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心理对小学生习作的影响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年级上学期第一次习作课,要求学生选择刚刚结束的假期中,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经历,写一篇习作,题目自定。课堂上,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中兴高采烈地交流着,仿佛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话题。交流完毕,我请一个同学向大家描述假期中难忘的经历。该同学视角独特,从小处着手,讲述了假期中趁父母午休偷偷吃雪糕的事情,语言有趣自然,惟妙惟肖,富有画面感。作为老师,自然欣赏这样的发言,于是对该同学做了一番褒奖。可是接下来出现的一幕,让人大跌眼镜,连续几个同学的发言和之前同学的叙述差不多,语言却变得支支吾吾,含糊其辞。最让我出乎意料的是,其中一个学生,他完全可以说出自己的经历,因为在之前,他专门和我聊了假期中出国旅游的事情,仅仅隔了一天,他的发言却不尽如人意。为什么会这样?显然,这可能是从众心理在作祟。从众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小学生从众心理对习作学习具有哪些影响?我们应如何发挥小学生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并规避其消极作用?
  一、 小学生习作不良从众心理的诱发因素
  小学生习作不良从众心理指的是,小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思维和创作方式与周围人群保持一致,感知、判断、思维上摒弃个性的内心活动。其诱发因素大致有四个方面。
  第一,功利性的求稳心理。写作仅仅是为了在考试的时候,获得一个相对不错的成绩,或是在平时习作训练中符合老师的要求。因此,在写作时,学生往往思考的不是如何创新,而是符合要求,习作就有了“保险文章”和“危险文章”之分,求稳心理在学生习作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在谋篇布局时,追求的是四平八稳的“套路”,写起来更是谨小慎微,尽是空洞无物、人云亦云的空话、套话。在这样功利性的求稳心理中,顺应命题要求,严守习作“规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作“模式”,阻碍学生个性写作。
  第二,懒惰式的习惯思维。有些小学生学习时缺乏动力,特别是在需要进行自我思考和创作的习作训练时,更显得消极对待。他们懒得动脑,但又必须完成写作,怎么办呢?那就写一些老生常谈的内容,不去分析,不作独立思考。于是,在写母爱的时候,常常是生病时妈妈背“我”去医院;在写同学友情的时候,总喜欢制造一些误会,而当去道歉的时候,这位同学已经搬走了。现在的学生接受信息量大,对待事物看法更趋多元,更有个性,但为何习作却喜欢写那些陈旧的东西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个人的思绪、情感、追求,以及个人的独特经历、体验、看法等等,都埋没在习惯性的思维下。
  第三,模糊性的认知压力。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思维水平比较低,认识问题简单片面,在认知上存在模糊性,往往凭直觉去体验和理解。因此,作为个体,只有参考了所在集体提供的更多、且更全面的信息后,才能建立相对准确和清晰的认识。当具备个性创作条件的学生,在习作认识上存在模糊和偏差的时候,学生更愿意相信群体的认知,从众行为也由此产生。此外,小学生对自己的习作往往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有时认为自己写得不错,结果老师对这篇文章评价不高;相反,有时自己认为写得一般的文章,老师评价却挺高。在得不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往往学生的作品趋向于教师的要求,学生成了习作的接受者而不是习作的主人,结果张老师所教学生的习作常常是“张氏习作”,王老师班的学生习作又成了“王氏习作”。
  第四,依赖型交际习惯。在现实学生群体中,学生个体总要依赖于班级群体,因此,个体一般都不愿意做“偏离者”而承受不必要的压力,害怕成为“偏离者”就成为学生从众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而一篇优秀的习作,需要学生在创作时个性的思考,大胆地表达自身的观点和情感。作为个体,学生有着强烈的被群体理解、接纳的需求,就习作而言,同学们对习作的评价和认知,直接影响了个体对习作的认知。因此,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不自觉地考虑他人意见和群体的评价,努力保持与同伴一致,即使个体有了独特的想法和见解,也不愿意表达。
  二、 不良从众心理对小学生习作的影响
  不良从众心理阻碍了学生习作个性、自由地表达,其在小学生习作中的不良影响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不良从众心理会弱化学生习作的态度。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更需要学生具有主动表达、倾吐的欲望。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文章是美好的,什么才是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个性的文字。然而,习作学习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能力提升,再加之小学生学习目的的模糊性,一旦学生发现“随大流”、盲目模仿也能在一次一次的习作练习中蒙混过关,他们就会认为与其认真思考写作,还不如和大家一样,用差不多一样的语言、一样的事例、一样的情感去表达。这种学习态度一经形成,并为相当一部分学生所认可后,便会产生一种辐射力,使很多原本在习作练习中有个性想法的同学放弃自己的思考。
  第二,不良从众心理会解构学生习作的方法。受不良从众心理的影响,部分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不去选材构思,而是去参考同伴的或回忆之前读过的相类似的文章,凭着印象去堆砌文字,不注意积累语言的表达方法,也不去感受语言表达的效果,以至于忽视了写作中的知识与技巧。他们也很难在老师的习作指导下,结合自身,主动去发现和体验,主动思考和设计自己的作品。在这种心理和氛围的影响下,很多同学有意识的学习方法被无意识的学习方法所取代,即习作方法的解构。
  三、 发挥从众心理积极作用的方法
  从众心理作为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既有积极因素,又有消极因素。如何利用从众心理的积极影响,发挥其在学生习作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营造良好氛围,明确主流导向。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表达的信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精神,鼓励学生独创性的表达方式,形成“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的良好氛围,积极热情地为学生营造开放、平等、生动、和谐的写作环境,从而使从众心理产生积极作用。
