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_lang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时代对教育既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微课程的出现和发展正是迎合了这样的时代要求。本文对《管理学》微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通过构建微课教学资源、教学活动设计、学习效果评价和课程学习认证四个部分形成《管理学》微课程的系统开发。
  关键词:微课;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学》
  一、引言
  在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数据处理技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换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以及将会从根本上加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大数据可以帮助使用者们在数据的海洋里找到他们想要的信息。同时,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也为手机学习、弹性学习和泛在学习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持。微课正是在这样的信息技术的创新以及教学方式的变革中诞生和发展的。
  二、国内外微课程的发展
  微课实际上就是以构建主义的方法去设计的便于网络学习、手机学习的教学内容。与传统教学内容相比,它将一个知识单元划分为若干个小的知识点,每堂课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掌握一项技能等,因此每次教学时间也大大缩短,通常十到二十分钟。在实践中,最早表现为在大约60秒内以某一具体结构描述某一问题或现象,例如,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Le RoyA.Mc Grew在教授无机化学知识中提出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的设计思想[1];1995年,英国利兹大学的T.P.Kee也在化学教育中提出一分钟演讲(One Minute Lecture)[2]。直到2008年微课程的概念被美国David M.Penrose教授正式提出,强调将教学内容和目标紧密结合,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式的学习体验。随后,运用微课程的热潮在全球迅速扩散,包括在香港大学。美国甚至把微课程运用列入了全国流行响应计划(Pandemic Response Plans)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林斯顿大学、北卡罗莱纳政府大学、洪堡州立大学、西佛罗里达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学者们都表示微课是21世纪教学方法的重要创新。
  可以看到国外微课程的形成和发展始于高等教育,而这一教学方法最初在我国引起广泛兴趣和研究的是在中小学课程教育领域中。2010年,佛山市教育局率先在全国举行中小学优秀“微课”大赛,此次大赛获得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支持和参与,有1700多节优秀的教师“微课”作品参赛。[3]同年,深圳市、天津市、鄂尔多斯市的中小学教师也陆续积极开展了微课程的设计开发和推广应用。随后全国的中小学课堂掀起了微课堂建设的热潮。2012年,这一热潮也波及到了高等教育,以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为标志,全国共有1600多所高校,12000多名选手参与比赛。但从目前来看,高校微课程建设在理工类课程中的运用要比在文史类课程中的运用多得多(分别占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专业类型的41.18%和28.08%)[4];《管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文史类课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管理学》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为研究对象,也是对我国高校微课程建设研究的一个丰富化。
  三、《管理学》课程特点及其微课程设计框架
  《管理学》是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一门边缘科学,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我校已将其作为工商管理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管理学》内容主要包括管理概述、管理今昔、组织环境、决策理论、计划工作、组织设计、组织运作与变革、人力资源管理、领导理论、员工激励、管理沟通、控制活动和创新工作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有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为未来登上管理的舞台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传统的《管理学》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往往学到后边忘了前边,学习比较被动且学习兴趣不高。我们拟通过《管理学》微课程的建设,来实现对传统教学范式的改革。
  本系列微课程主要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即让同学们在课前自主学习相关微课程或材料,获取显性知识;在课堂上老师的教学工作主要在引导学生对微课进行思考、剖析,把显性知识进行内化,促进和帮助学生们完成知识连接、构建、挖掘隐性知识等高级学习任务。[5]因此构建微课程不仅仅是制作学习资源(微视频),还应该是建设学习内容、提供学习服务和教学互动的载体,它拥有完整的教学结构,包括微型资源、学习活动及其安排、学习效果评价和课程学习认证(余胜泉,2014)[6]。《管理学》微课程设计采用“构建微课教学资源-教学活动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课程学习认证”的模式进行,因为该课程是我校一门专业核心必修课,因此该课程学习认证方式为:若学生通过学习效果测评合格后方可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微课程设计的其他环节将在以下做详细分析。
  四、《管理学》微课程设计分析
  (一)构建微课教学资源
  微课程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利用碎片时间移动学习的需求,因此微课教学资源设计通常会运用大量图片、动画、PPT、视频等可视化手段来讲授抽象难懂的知识。与传统教学资源不同,微课教学资源应掌握以下以及原则:第一,目标明确突出。每个微课程的都只有一个教学目标,教学主题非常明确,往往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教学活动。第二,知识点细化。微课程的内容呈现都为单一的目标服务,需要将传统大块学习的知识点细化到最小颗粒。每次只呈现一至两个知识点,时间控制在十到二十分钟。某个学科类别、某个主题模块或者某门课程通常可由多个微课程形成一个微课程群构成。第三,注重知识点的链接。关联主义认为网络创建即学习,学习是一种将不同专业节点或者信息源连接起来,形成网络的过程。微课程应该和学习网络中的其他任何节点一样,是个承载着知识信息的节点。因此在微课程设计时,除了要关注本讲教学目标下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整个微课体系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链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第四,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教学设计以实用性学习目标为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组织学习。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现实问题中对所需知识进行思考,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管理学》微课程设计按照以上原则,首先对该课程知识进行细化,如图1-1。每个细化的知识点为一个微课程,微课程设计采用“1+1+1模式”,即用1个情境案例导入教学,引申出1个概念或理论;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研讨,加深对概念、理论的理解;利用1个总结、测试或操作实现知识的迁移。
  (二)教学活动设计
  本文以梅瑞尔首要教学原理为指导设计教学活动,梅瑞尔认为教学重在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主张学生介入解决实际问题当中,认为只有当新知识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融于一体时,才能够促进学习。[7]因此从微课构建时就注重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利用问题导入等方式实现“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在观看完微课程之后,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然后进一步对新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学习完新知识之后,通过引入案例进行小组讨论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和运用新知进行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小组进行汇报,老师做出点评,以巩固和加强认知。
  (三)学习效果测评
  在传统《管理学》教学考核方式中以期末试卷考试成绩为主。这种考核方式形式单一,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以求在期末笔试的选择题和简答题中获得较高分数,而缺乏知识点的灵活应用的技能,局限于书本内容,而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管理实践当中。通过构建《管理学》微课程而进行的教学范式改革,其学习效果考核不应局限于某一单一维度,应采取全方位综合考核,不仅考核理论知识,还应考核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我们通过知识点机测、案例情境口试、管理实验、平时成绩四大块考核板块综合测评学习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Mc Grew,L.A.A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J].Journal of Chemistry Education,1993(7):543-544.
