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在全国如火如荼地推进,课堂教学得到了丰富和进一步的提升,其中情景教学既是新课改的产物,同时也对课堂教学的丰富与提升起到了推动和促进的功用,它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设适当的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大大促进和丰富课堂教学。
由于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已得到普及并逐步走进了课堂,故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许多逼真形象的情景,有力地促进和丰富了课堂教学。但是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如农村基层学校,由于地方经济的薄弱或不发达,从而导致对教育投入的限制,造成了不同地区间教学资源的不平等,这样就造成了教育不公,进一步拉大了教学差距。但是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笔者作为一名基层教师,通过摸索、实践、交流,认为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情景创设,也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丰富和充实课堂教学。笔者下面就谈谈一些实践,以供商榷。
一、利用影视片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们可以利用电视欣赏许多自己感兴趣的、津津乐道的优秀影视节目,因此教师不妨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情景创设,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好的切入点,在思想上引起共鸣,使所学的知识能平稳过渡,势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直线射线线段”这节内容时,我就选用了电视剧《西游记》中的片段创设了如下的情景:
师:我们的家乡连云港是《西游记》的故乡,那么同学们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个人物呢?
生:孙悟空!
师:为什么呢?能谈谈你的看法吗?
生1:孙悟空不畏艰险,护送唐僧西天取经。
生2:孙悟空本领高强,会七十二变,能斩妖除魔。
生3:金箍棒威力无穷。
……
师:好!那么我们现在就结合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一些片段来欣赏孙悟空的金箍棒。当孙悟空棒打妖怪时,这里的金箍棒是怎样的一种几何形状呢?
生(齐答):线段!
师:在孙悟空戏弄猪八戒时,只见孙悟空站在高处,哈哈大笑,手握金箍棒的一端,另一端对着猪八戒,大喊:“长!长!”于是,猪八戒跑到西,金箍棒追到西;跑到东追到东。请同学们再考虑一下,这时的金箍棒又是怎样的几何形状呢?
生(略思索,后齐声):射线!
(学生们已全部投入到情境中,群情激昂。)
师:当孙悟空刚得到金箍棒时,想知道它的威力,把金箍棒扔到空中,口中大喊:“长!长!再长些、再长些!”于是金箍棒就向两端无限延伸。请问这时的金箍棒……
生(已迫不急待):直线!
……
学生的学习热情已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且由金箍棒的不同形态已能够对所学的知识有较好的感知与认识,为下面的教学创造了坚实地基础。
二、借助故事情节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所教知识的内容有效地选取一些与其内容密切相关的故事情节创设情景,使学生在受故事情节感染的同时,很自然地与其内部隐含的数学知识相联系,通过故事情节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粗浅的认识,有利于对新知的理解和认识。如在教授“等可能事件”时,向学生讲了一个古老的故事——《生死签》,然后让学生们讨论:1.这位大臣的“机智”体现在什么地方?2.请同学们谈谈对于皇上而言,这位大臣被杀的可能性有多大?而对于这位大臣而言,他获得自由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3、请同学们谈谈这位大臣为什么会逃脱被杀的噩运?故事情节已充分激起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通过对故事情节的讨论和分析,增强了学生对所学
知识的感知与认识,从而使要传授的知识水到渠成。
三、动手操作,实践感知
数学来源于实践,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数学资源,撷取数学素材,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去自我感知,在操作中去合作探究,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在讲解“认识三角形”这节内容时,先让学生准备不同长度的小木棒,如5cm、10cm、15cm、15cm、25cm,在课堂上让学生从中任意抽取3根小木棒,使其首尾相接搭三角形,并对每一次抽取的长度及能否搭成三角形做好记录,然后再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讨论、探究:从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通过搭小木棒的方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感知,轻松突破了重难点;且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已经探究出了等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均有所发展,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理念;同时也把数学知识现实化、生活化,折射出了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四、利用自身资源,情感陶冶
新课程标准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如在讲授“对称”问题时,向学生展示中国民间的剪纸艺术,使学生在感知对称的知识同时,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美感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如在讲授“勾股定理”时,向学生介绍勾股定理的发展历史,懂得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最早提出了勾股定理(比欧洲的毕达哥拉斯定理还要早几百年),并且他的《勾股圆方图》是勾股定理最早的、也是最简捷的证明方式之一(现已有四百多种证法),使学生在感受到数学魅力的同时,激发民族荣誉感和爱国情感,激起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好奇心以及学习的兴趣与欲望。
五、充分利用儿歌资源
学生自幼儿园就开始接触儿歌,并且一些优秀的儿歌使学生终身难忘,学生倍感亲切。因此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儿歌的方式来设置情景,使学生在感受儿歌的同时,进一步上升到对所学知识的感悟,从而使所要学习的知识能自然衔接、自然过渡。如在讲授“字母表示数”这节内容时,我创设了如下的问题情景:
师:儿歌伴随着我们共同渡过了美好的童年,优秀的儿歌让我们终身难忘,现在同学们还记得吗?
