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第二语言教学对象的逐渐幼龄化,社会普遍认为儿童阶段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语言能力和年龄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发展趋势。本文旨在探讨通过全英文授课模式提升儿童获得第二语言的能力,让学生融入英语环境,并通过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如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用语言和动作指导少儿学习英语,增强学生语言理解能力,提升儿童语言兴趣与热情,进而培养和提升儿童的第二语言习得能力和效果。
关键词:儿童;第二语言;学习与习得;全身反应法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第二语言教学逐渐趋于低龄化,儿童英语教学发展迅猛。为了提升教学过程中儿童英语的教学效果,少儿英语教师应不断创设全英语环境,让儿童在充满生活趣味性和游戏化的课堂环境中培养英语思维方式,通过习得来获取和生成英语表达;探寻各种有效的英语教学策略,采取丰富的教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以全身反应法为教学理论,从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出发,提升英语教学效率。
1.我国儿童第二语言培养发展状况
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培养目标的儿童英语教学正不断兴起和发展,社会对儿童第二语言的培养意识也不断增强了。然而就目前的研究来看,我国的二语习得研究主要针对初、高中以及成人,儿童二语习得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和策略研究,这导致儿童二语教学(儿童英语教学)脱离轨道,缺乏足够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影响了儿童二语教育的课堂效率。其主要表现为:第一,学生词汇量有所提升,但表述和运用能力有限;第二,长期掌握独立词汇而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导致学生的听力和语言理解能力难以提升;第三,学生英语学习时间长,但产出效率严重不足,并且学生的水平难以突破。
2.全身反应(TPR)教学法
2 . 1 全身反应教学的理论简介
美国心理学教授阿歇尔(James Asher)于20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了全身反应法(TPR)。1924年, Thompson和Gessell等人认为儿童在习得母语的过程中,理解先于言语,通过理解复杂的语言事实,并将语言事实内化为语言规则,真正掌握语言机制,生成无限的语言表达形式。Asher依据儿童母语习得理论,通过观察儿童自然习得,提出了儿童二语习得的可行性教学方法,根据全身反应策略让学习者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快速提升理解目标语言的能力。
全身反应法在教学过程中以目标语为授课语言,教师以自我动作为示范,引导学生执行教师发出的动作指令,但不要求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让学生将语言表达的理解内化于心,倡导以语言和体态的一致性为学习者创设二语氛围,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程度。这种理念认为听和理解先于表达,只有有了足够的语言输入和理解,才能提升语言输出的质量。足够的语言输入让学习者不断内化语言结构,身体动作和听力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
Asher的全身反应法(TPR)将语言学习重点和过程具体细化为以下几部分:(1)语言学习的过程应当从理解能力培养着手,培养目标语思维方式,进而再过渡到语言输出能力培养,最后通过理解能力的不断转化生成其他技能;(2)教学注意事项:应当注重目标语意义的准确理解,尽力为学生创造轻松的语言环境,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效率。
2 . 2 全身反应法的主要策略优势
全身反应法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凸显出自身的策略优势,能有效提升学生对词汇和句子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二语的长期记忆,并且在轻松的语言氛围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获得效率。
2 . 2 . 1 提高目标语理解效率
全身反应法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能有效提升学生对目标语的听力理解程度,从而为学生提供语言储备,让学生能从大量语言事实的理解中把握语言现象中蕴含的语言运用结构规则,充分利用语言规则的生成性将有限的语言材料组织为无限的语言表达形式。当教师发出“This is a pen.”“That is an English book.”时,学生通过练习能够理解这一类句式的语法结构“This/That is something.”,通过实物指示和语言环境的创设,让学生学会用近指和远指代词来指代名词。当学生能顺畅地理解句子,甚至能实现句子各个成分的调换组合时,教师就可以以全身反应策略调动学生对词汇和句子的理解,不断提高语言教学效率。
2 . 2 . 2 营造轻松氛围调动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强制性外语教学活动易引发紧张和压力,进而束缚语言表达技能的提升。全身反应法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来回应教师的语言指令,减轻或分散学生的心理压力,只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语言,不会过分苛责学生的语言表达,这种方法的适用对象没有限制,尤其是儿童英语教学方面,全身反应法尤其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通过不断调动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语言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3.全身反应法融入儿童二语教学的方案
3 . 1 教学步骤
