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log——一种设计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案的重要工具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593792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同时,它也提供了非常优秀的交流平台,其基本特点是广泛、深入和方便迅速。2002年以来,继Email、BBS和即时通讯工具后,另一种网络交流方式Weblog(博客)在互联网上渐渐兴起。这种方式被人们称作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一、Blog(Weblog的简称)是一种学习工具
  
  1、关于Blog的定义
  先引用几个网络用户对Blog的典型描述或比喻,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
  ——Blog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
  ——Blog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
  ——Blog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
  Pyra创始人EvanWilliams认为Blog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频繁更新(Frequency)、简洁明了(Brevity)和个性化(Personality)。其他说法还有很多。
  2、一种简单易用的学习工具
  Blog简单易用,让一个普通人都可以随意写下自己看到、听到或者想到的信息,也可以随手摘录有价值的信息到Blog中,以便日后的整理和利用。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知识的含义在写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建构起来,形成自己稳定的认知能力。这在要求每个人都要终身学习的今天,这种学习工具的优越性很突出地显现出来。
  如果仅仅是写作和记录,Blog与传统的日记或学习笔记没有太大的区别。此外,Blog还具备“分享”功能,学习者可以在自己的Blog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相同兴趣或同样学习范畴的人也可以参考,还可以作出评论。学习者还可以在阅读自己的Blog过程中复习或者品味自己过去所写的内容,修正自己理解的偏差,从而产生更多的体会和感受。这样的过程不断持续下去,就形成了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习惯。
  3、Blog与BBS交流方式的简单比较
  从形式上看,Blog看上去类似于BBS。但BBS是“公共的”或者“他人的”,而且许多BBS缺少搜索功能,而Blog则是你的私人空间,便于管理和搜索。另外由于Blog通常是个人的,所以个性化色彩相对BBS比较浓。下表是对Blog与BBS两种网络交流方式的比较:



  
  二、在学校教育中应用Blog
  
  “写—录”是Blog的主要应用形式,学生在Blog上的创作能够被他人看到,甚至受到赞赏,这无形中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成就感,反过来又激励了他们的表达创作热情。所以对学生而言,Blog在教育学习中的应用更应注重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创作欲。
  那么,Blog在教育学习中到底有哪些应用呢?上海师大黎加厚教授认为:Blog的教育意义在于将互联网从过去的通讯功能、资料功能、交流功能等进一步强化,使其更加个性化、开放化、实时化、全球化,把信息共享发展到资源共享、思想共享、生命历程共享。
  笔者认为在中小学阶段,Blog在教学中的应用,大概有以下几种方式。
  1、E化学习笔记——把Blog作为网络时代的一种新型“笔记本”。
  2、知识管理——教师、学生个人或团队的知识、思想的管理。
  3、学生电子档案——在Blog中记录学习者所完成的学习任务的全过程,从而反映出学生的整个学习进程和各个学习阶段的发展过程。
  4、课堂协作——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5、教学反思录——能够让教师写下自己的教学心得,并与他人交流、分享。
  6、研究性学习日志。
  7、叙事研究工具——通过数字方式把一个个“教学故事”归类记录在Blog中,便于今后的研究,作为使用Blog的积累效应,这是最有价值的。
  8、集体(个人)新闻台。
  9、集体思想道德教育的平台。
  10、作为班集体师生、生生思想交流的平台。
  
