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开放情境、调动学生探索学习、激发创新、发展个性的教学,教是开放性的引导,学是参与式的体验,加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参与以及抓住参与的时机提供参与途径这三个方面探讨一下在数学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参与式;完善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校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数学有能力的学生却对数学很少有兴趣,在学习这门课程上也没有取得突出的成绩.如果教师善于启发他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那么这个学生就会被数学迷住,就会很快地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教学中,选编一些趣味数学题交给学生讨论,引导学生钻研数学.例如,在学习必修2立体几何“空间三个平面可将空间分成几部分?”这一问题时,可将问题演变成一块蛋糕切三刀可切成几部分,然后交给学生参与讨论,寻找正确答案,还有不少学生把问题带回家兴致勃勃地与家人讨论,这样一来就增加了数学自身的魅力,使学生能投身到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适合的媒体,运用挂图、实物、录像、投影、计算机等辅助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同时还应常举办数学讲座,开展数学竞赛,鼓励学生自制数学教具等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既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又使死的知识变活,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迷恋数学.
二、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参与
数学的问题情境在不同的理念支撑下可以有不同的设计,但最主要的是能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递进型问题情境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要设计递进型问题情境.例如,在必修3“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教学时,首先提出问题(1):观察教室的门与地面所在的两个平面,它们有什么关系?(答:面面垂直)接着再提出问题(2):随着门的移动这种位置关系是否有所改变?(答:不改变)再提出问题(3):它们为什么垂直?再提出问题(4):以前见过类似的问题吗?(答:判定线面垂直)再提出问题(5):当时是怎么处理的?(答:寻找线面垂直的条件)通过上述递进式的问题情境的设计,引导学生逐步地由熟悉的情境向未知的领域探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很好地实现了知识的顺利迁移.
2.问题要有新颖性、思考性
提出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入思维“角色”,成为思维的主体.如二分法的教学时,采用例题: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从某水库闸房到防洪指挥部的电话线路发生了故障.这是一条10 km长的线路,如何迅速查出故障所在?如果沿着线路一小段一小段查找,困难很多.每查一个点要爬一次电线杆子.10 km长,大约有200多根电线杆子呢.想一想,维修线路的工人师傅怎样工作最合理?这样以学生感觉较简单的问题入手,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从二分查找的角度解决问题,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调动了学生再创造的欲望,有效地加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3.问题要有开放度
这里包含两层意思:首先要有梯度,起点低,有层次性、发展性;其次要控制难度,即难度要适当,使学生通过现有数学知识有能力解决的可行问题.例如在《函数图像及其应用》这节课上,所给例题可设置为:某地区电信资费调整后,市话费标准为:通话时间不超过3分钟收费0.2元,超过3分钟后,每增加1分钟多收费0.1元(不足1分钟按1分钟收费).(1)请做出通话收费S(元)与通话时间t(分)的函数图像;(2)能否写出通话收费S(元)关于通话时间t(分)的函数表达式?(3)这样的函数称为什么函数?这个例题的设计以阶梯式呈现,给学生较为充分的时间,去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实现难点的化解与突破.
三、抓住參与的时机提供参与途径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并抓住时机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要让那些习惯于接受式学习的学生向主动参与学习的方式转变.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以下几种参与途径:
4.让学生参与课堂集体讨论或辩论
这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造能力的好方法.这样可把善于和不善于主动参与探究的学生进行分组,把辩论赛搬到课堂中来,并根据回答进行个人量化,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测验与个人量化评比结果进行对照,会发现不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会直接导致学习成绩变差,从而让学生明白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重要性.
5.抓住反馈信息,引导参与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面信息交流的过程,我们要重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加强对反馈信息的控制和调节,指导教学,使教学处在动态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善于捕捉反馈的信息,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听取学生的发言,查看他们的练习,了解问题,启发指导学生正确掌握知识.
总之,培养数学课上学生良好的参与意识,就需要教师不断努力,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容器,让他们通过良好的参与活动,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参与式;完善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校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数学有能力的学生却对数学很少有兴趣,在学习这门课程上也没有取得突出的成绩.如果教师善于启发他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那么这个学生就会被数学迷住,就会很快地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教学中,选编一些趣味数学题交给学生讨论,引导学生钻研数学.例如,在学习必修2立体几何“空间三个平面可将空间分成几部分?”这一问题时,可将问题演变成一块蛋糕切三刀可切成几部分,然后交给学生参与讨论,寻找正确答案,还有不少学生把问题带回家兴致勃勃地与家人讨论,这样一来就增加了数学自身的魅力,使学生能投身到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适合的媒体,运用挂图、实物、录像、投影、计算机等辅助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同时还应常举办数学讲座,开展数学竞赛,鼓励学生自制数学教具等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既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又使死的知识变活,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迷恋数学.
二、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参与
数学的问题情境在不同的理念支撑下可以有不同的设计,但最主要的是能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递进型问题情境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要设计递进型问题情境.例如,在必修3“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教学时,首先提出问题(1):观察教室的门与地面所在的两个平面,它们有什么关系?(答:面面垂直)接着再提出问题(2):随着门的移动这种位置关系是否有所改变?(答:不改变)再提出问题(3):它们为什么垂直?再提出问题(4):以前见过类似的问题吗?(答:判定线面垂直)再提出问题(5):当时是怎么处理的?(答:寻找线面垂直的条件)通过上述递进式的问题情境的设计,引导学生逐步地由熟悉的情境向未知的领域探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很好地实现了知识的顺利迁移.
2.问题要有新颖性、思考性
提出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入思维“角色”,成为思维的主体.如二分法的教学时,采用例题: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从某水库闸房到防洪指挥部的电话线路发生了故障.这是一条10 km长的线路,如何迅速查出故障所在?如果沿着线路一小段一小段查找,困难很多.每查一个点要爬一次电线杆子.10 km长,大约有200多根电线杆子呢.想一想,维修线路的工人师傅怎样工作最合理?这样以学生感觉较简单的问题入手,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从二分查找的角度解决问题,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调动了学生再创造的欲望,有效地加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3.问题要有开放度
这里包含两层意思:首先要有梯度,起点低,有层次性、发展性;其次要控制难度,即难度要适当,使学生通过现有数学知识有能力解决的可行问题.例如在《函数图像及其应用》这节课上,所给例题可设置为:某地区电信资费调整后,市话费标准为:通话时间不超过3分钟收费0.2元,超过3分钟后,每增加1分钟多收费0.1元(不足1分钟按1分钟收费).(1)请做出通话收费S(元)与通话时间t(分)的函数图像;(2)能否写出通话收费S(元)关于通话时间t(分)的函数表达式?(3)这样的函数称为什么函数?这个例题的设计以阶梯式呈现,给学生较为充分的时间,去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实现难点的化解与突破.
三、抓住參与的时机提供参与途径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并抓住时机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要让那些习惯于接受式学习的学生向主动参与学习的方式转变.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以下几种参与途径:
4.让学生参与课堂集体讨论或辩论
这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造能力的好方法.这样可把善于和不善于主动参与探究的学生进行分组,把辩论赛搬到课堂中来,并根据回答进行个人量化,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测验与个人量化评比结果进行对照,会发现不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会直接导致学习成绩变差,从而让学生明白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重要性.
5.抓住反馈信息,引导参与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面信息交流的过程,我们要重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加强对反馈信息的控制和调节,指导教学,使教学处在动态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善于捕捉反馈的信息,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听取学生的发言,查看他们的练习,了解问题,启发指导学生正确掌握知识.
总之,培养数学课上学生良好的参与意识,就需要教师不断努力,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容器,让他们通过良好的参与活动,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