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已向新的方向发展,语文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的阅读总量,但也并不是说阅读了规定量的名著就能学好语文。高考在淡化名著知识,可是课程标准却规定了初、高中学生的阅读总量,看似矛盾,实则是目前功利性的教育模式让部分教师误解了名著阅读的重要性。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解决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呢?
语文教师必须起到“领进门”的启发作用,必须对中学生名著阅读做认真的思考,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新途径。帮助学生选择好名著,一方面根据课标要求,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既迎合中学生的心理,又可让学生有选择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有正确的方法。要用“心”去读,即主体投入地感性地阅读,也许你读完作品,只有一些蒙眬的感觉、若隐若现的人物身影,只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涌动,尽管你不能对作品的主题、结构、写作技巧等做明确分析,但其实你已经进入了文学的世界,这样的第一感觉可称之为原初感觉,是以后的文学分析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时情感的融入。当然,要做好别人的导师,教师自己要先涉猎名著,融入名著。
教师和家长应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名著的合理运行机制,做好以下指导工作: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可以将课本作为导入名著的引子,让学生延伸阅读,这解决了语文课堂的功利性太强,沉闷呆板的问题。另外,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让学生了解名著的作家简介和故事背景等信息,还可向学生展示拍摄了影视作品的名著,欣赏相关音乐等,这样的名著阅读就不再是手捧厚厚的“砖头”那么枯燥无味了。视觉冲击比文本冲击效果大,学生的阅读兴趣也随之被调动起来了。
引导学生探究反思。学生的阅读存在差异性,学生的智慧也是有限的,况且又处在阅读能力的提高过程中,如果仅仅让学生独立思考,可能会出现“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形,所以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对有价值的焦点问题,组织讨论、辩论等。以学生为主体,经过学生自己积极思考,相互探讨,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合理安排时间。在不影响学生课业的情况下,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争取每天用半小时的时间有计划地阅读名著,这样的阅读便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着,效果很好。当然,对于名著不能平均着力,一个时间只死啃一本;也不能摆出博览群书的派头一目十行、一天一本。如果本本都泛泛而读,到头来就像笨熊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满地狼藉却食不果腹。应该反过来,慢慢地品味一本书,神定气稳反复“咀嚼”。
定期考察阅读情况。虽说给学生制订了一个严密周全的阅读计划,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自制力不是很强,这就需要老师像个卫生监督员一样定期地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保证他们阅读的进度与效果。如何考察呢?可以整个年段半个月统一组织一次半月考,这样不仅引起他们的重视,也考察了他们的阅读能力与效果,可谓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举办读名著报告会。以年段为单位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报告会,要求每班推选一位同学上台作报告,可以是感知名著的美情美意、赏析名著优美的语言、经典对白,也可以是分析人物形象等。《简爱》中的经典对白在学生中广为传诵:“你认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一同站在上帝的跟前,彼此平等!”这样借助声情并茂的语言,依靠形象的力量,引导广大学生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以美陶冶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心智,净化学生的灵魂。 让学生互相推荐经典作品。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存在逆反心理,他们对老师推荐的、大纲规定的书目偏偏不感兴趣,或只是草草阅读应付了事,而同学之间看的书则竞相传阅。这样我就适时引导学生互相推荐看过的经典作品,并要求写推荐理由。有个同学在推荐《野性的呼唤》时说:“我每天都过着饱食足衣、养尊处优的生活,被过多的关爱遮拦了视线,挡住了我对生活残酷一面的认识。因此我总觉得我正确性里面潜伏的种种潜能都被这些爱无声息地埋没了。只有当我被生活的长鞕驱使,不得不真实地面对生活中残酷的一面时,这些潜能才会被激活。可这种机会对于我来说太少了。因此我必须学会全方面地了解生活。《野性的呼唤》一条狗巴克的命运,向我提示了生活的另一面,介绍了残酷的生存法则。”这是推荐名著的学生中最具有代表性、最能够激励全班同学的一位。
