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教师通过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训练科学探究方法,讲求引导实效,倡导实践反思等途径,让学生进行探究式生物学学习,以及其所取得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探究式 生物学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042-01
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展开的学习活动。新教材编排已把探究式学习放在了重要位置,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提升科学素养,改变学习方式的必经过程,是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的重头戏。探究性学习方式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在实施时,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老师用精炼的言语为学生创造一个探究、认识的情境,使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索者、发现者。在问题情境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合作交流,凭自己的力量认识自己未曾认识的事物。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师生和谐的课堂氛围
探究式学习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如汉森所说:“探究学习给人印象最深的前提条件是学生的自主性。”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特别强调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建构知识。能够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生成新的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内容,营造波澜起伏的教学场景。
总之,课堂氛围的和谐,意味着师生关系的融洽、学习氛围的民主、学习方式的自由以及师生创造个性的积极展现。“和谐”不等于呆板,也不等于散漫,不等于循规蹈矩、随波逐流;也不等于漫无边际、热热闹闹、莫衷一是。
二、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让学生探究
探究式学习是从学科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创设科学探究情境,营造科学探究氛围,对于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是很有帮助的,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探究的内在因素。
三、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善待学生的提问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也说过:要教学生“学问”,必须首先从教学生学会“发问”开始,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发展和前途。教学中,我们经常鼓励学生在预习与学习新课、课外阅读和实验观察等环节中努力做到“三多”,即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多思考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能比较肤浅,甚至异想天开。但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认真对待,要肯定学生的每一个“问题”,绝对不能嘲笑,杜绝从语言或行动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学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因为学生的“问匣子”一旦打开,所展现出来的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对学习的兴趣有时是教师所无法预料和无法估计的。
四、训练科学探究方法,让学生学会探究
科学探究既是生物科学学习的内容,又是生物科学学习的方法。在生物教学中,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比传授他们知识更为重要。例如,初中生物教材中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方法训练的绝好素材。在研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个科学探究的活动方案。如“光对潮虫(又叫鼠妇)生活的影响”,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来探究非生物因素——光是怎样影响生物(潮虫)生活的。学生在设计探究方案时,应紧紧围绕自己提出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光会影响潮虫的生活吗?潮虫适于生活在阴暗还是明亮的环境中?学生通过做两种不同环境的对照实验,就能探究到科学的结论——潮虫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在此基础上,还可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其它因素(如土壤的潮湿程度、温度等)对潮虫的影响。学生在亲自经历这样一个个探究活动以后,自然而然地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五、讲求引导实效,倡导实践反思
尽管探究发现是以学生活动为主,但学生的探究发现不是完全自由、随心所欲的。探究发现能否取得实效,关键的因素是看教者能否善于引导。老师的引导能保证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思考路线上进行有意义的探索,避免学生盲目地猜测和无效的活动。通过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验,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大大提高,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总之,自主探究学习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自主探究教学又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的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生物课程标准
[2]任长松.探究式学习:18原则
[3]中学生物教学
[4]黄燕.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5]王小波.高中生物教学实施科学教育的策略
[6]梁松涛.浅谈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模式及其实践
[7]尉淑珍.生物课中的探究式教学
[8]朱正威,赵占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9]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二册
关键词:探究式 生物学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042-01
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展开的学习活动。新教材编排已把探究式学习放在了重要位置,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提升科学素养,改变学习方式的必经过程,是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的重头戏。探究性学习方式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在实施时,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老师用精炼的言语为学生创造一个探究、认识的情境,使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索者、发现者。在问题情境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合作交流,凭自己的力量认识自己未曾认识的事物。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师生和谐的课堂氛围
探究式学习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如汉森所说:“探究学习给人印象最深的前提条件是学生的自主性。”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特别强调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建构知识。能够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生成新的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内容,营造波澜起伏的教学场景。
总之,课堂氛围的和谐,意味着师生关系的融洽、学习氛围的民主、学习方式的自由以及师生创造个性的积极展现。“和谐”不等于呆板,也不等于散漫,不等于循规蹈矩、随波逐流;也不等于漫无边际、热热闹闹、莫衷一是。
二、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让学生探究
探究式学习是从学科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创设科学探究情境,营造科学探究氛围,对于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是很有帮助的,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探究的内在因素。
三、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善待学生的提问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也说过:要教学生“学问”,必须首先从教学生学会“发问”开始,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发展和前途。教学中,我们经常鼓励学生在预习与学习新课、课外阅读和实验观察等环节中努力做到“三多”,即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多思考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能比较肤浅,甚至异想天开。但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认真对待,要肯定学生的每一个“问题”,绝对不能嘲笑,杜绝从语言或行动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学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因为学生的“问匣子”一旦打开,所展现出来的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对学习的兴趣有时是教师所无法预料和无法估计的。
四、训练科学探究方法,让学生学会探究
科学探究既是生物科学学习的内容,又是生物科学学习的方法。在生物教学中,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比传授他们知识更为重要。例如,初中生物教材中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方法训练的绝好素材。在研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个科学探究的活动方案。如“光对潮虫(又叫鼠妇)生活的影响”,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来探究非生物因素——光是怎样影响生物(潮虫)生活的。学生在设计探究方案时,应紧紧围绕自己提出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光会影响潮虫的生活吗?潮虫适于生活在阴暗还是明亮的环境中?学生通过做两种不同环境的对照实验,就能探究到科学的结论——潮虫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在此基础上,还可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其它因素(如土壤的潮湿程度、温度等)对潮虫的影响。学生在亲自经历这样一个个探究活动以后,自然而然地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五、讲求引导实效,倡导实践反思
尽管探究发现是以学生活动为主,但学生的探究发现不是完全自由、随心所欲的。探究发现能否取得实效,关键的因素是看教者能否善于引导。老师的引导能保证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思考路线上进行有意义的探索,避免学生盲目地猜测和无效的活动。通过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验,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大大提高,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总之,自主探究学习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自主探究教学又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的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生物课程标准
[2]任长松.探究式学习:18原则
[3]中学生物教学
[4]黄燕.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5]王小波.高中生物教学实施科学教育的策略
[6]梁松涛.浅谈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模式及其实践
[7]尉淑珍.生物课中的探究式教学
[8]朱正威,赵占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9]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