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艺术和哲学是人类世界必不可少的两大要素。正因为有了艺术和哲学,人们的生存才得以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它们可以更大限度地扩大人类的精神世界,丰富精神生活,从而支撑物质与意识双方面的构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无论对于初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始终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语文涵盖的内容是百科全书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有所涉及。从语文的内涵来说,它基本囊括了中华文明,因此语文这门课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一种艺术美。为了更深入阐释语文这门课程,文章从艺术哲学的角度对语文课堂的审美理念,做了简要的评析。
关键词:艺术;哲学;审美
一、 藝术哲学视野下审视语文课堂的重要性
课堂是一种艺术,在经济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课堂的目的不再仅限于传授知识。课堂也是一种生动的艺术形式,教师通过对课堂的优化,让它产生一种艺术美,在吸引学生的同时,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若要将课堂艺术发挥到极致,教师必须秉承艺术哲学的相关理念,因为这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一)时代所需
与传统教育相比,如今的教育已经趋向多元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教学设施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但是,教师往往在课堂中达不到让所有学生都全神贯注听讲的目的,缺少东西去激活课堂的活力。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思考,笔者认为我们缺少的是艺术哲学的思维。这种思维对语文课堂的丰富多彩有着强大的指引力,同时这种思维也是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具备的一种思维。
语文教师应该带领学生阅读课文,使其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场景,并逐步分析文章结构、写作手法、文章主旨等,在一层一层抽丝剥茧的代入式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才能紧跟教师。
今非昔比,在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不像古代那样被束缚。因此,用艺术哲学的眼光去审视语文这门课堂是时代所需,也是教师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二)内在要求
首先,从语文这门课来说,想象力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能让语文活起来的媒介。对于中学生,乃至大学生来说,语文无疑是一门单调枯燥的科目。因为语文这门课涵盖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等这些让我们听上去都觉得很乏味的东西。从文言文到古诗词,从孔子到鲁迅,几千年的文化都集中于语文之中,因此对学生来说这又是复杂的。语文这门课对当前社会而言是综合性的,也是复杂的,想象力也因此显得格外重要,原因如下。
语文这门课以文学为主要内容,从远古传说到现代诗歌散文,人们都可以在语文中一览无余。如果学生不能将想象力运用其中,那么是很难理解古诗文中所包含的意思,很难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很难将古诗文与当今生活联系起来。在课堂上笔者看到过很多学生机械性的背诵古文古诗,古文古诗背诵的的确很流利,但问其古诗内容表达了什么,却不知所云。因此,运用想象力去充实语文中的文学世界是让语文这门课程不再枯燥的法门,也是艺术哲学视野下教师对语文这门课程的思考。
语文的作用,最重要的是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因此教师必须用艺术哲学的眼光去看待语文。正如黑格尔所说,绝对精神存在于三个领域,而艺术则是其中之一。
二、 艺术哲学视野下语文的审美教育
美育是语文审美教学的一项重要环节。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语文教学融入美育,可以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同时,通过丰富的形象体验,启迪感染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以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中国大百科全书》指出,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因此,审美教育是旨在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鉴赏以及审美创造的一种情感教育。
陈文霈在《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实践研究》中指出,审美教育应包括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三部分。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是第一步,学生学习语文课文,只有学生具有了审美的感知,才能感受到文字间描述的事物的形象;再因为其拥有审美想象,才能设身处地去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场景,把自己带入情景;审美感情则是学生对所描写的内容有了认知之后,所拥有的感情或喜爱,所敬仰,或赞扬,或厌恶,并通过一系列的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
三、 艺术哲学视野下语文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内涵
倪文锦在《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一文中,把“审美鉴赏与创造”定义为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所具有的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和评价美的能力及品质,即学生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获得审美发现,进行审美体验和审美鉴赏,并努力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结合审美教育的内涵以及倪文锦对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定义,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可以理解为,其是指学生通过阅读鉴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体会深刻的思想内涵,激发审美想象,感悟生活哲理,并逐渐学会在情景中感受美,在体验中创造美,在创造中表现美,从而升华审美情趣,增强审美能力。
四、 艺术哲学视野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以作文教学为例
