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松柏情结”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Y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柏情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象,具有着独特的文化审美意蕴。松柏旺盛的生命、耐寒常青的生物特性与文人道德品性的修养、理想人格的塑造及渴望长生的理想相契合,蕴含着浓厚的人文精神与生命意识,体现了中国文化叙事的含蓄性,是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中华民族心理认同的重要表现。
其他文献
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集中、高等职业教育与远程开放教育、社区教育于一体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主要由淮安市广播电视大学、淮安市职教中心等5校合并组建而成,现有徐杨路、明远路两个校区.2009年,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保持市直事业单位建制不变、市级财政投入不变、原有编制数和在编人员身份不变的基础上,学校划归开发区管理,形成了市、区共建共管,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体制.2016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成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淮安分院,标志着学校事业步入中职向高职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在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
期刊
为提高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支持机会平等,促进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与发展,欧盟开发欧洲同行评议机制,供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或学校使用。它具有形成性、发展性的功能,特别强调促进持续质量改进。欧盟同行评议机制呈现评议过程以需求为导向、注重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突出同行评议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评议环节的贯通性与整体性等特点。我国应借鉴欧盟经验,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预测长效机制及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同行评议机制。
摘 要:高职院校现行的辅导员负责班级管理模式,存在任课教师角色定位模糊、传道功能式微、教师共生关系失谐等弊端,割裂了教书与育人之间的有机联系,教师协同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背景下,实施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整体负责制,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已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新趋势。从理论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观点和系统论是指导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整体负责制的普适理论,认知差异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
不知您是否有过类似的困惑,在“问题—原因—对策”式的三段论写作中,当写到对策部分时,总会有难以下笔之感,很难将其与问题、原因严格区分开来,不时有同语反复之嫌。与此相反,一些较为规范的实证研究论文,关于对策建议的内容通常只占据较小的篇幅。由此值得深思的是,对策建议在一篇学术论文中到底该占据多少篇幅?传统的对策式研究是否具有合法性基础?  追本溯源,对策式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政策研究与学术研究、现实
大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产出成果一直是学界、公众热议的话题,“excellent sheep”概念的提出与我国业已存在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说法形成了呼应.文章在对“excellent sheep”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excellent sheep”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两个概念作了比较,明确东西方学界在现代高等教育问题上的认知差异,并进一步确定这两个概念中更为本质的要素及其与现代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之后,通过分析现代社会知识存量上的特点,明确在业已延长的现代社会教育周期中,当前大学在人才培养中所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丰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自身修养和道德水平,必须遵循统筹规划、合理运用,相辅相成、协同创新,目标明确、学以致用三个原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路径有:融入课程教学,抓牢思政教育“大阵地”;融入校园文化,营造思政教育“大氛围”;融入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思政教育“大
摘 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到各行各业,工匠精神的内涵发生了时代性变化。人工智能时代,在产业企业诉诸于工匠精神以寻求高端发展之路的情况下,探索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新内涵成为了急需破解的问题。通过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对工匠精神的发展历史进行解析,厘清传统工匠精神的主要内涵,并基于当今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行业巨变,分析了从技术的向度上人工智能为新时代工匠精神注入的新内涵因子,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学
亲和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焕发出来的学生愿意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是该课程对大学生所具有的亲近、吸引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特征体现在透彻的学理性、强烈的针对性、突出的实践性、全面的渗透性以及动态的发展性等方面.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应遵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一般规律并兼顾自身的特殊性.要坚持党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全面领导,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升提供思想性、理论性资源和组织保障.要充分体察教学对象的特点,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教
特约主持人:胡英芹(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博士)  主持人按语: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举措。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落实并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但如何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挖掘思政元素,创新实施路径,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本专题紧密围绕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
摘 要: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重心,需要从理论探讨、顶层倡导、制度设计向实现课程的融合、生成与转变方向转移,做到建设理念上“育德”与“育才”融合开展、教学过程中“言教”与“身教”融合推进、实施成效上“成才”与“成人”共同丰收,生成有思想的课堂教学、有意义的学生学习、有价值导向的人才培养,实现教学目标从单一的“授业”向“传道、授业、解惑”多元融合转变、思想政治教育从专项教育向全员育人转变、育人路径从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