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那么如何创设情境呢/。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如下的游戏活动。
例1:两个同学一组做猜数游戏。甲:我想了一个两位数,你猜猜是多少?乙:这个数比50大吗?甲:对。乙:比70小吗?甲:对。乙:比60大吗?甲:不对。乙:比56大吗?…… 教师可以利用上述游戏,引导学生开展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体会数的大小的同时,还能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三、利用学生好奇心,创设情境
教师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教师:不够一米或不够一尺的长度该怎样表示?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怎么办?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数的范围,教师组织学生广泛讨论自己的见解,讨论之后,教师边评价小结说:这就要用到分数。这样的教学手段,创设了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上要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如下的游戏活动。
例1:两个同学一组做猜数游戏。甲:我想了一个两位数,你猜猜是多少?乙:这个数比50大吗?甲:对。乙:比70小吗?甲:对。乙:比60大吗?甲:不对。乙:比56大吗?…… 教师可以利用上述游戏,引导学生开展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体会数的大小的同时,还能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三、利用学生好奇心,创设情境
教师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教师:不够一米或不够一尺的长度该怎样表示?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怎么办?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数的范围,教师组织学生广泛讨论自己的见解,讨论之后,教师边评价小结说:这就要用到分数。这样的教学手段,创设了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上要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