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ian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随着WTO的加入,教育必须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场变革,涉及到教育机制、教育方向、教育发展目标的变革,最后具体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改革。由于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个,在教育中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已成为必需,而且由于信息技术教育比其它学科更贴近现实生活,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影响
  素质教育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1.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以往的教学过程往往是大量知识灌输的过程,而不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虽然,学生在解题、写作、绘画等尝试中有时也能体会到创造的愉悦,但这些并没有从根本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而信息是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这门学科摒弃了传统学科中所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对学生来说非常具有新鲜感,学生的创造欲望能得到极大地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传统学科往往是通过某个问题求得唯一的解,而这门学科则不一样,如用Powerpoint制作个人主页时,每个人都可以发挥想象,根据自己的特点,爱好,风格来进行设计。真正是一种创造思维的培养。
  2.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
  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解决把抽象的东西转变成形象的东西。必须通过对问题的归纳、分析从而研究出一般性的规律。比如:计算机中对二进制的学习。我们可以通过日常习惯中的十进制、时分秒的关系,找出它们的共性,在此基础上导出二进制。在掌握了二进制的基础就不难掌握八进制、十六进制了。
  3.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信息技术这门课既有较深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实践技能。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的严密思维能力,双能增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上机要通过手、眼、心、脑并用而使大脑形成的强烈的专注,使大脑皮层产生高度的兴奋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上机体会各咱功能、分析操作方式,都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大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而培养出勇于进取、独立探索的能力。另外,由于计算机运行高度自动化和程序化,因此在操作中,需要有极为严谨的科学态度,稍有疏漏便会出错,真有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感觉。因此这门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对学生能力应该有所提高。
  1.对学习能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发展迅速,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层出不穷,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习的能力,不能理解新知识,不能掌握新技术,不能接受新观念,那就会很快落后,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那怎样学习呢?我们在学校有教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学习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一旦走上社会情况就不一样了。要想再一步学习就得主要靠自己。通过信息技术这门课就能培养我们的学习能力。
  2.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是一件工具,有着非常强大的功能,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我们要能充分认识这一点。如利用它可以为我们的班报编辑排版,打印文稿,制作丰富多采有插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制作有个性特征主页,等等。
  3.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人类正是因为有了创造才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一个人也是这样。如果没有创造力,那他永远落后于时代。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技术这门课在这方面应起到重要的作用。当一个学生设计出自己满意的网页时,编写出丰富的软件时,组装出崭新的电脑时,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呢?
  三、信息技术教育对其他学科的影响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绝不可仅仅停留在计算机学科范围内的教学上,而应着眼于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管理,指导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用现代化工具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广度上看,计算机教育的内容应包括计算机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管理和计算机辅助学习四项。计算机教育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另一方面还应使学生能用所知识操作计算机,以帮助学习其它学科知识。一些优秀的辅助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解题策略、开发学生心智,专家学者对此早已达到共识,在实践运用中也有上佳的效果。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科学管理,能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充分认识信息技术这门课对素质教育的影响和作用,挖掘出它的最大功效,将会把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更新的高度。愿信息技术教育的明天更美好!
其他文献
作为初中三年级的一名历史教师,每年都要引导学生复习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为了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牢固掌握知识结构,各位老师可以说八仙过海 ,各显其能。比如在复习中国古代历史知识时,我尤其会强调作为河南考生就应该多关注河南的历史。那么,究竟该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浩瀚的古代历史知识中去寻找河南的“厚重"呢?  我们就从中华第一都的新郑古城说起吧。5000年前,中国汉人的始祖——皇帝就出生在这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实验技能、参与情感体验,养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 效率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笔者通过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和研究,结合学生的心理现状,利用化学教学这一阵地,综合论述了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丰富的化学知
本文根据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剖析影响学生体育兴趣发展的因素,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出个人观点,以供同行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过程中参考,并批评指正。  1.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  (1)具有广泛性。  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知识范围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不但关心课内学习与锻炼,课外体育活动及班级、校际之间的各种比赛对于学校及家庭附近的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许多初中生也很感兴趣,表现为NB
教学实践表明,语文教学中实施科学的学习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对学生的价值、信心等方面做出激励性评价,将使每一个学生都形成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对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都给予关注。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尤其重要的是,若能对学生学习的方法及态度、情感、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将会对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实施,新课改实验已经在全国广泛开展起来。新课改强调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传统的纸笔考试,用教师激励性的评语来促进学生发展,正是质性学生评价的体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评语和课堂用语对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中小学教师运用的评语,不管是书面评语,还是口头评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研究试图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课堂观察
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从小抓、抓小事。通过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促进学生自觉性、独立性、自制力等良好个性品质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教育的实质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服务。实践证明,中小学行为规范教育和培养在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在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所具有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背景:维护小肠上皮的完整依赖于上皮细胞的增殖,生长和凋亡之间的平衡。凋亡抑制蛋白XIAP(X-link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在小肠细胞上皮的凋亡中有重要作用,是抑制细
摘要:文教科书中的人物具有一定的特征.并影响学生的社会化。本文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从1993年9月开始使用至今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1.在民族类别上,汉族人是少数民族人的25.2倍,显示了以汉族人为中心的特点。2.在形象倾向上,人物的形象倾向反映了教学大纲中的一些要求.但对现代人的形象和时代发展所需的一些精神品质反映不够。3.在身份/职业上,人物的身份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很薄弱,探究问题更是力不从心。实际上,这三种能力是有机结合、相互递进的,即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基础,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关键,探究问题的能力是发展目的。由于物理是最能体现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能力的一门学科,因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要突出问题材料的指向性  1.改
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从小抓、抓小事。通过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促进学生自觉性、独立性、自制力等良好个性品质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是与学生的良好的习惯分不开的。下面我从学生自理能力、学习习惯谈一些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寄宿制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时常发现由于生活环境、文化水平、职业特点、教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