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教学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提高高职学生毕业后与社会融合程度,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思维能力的锻炼,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在思维的宽度与深度方面得到锻炼。由于各种原因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如果用传统的教学合一显然无法适应现在与未来社会的需求,往往造成“用人单位觉得学生能力不强,学生觉得学校学习与社会脱节”局面。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人们言行,主要靠平时的训练来提升,因此应该在课堂学习中,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提升学生与知识的接受能力和转化能力。
关键词:思维能力 高职教育 反思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
当今社会对人学习接受的速度要求已远远超过上个世纪,网络为载体的信息时代逼迫高职院校必须与时代同步,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实用性人才。从学生角度来分析,学校里书本知识相当一部分与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结合差距很大,不能“学以致用”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高职教育中需要在正常的基础知识学习同时,补充思维能力的培训,用于学生在走向实际工作中,能快速掌握与吸收应有的知识,并能展现“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实现自我能力与价值的体现。
1 高职教学中引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模式的设想
几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引起广大教师普遍关注。如何有效的提升和扩展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模式的建立已成为热点问题。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需要从思维的深度与宽度,创新思维的引导两方面进行剖析。
1.1 学生思维能力深度与宽度
高职院校最终的培养学生的目的,是实现学生从毕业到工作的顺利交接,一方面仍然需要讲授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使之建立起一定程度的知识体系架构。另一方面,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之能快速地在工作岗位上熟练操作相关业务。这时思维的宽度与深度尤其凸显其重要性。宽度用于知识体系的架设,深入用于某些技能的深入与吸收。正如图1所示,
第一层面 即为基本知识的吸取和积累,这部分在课堂以授课方式获得。这部分着重在培养学生一种知识体系的宽度,并对其思维能力一种横向的扩充。第二层面 由基础知识向部分实际工作的技能进行纵向的延伸,这也是针对高职学生的特殊性所带来一种实际知识与技能的结合,这种结合可以看着是在一定的知识体系积累后,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技能二者有效的结合,即一个高职学生基本具备了相应的职业技能,符合社会的要求。第三层面 即为在第一层面和第二层面更深度的培训,是培养高职学生实际能力的最高层面,目的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维模式,从实际工作中反思以往的知识体系和现有的技能,并从中整理和创新出新的知识,也就是目前社会急需人才必备素质之一,具备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1.2 创新思维的引导
目前的高职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限于课堂和知识体系的需要,而更多的刻意追求一种填鸭式、重复式的教学,学生在不断的循环中去接受一些知识和能力的掌握,长此以往学生往往对一些知识并不能掌握的很牢固,也会逐渐失去对新知识的需求兴趣。因此教师在现在的教学中最大程度上还给课堂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多去思考知识的形成,有机会在实践中进行思维的创新的培养,教师应该在主要的思维活动给予关键点的引导。
2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模式的探索
2.1 从反思式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英国教育家爱德华·德波诺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人的思维是通过大脑对世界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为让这种反映敏捷,灵活,个性,创新等思维品质,就需要对这个过程进行不断的反思。
从基础的知识体系的建设来看,需要对学生有目的性进行反思的启发学习,通过反思性的思维过程,达到对知识的吸收与创新。通过反思后的吸收和创新,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方法,使得学生能主动的创造新知识。同时,通过反思模式思维的培养,本身对教师也是一种提升。教师在设置课堂教学的期望时可以通过反思的思维模式与最终结果的差距缩小,可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因此在反思模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1 课程的设置要始终围绕着学生为主体
教学中注重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强化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通过教学方式主体的转变与学生建立起一个平等的平台,尊重学生的思维过程,更多的鼓励学生自主的,创新的知识吸收,实现通过反思的思维活动来达成知识的积累和新知识的创新。
2.1.2 课程设置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加强动手能力
高职院校通过短时间的培养,为社会提供实用性人才的高等院校,因此教学应围绕着如何与社会实际人才需求相配套,不光从基础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实际工作中的学习,多增加一些日常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建立和创建出一个模拟的真实工作环境课程,以供学生们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仍然需要反思式思维模式,锻炼学生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从启发式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作为教师需要对学生尤其在授课的初期,应该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通过这样的互动而达成学生强烈的求知性。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在于自身是否能主动的求知,因此教师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方面应该积极的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应该清楚的指导,教授任何科目,绝不是单一的填鸭式一些固定的知识,而是有重点的启发学生们主动求取知识的渴望,教会学生如何思维,如何根据案例去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找到相应的知识。因此如何在启发式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应该从二个方面着手:
2.2.1 教学中主体不能是单一的方面
教学过程中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二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彼此缺少都不能构成一个有效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不断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去主动的进行思维探索,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启发自身的主观求知欲望进行思维的探索。
2.2.2 教学启发应该遵循科学性
教学过程中,启发是有目的性将学生的被动性思维学习向主观性思维学习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所在,将启发变成了庸俗性,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毫无意义。应该针对课程的设立和高职学生未来就业的特点,科学性的设立出启发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一个立体的科学性的知识体系出来。
3 结语
高职教育是立足于职业教育的一种教学活动,我们往往在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却容易忽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训。这就是造成有不少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只能简单的完成某一项工作,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就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初衷有一定的距离。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更注重于其员工的思维能力,不在满足员工完成一般性的工作。因此我们的高职教育中也应该积极转变,由动手能力的培养向思维能力培养的转变。
思维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讲”和“学”两个主体之间的协同与配合,相互之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思维能力应该有教师主动的进行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设计,学生应该在这样的模式里慢慢的潜移默化,逐渐的形成一种主观性的思维习惯,从而提升自己的实际应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魏妍妍,刘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3):53.