艺术哲学是从哲学的角度来深入思考艺术。文学是一种艺术,作文写作也是文学的一部分,通过哲学的视野去探析文学,其本质是追寻文学的本源,是从人们的内心去阐释写作,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离不开人们的内心活动。在中国初等教育“艺术边缘化”的背景下,把写作放在艺术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是极其有必要的,也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次实践。尤其在中学语文教学阶段,中学生正处在思维活跃时期,这一时期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秉承艺术哲学的理念,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也对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重要的意义,进而推动语文课堂的发展。 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活动,如何从艺术的角度去理解写作这一文学创作活动,也决定着写作的成功与否。作文写作最高的境界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不仅是评判一篇文章好坏与否的标准,也是写作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的美学思想。而在中学生思维活跃的时期,将艺术哲学的理念引入写作是最好的时候。而如何引入也是中学作文教育面临的深刻命题。
(一)作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已然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将审美教育贯彻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可以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使學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语文教育的基础性作用。而且,审美教育与其他方方面面的教育又彼此联系、相互渗透,由此更可以看出审美教育非同寻常的意义。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教学,它的重要程度越来越备受大家的重视,可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语文教师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在考试写作中拿到可观的分数,就片面强调作文的应试技巧和应对方法,甚至让学生多记多背一些能够获得高分的优美语句和精彩片段,而把作文本身的内涵抛到了一边,不重视作文本来应该具有的审美价值。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将作文的审美教育放在首位,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思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可是,现在的中学生大多不喜欢写作文,他们总觉得生活中没有什么重大事情,耳闻目睹的东西也太平凡,都不能激起自己写作的欲望。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缺少审美感受能力。而写作文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也不能只局限于狭小的技能训练圈子,必须从里面跳出来,走向审美教育。所以说,作文教学离不开美育,否则它将是残缺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直观、形象的审美条件,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并鼓励学生大胆求异,自由想象,进而使学生饶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写作。这样可让学生改变自己过去对作文的看法,不再把写作文当成是一件枯燥乏味又无从下手的苦差事;也能在根本上使学生从“厌写”转变到“乐写”,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去追求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从长远意义上讲,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将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想象力在作文写作中的美学价值
真正的艺术作品是在有限的形象中,展开无限广阔的领域。想象力对一个创作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尤其在写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教师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想象力,要善于启发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用审美主体的想像来丰富作文的语言,从而获得美的体验。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一开始往往并不是以理论和逻辑形式展开的,而想象常常又不受逻辑思维的制约,有着很大的随意性、跳跃性和延伸性,可以快速地使不同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因此,想象力是激发学生作文创作灵感的源泉,也是人们评判一篇作文优劣的审美标准之一。
之所以说想象力在写作中的运用是审美标准之一,这主要在于想象力在作文创作中起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要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像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可见,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并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能够把这些美表现出来、创造出来。比如:在风景写作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一棵树,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想到更多的东西,如现实中的森林、林海,象征着教师、父母,象征着精神层面的毅力,坚持。通过一条河,教师引导学生想起自由、包容、生命、温柔等。这就是想象力,任何一门艺术都需要想象力,中学作文写作也一样。这种想象力是与生俱来的,而后天的引导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康德所说:“关于美的判断,不是感官受到外部事物的物质属性刺激而引起的,而是对对象本身的形式作了判断。”因此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不能用固有的思维把写作牢牢的拘禁于一个框架,而是坚持发挥学生想象力在写作中的作用,培养出审美再创造的能力,这也是艺术哲学视野下审美的需要。
(三)审美视野下直觉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直觉是未经有意识的分析、综合、推理而表现出的一种最为直接的思维活动,是“以关系表象作为加工材料,运用关系表象进行直观空间整合、关系模式匹配、瞬间做出判断等心理加工方式”。朱光潜先生在《文艺心理学》一文中指出:“直觉是突然间心理见到一个形象或意象,其实就是创造,形象便是创造成的艺术。”可见,直觉是依据自己的思想原则和审美倾向,对外物进行仔细观察和反复分析时所获得的独特感知。这无疑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内涵,在作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对写作的直观感受,就会避免“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情景,而这种直觉运用在语文作文中应该就是人们经常所讲的灵感和顿悟。例如,当要对一个人物进行描述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直觉,无论词语运用是否恰当,语法是否合乎逻辑,教师都应该对学生的这一写作方式给予肯定和尊重,因为这是一种美学价值,这种价值不仅来自哲学,也来自艺术,将艺术和哲学的闪光之处融入语文课堂和教学之中是语文这门课程的内在要求,也是语文美育理念的要求。
