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姜堰市第二中学附设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姜堰二附中)位于姜堰市区北面,东临天目山,西有鹿鸣河。我们语文组共有50位教师,高级教师18人,一级教师26人,二级教师6人。平均年龄35岁左右,是一支有思想、肯做事、能做事的教师队伍。从2000年起,语文组就定下了“打造有江苏省特色的二附中语文组”的指导思想。全组同仁在学校“诚信为人,认真做事,快乐生活”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坚持“师生共进”的教学思想,努力打造富有生机的、绿色的“三高”语文阅读课堂及“引导生成式”作文课堂。
阅读,我们满载一船星辉
与孩子们一起在精神园地里甜蜜地行走。语文阅读欣赏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工程,也是提升语文教师自身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遵循“师生共进”的教学理念,坚持走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广读深思、读写结合的路子,一次次对真善美的心灵朝圣中走向丰富与高尚。
早在2000年,我们就在普遍语文教学囿于课本的大环境下开启了语文阅读欣赏课。每周开设专门的阅读时间,定计划、选内容、想对策、做示范……这一良好的开端,使我校的语文阅读欣赏课一直延续至今。
走过激情澎湃,也历经了迷茫与困顿。阅读欣赏活动本身更需要灵动的思维。只有课堂活起来了,师生才能在情理交融的互动氛围中,对阅读产生兴趣,从而乐此不疲。所以阅读欣赏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创新,不囿于固定的模式,力求在课堂上表现出灵感、激情和想象力。为此,我们经过无数的实践,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阅读欣赏,于式微中晨曦初露。
我们营造活泼而富有生机的课堂,创设阅读欣赏课的理想境界。初三开设的诗歌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交流汇报课上,学生或评陆游诗歌中对收复失地、统一全国的乐观信念,或从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愁中深刻理解他那高尚的人格……“历史积淀”与时代观念相交汇,“议论说理”与“文辞情采”相辉映;初一语文老师利用假期带领学生走进溱湖,并且用照相机摄下了最美丽的画面,而后让同学们给这些画面分别配上一段美丽的文字(可以自己创作,也可以抄录名言佳句)……这样的课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以全新的形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广读博览,师生于泛读中精骛八极,神游万仞。
在我校的阅读欣赏教材中,有许多文章篇幅短小,字字珠玑,句句玉润,语言优美,感情真挚,这是需要美读精读的。教师动情动容的范读,学生专注的听读、跟读、齐读,这些读书声有时伴随着动听的音乐或优美的画面,在美读声中,师生捕捉到的是美文中那朦胧的、似乎无法把握的,却又能深深撼动心灵的精灵般的意境。美,于无声无息中溢满心胸。
我们设计阅读欣赏专题作业,示范引领,读写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在设计美文阅读欣赏专题作业时,版面设计成统一模式,内容有作批注、赏句子、品含义、写感悟,既有阅读提示,又有解读范例,给予学生行走的拐杖和思考的指向,同时还留下空间,让学生有思想涂鸦、灵性展露的舞台。这样的设计学生不至于茫然无措、内容苍白,教师从预设到点评,也始终和学生一起在精神园地里采撷奇葩。
我们泛读美读精读并重,欣赏批注创写共用。我们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编写校本教材。每班组建班级图书角,学生自带推荐给同学的书,孩子们在这方自己的天地里触摸自然,体味真情,回首童年,眺望未来……我们欣喜地看到阅读成了他们生活的一种需要。
我们注重学习与总结、借鉴与创新,在实践中寻求理论支撑。苏轼有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博观”和“厚积”就是学习的过程。我们充分利用当前拥有的资源,多方学习他人之长,结合我校教学实际,走出了从模仿到创新的路子。随着阅读欣赏课的深入开展,我校逐步启动自主研究,其中“语文阅读欣赏课的范式研究”成为姜堰市语文教科研的重点课题,《阅读欣赏课的开展方法》《阅读欣赏课的问题与对策》《阅读经典,注重人文精神的对接》等专题论文相继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每课三分,让自信飞”,课前三分钟演讲也为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提供了平台,我校承担的“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卓越口才实践性研究”成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的子课题;开展了“走进童话世界”“名著阅读读书心得汇报会”“走近经典专题阅读”等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是一个结果的展示,更是一个过程的体验。阅读让孩子们的生活五彩纷呈。
阅读欣赏,我们在路上,和孩子们携手,纵览四季风景,聆听心灵呓语,触摸自然脉搏,抒写驿动性情……这条路风光无限,这条路前程似锦。我们会坚定地走下去,一直走下去。
写作,向青草更深处漫溯
与孩子们一起寻找成长的脚印。在学生的写作旅程中,一定要有老师的身影。这是我们语文组老师共同的心声。作文不是“散”出来的,而应是“教”出来的。为此我们语文组的全体老师都走上了作文校本教材的研究之路。在平坦的地方增添风景,在狭窄的地方开凿沟渠。于是“初中母题作文引导生成式校本课程研究”这一课题应运而生,引领我们二附中语文组的全体老师跋山涉水,行走在自己教学改革的路上。
初中母题作文引导生成式校本课程研究,结合苏教版七年级及八年级单元写作知识,从写作内容及写作技法上进行分类别、分层次的作文引导生成系列教学课本研究。
我们搞母题作文研究,也就是让学生跟着教材走,能写出不同内容的作文。使写作教学从无为走向有为,从而实现老师教学有抓手、有层次、有系列,学生学习上有兴趣、有方向、有广度。