在把全身反应法融入二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由字母到词汇再到语法教学。利用字母的外形特征,用形体来比画,设置字母卡片,并以字母带出以其为首字母的单词,引导学生进阶,同时根据字母的读音特征和韵律展开字母认读教学。词汇教学应由字母学习过渡,应当与TPR理论相互融合。教师根据学生对视觉刺激的接受度,通过肢体语言教学,以直观的动作将词汇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进行动作模仿和意义理解,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意义。比如,当教师在教与身体部位相关的核心词汇时,可用丰富的肢体演示和身体部位的指示,让学生在描述和形象模仿的过程中把握hair、eye、nose、mouth、tooth、face、head、ear等核心词汇。为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可在授课过程中,以游戏形式增强学生对词汇的听力敏感度。最后过渡到句子的表述,教师通过动作演示open the mouth、close the door、open the eyes和close the books等一系列的句法操练,让学生学会用open和close不断进行句子重组,从而掌握open和close的用法和搭配。这种从字母到词汇再到句子的教学方式,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吸引了儿童对二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字母基础教学的课堂效率。
3 . 2 教学手段
为了不断提升全身反应法的课堂效果,教师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更好地发挥全身反应法的课堂效率。具体的操作手段有游戏、绘画、音乐、情景等。教师在二语教学过程中,可融入游戏手段,同时设置奖惩制度,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小组反应竞赛,不断增强教学效果。全身反应法除了运用动作肢体,还可以借助黑板或幻灯片通过绘画等直观形式,构建直观的知识输入;同时可以借助音乐手段,将表达内容以音乐等富有节奏感的表达形式展现出来,结合肢体模仿,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同时教师亦可通过设置课堂情景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模仿能力和表演能力,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为模本,设计第二语言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把握词汇和句型的理解记忆。以上这些教学手段可以相互融合,共同呈现在第二语言教学课堂上。
4.结语
通过TPR的实践教学,可以看出母语习得对外语教学具有正迁移作用。在培养儿童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母语习得规律,以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为基础,进而过渡到其他技能。TPR教学法的引入有利于儿童英语能力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儿童二语习得的效率。
参考文献
王黎.2008.TPR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学报27(1).
张琴.2006.TPR教学法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教育(10).
关键词:儿童;第二语言;学习与习得;全身反应法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第二语言教学逐渐趋于低龄化,儿童英语教学发展迅猛。为了提升教学过程中儿童英语的教学效果,少儿英语教师应不断创设全英语环境,让儿童在充满生活趣味性和游戏化的课堂环境中培养英语思维方式,通过习得来获取和生成英语表达;探寻各种有效的英语教学策略,采取丰富的教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以全身反应法为教学理论,从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出发,提升英语教学效率。
1.我国儿童第二语言培养发展状况
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培养目标的儿童英语教学正不断兴起和发展,社会对儿童第二语言的培养意识也不断增强了。然而就目前的研究来看,我国的二语习得研究主要针对初、高中以及成人,儿童二语习得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和策略研究,这导致儿童二语教学(儿童英语教学)脱离轨道,缺乏足够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影响了儿童二语教育的课堂效率。其主要表现为:第一,学生词汇量有所提升,但表述和运用能力有限;第二,长期掌握独立词汇而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导致学生的听力和语言理解能力难以提升;第三,学生英语学习时间长,但产出效率严重不足,并且学生的水平难以突破。
2.全身反应(TPR)教学法
2 . 1 全身反应教学的理论简介
美国心理学教授阿歇尔(James Asher)于20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了全身反应法(TPR)。1924年, Thompson和Gessell等人认为儿童在习得母语的过程中,理解先于言语,通过理解复杂的语言事实,并将语言事实内化为语言规则,真正掌握语言机制,生成无限的语言表达形式。Asher依据儿童母语习得理论,通过观察儿童自然习得,提出了儿童二语习得的可行性教学方法,根据全身反应策略让学习者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快速提升理解目标语言的能力。
全身反应法在教学过程中以目标语为授课语言,教师以自我动作为示范,引导学生执行教师发出的动作指令,但不要求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让学生将语言表达的理解内化于心,倡导以语言和体态的一致性为学习者创设二语氛围,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程度。这种理念认为听和理解先于表达,只有有了足够的语言输入和理解,才能提升语言输出的质量。足够的语言输入让学习者不断内化语言结构,身体动作和听力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