  (1) 乐思考,发散写作思维。习作前,教师应努力促使学生发散思路,让他们能够对同一命题学会个性思考,写出个人的体悟,既能够思考角度独特,又能够把中心表达出来,使文章既充满灵性,又充溢着独特的魅力,这也在无形中提高学生习作兴趣,纠正了学生懒惰式的习惯思维。比如写“我的爸爸”这个话题,很多学生可能会从爸爸尊敬老人、热爱工作等等入手,有学生写出爸爸朴素,一件毛衣穿了6年,这样的主题不落俗套,有特色,让人耳目一新。
  (2) 勤练习,养成个性表达。一篇好的作品,一定会有个性的语言。教师在肯定不同的语言表达的同时,积极营造自由自在的表达环境,让学生习作的语言渗透自己的真实情感,在没有心理障碍的大胆表达中,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比如描写上学路上,除了写“太阳当空照,我背着小书包开开心心地上学校”,也可以写成“早晨,天灰蒙蒙的,我拖着那沉重的书包,向学校木然地挪动着双腿”。显然,鼓励后一种表达,会让更多学生写出属于自己的语言。
  第二,转变教师角色,服务学生创作。要改变学生在习作中的不良从众行为,作为教师,就应该转变以往“指挥官”“审判长”的角色。
  (1) 教师应成为学生习作的参与者。面对一次习作,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思考的不是如何教学生写作,而是如果要我写,该如何下笔。很多时候,教师权威式的指导,要么含糊笼统,学生不知所云;要么事无巨细,学生畏手畏脚。因此,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探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一起思考,一起切磋、讨论修改,与学生共同完成写作的过程。如果教师亲自参与写作,指导起来就会更加生动具体,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积极性。
  (2) 教师应成为一个忠实可靠的读者。教师是学生习作的第一读者,在学生的心目中也是最重要的读者,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习作的动力。优秀的作品不是教师批改出来的,教师评价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创作的动力。在学生内心,他们希望老师是一个忠实可靠的读者,通过作品与老师交流。因此,教师应该以欣赏的眼光去阅读学生的作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读者的身份评价作品,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作品,努力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与对话,使学生焕发出主动创作的热情。
  (作者单位: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科学,其重要性尤为突出.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整个数学思维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
单元整体教学是以整体教学理论为根基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将学习情境当作整体呈现给学生. 尤其是语言学习将语言当作整体进行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语言意
期刊
一、词语教学要厚实1.解读数字。阅读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出现了数字,这些数字在不同类型的课文中出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更多地关注说明文中的数字,因为那是一
初中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有学好历史的义务.学好历史不仅对初中生的未来升学有帮助,还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学好历史有很大推动作用的初中历史课
[案例1]在教学《天安门广场》一文课后习题时,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把代表天安门广场的几个建筑物的序号,分别填入示意图的方格内.rn师:同学们你们能把天安门广场这五个建筑物的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同学们的成绩出现了两极分化的严重问题.如何运用分层教学使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成为了老师极度关注的焦点.分层教学其实
一、 现象:漫画书——家长的烦恼,学生的至爱  1. 看到漫画书,“格杀勿论”——家长的宣言。家长们通常十分支持孩子读课外书,尤其希望孩子读与学习有关的《小学生优秀习作》《少儿同步阅读》及文学名著等,认为这一类书才是对孩子“有用的书”,是孩子取得优异成绩的法宝之一。但一看孩子手里捧着《阿衰正传》《蜡笔小新》等漫画书,就怒气冲天,厉声训斥:“这也是你要看的书?看这些书有用吗?能让你作文能力提高吗?能
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更加需要创新思维的注入,来给教学带来新的活力,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除了要将语文基础知识交给学生之外,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语文学习中,创新思维有
一、 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1.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与批判,优化学生的探究性阅读。阅读期待纯属个人探究性的行为,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阅读期待,推进学生的探究阅读。为了用好阅读期待,从美学的角度说,我们有时不妨尝试“陌生化”教学法。例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上公开课前很注意“保密”,从不把自己的课题透露给当地的师生,以防他们反复预习,形成“审美疲劳”。上课前,他利用这种“陌
将数学生活化,将生活教学化.只有把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知识,活灵活现的运用到生活中去,才能够真正的引起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现出数学生活化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