黑格尔说绝对精神存在于三个领域:“艺术,宗教,哲学”,当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将艺术哲学的理念深入教学体制,这不仅是对语文最原始形态的尊重,也是对文学本质的一种探讨。同时,也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真正地走进语文,用“美”的眼光享受语文的精彩,用“美”的心灵感受语文的魅力。
作者简介:蒋军,江苏省溧阳市,溧阳市戴埠初级中学。
关键词:艺术;哲学;审美
一、 藝术哲学视野下审视语文课堂的重要性
课堂是一种艺术,在经济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课堂的目的不再仅限于传授知识。课堂也是一种生动的艺术形式,教师通过对课堂的优化,让它产生一种艺术美,在吸引学生的同时,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若要将课堂艺术发挥到极致,教师必须秉承艺术哲学的相关理念,因为这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一)时代所需
与传统教育相比,如今的教育已经趋向多元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教学设施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但是,教师往往在课堂中达不到让所有学生都全神贯注听讲的目的,缺少东西去激活课堂的活力。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思考,笔者认为我们缺少的是艺术哲学的思维。这种思维对语文课堂的丰富多彩有着强大的指引力,同时这种思维也是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具备的一种思维。
语文教师应该带领学生阅读课文,使其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场景,并逐步分析文章结构、写作手法、文章主旨等,在一层一层抽丝剥茧的代入式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才能紧跟教师。
今非昔比,在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不像古代那样被束缚。因此,用艺术哲学的眼光去审视语文这门课堂是时代所需,也是教师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二)内在要求
首先,从语文这门课来说,想象力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能让语文活起来的媒介。对于中学生,乃至大学生来说,语文无疑是一门单调枯燥的科目。因为语文这门课涵盖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等这些让我们听上去都觉得很乏味的东西。从文言文到古诗词,从孔子到鲁迅,几千年的文化都集中于语文之中,因此对学生来说这又是复杂的。语文这门课对当前社会而言是综合性的,也是复杂的,想象力也因此显得格外重要,原因如下。
语文这门课以文学为主要内容,从远古传说到现代诗歌散文,人们都可以在语文中一览无余。如果学生不能将想象力运用其中,那么是很难理解古诗文中所包含的意思,很难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很难将古诗文与当今生活联系起来。在课堂上笔者看到过很多学生机械性的背诵古文古诗,古文古诗背诵的的确很流利,但问其古诗内容表达了什么,却不知所云。因此,运用想象力去充实语文中的文学世界是让语文这门课程不再枯燥的法门,也是艺术哲学视野下教师对语文这门课程的思考。
语文的作用,最重要的是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因此教师必须用艺术哲学的眼光去看待语文。正如黑格尔所说,绝对精神存在于三个领域,而艺术则是其中之一。
二、 艺术哲学视野下语文的审美教育
美育是语文审美教学的一项重要环节。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语文教学融入美育,可以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同时,通过丰富的形象体验,启迪感染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以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中国大百科全书》指出,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因此,审美教育是旨在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鉴赏以及审美创造的一种情感教育。
陈文霈在《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实践研究》中指出,审美教育应包括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三部分。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是第一步,学生学习语文课文,只有学生具有了审美的感知,才能感受到文字间描述的事物的形象;再因为其拥有审美想象,才能设身处地去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场景,把自己带入情景;审美感情则是学生对所描写的内容有了认知之后,所拥有的感情或喜爱,所敬仰,或赞扬,或厌恶,并通过一系列的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
三、 艺术哲学视野下语文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内涵
倪文锦在《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一文中,把“审美鉴赏与创造”定义为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所具有的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和评价美的能力及品质,即学生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获得审美发现,进行审美体验和审美鉴赏,并努力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结合审美教育的内涵以及倪文锦对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定义,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可以理解为,其是指学生通过阅读鉴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体会深刻的思想内涵,激发审美想象,感悟生活哲理,并逐渐学会在情景中感受美,在体验中创造美,在创造中表现美,从而升华审美情趣,增强审美能力。
四、 艺术哲学视野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以作文教学为例
艺术哲学是从哲学的角度来深入思考艺术。文学是一种艺术,作文写作也是文学的一部分,通过哲学的视野去探析文学,其本质是追寻文学的本源,是从人们的内心去阐释写作,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离不开人们的内心活动。在中国初等教育“艺术边缘化”的背景下,把写作放在艺术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是极其有必要的,也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次实践。尤其在中学语文教学阶段,中学生正处在思维活跃时期,这一时期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秉承艺术哲学的理念,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也对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重要的意义,进而推动语文课堂的发展。 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活动,如何从艺术的角度去理解写作这一文学创作活动,也决定着写作的成功与否。作文写作最高的境界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不仅是评判一篇文章好坏与否的标准,也是写作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的美学思想。而在中学生思维活跃的时期,将艺术哲学的理念引入写作是最好的时候。而如何引入也是中学作文教育面临的深刻命题。