综上所述,中学生的名著阅读状况虽不容乐观,但事在人为。进入名著这个广阔的天地,虽有学生仰望文学大厦时望而却步,但引导得法却可以让他们触摸到名著那最感人的神经,感受到名著那贴心的呵斥、深沉的震撼和久远的回味,从而能够真正地“悦”读名著,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我们要引导他们增强阅读主人的意识,激发他们不断阅读的求知欲。让阅读伴随其一生。
作者单位:福建省石狮市蚶江中学(362700)
语文教师必须起到“领进门”的启发作用,必须对中学生名著阅读做认真的思考,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新途径。帮助学生选择好名著,一方面根据课标要求,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既迎合中学生的心理,又可让学生有选择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有正确的方法。要用“心”去读,即主体投入地感性地阅读,也许你读完作品,只有一些蒙眬的感觉、若隐若现的人物身影,只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涌动,尽管你不能对作品的主题、结构、写作技巧等做明确分析,但其实你已经进入了文学的世界,这样的第一感觉可称之为原初感觉,是以后的文学分析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时情感的融入。当然,要做好别人的导师,教师自己要先涉猎名著,融入名著。
教师和家长应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名著的合理运行机制,做好以下指导工作: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可以将课本作为导入名著的引子,让学生延伸阅读,这解决了语文课堂的功利性太强,沉闷呆板的问题。另外,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让学生了解名著的作家简介和故事背景等信息,还可向学生展示拍摄了影视作品的名著,欣赏相关音乐等,这样的名著阅读就不再是手捧厚厚的“砖头”那么枯燥无味了。视觉冲击比文本冲击效果大,学生的阅读兴趣也随之被调动起来了。
引导学生探究反思。学生的阅读存在差异性,学生的智慧也是有限的,况且又处在阅读能力的提高过程中,如果仅仅让学生独立思考,可能会出现“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形,所以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对有价值的焦点问题,组织讨论、辩论等。以学生为主体,经过学生自己积极思考,相互探讨,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合理安排时间。在不影响学生课业的情况下,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争取每天用半小时的时间有计划地阅读名著,这样的阅读便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着,效果很好。当然,对于名著不能平均着力,一个时间只死啃一本;也不能摆出博览群书的派头一目十行、一天一本。如果本本都泛泛而读,到头来就像笨熊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满地狼藉却食不果腹。应该反过来,慢慢地品味一本书,神定气稳反复“咀嚼”。
定期考察阅读情况。虽说给学生制订了一个严密周全的阅读计划,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自制力不是很强,这就需要老师像个卫生监督员一样定期地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保证他们阅读的进度与效果。如何考察呢?可以整个年段半个月统一组织一次半月考,这样不仅引起他们的重视,也考察了他们的阅读能力与效果,可谓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举办读名著报告会。以年段为单位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报告会,要求每班推选一位同学上台作报告,可以是感知名著的美情美意、赏析名著优美的语言、经典对白,也可以是分析人物形象等。《简爱》中的经典对白在学生中广为传诵:“你认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一同站在上帝的跟前,彼此平等!”这样借助声情并茂的语言,依靠形象的力量,引导广大学生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以美陶冶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心智,净化学生的灵魂。 让学生互相推荐经典作品。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存在逆反心理,他们对老师推荐的、大纲规定的书目偏偏不感兴趣,或只是草草阅读应付了事,而同学之间看的书则竞相传阅。这样我就适时引导学生互相推荐看过的经典作品,并要求写推荐理由。有个同学在推荐《野性的呼唤》时说:“我每天都过着饱食足衣、养尊处优的生活,被过多的关爱遮拦了视线,挡住了我对生活残酷一面的认识。因此我总觉得我正确性里面潜伏的种种潜能都被这些爱无声息地埋没了。只有当我被生活的长鞕驱使,不得不真实地面对生活中残酷的一面时,这些潜能才会被激活。可这种机会对于我来说太少了。因此我必须学会全方面地了解生活。《野性的呼唤》一条狗巴克的命运,向我提示了生活的另一面,介绍了残酷的生存法则。”这是推荐名著的学生中最具有代表性、最能够激励全班同学的一位。
综上所述,中学生的名著阅读状况虽不容乐观,但事在人为。进入名著这个广阔的天地,虽有学生仰望文学大厦时望而却步,但引导得法却可以让他们触摸到名著那最感人的神经,感受到名著那贴心的呵斥、深沉的震撼和久远的回味,从而能够真正地“悦”读名著,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我们要引导他们增强阅读主人的意识,激发他们不断阅读的求知欲。让阅读伴随其一生。
作者单位:福建省石狮市蚶江中学(36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