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要先行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520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特级教师沈大安曾说:“正确深入地细读文本,潜心揣摩教材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前提。”文本细读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关键词:解读教材;文本细读;发散性思维;插图
  教材是老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依据,解读教材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和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有效地解读教材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效地解读教材就要做到文本细读先行。
  一、细读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文本细读的起点一定是文章的语言。触摸文本,咀嚼语言,悉心体味,发掘内蕴——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文章字词句段、标点修辞上的亮点,并且将自己解读到的亮点变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着眼点,这也是文本细读过程中最难的地方。
  我校郑老师在一次区级研讨课观摩活动中上的是北师大版第9册《绿色千岛湖》,如何把一篇说明文上出语文味来,在磨课过程中,郑老师对文本进行一遍又一遍地细读、揣摩,不仅力求精益求精,还能透过文本深挖亮点并呈现于课堂中。下面来看一段当时郑老师教学“举例子”的表达方式的课堂实录:
  师:课文除了列数字的方法,还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你把句子找出来。
  (学生找完后)
  师:为什么要举这些例子?
  (师综合学生回答进行总结)
  师:这样举例子,让我们清楚地知道有什么样的猴子、蛇和鱼,使说明对象更加具体形象了,这就是举例子的妙用。
  师出示:
  ①猴群中有一只身材魁梧、尾巴高翘的猴子,是这里的“齐天大圣”。
  ②岛上有四个蛇场,上千条蛇:眼镜蛇、银环蛇、蝮蛇、五步蛇、竹叶青……
  ③自千岛湖形成后,80多种鱼在湖中安了家,有常见的草鱼、鲤鱼、鲢鱼,也有珍贵的鳜鱼、鲑鱼等。
  师:同样是举例子,表达的句式却不同,你发现了什么?
  生1:第①句是举一只猴子为例,②③句都是描写一群事物。
  师:再读②③句,想想表达方法还有什么不同?
  生2:第②句都是介绍蛇的种类,用省略号表示。
  生3:第③句还用上“有……也有……”的句式,把鱼分成常见的、珍贵的。
  生4:还有一个“等”说明鱼的种类多。
  师:你真会思考!你发现了文字的奥秘!
  师小结:同样是举例子,表达的方法可以多样化,这也值得我们学习。
  在很多老师和学生眼中,“举例子”这个说明方法无非就是举个例子,一眼便可秒懂,可是郑老师在课堂中竟然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去发掘不一样的“举例子”,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原来,标点符号、句式,甚至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举例子”,这真是课堂上的一大精彩点,让听者眼前一亮。设想一下,如果郑老师课前没有对文本进行细读,那么学生对“举例子”这个说明方法的认识肯定也仅仅停留于单纯的“举个例子”而已,郑老师让说明文的课堂洋溢着“语文味”。
  二、细读课文插图,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革命题材的课文,人文精神丰富突出,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历史,更能铸就他们坚韧向上、追求理想的民族品质,激发爱国爱党爱人民的热情,并且这类课文内容真实,情感真挚,描写生动,人物形象丰满,在“言”和“意”两方面都堪称经典。但另一方面,这类课文叙述的故事内容远离当代儿童的生活时代,学生难以体悟到英雄人物为了民族,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正义与和平,献出宝贵生命的价值取向,难以激起对革命烈士的崇敬情怀。不过教材都会给这类课文配有精彩的插图,所以老师可以先“细读”插图,势必会事半功倍。
  例如北师大版第11册的《小英雄雨来》,有一段文字“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中的“红绸子”和“鸡冠花”的特点都是“鲜红”,这样的环境描写渲染了雨来牺牲的悲惨场面,而课文配的插图就是在“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下一群日军拿着枪疯狂向河面扫射,枪弹密集,雨来不死的奇迹不可能发生,插图渲染了雨来必死无疑的壮烈。学生透过日军气急败坏的表情和“咻咻”的子弹,心境也随着雨来而担忧甚至是为雨来被日军打死而叹惜。可以说课文插图对文本进行说明,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细读背景资料,引领学生走向历史深处
  有些文本,无论是从叙述的历史事件来说,还是从文章的词句表达、叙述方式来说,都或多或少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因此老师在进行这类课文的教学之前,一定要充分细读文章所处的真实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在教学时才能进行必要的历史知识铺垫,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入境始与亲”,以利于学生正确领会课文的精神實质。
  文本是我们教学的凭借和依据。作为一个语文教师, 应该是通过我们的细读让文本呈现应有的多种状态,使我们能够通过多种视角来解读文本,挖掘文本价值。
  美学大师朱光潜在《谈美》结束的时候送青年朋友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人生是这样,读书是这样,教师细读文本也应当是这样。有效解读教材,文本细读要先行。
  编辑 高 琼
其他文献
【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我们必须注重数学方法的渗透,数学思维的培养。“混合运算”属于数学规则教学的范畴,应遵循数学规则教学的基本规律。本文以《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图式教学为例,运用图式进行新授、练习、复习,促进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方法和观念并将它们串联起来,从而有效地克服碎片知识和方法的现象,能使课堂讲授、练习和