(一)作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已然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将审美教育贯彻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可以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使學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语文教育的基础性作用。而且,审美教育与其他方方面面的教育又彼此联系、相互渗透,由此更可以看出审美教育非同寻常的意义。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教学,它的重要程度越来越备受大家的重视,可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语文教师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在考试写作中拿到可观的分数,就片面强调作文的应试技巧和应对方法,甚至让学生多记多背一些能够获得高分的优美语句和精彩片段,而把作文本身的内涵抛到了一边,不重视作文本来应该具有的审美价值。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将作文的审美教育放在首位,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思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可是,现在的中学生大多不喜欢写作文,他们总觉得生活中没有什么重大事情,耳闻目睹的东西也太平凡,都不能激起自己写作的欲望。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缺少审美感受能力。而写作文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也不能只局限于狭小的技能训练圈子,必须从里面跳出来,走向审美教育。所以说,作文教学离不开美育,否则它将是残缺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直观、形象的审美条件,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并鼓励学生大胆求异,自由想象,进而使学生饶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写作。这样可让学生改变自己过去对作文的看法,不再把写作文当成是一件枯燥乏味又无从下手的苦差事;也能在根本上使学生从“厌写”转变到“乐写”,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去追求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从长远意义上讲,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将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想象力在作文写作中的美学价值
真正的艺术作品是在有限的形象中,展开无限广阔的领域。想象力对一个创作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尤其在写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教师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想象力,要善于启发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用审美主体的想像来丰富作文的语言,从而获得美的体验。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一开始往往并不是以理论和逻辑形式展开的,而想象常常又不受逻辑思维的制约,有着很大的随意性、跳跃性和延伸性,可以快速地使不同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因此,想象力是激发学生作文创作灵感的源泉,也是人们评判一篇作文优劣的审美标准之一。
之所以说想象力在写作中的运用是审美标准之一,这主要在于想象力在作文创作中起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要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像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可见,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并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能够把这些美表现出来、创造出来。比如:在风景写作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一棵树,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想到更多的东西,如现实中的森林、林海,象征着教师、父母,象征着精神层面的毅力,坚持。通过一条河,教师引导学生想起自由、包容、生命、温柔等。这就是想象力,任何一门艺术都需要想象力,中学作文写作也一样。这种想象力是与生俱来的,而后天的引导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康德所说:“关于美的判断,不是感官受到外部事物的物质属性刺激而引起的,而是对对象本身的形式作了判断。”因此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不能用固有的思维把写作牢牢的拘禁于一个框架,而是坚持发挥学生想象力在写作中的作用,培养出审美再创造的能力,这也是艺术哲学视野下审美的需要。
(三)审美视野下直觉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直觉是未经有意识的分析、综合、推理而表现出的一种最为直接的思维活动,是“以关系表象作为加工材料,运用关系表象进行直观空间整合、关系模式匹配、瞬间做出判断等心理加工方式”。朱光潜先生在《文艺心理学》一文中指出:“直觉是突然间心理见到一个形象或意象,其实就是创造,形象便是创造成的艺术。”可见,直觉是依据自己的思想原则和审美倾向,对外物进行仔细观察和反复分析时所获得的独特感知。这无疑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内涵,在作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对写作的直观感受,就会避免“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情景,而这种直觉运用在语文作文中应该就是人们经常所讲的灵感和顿悟。例如,当要对一个人物进行描述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直觉,无论词语运用是否恰当,语法是否合乎逻辑,教师都应该对学生的这一写作方式给予肯定和尊重,因为这是一种美学价值,这种价值不仅来自哲学,也来自艺术,将艺术和哲学的闪光之处融入语文课堂和教学之中是语文这门课程的内在要求,也是语文美育理念的要求。
黑格尔说绝对精神存在于三个领域:“艺术,宗教,哲学”,当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将艺术哲学的理念深入教学体制,这不仅是对语文最原始形态的尊重,也是对文学本质的一种探讨。同时,也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真正地走进语文,用“美”的眼光享受语文的精彩,用“美”的心灵感受语文的魅力。
作者简介:蒋军,江苏省溧阳市,溧阳市戴埠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