  三、Blog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方面,可以指导学生创建符合其个性特点的Blog,在全班同学中、师生间、甚至互联网上长期与人交流,将自己的写作历程、习作如实记录到自己的Blog上,也可以将在网络上看到的写作知识、名篇作品或者自己的阅读体会及思考所得及时摘引和记录,在长期的交流与分享的过程中促进自己的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
  在“主题研究”模式教学中,学生可以同时利用Blog来建立自己的研究日志,记录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记录研究过程中的个人体验,也可以自评及对合作者进行评价……
  下面笔者将以组织“《红楼梦》主题研究模式”的教学过程为例来进一步说明Blog在研究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1)了解《红楼梦》创作的背景和作者的情况。
  (2)能够叙述自己对小说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手法的理解。
  (3)能够探讨《红楼梦》中的各种文化现象。
  (4)能够通过阅读获得深入的情感体验。
  (5)提高个人阅读长篇小说的能力;提高小组协作能力。
  <教学策略>
  确定以网络探究学习(webquest)为基本教学模式,综合运用支架策略、十字交叉策略,进行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Blog研究日志,来当作研究过程中的小组交流、信息共享的平台,以及记录研究过程及其体验,并实现自我评价和对其他合作者的评价。
  指导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Blog研究日志,一方面突出个性化的教学理念,一方面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断完善自我的知识网络构建。
  <教学过程设计及简要说明>
  (1)引言——将学生带入情境
  (2)明确学习任务
  红色小组——思想者;《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分析。
  黄色小组——探索者;《红楼梦》的文化探讨。
  蓝色小组——体验者;《红楼梦》的情感体验。
  (3)初步分析,学生完成以下任务(所有学生)
  本环节确保每个学生熟悉文本,这是阅读鉴赏的基础,在网络环境下通过要求学生在自己的Blog研究日志中如实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回答教师指导设计的思考问题。教师可以随时地查看每个学生的Blog研究日志,提出意见或者建议,同时对学生的研究行为进行督促。实现了这一点,就可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全体学生都需要完成的任务是:
  1)环境分析。如:
  贾府是怎样一个地方?
  林黛玉贾宝玉分别与住在大观园中的众姐妹关系如何?
  林黛玉与贾宝玉是怎样的关系?
  2)人物行为分析。如:
  林黛玉的个性你是通过哪些行为得知的?请举例。
  林黛玉与贾宝玉相爱可以通过哪些行为看出来?请举例。
  3)小组讨论,并在Webquest讨论区内讨论下列问题:
  你关于环境分析的初步结论是什么?有什么支持材料?请简要说明。
  你关于人物行为分析的初步结论是什么?有什么支持材料?请简要说明。
  (4)深入讨论
  这个环节要分小组讨论研究。三个小组从不同角度研究作品,提高了学习效率,并通过充分利用小组内各成员所建立的Blog研究日志,展开组内讨论和交流。教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要及时评价或提供相应的帮助、指导。
  (5)演示汇报
  各组利用powerpoint进行演示汇报。分组汇报时,其他各组作为观察者和聆听者,填好评价表,作好详细记录,并进行小组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每个人将获得的反馈信息及时记录进自己的Blog研究日志当中。
  从上例中可见,每个学生所形成的Blog研究日志,是一个开放化、个性化的日志,通过它,教师可以很好地去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形成过程性评价。另外,对于学生个体而言,Blog无疑是他成长过程的真实记录,而且并没有形成“最终”的结论,日后在对其他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或许可以发现原来遗留下来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又可以追加到原来的Blog当中,这些对学生终身学习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参考书目:
  1、《Blog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 毛向辉
  2、《用Blog的方式学习》 庄秀丽
  3、《Blog——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好帮手》 庄秀丽
  4、《知识管理对网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 黎加厚
  5、《关于jiahou's blog栏目的说明》 黎加厚
  6、《中小学老师积极参与Blog的教学应用》 黎加厚
  7、《叙事研究与教师的成长》 黎加厚
  8、《Blog进入学习和教育领域》 张正国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港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前些日子,笔者有幸聆听了九节以科普说明文《神奇的极光》与《这个世界的音乐》为课题,充分调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中语文优质课。在一饱变幻莫测的美丽极光的眼福和美妙动听的各式音乐的耳福之后,心中有些许遗憾: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强调在课堂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给予学生更鲜明的感官刺激以激发学习的兴趣时,我们丢失了语文的原汁原味。  这让笔者记起一则
期刊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思维品质。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并解除疑问的过程。相反,如果没有自己的问题,没有自己的思考,就永远不会有创造。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倡导学生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而在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却很少见到学生主动提问,即使是所谓启发式教学,也一般是教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学生虽然也去思考了问题,但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设置的问题,其实学
期刊
人们常常把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过分地斟酌词句称之为“咬文嚼字”。然而,在解答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过程中,有些题目中的字眼儿一经“死抠”“咬”“嚼”,考生便会顿觉眼前一亮,原本闭塞的解题思路之门便一下子被打开,显得豁然开朗。如果在日常备考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这种做法加以强化训练以形成习惯,那么,考场上的解题速度以及表述语言的准确性便可大大提高。    一、“咬文嚼字”审清题目暗示的答题内容 
期刊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语言艺术,它能让符号活化、美化、性情化,它是魅力无穷的学科。文学作品是最能体现语言魅力的载体。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既是学生学习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过程。目前,大量文学作品进入中学语文课本,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其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因此,重视并加强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是学科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但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
期刊
京派是指30年代新文学中心移至上海后,继续活跃在京津等北方地区的一个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文学流派,它不同于左翼文学的依附政治、突出斗争哲学,也反对新感觉派的商业化色彩、颓废的描写。京派小说以其超越意识形态,强调人生艺术化的文学主张,以其人性美、人情美的表现内容,诗化的小说创作风格,在30年代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占据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  沈从文是京派的重要小说作家,他以“乡下人”的独特立场、理
期刊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  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间获得幸福  我只愿  面朝大
期刊
高中语文第三册把白居易的《琵琶行》作为重点篇目,而把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作为自读篇目。如果能将这两首诗中精妙的音乐描写进行比较,学生肯定能从中汲取到有益的知识。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
期刊
张志公先生曾于1985年和1992年两次提出:创建跟语言能力训练密切结合的实际应用语言的知识系统。张先生说:“不能把语文搞成一门纯粹的知识课”,“而应该是以知识为依归的课。”“这种为先导的知识”不是纯粹的语言理论的知识系统,而是“指实际应用语言的知识系统”,“语言理论的知识系统是从小到大的: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组、篇章。而实际应用语言却恰恰相反,是从大到小再回到整体的。”张先生认为,把那些基础
期刊
这是带有审美意味的人生旨趣,意味着人在立足于自己的生存和生活的同时,还应该以艺术家的精神气度对人生有所反思和反悔。  ——题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牢牢把握“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但这三个维度的表述又是比较抽象笼统的,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能就是使一线教师迷惘的地方之一。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适度适当的情感体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高尚的
期刊
对话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要把教学的目标、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形成,在教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的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完成;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在师生思想、情感的交汇与碰撞中研究性地认识世界,以达到深化认知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独立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开展对话式教学是重新焕发语文教学生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话式教学往往很难开展下去,或者仅仅是流于表面的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