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起批改作文,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曾直言不讳:“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叶先生的这番话道出了很多语文老师的心声,也让一些语文老师有了偷懒的借口,既然徒劳无功,何须再去精批细改。目前初中作文教学正处于阅而不批,批而不改的尴尬境地,而这两者也极大地影响了初中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个人认为,“批改”,顾名思义,应包含两层意思:“批阅”和“修改”,而且这两者的执行者应该分开,“批”是老师的职责,“改”是学生的任务,只有双方各司其职,才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此外,为了让教师的“批”和学生的“改”有效结合,应该让初中学生养成打草稿的习惯,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将“改”的主动权充分还给学生,而且可以让教师的“批”分步化,继而实现精细化。
一、作文草稿为学生修改作文提供了平台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养成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可见,修改的主动权应该在学生的手上,只有会修改文章,才真正具备了独立作文的能力。
修改作文为何会成为一句空话,关键是缺少强制学生修改作文的平台。老师布置作文时常会说“誊写到作文本上”。何谓“誊写”,《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照底稿抄写”。可如果不打草稿,底稿又在何处呢?在腹中?还是在脑中?恐怕在我们所教的学生中能像曹植七步成诗、王勃蒙被拟腹稿不改一字的天才是凤毛麟角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是根据大部分学生的需要,既然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尚待雕琢锤炼的璞玉,那么打草稿是很有必要的,有了草稿,学生才有了能根据老师的指导去完善主旨、丰富材料、调整结构或润色语言的平台。
先写草稿,再誊写到作文本上,也是让学生多练多写的过程。“多写”的确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方法,但是否需要每篇都换不同的内容,我看倒未必吧。同样的一篇文章,学生多改,也就在多写,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创新。比如有位学生写《给自信的一封信》一文中,一开始的草稿他只写到“依靠自信成功的人大有人在”就转承下句,我在这句后面给他批语“用排比句式概述古今中外依靠自信成功人士”,于是在作文本上,他就增加了这三句话“古有毛遂自荐,依自信锋芒毕露,成为光耀汗青的外交家;今有李宇春,靠自信想唱就唱,成为唱得最响亮的超女;外有奥巴马,凭自信舌战群儒,成为第一位问鼎白宫的黑人总统”,使文章丰富生色不少。
二、作文草稿可使教师的批阅分步化、精细化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批阅作文自然是语文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试问,一个语文老师如果连作文也不批,也不会批,这跟渎职有何区别?平时作文的批阅决不是打个分数、写个“阅”简单了事的,那样的工作只要是识个字,会写个数的人都能做。作文的批阅应该能让学生在你的指导下不仅能“知其所以然”,更能“做其然”。也正因为此,几乎所有的学生家长都希望老师能对每篇作文都精批细改。但面对繁重的“文山本海”,如何让这样的希望不沦为奢望?个人认为,采用先粗批作文草稿,再上作文评讲课,最后批阅作文本的分步方式不仅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而且也可让作文批阅精细化起来。
因为是作文草稿,老师的批阅可以随意些,只要做到胸中有数,为作文评讲课奠定基础即可。主旨不对,字数不够,明显抄袭的可以简短注明“重写”;稍有瑕疵的可在缺陷处指明如何修改或者面批;具有共性、典型的问题就可以放到作文讲评课上集体指导。
好的作文离不开学生的“细改”,而细改的成功离不开老师的“精批”。精批并非一次完成,它是可以分为几次完成:先批阅作文草稿,再批阅作文本,看似工作变多了,实则是化繁为简,避重就轻,让原本需一次性完成的任务分成两步来做,不仅可以做的更细,而且也可以减轻语文老师的负担。
我曾让学生写过一篇《________,让我陶醉》的半命题作文,有位学生另僻新径,没有写著名的山川河流,而是选择了本校的“怡情园”,但她最初的草稿只是概述学校花园的美,缺少细腻生动的描写,我指导她注意用修辞手法来描绘“景语”,在作文本上,我就读到了这样优美的文字:“白色的月光静静地流泻在花上、树上、草上。整个怡情园像被笼在轻纱般的梦里,静谧、缥缈、美丽。那一盏盏带有欧式气息的地灯像一颗颗夜明珠一样,悬浮在草坪上。绿色的地灯将大树、草坪照得格外亮,格外亮”。我在肯定她“描写优美,让读者知道了你陶醉的原因”的同时,继续建议她“还要注意用自己的心理、动作或神情等描写来表现你的陶醉”。期中考试时,正好相类似的题材,她就选择继续写这篇文章,此时她不仅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描写出了怡情园的美,而且还有个人陶醉的姿态“每次,我打着一把雨伞路过这儿时,便会放慢脚步,倾听着雨点落在叶上的细小声音,那不就是雨点和叶子的喃喃细雨吗?每当这时,我的一切烦恼便会像用过的粉笔一样化作粉尘消失了。”这篇文章被几位阅卷老师共认为优秀作文,并被推荐到校刊发表。
写作难,改作文更难,相信叶圣陶先生说改作文“徒劳无功”并不是让我们后来者不要改作文,而是想激励我们去探索如何更好地批改作文的方法。如果说写作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展现,那么批改作文则是语文老师基本功的体现。面对作文逐步占据试卷半壁江山的趋势,每位语文老师都应该去探寻、去深思有效批改作文,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这不仅是责任,更是生存的需要。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小海中学)