Asher的全身反应法(TPR)将语言学习重点和过程具体细化为以下几部分:(1)语言学习的过程应当从理解能力培养着手,培养目标语思维方式,进而再过渡到语言输出能力培养,最后通过理解能力的不断转化生成其他技能;(2)教学注意事项:应当注重目标语意义的准确理解,尽力为学生创造轻松的语言环境,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效率。
2 . 2 全身反应法的主要策略优势
全身反应法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凸显出自身的策略优势,能有效提升学生对词汇和句子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二语的长期记忆,并且在轻松的语言氛围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获得效率。
2 . 2 . 1 提高目标语理解效率
全身反应法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能有效提升学生对目标语的听力理解程度,从而为学生提供语言储备,让学生能从大量语言事实的理解中把握语言现象中蕴含的语言运用结构规则,充分利用语言规则的生成性将有限的语言材料组织为无限的语言表达形式。当教师发出“This is a pen.”“That is an English book.”时,学生通过练习能够理解这一类句式的语法结构“This/That is something.”,通过实物指示和语言环境的创设,让学生学会用近指和远指代词来指代名词。当学生能顺畅地理解句子,甚至能实现句子各个成分的调换组合时,教师就可以以全身反应策略调动学生对词汇和句子的理解,不断提高语言教学效率。
2 . 2 . 2 营造轻松氛围调动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强制性外语教学活动易引发紧张和压力,进而束缚语言表达技能的提升。全身反应法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来回应教师的语言指令,减轻或分散学生的心理压力,只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语言,不会过分苛责学生的语言表达,这种方法的适用对象没有限制,尤其是儿童英语教学方面,全身反应法尤其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通过不断调动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语言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3.全身反应法融入儿童二语教学的方案
3 . 1 教学步骤
在把全身反应法融入二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由字母到词汇再到语法教学。利用字母的外形特征,用形体来比画,设置字母卡片,并以字母带出以其为首字母的单词,引导学生进阶,同时根据字母的读音特征和韵律展开字母认读教学。词汇教学应由字母学习过渡,应当与TPR理论相互融合。教师根据学生对视觉刺激的接受度,通过肢体语言教学,以直观的动作将词汇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进行动作模仿和意义理解,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意义。比如,当教师在教与身体部位相关的核心词汇时,可用丰富的肢体演示和身体部位的指示,让学生在描述和形象模仿的过程中把握hair、eye、nose、mouth、tooth、face、head、ear等核心词汇。为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可在授课过程中,以游戏形式增强学生对词汇的听力敏感度。最后过渡到句子的表述,教师通过动作演示open the mouth、close the door、open the eyes和close the books等一系列的句法操练,让学生学会用open和close不断进行句子重组,从而掌握open和close的用法和搭配。这种从字母到词汇再到句子的教学方式,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吸引了儿童对二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字母基础教学的课堂效率。
3 . 2 教学手段
为了不断提升全身反应法的课堂效果,教师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更好地发挥全身反应法的课堂效率。具体的操作手段有游戏、绘画、音乐、情景等。教师在二语教学过程中,可融入游戏手段,同时设置奖惩制度,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小组反应竞赛,不断增强教学效果。全身反应法除了运用动作肢体,还可以借助黑板或幻灯片通过绘画等直观形式,构建直观的知识输入;同时可以借助音乐手段,将表达内容以音乐等富有节奏感的表达形式展现出来,结合肢体模仿,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同时教师亦可通过设置课堂情景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模仿能力和表演能力,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为模本,设计第二语言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把握词汇和句型的理解记忆。以上这些教学手段可以相互融合,共同呈现在第二语言教学课堂上。
4.结语
通过TPR的实践教学,可以看出母语习得对外语教学具有正迁移作用。在培养儿童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母语习得规律,以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为基础,进而过渡到其他技能。TPR教学法的引入有利于儿童英语能力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儿童二语习得的效率。
参考文献
王黎.2008.TPR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学报27(1).
张琴.2006.TPR教学法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教育(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