  [2]Kee,T.P.The One Minute Lecture[J].Education in Chemistry,1995(32):100-101.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4]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5]郑小军,张霞.高效网络化学习:理念路径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42-45.
  [6]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02):100-110.
  [7](美)M.David Merrill.盛群力,马兰.首要教学原理[J].远程教育杂志,2003(04):20-27.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工商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学主题的导入是一堂课教学的开端,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学习效果。一个好的课程导入策略,可以在教学开始时就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到教学环境中,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本文主要以高中历史教学为出发点,研究教学课程中的导入策略,并以人教版高中历史第9课“资本主
期刊
摘 要:科学教师的培养是教师教育领域一个热点问题。以斯坦福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为例,对比两校硕士层次科学教师培养方案,分析两校在硕士层次科学教师培养上的相通点与不同之处,为我国硕士层次科学教师的培养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斯坦福大学;教师教育;硕士层次;科学教师;培养方案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美国以其在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和教育上的影响力成为研究本问题借鉴对象的不二之选。根据2015年美国新闻
期刊
摘 要: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教育部虽早已提出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但各地区各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情况仍层次不齐。本文分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本情况,以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分层教学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并进行实施效果评价。  关键词:分层教学;计算机基础;效果评价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在未来信息化社会里更好的学习、工作和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国际经贸专业为例,对现行国际经贸专业的专业课考核方式的现状及问题做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科学的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驱动力,目前广泛存在的重笔试、轻过程的课程考核方式不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后提出以过程考核为课程考核重点等促进创新精神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创新精神;考核方式;国际经贸专业  为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多所大学在教育教学方面加快了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行业背景对于依托行业背景办学的专业或高职院校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其次,从办学是否属于依托行业背景的角度,对专业和高职院校进行了分类,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表述。第三,对“一病”和“一症”进行了诠释。最后指出了积极抑制和预防“一病”和“一症”现象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行业背景;专业;高职院校;一病一症  一、引言  行业背景对于依托行业背景办学的专业或高职院校有着极大的重要性。主要
期刊
摘 要:本文明确了实践教学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学校、企业、学生、教师、企业管理人员、企业一线工作人员等主体,为该项工作的可持续运转,从各方需求、运行过程、效益等三面探讨了沟通机制。  关键词:实践教学;沟通;机制;高校;企业;教师;学生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工作的重要环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
期刊
摘 要: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种,分别是基础性内容、主导性内容及拓展性内容。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内容不仅仅是简单的叠加或者是组合,而是一个个性化、多层次的工作内容结构,不同内容之间独立存在,却又相互影响,进而构成新时期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结构框架。本文就以高效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内容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资助育工作思路,以高校作为载体,提高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质量。 
期刊
摘 要:《庄子》成书于战国,但现在我们仍从中汲取营养。庄子以无为作为方法论,贯穿其思想的始终,对当代高职思政教育中学习目的的设定、人格的构建、教育方式的创新都有借鉴意义。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有为,其无为思想合理地运用于现实实际中将胜于有为。  关键词:庄子;无为;高职;思政;教育  一、《庄子》及作者简介  庄周,约生活于公元前369年到公元前286年,宋国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语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教师应注重用好教科书,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挖掘文本的内蕴,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认真、充分、用心地读。教师应主动实施个性化阅读,允许多种观点并存,鼓励学生发言,促进学生发展,建立“生本课堂”尤其重要。  关键词:朗读;生本课堂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实地参观等方法,对z市三类幼儿园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幼儿园政策制定缺乏科学性;幼儿园管理监督不到位;幼儿园发展不均衡;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以期促进Z市幼儿园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发展;问题;对策  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制的第一个阶段,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学前教育,事关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本文基于在对Z市三类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