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世纪,新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然而,现实中单一、被动、机械的学习方式,严重压抑了学生这一生命个体的主体能动性,泯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的变革关系到学生个体的健康全面发展。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正是这次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标志和突破口。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方式 变革
在我国,为了培养创造能力,提高民族素质,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开展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正是这次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标志和突破口。因为学习方式的改变不仅意味着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逐步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目前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一、 小学语文学习方式变革的必要性
1.语文育人功能的变迁
教育要符合时代的需要、符合社会的需要,这是由教育的本质特征决定的。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系统知识,也要培养态度、情感、价值观,还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过去的教学在价值取向上存在严重的偏颇,片面追求系统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身心其它方面素质的发展。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呼吁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2.语文学习方式的僵化
一提起“语文学习”,许多学生就会想到“读书”、“练习’,、“做习题”和“考试”等等,这就是语文学习方式过于僵化导致的僵化思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注重双基落实,强化程式训练,过分强调个体间的竞争,忽视了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更忽视了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和合作,导致学生非智力水平发展的严重缺陷。因此,语文学习的现状呼吁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 小学语文学习方式变革的策略
影响学习方式变革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的物理环境、师生关系、评价等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学习方式变革的策略。
1.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物理环境
良好的物理环境是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的基本保障。实施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充分发挥教室空间环境的功能,使其为学生实现灵活、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供合理的空间环境。班级规模是一个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班级规模首先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和程度。在一个人数少、规模适宜的班级内,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讨论,回答教师问题,与教师及其他同学开展正常的交往活动。而在一个人数过多、规模膨胀的班级内,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参与正常的课堂活动,相当一部分学生则被剥夺了这种权利,课堂行为大大受到限制。教室空间安排,主要是课桌椅安排要合理化,要适应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要适应师生教学互动的要求,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加以组合排列。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往往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同样也是影响学生变革学习方式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重建师生关系,建立主体间性、双向互动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创设良好的氛围。
(1)主体间性型的师生关系
所谓主体间性,就是“主体通过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与其他主体保持理解关系的属性”。在新型师生关系状态下,教师和学生通过平等的对话和相互的融入,生成了主体间性。这里,一切等级压制、思想强迫、话语霸权、人格歧视……都让位于平等的对话和真诚的合作,渗透在这种自由交往中的是真正的个性,交往的空间是一个充满自由、民主和活力的公共领域。师生在这种交往式教育中得以共享成果、共同发展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
(2)双向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新的学习方式提倡互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之间,在互动的平台上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也为教师提供更自由更个性化的教学空间。双向互动型的师生关系,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3.革新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方式
过去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评价主体是教师,教师是学生学习结果的“裁判员”,这常常会损害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发挥。从课程改革评价的根本目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出发,学生应参与对自己学习水平的评价。要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可以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甚至可以让学生找伙伴互评,促进人人主动参与,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如:学习态度和习惯的评价,可以根据年级阶段的特点,列出几项明确的标准,像“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等,在开学初向学生公布,要求每个学生努力做到,然后到一定阶段进行自评和互评。再如,口语交际的评价,让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口语交际水平提高的过理。
总之,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评价的权利,让学生敢评;提供学生评价的机会,让学生爱评;拓展学生评价的时空,让学生乐评;启导学生评价的方法,让学生会评。
结语
展望21世纪,我们相信教育技术现代化必将使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发生巨大变革。但是我们始终有一份责任---悉心守护那弥足珍贵的童真与童趣。这是新课程下我们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让我们走进新课程,亲近新课程,把新的教学观念融入新课堂。
今天,我们播下美好的种子,明天我们收获美好!
参考文献:
[1]孔企平. 论学习方式的转变[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2]李正茂,宋青. 初探学习方式的转变[J],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2003(11).
[3]文品.学习方式、传播方式与课堂教学改革[J],人民教育,2000(12).
[4]吴俊明.把转变学习方式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标志[J],课程改革,2002(1).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方式 变革
在我国,为了培养创造能力,提高民族素质,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开展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正是这次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标志和突破口。因为学习方式的改变不仅意味着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逐步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目前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一、 小学语文学习方式变革的必要性
1.语文育人功能的变迁
教育要符合时代的需要、符合社会的需要,这是由教育的本质特征决定的。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系统知识,也要培养态度、情感、价值观,还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过去的教学在价值取向上存在严重的偏颇,片面追求系统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身心其它方面素质的发展。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呼吁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2.语文学习方式的僵化
一提起“语文学习”,许多学生就会想到“读书”、“练习’,、“做习题”和“考试”等等,这就是语文学习方式过于僵化导致的僵化思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注重双基落实,强化程式训练,过分强调个体间的竞争,忽视了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更忽视了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和合作,导致学生非智力水平发展的严重缺陷。因此,语文学习的现状呼吁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 小学语文学习方式变革的策略
影响学习方式变革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的物理环境、师生关系、评价等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学习方式变革的策略。
1.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物理环境
良好的物理环境是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的基本保障。实施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充分发挥教室空间环境的功能,使其为学生实现灵活、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供合理的空间环境。班级规模是一个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班级规模首先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和程度。在一个人数少、规模适宜的班级内,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讨论,回答教师问题,与教师及其他同学开展正常的交往活动。而在一个人数过多、规模膨胀的班级内,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参与正常的课堂活动,相当一部分学生则被剥夺了这种权利,课堂行为大大受到限制。教室空间安排,主要是课桌椅安排要合理化,要适应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要适应师生教学互动的要求,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加以组合排列。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往往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同样也是影响学生变革学习方式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重建师生关系,建立主体间性、双向互动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创设良好的氛围。
(1)主体间性型的师生关系
所谓主体间性,就是“主体通过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与其他主体保持理解关系的属性”。在新型师生关系状态下,教师和学生通过平等的对话和相互的融入,生成了主体间性。这里,一切等级压制、思想强迫、话语霸权、人格歧视……都让位于平等的对话和真诚的合作,渗透在这种自由交往中的是真正的个性,交往的空间是一个充满自由、民主和活力的公共领域。师生在这种交往式教育中得以共享成果、共同发展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
(2)双向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新的学习方式提倡互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之间,在互动的平台上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也为教师提供更自由更个性化的教学空间。双向互动型的师生关系,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3.革新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方式
过去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评价主体是教师,教师是学生学习结果的“裁判员”,这常常会损害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发挥。从课程改革评价的根本目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出发,学生应参与对自己学习水平的评价。要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可以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甚至可以让学生找伙伴互评,促进人人主动参与,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如:学习态度和习惯的评价,可以根据年级阶段的特点,列出几项明确的标准,像“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等,在开学初向学生公布,要求每个学生努力做到,然后到一定阶段进行自评和互评。再如,口语交际的评价,让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口语交际水平提高的过理。
总之,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评价的权利,让学生敢评;提供学生评价的机会,让学生爱评;拓展学生评价的时空,让学生乐评;启导学生评价的方法,让学生会评。
结语
展望21世纪,我们相信教育技术现代化必将使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发生巨大变革。但是我们始终有一份责任---悉心守护那弥足珍贵的童真与童趣。这是新课程下我们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让我们走进新课程,亲近新课程,把新的教学观念融入新课堂。
今天,我们播下美好的种子,明天我们收获美好!
参考文献:
[1]孔企平. 论学习方式的转变[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2]李正茂,宋青. 初探学习方式的转变[J],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2003(11).
[3]文品.学习方式、传播方式与课堂教学改革[J],人民教育,2000(12).
[4]吴俊明.把转变学习方式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标志[J],课程改革,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