生(激动):记得!
师:好!那么谁还记得儿歌——数青蛙呢?谁能够让大家再回味一下美好的童年呢?
生(反应很强烈):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4声扑通跳下水……
(唱着唱着,学生们均感到迷惘,不知教师的意图。最后学生们称:老师,不能继续唱了,因为一是青蛙太多,唱起来太麻烦;二是如果说是一群青蛙,而不知道其只数,就没法唱了!)
师:那么如果告诉你青蛙的只数,大家会唱吗?
生(齐声):会!
师:如果是100只青蛙呢?
生(争先恐后):100只青蛙,100张嘴,200只眼睛,400条腿,100声扑通跳下水。
师:如果是10000只青蛙呢?
生(齐声):10000只青蛙,10000张嘴,20000只眼睛,40000条腿,10000声扑通跳下水。
师:如果是一群青蛙,且其只数是用字母n来表示的,大家能唱吗?
生(思考后归纳出):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n声扑通跳下水。
(动听的歌谣在教室回响,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感受着用字母表示数。)
以一首儿歌作为所授内容的切入点,自然而又贴切,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
六、利用游戏资源
爱玩是人的天性,特别是孩子,对玩更是情有独钟,因此应让游戏教学适当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利用学生爱玩、乐玩的天性创设情景,有助于捕获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参与中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如在讲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拿出一些扑克,从中任意两张,红色为正数,黑色为负数,让学生进行口答;又如在讲授概率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抛硬币、摸彩球,根据自己的实践感知理解等可能性的含义,去感知概率的作用以及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差距。通过创设游戏情景,可以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本人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情景创设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以激发数学问题意识为导向;(2)以情景素材的合理选取为前提;(3)以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为目的。只要我们教师用心去领会编者的意图,用心去观察,利用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优势,就可以创设出许多精彩的情景,丰富和促进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有效缩短因客观原因而造成的不同地区间的教学差距。
由于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已得到普及并逐步走进了课堂,故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许多逼真形象的情景,有力地促进和丰富了课堂教学。但是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如农村基层学校,由于地方经济的薄弱或不发达,从而导致对教育投入的限制,造成了不同地区间教学资源的不平等,这样就造成了教育不公,进一步拉大了教学差距。但是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笔者作为一名基层教师,通过摸索、实践、交流,认为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情景创设,也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丰富和充实课堂教学。笔者下面就谈谈一些实践,以供商榷。
一、利用影视片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们可以利用电视欣赏许多自己感兴趣的、津津乐道的优秀影视节目,因此教师不妨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情景创设,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好的切入点,在思想上引起共鸣,使所学的知识能平稳过渡,势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直线射线线段”这节内容时,我就选用了电视剧《西游记》中的片段创设了如下的情景:
师:我们的家乡连云港是《西游记》的故乡,那么同学们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个人物呢?
生:孙悟空!
师:为什么呢?能谈谈你的看法吗?
生1:孙悟空不畏艰险,护送唐僧西天取经。
生2:孙悟空本领高强,会七十二变,能斩妖除魔。
生3:金箍棒威力无穷。
……
师:好!那么我们现在就结合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一些片段来欣赏孙悟空的金箍棒。当孙悟空棒打妖怪时,这里的金箍棒是怎样的一种几何形状呢?
生(齐答):线段!
师:在孙悟空戏弄猪八戒时,只见孙悟空站在高处,哈哈大笑,手握金箍棒的一端,另一端对着猪八戒,大喊:“长!长!”于是,猪八戒跑到西,金箍棒追到西;跑到东追到东。请同学们再考虑一下,这时的金箍棒又是怎样的几何形状呢?
生(略思索,后齐声):射线!
(学生们已全部投入到情境中,群情激昂。)
师:当孙悟空刚得到金箍棒时,想知道它的威力,把金箍棒扔到空中,口中大喊:“长!长!再长些、再长些!”于是金箍棒就向两端无限延伸。请问这时的金箍棒……
生(已迫不急待):直线!
