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望湖楼,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又名看经楼、先得楼。五代时越王所建,宏丽古雅。登楼凭栏,一湖胜景皆入眼底,为西湖名楼。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当时苏轼正在杭州做官。诗人抓住云黑、雨亮、风猛等夏天特有的景象,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杭州西湖夏天雨前雨后的变化情景,流露了诗人对望湖楼下西湖景色的喜悦之情怀。
“黑云翻墨未遮山”。诗人起笔先从云写起。“黑云翻墨”,写出了乌云的浓厚,像泼洒的浓墨一样,奔腾,翻滚,迅速地四散开来,头上骤然黑云密布,令人战栗,令人恐慌,大雨就要来了。“未遮山”,写乌云的范围,是在告诉读者乌云乍起,尚且没有完全遮蓋住整个山头。作品抓住乌云浓黑、蔓延迅速的特点,以泼洒翻腾的墨汁作比,形象,贴切。
“白雨跳珠乱入船”。“白雨跳珠”,突出了雨点之大、色泽之晶亮,有如千万颗晶莹闪亮的珍珠从天上倾泻下来。“乱入船”,没有规律,也没有次序,天空中落下的、湖水中溅起的,一股脑儿地窜上船舱,欢蹦乱跳,四处飞溅。“白雨跳珠”这一形象的比喻,有力地烘托了诗人望湖楼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卷地风来忽吹散”。“卷地”,突出了风来得突然、来得猛烈,风势又特别大,呼天扯地地不知从何处席卷而来。“忽吹散”,猛然间,湖面上雨消云散了。“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内涵也十分丰富,既突出了风的威力之大,也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
“望湖楼下水如天”。这一句写的是望湖楼雨后的景象。一阵大风过后,瞬息之间雨过天晴,湖面风平浪息,呈现在眼前的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雨,骤然停了;云,不知了去向;风,消失得无影无踪。刚才的一切好像全然不曾发生过。这就是西湖多变的夏天。
在写法上,诗人一方面抓住了云和雨的特点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再现了西湖夏天云黑雨骤的喜人景象,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经历望湖楼景象的欣喜之情。另一方面,诗人还抓住了夏季天气瞬息万变的特点向读者展示了望湖楼下西湖美不胜收的迷人景象。从“黑云翻墨”到“白雨跳珠”,从“卷地风来”到风平浪静的“望湖楼下水如天”,都是西湖夏季天气多变的特点。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瞬息之间,令人经历了多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望湖楼,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又名看经楼、先得楼。五代时越王所建,宏丽古雅。登楼凭栏,一湖胜景皆入眼底,为西湖名楼。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当时苏轼正在杭州做官。诗人抓住云黑、雨亮、风猛等夏天特有的景象,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杭州西湖夏天雨前雨后的变化情景,流露了诗人对望湖楼下西湖景色的喜悦之情怀。
“黑云翻墨未遮山”。诗人起笔先从云写起。“黑云翻墨”,写出了乌云的浓厚,像泼洒的浓墨一样,奔腾,翻滚,迅速地四散开来,头上骤然黑云密布,令人战栗,令人恐慌,大雨就要来了。“未遮山”,写乌云的范围,是在告诉读者乌云乍起,尚且没有完全遮蓋住整个山头。作品抓住乌云浓黑、蔓延迅速的特点,以泼洒翻腾的墨汁作比,形象,贴切。
“白雨跳珠乱入船”。“白雨跳珠”,突出了雨点之大、色泽之晶亮,有如千万颗晶莹闪亮的珍珠从天上倾泻下来。“乱入船”,没有规律,也没有次序,天空中落下的、湖水中溅起的,一股脑儿地窜上船舱,欢蹦乱跳,四处飞溅。“白雨跳珠”这一形象的比喻,有力地烘托了诗人望湖楼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卷地风来忽吹散”。“卷地”,突出了风来得突然、来得猛烈,风势又特别大,呼天扯地地不知从何处席卷而来。“忽吹散”,猛然间,湖面上雨消云散了。“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内涵也十分丰富,既突出了风的威力之大,也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
“望湖楼下水如天”。这一句写的是望湖楼雨后的景象。一阵大风过后,瞬息之间雨过天晴,湖面风平浪息,呈现在眼前的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雨,骤然停了;云,不知了去向;风,消失得无影无踪。刚才的一切好像全然不曾发生过。这就是西湖多变的夏天。
在写法上,诗人一方面抓住了云和雨的特点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再现了西湖夏天云黑雨骤的喜人景象,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经历望湖楼景象的欣喜之情。另一方面,诗人还抓住了夏季天气瞬息万变的特点向读者展示了望湖楼下西湖美不胜收的迷人景象。从“黑云翻墨”到“白雨跳珠”,从“卷地风来”到风平浪静的“望湖楼下水如天”,都是西湖夏季天气多变的特点。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瞬息之间,令人经历了多种截然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