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估读”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m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相对于“语数英”来说是一门“副科”,但是它非常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通过实验模拟出生活当中的科学现象,帮助学生总结出科学规律,最后认识到科学概念。那就会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本文着重解决的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给学生教授使用测量长度的“尺”,测量温度的“温度计”,以及测量力的“测力计”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拿尺举例):对比数学课上检验学生对刻度尺的用法的掌握程度,通常是书面的,通过“看图读数”的形式来进行的。并且“巧合”的是,测量的物体的长度一般都是一个整数。但是这种情况在实际的实验中是很难遇到的,在测量一些物体的实际长度时,会出现物体处在刻度尺最小分度值之间某位置,和学生在数学课上遇到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对这种情况的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
  第一种是看靠那个刻度近就读那个;
  第二种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进行“修饰”,如“XX不到一点点”,“XX超过一点点”;
  第三种只有少数的一般是高年级并且有“小数点”基础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估计一下,最后用小数的形式进行回答。
  通过这几次的教学经历,让我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再有我想要让学生也明白这句话,估读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这也是学生能够学好科学课迫切需要掌握的能力,因为:
  一、学会“估读”,能够让学生明白科学实验的“严肃性”
  对于测量的物体数值,不能随意地增加或者减少来“配合”你的读数。是多少就是多少,事实就是那样,无法改变。只有通过估读来对数值进行一个完整的描述,这是第一个层次。
  二、学会“估读”,能够让学生明白科学实验的“精确性”
  在描述测量物体的数值时,“大概,差不多,一点点”这些词虽然也代表着学生进行了初步的“估计”,但是这与我们的“估读”还有一定的差距。当我们在感慨汉语词语的丰富之余,对于“大概,差不多,一点点”究竟代表的是多少,每个人的看法就各不一样了。所以需要估读来对数值进行一个精确的描述,这是第二个层次。
  三、学会“估读”,能够让学生打通不同学科的“壁垒”,真正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
  在很多情况下,估读需要借助于数学“小数”以及“单位”方面的知识,当这部分知识在数学课上让学生掌握后。这样既帮助了科学老师省去了教授这部分知识的麻烦,同时也帮助数学老师解答学生“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作用?”的疑问。让学科和学科之间相互协作、配合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高涨。这样就上升到了第三个层次。和前两个层次不同,这个层次已经跳出了科学课的范畴。也是我追求的一个为之奋斗目标。
  虽然“估读”对于科学课的重要性前文已经详述,但是其中所要面临的困难是我们无法回避的。
  四、老师教授知识与估读所需要的知识储备在时间上的不匹配
  例如“小数点”部分的知识,是属于小学高年级的知识点,对于三四年的学生在接触温度计的读数也需要估读,换言之,小数这部分知识很需要。但是如果让他们提前使用小数,科学老师“越俎代庖”的问题先不谈,学生是否能熟练掌握几个学期之后才要教授的知识点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所以我觉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科学老师就要学会善于利用其他老师的“丰收成果”,建立一个知识“中转站”:的确,对于三四年级的同学没学过小数,不能“一步到位”掌握估读。但是他们却有关于“分数”的知识储备。“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是能够看得清的。因此,看上去一个因为知识储备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以“分数”建立“中转站”让学生做一个初步估读。再当他们进入高年级学习到了足够的知识后,将“分数”转化为“小数”,最后达到完整掌握估读。
  五、学生之间由“估读”的结果不一致而引发的争论
  其他学科的学生在向老师汇报答案时,正确答案往往只有一个,泾渭分明。但是在科学实验课上,尤其是需要估读的实验里,不同的学生估计的不一样,最后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作为小学生,他们必定坚信自己的答案就是“唯一正确的”,那么互相之间就会存在分歧。所以,就要需要老师正确地引导这种“争论”。我的做法就是要让学生首先要保证实验数据在“整数位”的正确性——大方向要一致,即“求同”;对于分数或者小数点后面的差别要进行梳理:不同的人在测量时会有不同的估计,随之而来就有几种不同但是十分接近的答案,即“存异”。最后肯定他们这些数据都是有科学依据的。学生对于实验结果被老师肯定心中必定十分喜悦,再顺水推舟让学生们反思几个不同的答案都是正确的这一事实,让他们真正体会科学课与其他学科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以及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类似的情况应该采取的做法。
  六、过分重视“估读”而把前面的整数数错
  这是对上一点的一个补充说明,就是有些粗心的同学,在读数时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估读”上了,而把刻度的格数数错。就是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强调学生在测量同一物体时数据在“整数位”的“一致性”。
  小学生粗心大意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要有这方面的准备。让他们及时改正。
  尽管“估读”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我相信,学生提前掌握一些有关“估读”方面的知识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素养,让学生做事更严谨,也更合理。这些东西即使当学生完成学业进入社会开始另一种生活时,也是很有帮助的。
  希望各位老师能够一起行动起来,带领学生去探索两个刻度之间那片熟悉但又陌生的“未知”天地吧!
  【作者单位:昆山高新区吴淞江学校江苏】
其他文献
陶行知先生认为:人人都可以当小先生。学生也可以做老师,每个学生都可以是知识交流的参与者。根据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与实践,以“小先生”为载体,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生态,外延课堂生活空间,取得了尝试性的实践效果。  新课程改革前,知识的单向传输常常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上鲜有儿童活力和灵气的迸发。新课程改革后,这种“症状”已大为改观,这其中由陶行知提出的“关注
案例:  近阶段,笔者听了一节苏教版三年级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的数学课。课堂中,教师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列出综合算式:5×3 20,50-15×2,通过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整节课上下来,学生基本都能掌握运算顺序,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在练
【正】 去年九月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北京景山学校题词中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一条指导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的战略方针,包括
“希望工程品牌影响力评估”对1567名希望工程受助生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希望工程的资助对受助生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改善其生活条件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受助经历明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2]。居全世界人类死因的第一位,其中发达地区冠心病居死因第一位,发展地区居第二位的人群,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资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因为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在不断尝试、不断创新。有些错误是教育教学规律中必然出现的,有些是学习阶段的本真表现。一些老师对待错误资源,并没有正视,把“错误”当成学生学习的“敌人”,其实“错误”恰恰是教师反思自己教学的重要方向,又是把握学生学情的有利途径。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科学合理地对待学习中的错误现象,抓住学生学习的契机,化误
运用标准的三维摄像DLT法测量和录像解析的方法,以参加全国第十届冬季运动会速度滑冰比赛前6名的男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500米比赛起跑阶段下肢蹬冰技术进行运动学研究.旨在
【正】前不久,笔者布置学生写了一篇题为《我的理想》的作文,但当笔者批改完所有学生的作文之后,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嘟嘟……’,一辆‘奥迪’停在了市政府的大门口,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教学的过程都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组成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注重打磨细节,那么就会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精致,更和谐,更有成效,也更具魅力。  一、精心预设的教学细节使课堂亮起来  1、精心预设的教学细节,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教学片段】教学“认识平行”(国标本数学第七册)  学生初步认识了平行后,教师设计了如
这是美国一个主要的网上职业登记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对年轻人和不安于现状的人的工作态度进行调查时得出的主要结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