……
学生的学习热情已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且由金箍棒的不同形态已能够对所学的知识有较好的感知与认识,为下面的教学创造了坚实地基础。
二、借助故事情节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所教知识的内容有效地选取一些与其内容密切相关的故事情节创设情景,使学生在受故事情节感染的同时,很自然地与其内部隐含的数学知识相联系,通过故事情节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粗浅的认识,有利于对新知的理解和认识。如在教授“等可能事件”时,向学生讲了一个古老的故事——《生死签》,然后让学生们讨论:1.这位大臣的“机智”体现在什么地方?2.请同学们谈谈对于皇上而言,这位大臣被杀的可能性有多大?而对于这位大臣而言,他获得自由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3、请同学们谈谈这位大臣为什么会逃脱被杀的噩运?故事情节已充分激起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通过对故事情节的讨论和分析,增强了学生对所学
知识的感知与认识,从而使要传授的知识水到渠成。
三、动手操作,实践感知
数学来源于实践,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数学资源,撷取数学素材,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去自我感知,在操作中去合作探究,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在讲解“认识三角形”这节内容时,先让学生准备不同长度的小木棒,如5cm、10cm、15cm、15cm、25cm,在课堂上让学生从中任意抽取3根小木棒,使其首尾相接搭三角形,并对每一次抽取的长度及能否搭成三角形做好记录,然后再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讨论、探究:从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通过搭小木棒的方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感知,轻松突破了重难点;且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已经探究出了等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均有所发展,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理念;同时也把数学知识现实化、生活化,折射出了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四、利用自身资源,情感陶冶
新课程标准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如在讲授“对称”问题时,向学生展示中国民间的剪纸艺术,使学生在感知对称的知识同时,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美感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如在讲授“勾股定理”时,向学生介绍勾股定理的发展历史,懂得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最早提出了勾股定理(比欧洲的毕达哥拉斯定理还要早几百年),并且他的《勾股圆方图》是勾股定理最早的、也是最简捷的证明方式之一(现已有四百多种证法),使学生在感受到数学魅力的同时,激发民族荣誉感和爱国情感,激起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好奇心以及学习的兴趣与欲望。
五、充分利用儿歌资源
学生自幼儿园就开始接触儿歌,并且一些优秀的儿歌使学生终身难忘,学生倍感亲切。因此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儿歌的方式来设置情景,使学生在感受儿歌的同时,进一步上升到对所学知识的感悟,从而使所要学习的知识能自然衔接、自然过渡。如在讲授“字母表示数”这节内容时,我创设了如下的问题情景:
师:儿歌伴随着我们共同渡过了美好的童年,优秀的儿歌让我们终身难忘,现在同学们还记得吗?
生(激动):记得!
师:好!那么谁还记得儿歌——数青蛙呢?谁能够让大家再回味一下美好的童年呢?
生(反应很强烈):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4声扑通跳下水……
(唱着唱着,学生们均感到迷惘,不知教师的意图。最后学生们称:老师,不能继续唱了,因为一是青蛙太多,唱起来太麻烦;二是如果说是一群青蛙,而不知道其只数,就没法唱了!)
师:那么如果告诉你青蛙的只数,大家会唱吗?
生(齐声):会!
师:如果是100只青蛙呢?
生(争先恐后):100只青蛙,100张嘴,200只眼睛,400条腿,100声扑通跳下水。
师:如果是10000只青蛙呢?
生(齐声):10000只青蛙,10000张嘴,20000只眼睛,40000条腿,10000声扑通跳下水。
师:如果是一群青蛙,且其只数是用字母n来表示的,大家能唱吗?
生(思考后归纳出):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n声扑通跳下水。
(动听的歌谣在教室回响,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感受着用字母表示数。)
以一首儿歌作为所授内容的切入点,自然而又贴切,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
六、利用游戏资源
爱玩是人的天性,特别是孩子,对玩更是情有独钟,因此应让游戏教学适当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利用学生爱玩、乐玩的天性创设情景,有助于捕获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参与中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如在讲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拿出一些扑克,从中任意两张,红色为正数,黑色为负数,让学生进行口答;又如在讲授概率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抛硬币、摸彩球,根据自己的实践感知理解等可能性的含义,去感知概率的作用以及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差距。通过创设游戏情景,可以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本人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情景创设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以激发数学问题意识为导向;(2)以情景素材的合理选取为前提;(3)以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为目的。只要我们教师用心去领会编者的意图,用心去观察,利用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优势,就可以创设出许多精彩的情景,丰富和促进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有效缩短因客观原因而造成的不同地区间的教学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