个人认为,“批改”,顾名思义,应包含两层意思:“批阅”和“修改”,而且这两者的执行者应该分开,“批”是老师的职责,“改”是学生的任务,只有双方各司其职,才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此外,为了让教师的“批”和学生的“改”有效结合,应该让初中学生养成打草稿的习惯,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将“改”的主动权充分还给学生,而且可以让教师的“批”分步化,继而实现精细化。
一、作文草稿为学生修改作文提供了平台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养成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可见,修改的主动权应该在学生的手上,只有会修改文章,才真正具备了独立作文的能力。
修改作文为何会成为一句空话,关键是缺少强制学生修改作文的平台。老师布置作文时常会说“誊写到作文本上”。何谓“誊写”,《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照底稿抄写”。可如果不打草稿,底稿又在何处呢?在腹中?还是在脑中?恐怕在我们所教的学生中能像曹植七步成诗、王勃蒙被拟腹稿不改一字的天才是凤毛麟角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是根据大部分学生的需要,既然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尚待雕琢锤炼的璞玉,那么打草稿是很有必要的,有了草稿,学生才有了能根据老师的指导去完善主旨、丰富材料、调整结构或润色语言的平台。
先写草稿,再誊写到作文本上,也是让学生多练多写的过程。“多写”的确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方法,但是否需要每篇都换不同的内容,我看倒未必吧。同样的一篇文章,学生多改,也就在多写,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创新。比如有位学生写《给自信的一封信》一文中,一开始的草稿他只写到“依靠自信成功的人大有人在”就转承下句,我在这句后面给他批语“用排比句式概述古今中外依靠自信成功人士”,于是在作文本上,他就增加了这三句话“古有毛遂自荐,依自信锋芒毕露,成为光耀汗青的外交家;今有李宇春,靠自信想唱就唱,成为唱得最响亮的超女;外有奥巴马,凭自信舌战群儒,成为第一位问鼎白宫的黑人总统”,使文章丰富生色不少。
二、作文草稿可使教师的批阅分步化、精细化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批阅作文自然是语文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试问,一个语文老师如果连作文也不批,也不会批,这跟渎职有何区别?平时作文的批阅决不是打个分数、写个“阅”简单了事的,那样的工作只要是识个字,会写个数的人都能做。作文的批阅应该能让学生在你的指导下不仅能“知其所以然”,更能“做其然”。也正因为此,几乎所有的学生家长都希望老师能对每篇作文都精批细改。但面对繁重的“文山本海”,如何让这样的希望不沦为奢望?个人认为,采用先粗批作文草稿,再上作文评讲课,最后批阅作文本的分步方式不仅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而且也可让作文批阅精细化起来。
因为是作文草稿,老师的批阅可以随意些,只要做到胸中有数,为作文评讲课奠定基础即可。主旨不对,字数不够,明显抄袭的可以简短注明“重写”;稍有瑕疵的可在缺陷处指明如何修改或者面批;具有共性、典型的问题就可以放到作文讲评课上集体指导。
好的作文离不开学生的“细改”,而细改的成功离不开老师的“精批”。精批并非一次完成,它是可以分为几次完成:先批阅作文草稿,再批阅作文本,看似工作变多了,实则是化繁为简,避重就轻,让原本需一次性完成的任务分成两步来做,不仅可以做的更细,而且也可以减轻语文老师的负担。
我曾让学生写过一篇《________,让我陶醉》的半命题作文,有位学生另僻新径,没有写著名的山川河流,而是选择了本校的“怡情园”,但她最初的草稿只是概述学校花园的美,缺少细腻生动的描写,我指导她注意用修辞手法来描绘“景语”,在作文本上,我就读到了这样优美的文字:“白色的月光静静地流泻在花上、树上、草上。整个怡情园像被笼在轻纱般的梦里,静谧、缥缈、美丽。那一盏盏带有欧式气息的地灯像一颗颗夜明珠一样,悬浮在草坪上。绿色的地灯将大树、草坪照得格外亮,格外亮”。我在肯定她“描写优美,让读者知道了你陶醉的原因”的同时,继续建议她“还要注意用自己的心理、动作或神情等描写来表现你的陶醉”。期中考试时,正好相类似的题材,她就选择继续写这篇文章,此时她不仅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描写出了怡情园的美,而且还有个人陶醉的姿态“每次,我打着一把雨伞路过这儿时,便会放慢脚步,倾听着雨点落在叶上的细小声音,那不就是雨点和叶子的喃喃细雨吗?每当这时,我的一切烦恼便会像用过的粉笔一样化作粉尘消失了。”这篇文章被几位阅卷老师共认为优秀作文,并被推荐到校刊发表。
写作难,改作文更难,相信叶圣陶先生说改作文“徒劳无功”并不是让我们后来者不要改作文,而是想激励我们去探索如何更好地批改作文的方法。如果说写作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展现,那么批改作文则是语文老师基本功的体现。面对作文逐步占据试卷半壁江山的趋势,每位语文老师都应该去探寻、去深思有效批改作文,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这不仅是责任,更是生存的需要。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小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