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人才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998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与繁荣的关键。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作为基础的基础——语文要培养创新性人才是时代的呐喊。语文教学怎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服务呢?
  
  一、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新性思维,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培养较强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注意开发智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打破思维定势,激励创新意识
  外国大学生平时看上去学习不大用功,但却能时常提出一些独特的创新见解。而我国留学生平时学生刻苦,成绩也不错,遇到问题时却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驾驭,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压制下,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毫无创新力可言。柳斌同志在“五谈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中说:“我们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性。学生的智慧火花一闪现,就要加以保护。有一个教师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说变成水,有的说变成冰,而有一个学生却说变成了春天,这个孩子的回答不是明显地充满智慧吗?他的回答很有哲学的诗意。但是,他不符合常规,根据标准答案他应得零分,但他的回答具有创新的意识。我们老师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唯一的标准答案捆住学生。我们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羁绊。在评估学生非基础知识方面的答案时,要把有无创新性摆在首位。只有这样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在头脑中闪现创新的火花。
  
  2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
  创新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去多角度思考问题求得多种设想和答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在作文教学中,针对某一作文题目,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由冰雪融化想到的》,围绕这个题目,我们可以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其过程如下:
  从雪的自然形态美→雪的变化→展开联想。
  联想一,洁白无瑕,晶莹可爱,象征美好,瑞雪兆丰年。
  联想二,白雪茫茫,冷酷无情,掩盖了世间的丑恶。太阳出来无法生存,象征丑恶。
  联想三,冰雪消融,变成雾,升腾为彩虹,联想到人的变化,为社会作出贡献,或变成水,流入阴沟,想到人的堕落。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通过长期的训练,必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 积极开展创新性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辩论、智力竞赛、即席讲演、口头作文、即兴咏物、编辑班报等活动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创新的个性
  
  青少年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不仅跟一个人的知识、智力有关,而且和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勇敢、勤奋、谦虚、韧性等均有利于创新性的发展。值得我们去培养。例如韧性,这是创新能力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任何进取创新的必备素质。伟大的创新都是在崎岖的道路上无数次攀登的结果,没有足够的韧性,必将一事无成,何谈创新?语文教学有着韧性培养的最佳素材,为了报国文天样九死一生,矢志不渝;为了求真,布鲁诺锲而不舍;为了求学,宋濂迎难而上,苦学终成,我们解析这些范例,训练学生阅读的同时,应不断引导他们努力把模范人物的坚韧精神移植到自己身上,克服脆弱,勇敢地迎战挫折,拼搏进取,只有具有良好的创新个性,我们创新能力的提高才有了可能。
  
  三、加强对学生学習方法的指导
  
  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必须会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社会需要会独立学习,有创新才能的人才,一个学生如果自己学习也不会,就更不可能单独去创新,因此加强对学生方法的指导,便成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迫切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语言好的文章要熟读成诵,形成规范的语感。善摘取书中精彩之笔,为已所用。经常看书读报,重要的材料要自己概括中心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要勤于观察,善于动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例指导学生自学《分马》,可以先设计自读提纲。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他有哪些主要活动。和主人公有关的还有哪些人物?主人公在分马的过程中表现出怎样的性格特点?主人公与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人物、情节、环境是为主题服务的,本文的人物、情节、环境提示了怎样的主题?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归纳出如下两种分析主题的方法:a.人物、情节、环境是分析小说主题的前提。b.写作背景、写作意图与人物情节环境结合起来是准确把握主题的必要条件。掌握这些方法以后,再要求学生分析《故乡》的主题,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生命的意义在于创新,创新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资源,做到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就能为中华民族培养出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年轻生力军。
其他文献
我高中刚毕业,邻居大姐请我去附近的北山幼儿园帮接一下她的孩子,来到幼儿园,见到这些可爱的宝宝们,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他们,帮老师们一起美化环境,给孩子们唱歌、讲故事,园长见我那么喜爱这项工作,就动员我到幼儿园来上班,我随即答应了,第二天就来到幼儿园报到上班了,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我从事幼教工作的二十多年来,热爱教育事业,有责任感,有事业心,干一行爱一行。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育人。边上班边学习幼
[摘 要]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构建富有多样性的、选择性的地理课程”的要求。本文从如何设计地理作业、设计何种地理作业的角度提出了一些看法。设计有差异性的、形式多样的地理作业,设计生活中的地理作业,改变学生的被动作业为主动作业,还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地理作业世界。  [关键词]地理作业;差异;形式;生活    传统课程和教育下的作业剥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淹没了学习者的个性,成
【摘 要】近年来,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已有了很大的突破,教学质量逐步提高,但是学生对历史概念的不理解,概念模糊、张冠李戴等问题至今依然存在,影响着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为此文中从三个方面对历史概念教学进行探讨和研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  【关键词】历史概念 内涵和外延 比较    在历年高考中有关历史概念的考查是屡见不鲜,1995年高考卷的选择题“闭关政策”题自1996年始一直被教育部考试中
[摘要]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着来自外部的挑战、内部的挑战及其在新时代的传播等方面的挑战,分析和应对这些挑战,才能保证马克思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为推进中国稳定而快速的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挑战    一、意识形态的本质    什么是意识形态?美国学者安德鲁·吉奥吉和乔治·布莱克伍德把意识形态界定为“成套的政治、社会和经济信仰,并认为每一种意识形态都有一个坚实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倒好处的抛砖引玉,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    一、提问内容的设置    1 在教学重点处的提问教学过程中,教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开放式课堂教学是当前教学中热门的话题之一,开放式课堂教学是针对传统教育中以“课堂为主、教材为主、教师为主”的封闭性弊端提出的。它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看作处于不断发展过程的学习主体,看作是一个身心不断构建、升华过程的人,始终把教学过程当作一个动态的、变化的、不断生成的过程。  扬弃封闭式课堂教学,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开放式课堂教学理论依据
【摘 要】研究发现早期学习者比后期学习者的长期成绩略高,但两组之间的差别不具备统计意义。也就是说两组之间的差异并不大,但两组除了在表层动机方面的差异,其它差异并不具有统计意义。虽然结果表明早期英语学习者的成绩稍好,似乎越早开始学习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成绩越好,但由于其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因此该结论还不能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界期假设;起始时间;学习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学家E
作文是源于生活的,来自作者心灵深处的声音,饱含着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它是作者个性思维、个性情感的自然流露。小学《语文课程標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这样阐述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方式写作。”因此,作文教学必须打破传统模式,开放作文教学全程,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自由表达,从而真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开发学生语言潜能,弘扬儿童的主体精神,促进其
语文是一门最有内蕴和思想的、最有灵气和诗意的学科,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课本即生活的记录,教学即生活的阐释,阅读即生活的体验,作文即生活的再现。它和生活紧密相联,它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人与人之间每时每刻大量地使用着它。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的课题。在研究中,面临广博的生活资源,我们该怎样巧取善用,才能恰到好处呢?我们做了以下探究。    一、巧取资源因字制宜优化识字教学  
文章的重要美学形式是节奏与语言流程的节奏。它有层次节奏与语言流程的节奏。前者,可使人领略文章层次的张驰有序、开合穿插、虚实相同、抑扬兴波之美。后者可以在语言中的整齐、错综、和谐与回环之中获得语育节奏特有的美感。  二十年代施畸在《中国文词学研究》一书中说:“工具说果然是文章作用的一部分,但未必是文章作用的全部吧。换句话说,以‘工具’目文章,决不是以尽文章的能事。……文章作用应该满足一部分美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