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一名优秀的教师来说,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会讲述知识,还要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进行教学的相关建构,也就是要为了学习者而设计教学,要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会更有针对性,会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文章旨在通过学情分析,建构出高效的教学设计实践,将学情分析和教学范式有效结合。
关键词:学情分析;实践;教学范式
一、 引言
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教学实践的建构的其他部分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基础知识掌握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之后,进行各种范式的教学,才能建构出更佳的教学策略,设计出最有效的教学课堂。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学情分析可以找到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纽带,勾勒出学生学习的框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从而设计出更高效的教学范式。
二、 学情分析概述
(一)学情分析的概念
学情分析,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对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学生本身情况的分析。根据学习的过程,可以将其划分成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学前学情”的分析,也就是在教学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情况等进行分析。第二是“学时学情”,即在教学进行中,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等状态和学习情况进行观察。第三是“学后学情”,即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随堂练习、课后作业、课后访谈等数据进行提取。本课题中的“学情分析”主要是指教师以学生为分析对象,分析与课堂教学直接相关的学生学习情况,即教师在课前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课中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态、课后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对于教学实践建构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虽然所有的学生都处于同一个班级、同一个年级、同一个教师的教学之下,但学生之间在很多方面依然是不同的,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些不同,学情分析作为影响教学实践建构和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更应引起教师关注。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进一步优化教学的过程,在进行教学实践建构时,必须要把学习和学生作为焦点,以帮助每一个学生可以更有效的学习,而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突破点,进行学情分析,教师才能更加深入地、详细地了解学生,才能“以学定教”,进而增强教学实践建构的针对性和预见性,使所构建的教学实践建立在客观的、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之上。
三、 “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范式”案例研究
(一)关注学生学习起点
在教学实践中,每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家庭文化背景、知识基础掌握、智力水平以及学习风格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学情分析时,一定要注意学生个性化学情的分析。也就是说,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起点等进行差异化的分析,学生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等也都有所不同。教师在开展教学范式案例时,要有针对性。比如,在学习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的课程时,有些内容学生已经接触和学过,但由于学生各方面差异的存在,有的学生还记得,有的学生已经完全忘记,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讲解这部分的内容时,不能因为有的学生知道就全部忽略,要通过引导,让学生联系所学,以便更顺利地进行教学。
(二)关注学生投入状态
无论什么样的教学范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投入,是否在好好听课、好好学习,这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一个良好的、轻松的、互动的、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是非常重要的,当师生感到环境的轻松和舒适时,在教学中都会是积极愉快的,这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是非常有利的。比如,在进行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洋务运动》的教学时,教师在讲解完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相关知识点之后,要从学生的面部表情、精神状态等多个角度分析学生是否理解了洋务运动的地位和作用。如果教师发现很多学生的面部表情比较困惑,说明学生对于知识点还不够理解,教师这时可以适当地引导,或者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也可以更详细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投入情况。
(三)关注学生互动状态
在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学校的教学模式也在发生变化。新课标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关注和学生的互动,促进教学相长。当前比较流行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范式案例中,教师更要多多关注和学生的互动,这种互动不仅指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包括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进行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的教学内容讲解时,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就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达、发言的积极性、讨论时的状态变化等,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态度,对互动合作学习的表现和感受,这样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进行引导,更好地帮助学生从各方面进步。
(四)关注学生课后反馈
教师要想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结果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就需要让学生把内在的知识外显出来。通常情况下,教师会以课后测试的形式来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可以采用集体复习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例如,在进行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罗斯福新政》教学时,主要内容是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发生以及罗斯福新政内容、特点、所带来的影响。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内容开展课后测试,并进行适当的延伸,进而通过测试结果来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情况等,以便更有针对性教学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 “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學范式”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忽视学情分析研究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学情分析的内容是较多的。正是因为如此,在教学范式的实践中,很多教师把学情分析当作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在教学实践中,忽视了对学生的学情分析研究。比如,在备课时,大部分教师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更关注的是对教材的分析,认为“备教材、教法”比“备学生”更重要。但他们忘了这些教法、教材的实施都要以学情分析为前提,这样才能更顺利和高效地落实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们在某个教学环节中的即时表现,认为完成教学任务即可,总是不能考虑到学生们的学习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也经常被忽视。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总是千篇一律地教学,并不在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后的教学评估中,教师对学情分析的反思更是流于形式,不能真实而具体地评估教学中由于学情分析不足而导致的种种问题。 (二)学情分析不够深入,教学效果不佳