强调主体生成,实际上就是强调外因(教)通过内因(学)而起作用,因而必须尊重认知规律。认知无疑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我们的课堂的过程也就可以概括为:引导→生成→迁移→整合→发展。一个满足“迁移→整合→扩展”的教学过程,肯定不是一个“注入式”的过程,而是一个研究性的过程、一个引导与生成的过程。这既不照搬教条,又不架空教学。
在平凡中塑造人生
用一生的时间,做一件难忘的事。
在老师的教学历程中,一定要有研究的身影。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把主要目标放在探究作文的分层教学和系列化教学、编写读写一体化的引导生成式校本课程及形成“三高”作文教学课堂模式上。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和写作本为一体,前者是输入,后者是产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输入,肯定不会有产出的。从语言文字训练的角度看,前者着重对语言的理解、对美的感受和鉴赏,后者着重语言的表达。学生在阅读中所感受的美,对学生作文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指导作用。灵活运用各种形式以读带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手段。语文教材及相关阅读书籍虽然提供了一些学生可读可背可仿的文质兼美的名家名作,但多是零星的,无序的,且离学生的当下生活有着较远的距离,不利于学生在初中三年作文素材积累中形成有层次、有系统的作文素材库。为此我们充分重视校本作文阅读教材的编写,把编写校本作文阅读教材作为课题研究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走进美文》《聆听花开的声音》《总道花开是平常》便是我们第一期的成果。
作文教学的“有教无本”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作文教学的发展,也是当前作文“乱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但作文教学的“本”又不能“大统一”,“一刀切”,它要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就要求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主动去研究制定出适合本地本校的作文教程,以统一学校的老师的作文教学步骤,使整个初中作文教学能有层次、有序列地开展,把作文教学的分散状态整合起来,让无序变得有序,让无为变得有为。
在教中学,学中教;教中研,研中教。在作文教学的四种基本课型(启发探究课、写作尝试课、互动评议课、写作深化课)中,我们力求达到三高:高度注意,高度思维,高度情感。也正是这样,我们二附中语文组的作文教学一直在路上,路旁碧绿的草、馨香的花、高大的树让我们这条路生机勃发,与众不同。于是也有了在江苏省最高级别的“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中,年年都有一等奖的奇迹。
阅读与写作,是生命的另一种行走。它起于语文,成于写作,达于生命。与孩子一起在精神园地里甜蜜地行走,触摸着生命的痕迹,我们快乐无穷!
张天川,严彬,江苏省姜堰市第二中学附设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责任编校:高述新
阅读,我们满载一船星辉
与孩子们一起在精神园地里甜蜜地行走。语文阅读欣赏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工程,也是提升语文教师自身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遵循“师生共进”的教学理念,坚持走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广读深思、读写结合的路子,一次次对真善美的心灵朝圣中走向丰富与高尚。
早在2000年,我们就在普遍语文教学囿于课本的大环境下开启了语文阅读欣赏课。每周开设专门的阅读时间,定计划、选内容、想对策、做示范……这一良好的开端,使我校的语文阅读欣赏课一直延续至今。
走过激情澎湃,也历经了迷茫与困顿。阅读欣赏活动本身更需要灵动的思维。只有课堂活起来了,师生才能在情理交融的互动氛围中,对阅读产生兴趣,从而乐此不疲。所以阅读欣赏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创新,不囿于固定的模式,力求在课堂上表现出灵感、激情和想象力。为此,我们经过无数的实践,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阅读欣赏,于式微中晨曦初露。
我们营造活泼而富有生机的课堂,创设阅读欣赏课的理想境界。初三开设的诗歌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交流汇报课上,学生或评陆游诗歌中对收复失地、统一全国的乐观信念,或从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愁中深刻理解他那高尚的人格……“历史积淀”与时代观念相交汇,“议论说理”与“文辞情采”相辉映;初一语文老师利用假期带领学生走进溱湖,并且用照相机摄下了最美丽的画面,而后让同学们给这些画面分别配上一段美丽的文字(可以自己创作,也可以抄录名言佳句)……这样的课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以全新的形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广读博览,师生于泛读中精骛八极,神游万仞。
在我校的阅读欣赏教材中,有许多文章篇幅短小,字字珠玑,句句玉润,语言优美,感情真挚,这是需要美读精读的。教师动情动容的范读,学生专注的听读、跟读、齐读,这些读书声有时伴随着动听的音乐或优美的画面,在美读声中,师生捕捉到的是美文中那朦胧的、似乎无法把握的,却又能深深撼动心灵的精灵般的意境。美,于无声无息中溢满心胸。
我们设计阅读欣赏专题作业,示范引领,读写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在设计美文阅读欣赏专题作业时,版面设计成统一模式,内容有作批注、赏句子、品含义、写感悟,既有阅读提示,又有解读范例,给予学生行走的拐杖和思考的指向,同时还留下空间,让学生有思想涂鸦、灵性展露的舞台。这样的设计学生不至于茫然无措、内容苍白,教师从预设到点评,也始终和学生一起在精神园地里采撷奇葩。