摘 要:众所周知,课外阅读不但能够丰富知识见闻、有助于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而且更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但是,小学语文阅读现状却令人堪忧,为了给学生的终身阅读奠基,总结出了“激趣乐读—方法导读”的课外阅读“两步促读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能力;语文素养  “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是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出发点,“培养良好的品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课外阅读的归
摘 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提高习作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学生精彩的习作素材积累。只有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加强体验,获得感受,才能促进习作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习作;素材;活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经历了多轮的研究,我们发现: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缓慢,没有达到我们的预设目标,“空话”“套话”“假话”的文章还是屡见不鲜,究其原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教学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因为它不仅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还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主要工具,但是这一学科一直都是教育领域中很难攻克的难题。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對身边的一些事物产生较强的好奇心,同时还会对未知的事物产生恐慌。所以,教师可以使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进而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绘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绘本阅读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绘本作为教材,为提升幼儿阅读能力服务的教与学的全过程,是师生共同进步的活动。  为了让幼儿喜欢阅读、学会阅读,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我们在环境创设、材料投放和指导方式上都做了一些初步尝试。  一、阅读环境生活化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吸引幼儿去学习、去探索,启动他们的智慧之门,帮助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行为方
摘 要: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有着深远影响。结合小学语文特点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兴趣教学进行简要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以趣促学;小学语文;兴趣教学;教学策略  语文这门学科在众多学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意义:它最能展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包含我国文化从古到今的变迁过程,对传统文化
一、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本单元相关的单词、句型。  2.能听懂Story time的故事并表演。  3.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良好的表达能力。  4.展示英语学科与核心素养的内在关联,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对本单元所学句型、单词进行深层次的巩固练习。  2.训练培养阅读、理解、分析的能力。  3.听懂会表演Story time。  三、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对英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面对纷繁的课堂,对教学中呈现出来的几种现象有一些思考和看法,并始终认为:漫长的课改之路,只有遵循新课改的理念,不断加强学习与实践,冷静地审视和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透过“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纷繁,追寻“豪华落尽见真淳”的质朴,才能大浪淘沙,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关键词:语文教学改革;夯实基础;有效练笔;回归本真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广大教师沐浴着新课程教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保育工作应关注如何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既要提供增进幼儿健康的物质生活环境,同时也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和需要,提供宽松和谐的人际心理环境,引导幼儿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合理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保教共育;环境创造;习惯养成  一、有效组织盥洗,减少等待现象  从第一个孩子洗完手到最后一个孩子洗完手中间有一段时间差,从洗
教材简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1.通过对分数乘整数的探门喜,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熟练掌握;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明确课题  1.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吃西瓜?  (此时学生表现得很兴奋,都踊跃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话题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