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范式实践,就是对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的内在动因的分析,因为只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想法,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之处,做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学习辅导。但现实是,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深入和全面,只是机械地做着表面功夫,如简单问一下学生哪一块不懂,却不去了解为什么不懂,没有真正花费时间和心思去深入了解和分析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在课前,不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在课上,也很少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在课后,也不管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不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这些都会导致教学实践的效果达不到预期。
(三)教师缺乏有效的学情分析方法
在当前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和重视学生,但现实情况是,在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时,大部分教师都是通过自主观察和经验判断的方法进行的学情分析,很少和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这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学情信息很难深入的掌握和把握,导致一些教师觉得自己所做的学情分析对提高教学成效并没有什么帮助,所以就不想再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做学情分析。这和教师没有掌握有效的学情分析方法是不无关系的。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可通过积累教学经验来提高学情分析的能力,还可以利用各种版本的教学用书,从中获得有关学情分析的教学方法。但令人遗憾的是,教师没有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对心理学的研究也没有相应的方法,教师都是围绕一些比较抽象的心理名词开展研究的,如“兴趣”“态度”“风格”等,缺少具体的学情分析内容,这势必会导致学情分析效果不明显。
五、 “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范式”实践建构设计
(一)课前了解学情,设计弹性教学方案
教师在课前做学情分析时,要以学生的真实情况为主,逐层进行剖析,以便更为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情。除了要分析学生群体的共同特征之外,还要注意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教学策略,进而安排更具普适性的教学。比如,在初三中考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时,学生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以及一些影视剧的观看,对一些朝代的政治制度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这些内容,教师不用再反复地讲,但也可能有一些同学记忆力不是很好,只是简单地了解。对此,就要求教师对学情进行准确的把握,不能只凭自己的主观判断来进行教学设计,要设计出弹性的教学方案。这样当在教学过程中,当某一种方法行不通时,还可以用备用的或者可以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不会影响到整个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
(二)课上把握学情,灵活运用教学设计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其学习过程中的各方面状况都应被教师密切关注,无论是在什么类型的教学范式实践中,教师都要做好学情分析,以便根据学生的实时表现灵活地运用教学设计和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为此,教师应打破传统观念,从学生角度出发,切实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让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通过自主学习显现出来,并且教师可以参与其中与学生交流互动,深切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在这样的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即时分析学情,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一定要明白“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当某个问题不能一下子解决时,教师要懂得另辟蹊径。同样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教学范式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有没有看过秦朝或者清朝历史的电视剧?”这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回答“没有看过。”即便是真的没有看过,相信学生也都有所了解。这时教师可以改变思路,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理解的秦朝、明朝、清朝等的社会情况、文化情况等,从中引申出有关政治制度方面的内容。
(三)课后反思学情,总结改进教学策略
教学反思,不只是在课后对教师教法进行评价或是对教学任务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估,更要在课后对学情分析进行反思。此时,教师要将课前所做的学情分析与课中的即时学情分析进行对比,分析是否与学生的真实情况存在出入,并对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与反思,进而汇总的学情信息,为之后课堂教学打下基础。同时,学生在课后会表露一些学情反馈,如他们本节课学习收获程度或在课堂学习中存在哪些困惑未得到解决等,这些学情反馈对教师实现有效教学也起到了重大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況,教师通常可通过课后总结及练习题进行检测,或针对性地与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交流访谈等许多方式来获得。从中发现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及时改进教学策略,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也在今后更加关注学情分析,从而达到一个良性的循环,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六、 结语
学情分析是对学生各种情况的分析,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学情分析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范式的实践建构是为了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以便时刻把握学生的情况,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每一节课都充满活力,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使学生从学习中体验到乐趣,真正实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燕学敏.我国学情分析的意义、问题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3(5):109-113.
[2]刘岗,田静.学情分析的价值意蕴、实践困境与改进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0(27):18-21.
[3]张允亮.基于时空观念的试题分析及教学实践:以2015~2019年浙江历史学(选)考地图类试题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4):38-40.
[4]刘冬梅.重视学情分析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以“角的概念与表示”教学为例[J].上海中学数学,2019(12):31-34.
[5]安永泉,禹健,程耀瑜.本科教育中的过程性考核探讨:动态学情分析平台[J].教育教学论坛,2020(53):161-163.
[6]陈隆升.基于学情分析视角的课堂教学转型[J].教育发展研究,2016,36(6):69-76.
