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的气候变化故事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e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是地球大气层中最为丰富的一种化学元素。虽然氧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但我们每吸一口空气,其中的78%却是氮气。在自然界中,氮以不同的化学组成在大气、植物、动物,以及生活在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之间循环,是生物国内基本的物质循环之一。由于大气中的氮气非常稳定(称之为“惰性”氮),因此,虽然氮存在于所有动物体内蛋白质的氨基酸中,是构成诸如DNA等核酸的4种基本元素之一,大气中的氮却不能被动物直接吸收利用,而只能通过在食物链中进食植物所获得。
  在自然界中,生物活动所产生的氮的化合物是非常活跃的,被称之为“活性”氮。例如,被列为与二氧化碳、甲烷有着同等重要性的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就来源于许多自然生态过程。它由细菌分解土壤和海洋中的氮所生成,并通过被另外一些细菌吸收,以及紫外线辐射和化学反应所破坏而保持平衡。
  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氮来制造可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素分子,土壤活性氮的含量也因此成为影响农业生产能力的主要因子。缺少活性氮会导致土壤有机质耗竭、肥力下降,进而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蛋白质含量降低。适当增强土壤中的氮肥力,不仅可以大幅增加农业产量,也是保障粮食安全和营养安全的必要手段。
  1905年,德国科学家哈伯发明了将大气中的惰性氮转化为活性氮的方法——合成氨技术,又称为哈伯法,使人类从此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为全球农业产量的大幅提高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也因此获得1918年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化学奖。但是,哈伯法所提供的人为的固氮作用,即化学氮肥的生产和应用,在帮助农产品产量提高的同时,近年来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日益显著的压力。从全球范围看,与氮循环有关的温室效应、水体污染和酸雨等生态环境问题正在快速加剧。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对食物的基本需求和奢侈需求越来越高,这促使了包括氮肥在内的各类化肥在农业的广泛和无节制使用,再加上牛羊猪鸡等家畜家禽饲养量增加所带来的排泄物增加,以及化学产品和化肥生产中的排放、汽车尾气排放等,由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氧化亚氮(N,0)已经占全球生物圈向大气排放总量的40%之多。由于氧化亚氮在大气中的生存期长达114年,这就大大增加了大气中的氧化亚氮含量,当它进入平流层大气以后,会消耗其中的臭氧,增加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量,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氧化亚氮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又是相同重量的二氧化碳的300倍,因此,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全球氮循环改变已经引起科学家们的高度重视。
  氧化亚氮作为最重要的人为温室气体之一,它不仅仅直接改变了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还改变了全球碳循环过程,从而间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科学家发现,在地球中高纬地区,对森林增加氮肥的施用,会促进树木的生长,进而增加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吸收,提高森林固碳能力。从几十年的时间尺度上看,这对大气有着净冷却的效果,有助于减缓目前气候变化的速度。
  但是,增加土壤的氮肥供应,如农田过量施用氮肥,多余的氮元素就会通过暴雨、地下水等流入河流,增加湖泊和出海口地区氮的总量,造成局部地区水体富营养化,使蓝藻菌和其他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生生物因缺氧而大量死亡。另外,氮在土壤中的积累,所增加的养分虽然会促使生态系统快速增长,但往往更有利于非本地物种的生长增长,最终使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发生改变。
  总之,地球自然系统中的氮平衡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都有着重要的潜在影响。由于人类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导致氮的过量“活化”,已经使自然界原有的固氮和脱氨失去了平衡,越来越多的活性氮向大气和水体过量排放,正在引发新的区域和全球环境问题。如何在保证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安全的同时,减少氮对全球环境,包括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需要科学家与政治家的共同努力,探索出满足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的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根据中国的体育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就九个方面总结了影响非体育专业学生健身观念因素。
沈阳农业大学农药学学科始建于1952年沈阳农业大学建校之初,在老一辈科带头人的领导下,依托于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和沈阳农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经过几代人开拓努力,不断发展
对那些嗜火锅如命的食客来说,能豪吃一顿麻辣鲜香的火锅真是人生乐事,那辣爽的味道简直能绕齿三月而不绝。不过最近一些报道可能让吃货们心中泛起了小九九:火锅这么好吃,是因为有不良商家加了罂粟壳!你看,我们就在火锅里吃到了奇怪的果子。  其实,只要在家里炖过肉,就会知道这种黑褐色、椭圆形,表面凸凹不平的家伙,只是厨房中常见的调料草果而已。尽管确实有不良商家违法添加罂粟成分,但把草果认成罂粟可是冤枉了好果。
“文化误读”是文学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运用现代阐释学代表人伽达默尔的“视界融合”概念和接受理论重要人物伊瑟尔的“期待视野”剖析一些载有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的
阐述了当前高职高专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弊病、学生对学生管理的要求,提出了学生管理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发明背景和创作原因静电计是学习研究各种静电现象必不可少的实验工具。目前,学校实验室虽已配备多种示教静电计,但它们的结构模式都很陈旧,工艺及材料选用均较差,
2007年10月17日,英国Perkins(珀金斯)发动机有限公司在9thBICES召开之际,举行了规模盛大的新闻发布会,公司高层悉数到场,公布了珀金斯在中国市场最新的发展战略,并重磅推出了即将于2
摘要:微课盛行之下,到底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怎样实实在在的变革;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微课又将如何发展,本文反思现状,展望微课的趋势。  “微”变之知识讲解设计  微课是否改变了我们教学设计的方式?  微课不只是一个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它在浓缩时间的同时更让教师反思如何做好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从国内外的大量微课案例中我们发现,那些让学生记忆深刻的讲解往往不是将传统课堂的知识点简单切分或是压缩,而是从帮
对科技场馆的教育项目业务骨干来说。“探究式科学教育”是个熟悉又陌生的词汇。说熟悉是因为科技场馆是开展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的优良场所,日常开展的很多教育活动在有意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