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一种方式,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因此,“如何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综合性,选择恰当教学内容,实施因材施教”“如何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丰富表现力,优化知识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融合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功能,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益”等问题成为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必须深入思考的几个侧面。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 化学 学科教学 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60068
网络教学平台,又称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既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设备,又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系统。也就是说,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有两大部分:硬件教学平台和软件教学平台。狭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建立在Internet基础上,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本文所述网络教学平台是指狭义的网络教学平台,它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于一体的开放空间,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一种方式,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不久前,笔者指导本校青年教师,以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以《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山东科技出版社)第2章第4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为教学蓝本,践行网络背景下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下面结合本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就如何融网络教学平台于学科教学谈几点思考。
一、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综合性,选择恰当教学内容,实施因材施教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其学科特点决定了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在网络教学平台下学习。从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结构和运动,有毒、有害实验的模拟,抽象化学概念、理论的理解,化工生产过程的情景再现和模拟等内容,适合于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利用其超文本、人机对话、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功能进行教学,让学习者沿着自己的思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选取鲁科版《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一课践行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原因有:一是本节课内容是“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的速率”等化学理论知识的延续与拓展,也是学生综合利用化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案例,便于在网络平台上通过文本、图像、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呈现;二是合成氨反应是学生熟悉的、典型的平衡体系,是重要的化学工业之一,而且是学生自开化学课以来第一次接触到化工生产,学生对其生产流程、生产设备是陌生的,适合于在网络平台上对生产过程的情景再现和模拟;三是经过高中一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水平正从习惯于感性思维、形象思维向更加关注理性思维、抽象思维转变,基本上具备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也有较明显的提高,初步具备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的能力;四是学生已经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掌握信息技术操作的基本技能,足以胜任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要求。
二、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丰富表现力,优化知识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前课堂教学中,虽然多媒体已进入课堂,但化学课堂教学依然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或用PPT课件及电子白板代替粉笔和黑板的模式,学生学习依然摆脱不了教师的控制,信息接收是单向的,课堂依旧是枯燥、乏味的。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改善课堂教学环境的重要环节。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之一,就是其丰富的表现力,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优化知识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个电子学习包,内含本课教学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包括本地资源、远程资源和泛资源三类。本地资源指的是教师在课前收集整理的学生学习时参考查阅的资料,有Word文档“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导学案”“什么是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PPT课件“工业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等。远程资源指的是教师在课前通过互联网为学生学习准备的网络链接,学生通过超链接可以直接找到需要的资料,有“合成氨厂生产的实地视频”“合成氨生产的主要设备的动画模型”等网址。泛资源指的是学生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直接上网搜集的资料。为方便学生搜集资料,教师在学习包中为学生准备了网络搜索的关键词,有“如何提高合成氨产量”“合成氨生产安全”“合成氨工业的回顾与展望”“合成氨催化剂及发展前景”等。如此丰富的信息呈现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只需一个小小的鼠标,就可以全面了解工业合成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生产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之道,既节省了时间,又大大提高了信息输出量,极大提升了学习兴趣。而且,在这一情境中,学生的探索空间增大,教学策略更加灵活多变,教师作为信息源的角色减弱,更多的是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三、融合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功能,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益
网络教学平台最突出的特性是信息发送和接收两者之间进行实时的交换,而不像课堂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那样,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其交互方式的广延性和多样性不仅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学习。
本课的难点:一是学生不熟悉合成氨工业生产的过程;二是如何综合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相关信息,最终选择出合成氨生产的适宜条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观察到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一方面学生能根据学习目标自由控制信息的呈现,有的通过播放器对动态图像(动画和视频)的播放、停止、回放来了解合成氨的工业生产过程,有的通过搜索引擎直接上网搜集合成氨的资料,也有的通过学生电脑交互功能相互交换所选择的合成氨生产适宜条件等;另一方面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控制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助推器,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有目的性地参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对学生的观点、看法做到心中有数。如学生发现达到高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所需条件产生相互矛盾时,有目的地追问几个问题:合成氨生产的压强怎么选择?温度怎么确定?N2和H2的体积比为何是1∶2.8?原料气为什么要循环利用?为什么要在适当的时候将氨气从混合气中分离出来?又如,从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交的反馈作业中找出两份具有代表性的作业,发送到学生机上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讨论。在解决生成物浓度对提高合成氨反应速率的影响时,一组学生认为增大浓度,另一组学生则认为要降低浓度,顺势引导学生查看课件中合成氨的速率方程,引发学生讨论交流、发表看法,共同得出结论:降低氨气的浓度,提高反应速率。
总之,笔者认为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要以课程目标为根本出发点,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为目的,把网络技术的应用“毫无痕迹”地融合在课程教学实施中,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认知工具、交互平台、资料库和组织管理的主要功能。
[ 参 考 文 献 ]