作者简介:
沈莉芳,江苏省苏州市,江苏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初级中学。
关键词:学情分析;实践;教学范式
一、 引言
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教学实践的建构的其他部分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基础知识掌握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之后,进行各种范式的教学,才能建构出更佳的教学策略,设计出最有效的教学课堂。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学情分析可以找到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纽带,勾勒出学生学习的框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从而设计出更高效的教学范式。
二、 学情分析概述
(一)学情分析的概念
学情分析,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对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学生本身情况的分析。根据学习的过程,可以将其划分成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学前学情”的分析,也就是在教学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情况等进行分析。第二是“学时学情”,即在教学进行中,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等状态和学习情况进行观察。第三是“学后学情”,即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随堂练习、课后作业、课后访谈等数据进行提取。本课题中的“学情分析”主要是指教师以学生为分析对象,分析与课堂教学直接相关的学生学习情况,即教师在课前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课中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态、课后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对于教学实践建构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虽然所有的学生都处于同一个班级、同一个年级、同一个教师的教学之下,但学生之间在很多方面依然是不同的,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些不同,学情分析作为影响教学实践建构和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更应引起教师关注。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进一步优化教学的过程,在进行教学实践建构时,必须要把学习和学生作为焦点,以帮助每一个学生可以更有效的学习,而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突破点,进行学情分析,教师才能更加深入地、详细地了解学生,才能“以学定教”,进而增强教学实践建构的针对性和预见性,使所构建的教学实践建立在客观的、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之上。
三、 “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范式”案例研究
(一)关注学生学习起点
在教学实践中,每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家庭文化背景、知识基础掌握、智力水平以及学习风格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学情分析时,一定要注意学生个性化学情的分析。也就是说,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起点等进行差异化的分析,学生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等也都有所不同。教师在开展教学范式案例时,要有针对性。比如,在学习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的课程时,有些内容学生已经接触和学过,但由于学生各方面差异的存在,有的学生还记得,有的学生已经完全忘记,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讲解这部分的内容时,不能因为有的学生知道就全部忽略,要通过引导,让学生联系所学,以便更顺利地进行教学。
(二)关注学生投入状态
无论什么样的教学范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投入,是否在好好听课、好好学习,这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一个良好的、轻松的、互动的、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是非常重要的,当师生感到环境的轻松和舒适时,在教学中都会是积极愉快的,这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是非常有利的。比如,在进行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洋务运动》的教学时,教师在讲解完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相关知识点之后,要从学生的面部表情、精神状态等多个角度分析学生是否理解了洋务运动的地位和作用。如果教师发现很多学生的面部表情比较困惑,说明学生对于知识点还不够理解,教师这时可以适当地引导,或者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也可以更详细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投入情况。
(三)关注学生互动状态
在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学校的教学模式也在发生变化。新课标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关注和学生的互动,促进教学相长。当前比较流行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范式案例中,教师更要多多关注和学生的互动,这种互动不仅指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包括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进行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的教学内容讲解时,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就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达、发言的积极性、讨论时的状态变化等,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态度,对互动合作学习的表现和感受,这样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进行引导,更好地帮助学生从各方面进步。
(四)关注学生课后反馈
教师要想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结果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就需要让学生把内在的知识外显出来。通常情况下,教师会以课后测试的形式来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可以采用集体复习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例如,在进行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罗斯福新政》教学时,主要内容是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发生以及罗斯福新政内容、特点、所带来的影响。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内容开展课后测试,并进行适当的延伸,进而通过测试结果来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情况等,以便更有针对性教学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 “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學范式”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忽视学情分析研究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学情分析的内容是较多的。正是因为如此,在教学范式的实践中,很多教师把学情分析当作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在教学实践中,忽视了对学生的学情分析研究。比如,在备课时,大部分教师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更关注的是对教材的分析,认为“备教材、教法”比“备学生”更重要。但他们忘了这些教法、教材的实施都要以学情分析为前提,这样才能更顺利和高效地落实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们在某个教学环节中的即时表现,认为完成教学任务即可,总是不能考虑到学生们的学习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也经常被忽视。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总是千篇一律地教学,并不在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后的教学评估中,教师对学情分析的反思更是流于形式,不能真实而具体地评估教学中由于学情分析不足而导致的种种问题。 (二)学情分析不够深入,教学效果不佳