[2]魏妍妍,刘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3):54.
[3]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216.
[4]常春艳.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8.5:12.
[5]韩龙淑,数学启发性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5:3.
关键词:思维能力 高职教育 反思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
当今社会对人学习接受的速度要求已远远超过上个世纪,网络为载体的信息时代逼迫高职院校必须与时代同步,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实用性人才。从学生角度来分析,学校里书本知识相当一部分与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结合差距很大,不能“学以致用”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高职教育中需要在正常的基础知识学习同时,补充思维能力的培训,用于学生在走向实际工作中,能快速掌握与吸收应有的知识,并能展现“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实现自我能力与价值的体现。
1 高职教学中引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模式的设想
几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引起广大教师普遍关注。如何有效的提升和扩展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模式的建立已成为热点问题。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需要从思维的深度与宽度,创新思维的引导两方面进行剖析。
1.1 学生思维能力深度与宽度
高职院校最终的培养学生的目的,是实现学生从毕业到工作的顺利交接,一方面仍然需要讲授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使之建立起一定程度的知识体系架构。另一方面,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之能快速地在工作岗位上熟练操作相关业务。这时思维的宽度与深度尤其凸显其重要性。宽度用于知识体系的架设,深入用于某些技能的深入与吸收。正如图1所示,
第一层面 即为基本知识的吸取和积累,这部分在课堂以授课方式获得。这部分着重在培养学生一种知识体系的宽度,并对其思维能力一种横向的扩充。第二层面 由基础知识向部分实际工作的技能进行纵向的延伸,这也是针对高职学生的特殊性所带来一种实际知识与技能的结合,这种结合可以看着是在一定的知识体系积累后,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技能二者有效的结合,即一个高职学生基本具备了相应的职业技能,符合社会的要求。第三层面 即为在第一层面和第二层面更深度的培训,是培养高职学生实际能力的最高层面,目的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维模式,从实际工作中反思以往的知识体系和现有的技能,并从中整理和创新出新的知识,也就是目前社会急需人才必备素质之一,具备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1.2 创新思维的引导
目前的高职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限于课堂和知识体系的需要,而更多的刻意追求一种填鸭式、重复式的教学,学生在不断的循环中去接受一些知识和能力的掌握,长此以往学生往往对一些知识并不能掌握的很牢固,也会逐渐失去对新知识的需求兴趣。因此教师在现在的教学中最大程度上还给课堂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多去思考知识的形成,有机会在实践中进行思维的创新的培养,教师应该在主要的思维活动给予关键点的引导。
2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模式的探索
2.1 从反思式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英国教育家爱德华·德波诺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人的思维是通过大脑对世界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为让这种反映敏捷,灵活,个性,创新等思维品质,就需要对这个过程进行不断的反思。
从基础的知识体系的建设来看,需要对学生有目的性进行反思的启发学习,通过反思性的思维过程,达到对知识的吸收与创新。通过反思后的吸收和创新,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方法,使得学生能主动的创造新知识。同时,通过反思模式思维的培养,本身对教师也是一种提升。教师在设置课堂教学的期望时可以通过反思的思维模式与最终结果的差距缩小,可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因此在反思模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1 课程的设置要始终围绕着学生为主体
教学中注重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强化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通过教学方式主体的转变与学生建立起一个平等的平台,尊重学生的思维过程,更多的鼓励学生自主的,创新的知识吸收,实现通过反思的思维活动来达成知识的积累和新知识的创新。
2.1.2 课程设置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加强动手能力
高职院校通过短时间的培养,为社会提供实用性人才的高等院校,因此教学应围绕着如何与社会实际人才需求相配套,不光从基础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实际工作中的学习,多增加一些日常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建立和创建出一个模拟的真实工作环境课程,以供学生们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仍然需要反思式思维模式,锻炼学生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从启发式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作为教师需要对学生尤其在授课的初期,应该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通过这样的互动而达成学生强烈的求知性。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在于自身是否能主动的求知,因此教师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方面应该积极的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应该清楚的指导,教授任何科目,绝不是单一的填鸭式一些固定的知识,而是有重点的启发学生们主动求取知识的渴望,教会学生如何思维,如何根据案例去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找到相应的知识。因此如何在启发式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应该从二个方面着手:
2.2.1 教学中主体不能是单一的方面
教学过程中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二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彼此缺少都不能构成一个有效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不断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去主动的进行思维探索,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启发自身的主观求知欲望进行思维的探索。
2.2.2 教学启发应该遵循科学性
教学过程中,启发是有目的性将学生的被动性思维学习向主观性思维学习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所在,将启发变成了庸俗性,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毫无意义。应该针对课程的设立和高职学生未来就业的特点,科学性的设立出启发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一个立体的科学性的知识体系出来。
3 结语
高职教育是立足于职业教育的一种教学活动,我们往往在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却容易忽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训。这就是造成有不少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只能简单的完成某一项工作,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就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初衷有一定的距离。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更注重于其员工的思维能力,不在满足员工完成一般性的工作。因此我们的高职教育中也应该积极转变,由动手能力的培养向思维能力培养的转变。
思维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讲”和“学”两个主体之间的协同与配合,相互之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思维能力应该有教师主动的进行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设计,学生应该在这样的模式里慢慢的潜移默化,逐渐的形成一种主观性的思维习惯,从而提升自己的实际应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魏妍妍,刘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3):53.
[2]魏妍妍,刘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3):54.
[3]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216.
[4]常春艳.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8.5:12.
[5]韩龙淑,数学启发性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