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美术;动手实践;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1-0138-01
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多数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如今在素质教育广泛应用推行的大背景下,对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学科作为一种艺术创造活动,本身对动手操作能力有着一定要求,通过在小学美术中做好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美术学习效果提升,对于学生未来实现全面发展也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1.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首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能够有效激發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法国著名雕塑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曾有一句名言: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想要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动手实践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条件。传统美术教学难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少,学生美术学习过于被动,难以通过亲自探索体验感受美术的乐趣,自然无法提起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而通过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能够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体验,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感知,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由,在动手实践中发现美术学习的乐趣,从而真正爱上美术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还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小学生本就处于一个想象力较为丰富的阶段,思维天马星空,想法千奇百怪。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顺应发扬小学生这一宝贵的特性,通过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实现自己的创意,这更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使得学生从小形成多元化的思维,这对于学生后续发展大有裨益。而美术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通过进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能及手工操作来感受美、创造美,不仅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这对于美术学习本身也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意义。
2.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做好小学生动手实践引导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应注意做好方向性引导,不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太过随意,而是应结合实际的美术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进行动手实践,从而既达到了动手实践能力锻炼培养的目的,又有助于教学任务完成,一举两得。在实际进行小学生动手实践引导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做好相应的情境创设。
例如,在进行“童话城堡”教学时,为了激发小学生动手创造童话屋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事先创设一个故事情境,比如,可以以《白雪公主》童话故事为原型,向学生讲述白雪公主被恶毒皇后赶出皇宫的经历,配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塑造一个无家可归、楚楚可怜的白雪公主形象,从而有效激起学生的同情心,然后发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为白雪公主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童话城堡”。教师通过采取上述教学情境创设,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动手操作实践氛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动手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2)应用丰富的课堂活动,激发小学生动手实践热情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形式过于单一,缺乏丰富的教学活动作为教学支撑,整个课堂教学由教师来掌控,学生很难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整个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个性得不到有效的张扬释放,动手能力也很难得到有效的培养,这并不利于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此,为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动手实践热情,提高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活动,从而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各种丰富的教学活动中实现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
例如,在开展“头饰设计”美术教学前,教师可以围绕该课程内容,创办一个名为“动物变装舞会”的活动,要求小学生头戴各种各样的动物头饰来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与大家一起做游戏、表演节目等。这一活动本身有着良好的“神秘性”、“趣味性”,自然得到了小学生的广泛响应,随后教师可引导小学生自己设计、绘画头饰的花纹,并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自主完成头饰的制作,用于参与“动物变装舞会”活动。教师通过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内容,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更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动手实践动力,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有效实现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
综上所述,动手实践能力是小学生美术学习的必备能力之一,通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这对于后续学业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需要美术教师采取有效策略,做好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实现美术教学的质量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利利.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159-159
[2]龚婷婷.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6(20):14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