[1]张长江.中学化学教学技术指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武法提.网络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茅育青.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4]沈宝华.网络背景下自主合作学习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5,11(4):76-77.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 化学 学科教学 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60068
网络教学平台,又称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既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设备,又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系统。也就是说,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有两大部分:硬件教学平台和软件教学平台。狭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建立在Internet基础上,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本文所述网络教学平台是指狭义的网络教学平台,它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于一体的开放空间,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一种方式,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不久前,笔者指导本校青年教师,以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以《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山东科技出版社)第2章第4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为教学蓝本,践行网络背景下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下面结合本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就如何融网络教学平台于学科教学谈几点思考。
一、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综合性,选择恰当教学内容,实施因材施教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其学科特点决定了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在网络教学平台下学习。从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结构和运动,有毒、有害实验的模拟,抽象化学概念、理论的理解,化工生产过程的情景再现和模拟等内容,适合于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利用其超文本、人机对话、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功能进行教学,让学习者沿着自己的思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选取鲁科版《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一课践行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原因有:一是本节课内容是“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的速率”等化学理论知识的延续与拓展,也是学生综合利用化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案例,便于在网络平台上通过文本、图像、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呈现;二是合成氨反应是学生熟悉的、典型的平衡体系,是重要的化学工业之一,而且是学生自开化学课以来第一次接触到化工生产,学生对其生产流程、生产设备是陌生的,适合于在网络平台上对生产过程的情景再现和模拟;三是经过高中一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水平正从习惯于感性思维、形象思维向更加关注理性思维、抽象思维转变,基本上具备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也有较明显的提高,初步具备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的能力;四是学生已经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掌握信息技术操作的基本技能,足以胜任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要求。
二、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丰富表现力,优化知识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前课堂教学中,虽然多媒体已进入课堂,但化学课堂教学依然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或用PPT课件及电子白板代替粉笔和黑板的模式,学生学习依然摆脱不了教师的控制,信息接收是单向的,课堂依旧是枯燥、乏味的。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改善课堂教学环境的重要环节。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之一,就是其丰富的表现力,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优化知识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个电子学习包,内含本课教学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包括本地资源、远程资源和泛资源三类。本地资源指的是教师在课前收集整理的学生学习时参考查阅的资料,有Word文档“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导学案”“什么是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PPT课件“工业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等。远程资源指的是教师在课前通过互联网为学生学习准备的网络链接,学生通过超链接可以直接找到需要的资料,有“合成氨厂生产的实地视频”“合成氨生产的主要设备的动画模型”等网址。泛资源指的是学生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直接上网搜集的资料。为方便学生搜集资料,教师在学习包中为学生准备了网络搜索的关键词,有“如何提高合成氨产量”“合成氨生产安全”“合成氨工业的回顾与展望”“合成氨催化剂及发展前景”等。如此丰富的信息呈现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只需一个小小的鼠标,就可以全面了解工业合成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生产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之道,既节省了时间,又大大提高了信息输出量,极大提升了学习兴趣。而且,在这一情境中,学生的探索空间增大,教学策略更加灵活多变,教师作为信息源的角色减弱,更多的是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三、融合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功能,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益
网络教学平台最突出的特性是信息发送和接收两者之间进行实时的交换,而不像课堂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那样,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其交互方式的广延性和多样性不仅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学习。
本课的难点:一是学生不熟悉合成氨工业生产的过程;二是如何综合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相关信息,最终选择出合成氨生产的适宜条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观察到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一方面学生能根据学习目标自由控制信息的呈现,有的通过播放器对动态图像(动画和视频)的播放、停止、回放来了解合成氨的工业生产过程,有的通过搜索引擎直接上网搜集合成氨的资料,也有的通过学生电脑交互功能相互交换所选择的合成氨生产适宜条件等;另一方面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控制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助推器,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有目的性地参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对学生的观点、看法做到心中有数。如学生发现达到高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所需条件产生相互矛盾时,有目的地追问几个问题:合成氨生产的压强怎么选择?温度怎么确定?N2和H2的体积比为何是1∶2.8?原料气为什么要循环利用?为什么要在适当的时候将氨气从混合气中分离出来?又如,从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交的反馈作业中找出两份具有代表性的作业,发送到学生机上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讨论。在解决生成物浓度对提高合成氨反应速率的影响时,一组学生认为增大浓度,另一组学生则认为要降低浓度,顺势引导学生查看课件中合成氨的速率方程,引发学生讨论交流、发表看法,共同得出结论:降低氨气的浓度,提高反应速率。
总之,笔者认为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要以课程目标为根本出发点,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为目的,把网络技术的应用“毫无痕迹”地融合在课程教学实施中,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认知工具、交互平台、资料库和组织管理的主要功能。
[ 参 考 文 献 ]
[1]张长江.中学化学教学技术指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武法提.网络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茅育青.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4]沈宝华.网络背景下自主合作学习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5,11(4):76-77.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