我们泛读美读精读并重,欣赏批注创写共用。我们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编写校本教材。每班组建班级图书角,学生自带推荐给同学的书,孩子们在这方自己的天地里触摸自然,体味真情,回首童年,眺望未来……我们欣喜地看到阅读成了他们生活的一种需要。
我们注重学习与总结、借鉴与创新,在实践中寻求理论支撑。苏轼有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博观”和“厚积”就是学习的过程。我们充分利用当前拥有的资源,多方学习他人之长,结合我校教学实际,走出了从模仿到创新的路子。随着阅读欣赏课的深入开展,我校逐步启动自主研究,其中“语文阅读欣赏课的范式研究”成为姜堰市语文教科研的重点课题,《阅读欣赏课的开展方法》《阅读欣赏课的问题与对策》《阅读经典,注重人文精神的对接》等专题论文相继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每课三分,让自信飞”,课前三分钟演讲也为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提供了平台,我校承担的“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卓越口才实践性研究”成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的子课题;开展了“走进童话世界”“名著阅读读书心得汇报会”“走近经典专题阅读”等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是一个结果的展示,更是一个过程的体验。阅读让孩子们的生活五彩纷呈。
阅读欣赏,我们在路上,和孩子们携手,纵览四季风景,聆听心灵呓语,触摸自然脉搏,抒写驿动性情……这条路风光无限,这条路前程似锦。我们会坚定地走下去,一直走下去。
写作,向青草更深处漫溯
与孩子们一起寻找成长的脚印。在学生的写作旅程中,一定要有老师的身影。这是我们语文组老师共同的心声。作文不是“散”出来的,而应是“教”出来的。为此我们语文组的全体老师都走上了作文校本教材的研究之路。在平坦的地方增添风景,在狭窄的地方开凿沟渠。于是“初中母题作文引导生成式校本课程研究”这一课题应运而生,引领我们二附中语文组的全体老师跋山涉水,行走在自己教学改革的路上。
初中母题作文引导生成式校本课程研究,结合苏教版七年级及八年级单元写作知识,从写作内容及写作技法上进行分类别、分层次的作文引导生成系列教学课本研究。
我们搞母题作文研究,也就是让学生跟着教材走,能写出不同内容的作文。使写作教学从无为走向有为,从而实现老师教学有抓手、有层次、有系列,学生学习上有兴趣、有方向、有广度。
强调主体生成,实际上就是强调外因(教)通过内因(学)而起作用,因而必须尊重认知规律。认知无疑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我们的课堂的过程也就可以概括为:引导→生成→迁移→整合→发展。一个满足“迁移→整合→扩展”的教学过程,肯定不是一个“注入式”的过程,而是一个研究性的过程、一个引导与生成的过程。这既不照搬教条,又不架空教学。
在平凡中塑造人生
用一生的时间,做一件难忘的事。
在老师的教学历程中,一定要有研究的身影。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把主要目标放在探究作文的分层教学和系列化教学、编写读写一体化的引导生成式校本课程及形成“三高”作文教学课堂模式上。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和写作本为一体,前者是输入,后者是产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输入,肯定不会有产出的。从语言文字训练的角度看,前者着重对语言的理解、对美的感受和鉴赏,后者着重语言的表达。学生在阅读中所感受的美,对学生作文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指导作用。灵活运用各种形式以读带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手段。语文教材及相关阅读书籍虽然提供了一些学生可读可背可仿的文质兼美的名家名作,但多是零星的,无序的,且离学生的当下生活有着较远的距离,不利于学生在初中三年作文素材积累中形成有层次、有系统的作文素材库。为此我们充分重视校本作文阅读教材的编写,把编写校本作文阅读教材作为课题研究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走进美文》《聆听花开的声音》《总道花开是平常》便是我们第一期的成果。
作文教学的“有教无本”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作文教学的发展,也是当前作文“乱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但作文教学的“本”又不能“大统一”,“一刀切”,它要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就要求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主动去研究制定出适合本地本校的作文教程,以统一学校的老师的作文教学步骤,使整个初中作文教学能有层次、有序列地开展,把作文教学的分散状态整合起来,让无序变得有序,让无为变得有为。
在教中学,学中教;教中研,研中教。在作文教学的四种基本课型(启发探究课、写作尝试课、互动评议课、写作深化课)中,我们力求达到三高:高度注意,高度思维,高度情感。也正是这样,我们二附中语文组的作文教学一直在路上,路旁碧绿的草、馨香的花、高大的树让我们这条路生机勃发,与众不同。于是也有了在江苏省最高级别的“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中,年年都有一等奖的奇迹。
阅读与写作,是生命的另一种行走。它起于语文,成于写作,达于生命。与孩子一起在精神园地里甜蜜地行走,触摸着生命的痕迹,我们快乐无穷!
张天川,严彬,江苏省姜堰市第二中学附设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责任编校:高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