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范式实践,就是对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的内在动因的分析,因为只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想法,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之处,做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学习辅导。但现实是,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深入和全面,只是机械地做着表面功夫,如简单问一下学生哪一块不懂,却不去了解为什么不懂,没有真正花费时间和心思去深入了解和分析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在课前,不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在课上,也很少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在课后,也不管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不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这些都会导致教学实践的效果达不到预期。
(三)教师缺乏有效的学情分析方法
在当前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和重视学生,但现实情况是,在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时,大部分教师都是通过自主观察和经验判断的方法进行的学情分析,很少和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这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学情信息很难深入的掌握和把握,导致一些教师觉得自己所做的学情分析对提高教学成效并没有什么帮助,所以就不想再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做学情分析。这和教师没有掌握有效的学情分析方法是不无关系的。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可通过积累教学经验来提高学情分析的能力,还可以利用各种版本的教学用书,从中获得有关学情分析的教学方法。但令人遗憾的是,教师没有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对心理学的研究也没有相应的方法,教师都是围绕一些比较抽象的心理名词开展研究的,如“兴趣”“态度”“风格”等,缺少具体的学情分析内容,这势必会导致学情分析效果不明显。
五、 “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范式”实践建构设计
(一)课前了解学情,设计弹性教学方案
教师在课前做学情分析时,要以学生的真实情况为主,逐层进行剖析,以便更为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情。除了要分析学生群体的共同特征之外,还要注意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教学策略,进而安排更具普适性的教学。比如,在初三中考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时,学生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以及一些影视剧的观看,对一些朝代的政治制度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这些内容,教师不用再反复地讲,但也可能有一些同学记忆力不是很好,只是简单地了解。对此,就要求教师对学情进行准确的把握,不能只凭自己的主观判断来进行教学设计,要设计出弹性的教学方案。这样当在教学过程中,当某一种方法行不通时,还可以用备用的或者可以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不会影响到整个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
(二)课上把握学情,灵活运用教学设计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其学习过程中的各方面状况都应被教师密切关注,无论是在什么类型的教学范式实践中,教师都要做好学情分析,以便根据学生的实时表现灵活地运用教学设计和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为此,教师应打破传统观念,从学生角度出发,切实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让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通过自主学习显现出来,并且教师可以参与其中与学生交流互动,深切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在这样的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即时分析学情,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一定要明白“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当某个问题不能一下子解决时,教师要懂得另辟蹊径。同样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教学范式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有没有看过秦朝或者清朝历史的电视剧?”这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回答“没有看过。”即便是真的没有看过,相信学生也都有所了解。这时教师可以改变思路,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理解的秦朝、明朝、清朝等的社会情况、文化情况等,从中引申出有关政治制度方面的内容。
(三)课后反思学情,总结改进教学策略
教学反思,不只是在课后对教师教法进行评价或是对教学任务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估,更要在课后对学情分析进行反思。此时,教师要将课前所做的学情分析与课中的即时学情分析进行对比,分析是否与学生的真实情况存在出入,并对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与反思,进而汇总的学情信息,为之后课堂教学打下基础。同时,学生在课后会表露一些学情反馈,如他们本节课学习收获程度或在课堂学习中存在哪些困惑未得到解决等,这些学情反馈对教师实现有效教学也起到了重大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況,教师通常可通过课后总结及练习题进行检测,或针对性地与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交流访谈等许多方式来获得。从中发现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及时改进教学策略,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也在今后更加关注学情分析,从而达到一个良性的循环,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六、 结语
学情分析是对学生各种情况的分析,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学情分析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范式的实践建构是为了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以便时刻把握学生的情况,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每一节课都充满活力,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使学生从学习中体验到乐趣,真正实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燕学敏.我国学情分析的意义、问题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3(5):109-113.
[2]刘岗,田静.学情分析的价值意蕴、实践困境与改进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0(27):18-21.
[3]张允亮.基于时空观念的试题分析及教学实践:以2015~2019年浙江历史学(选)考地图类试题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4):38-40.
[4]刘冬梅.重视学情分析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以“角的概念与表示”教学为例[J].上海中学数学,2019(12):31-34.
[5]安永泉,禹健,程耀瑜.本科教育中的过程性考核探讨:动态学情分析平台[J].教育教学论坛,2020(53):161-163.
[6]陈隆升.基于学情分析视角的课堂教学转型[J].教育发展研究,2016,36(6):69-76.
作者简介:
沈莉芳,江苏省苏州市,江苏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