的欣赏语文的品质,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语文课中的一切
期刊
一、熟悉《考纲》  1.《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E。  这几个方面就是诗歌鉴赏的重点内容。概言之,凡诗歌鉴赏题不外于考查理解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这几方面的内容。  2.《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
期刊
所谓创新作文,是指创作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创新性的文章。其中立意的创新至关重要,因为作文立意是通过思维确定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的,是文章成功的关键所在。创新作文的关键是立意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培养立意创新行之有效的一条途径。  一、顺向延展思维  顺向延展思维就是以题目或材料为出发点,采用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物及人、由个别到一般等延展思维方式,不断拓宽、加深思维空间,创
期刊
语文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视、读、听、说、写综合素质,是我们全体语文教师追求的共同目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尝试着培养学生听视结合、听析结合、听写结合、听说结合和听赏结合的能力,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进行《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一课时,我就是这样尝试的。我在充分挖掘相关资料的基础之上,精心的制作课件,大胆的创新授课方式,整节课不仅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而且充分培养了学生视读听说写的综合能力。  首先,在课
期刊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我实行了“课前五分钟”活动,每天由一名学生主讲,其他同学参与互动,内容由这名同学自己搜集、挖掘。针对高中语文不同年级学习框架特点,“课前五分钟”活动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要求。高一可以把重点放在字词基础知识的积累上;高二由于作文写作要求的提高,面对学生“原材料”的缺失,可以把重点放在作文素材的积累上;高三综合性加强,可以把重点放在不同模块的专题训练上。  下面是高二、五班一次“课前五分
期刊
作文评语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师生双向交流的文字形式,是教师对学生写作热情的回应。要想让批语对学生的作文既有指导作用,又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我通常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用真情   习作批语实际是教师内心情感流露,当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时,他们希翼得到心灵上的呼应。因此,教师书写批语,必须用上真情,注意语言的感情色彩,使学生深受感染,动情悟理。  如一位学生在《我的妈妈》一文中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选修课教学“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的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当我们拿到第一本选修教材《古今中外文人传记》时,却发现问题太多。  首先是教师的备课量太大,这个问题在我们这样的学校并不好解决,一方面学校没有条件供我们开设专门的选修课室,不可能让学生完全自由选修课程,根本谈不上走班选课制度;另一方面年级组织的老师集体备课更多的是对整个教学流程的探讨,
期刊
名著的范围很广,这里仅指文学名著。阅读名著可以更好地储备写作素材,考生在构思考场作文时,可以轻松自如地把名著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或截取或移植,根据作文的具体要求,把握好角度,极易在千篇一律的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因为,你是最了解这部名著的,你的这一篇习作肯定与众不同。十年前的一篇《赤兔之死》曾无数师生折服,个中奥秘即在于此。  那么如何通过精读名著来写作文呢?  一、要甄选。现在的网络十分便捷,很
期刊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标点符号的考查呈淡化趋势,很多省市时考时不考,2010年就仅有湖北省、山东省 、重庆三地考查。但我们不能因为考的少了,备考就不重视了。事实上,高考试题除了直接考查标点符号的几种题型——选择题、辨别题、改错题之外,还有很多试题间接地考查标点符号,如语言表达题和作文,特别是作文,考生写作文时一段话几乎是一逗到底,只是到段落的最后用一个句号,整篇作文只见逗号和句号。甚至还有考生在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