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科学活动小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712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随着人们科技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科技对国家财富的增长和社会的繁荣起的巨大作用。因此,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科学活动,对幼儿智力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在科学活动中,应该从说教的模式中解脱出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幼儿在独立动手操作过程中,亲身体验、交往合作,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的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在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培养,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幼儿自我发展的自信心。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以自己的仪态、表情、语调给幼儿以亲切感、信任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要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到温暖、安全,没有压抑感。活动中对幼儿的自由摆弄、操作、交往、提问、表达等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有自己选择材料和活动方式的权力,有按自己意愿结伴探索或独立探索的自由等。在这种教育情境中幼儿在精神上感受到了尊重、独立,获得内心的愉快体验,从而使他们集中去尝试、去探索。同时为幼儿创设科学、安全的学科学环境,准备充足的物质材料,根据活动的需要和条件,尽可能地把幼儿带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探索学习。大自然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它的形、声、色等都会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能扩大幼儿视野,丰富幼儿知识。如在“神奇的树木”活动中,把幼儿带到小树林去,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树木有高有矮、有粗有细、有弯有直、有的开花有的不开花、有的树皮粗糙有的光滑;树叶更是形态万千:有扇形、有圆形、有心形、有椭圆形、有针形、有掌形、有的叶子大、有的叶子小、有的是绿色、有的是红色、还有的是黄色、嫩绿色等。幼儿兴趣很浓,他们发现了平时常见而不为他们所注意的东西,他们为自己的发现感到高兴,增强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所取得的学习效果是室内活动所不能达到的。在如此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孩子们学得更快乐了,也最容易迸发创新的火花。
  
  二、以问题为导向,增强幼儿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
  
  “不会提问的幼儿不是好幼儿。”可见,教师应放下架子真正接纳和认可幼儿的想法,不失时机地将问题重新“抛”给幼儿,不必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在幼儿尚未具备相关经验时强加给他们,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如在探索发现角留出一大片空白,创设成“你问我答”版面,鼓励幼儿在这里用图示的方法提出自己的疑问,感兴趣的幼儿则围绕问题在继续的探索中发现答案。有一次,一名幼儿在垒高楼的时候,发现自己垒的高楼老是倒,他焦急地请老师帮忙。于是老师就巧妙地抓住机会,鼓励他将自己的问题用图示的方法画出来,寻求大家的帮助。在老师的协助下,“我的问题”版面上出现了这样一则问题:“怎样垒高楼才不容易倒?”在评价活动时,不失时宜地将这个问题抛向全体幼儿征求答案,没几天,就汇聚了许多答案,有的说“地下第一层要搭大一点”,有的说“第一排要排多一点,重一点,上面要放少一点”,有的说“垒成像‘金字塔’的形状就不容易倒”……教师给他们展示疑问的空间,肯定和鼓励了他们的想法,无疑是给幼儿以信心,激发起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抛接”得巧妙而有力。再如在自然观察角中创设“猜想园”,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猜想,在较长时间内进行验证,并提出自己的新疑问。有一天,提出“暗箱内的植物和箱外的植物会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孩子们做出了“里面的大,外面的小”、“里面的白,外面的黑”等猜想,经过观察后发现“里面的黄豆长得快,外面的长得慢。”孩子们马上问:“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便成了孩子们进一步猜想问题的过程。一个悄然无声的环境胜似有声,引导幼儿一次次发问、一次次探索与发现。所以,教师只有把提问的机会让给幼儿,精心设计教师问幼儿、幼儿问教师和幼儿问幼儿的教学环节,就能增强幼儿的问题意识,养成积极思考、大胆提问、积极质疑的习惯,提高了质疑能力。
  
  三、引导探索活动,让幼儿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儿童的智慧来源于儿童的动作”。鼓励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探索活动,以多种方式组织幼儿在“做”中探索,小组内幼儿间互动,使探索活动向纵深发展。如在探索“纸”的活动中,有的幼儿发现纸能吸水、有的发现纸能燃烧、有的发现纸能做各种想做的东西。为了让幼儿深入地了解“纸”的特性,把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并为每组准备了各种材料和工具,让他们在探索中寻找答案。“纸是怎样做出来的?”这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了解了造纸的基本程序,便产生了试一试的欲望。“我们也来造纸吧!”孩子们兴奋地提议。“这是一个好建议,可是我们拿什么来造呢?”老师故作困惑地说。“我们可以利用废纸来造呀!”于是,他们行动起来。他们把收集来的废纸放在一个大盆里,用水泡上。“怎样才能变成纸浆呢?”“这样等很慢的。”“我们把纸撕成小小片,就会快一点了。”大家卷起袖子,用力地撕起纸来。经过一番努力,纸浆弄成了。“现在我们该怎么办呢?”提出了新问题。“我刚才看卡通上有一个像网一样的东西,把纸浆放在上面水就流走了。”飞飞很肯定地说。正当大家想办法的时候,豪豪兴奋地叫了起来:“我们可以用纱窗来做呀。”于是,帮孩子们找来纱窗,大家又继续做起来。一会儿又出问题了。“为什么我的纸这么厚?”“为什么我的纸这边厚,那边薄呢?”“我们回去查查资料吧!”孩子们同意了提议。这一次,他们看得可认真了。他们发现自己放的纸浆太多了,放后又没有摸平,也没拿重物压,所以纸面不平整。找到原因后,孩子们又重新做起来。最后,有的孩子找来石头,有的找来椅子,有的找来玩具,压在纸浆上……经过这一番努力,孩子们的纸造出来了。他们高兴得不得了,个个都展露着成功的笑脸。只有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让幼儿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就能获得最好的发展。
  
  四、提供表达的机会,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表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用语言、姿态、绘画、塑造等;幼儿表达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可表达自己的经验,也可表达自己的发现和创造,还可以表达自己的感知和操作的方法过程结果,……在引导幼儿表达时,应注意让不同水平的幼儿都有表达的机会,要善于启发幼儿讲出自己操作思考后找出的答案,允许讲得和别人不一样,这样能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如:纸的探索,孩子们发现了纸的特性,知道了纸的作用,了解了纸的来源,尝试了造纸,还制作了各种纸工艺品。不同的探索活动,孩子们都用不同的形式(讨论、图画、手势、歌曲、符号等)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如探索纸能吸水的活动中,孩子们热烈地发表自己的发现:“纸吸水后颜色变深了”;“纸吸水后很快就沉下去”;“纸吸水后会卷起来”;“纸吸水后一拿就烂了”;“纸巾吸水后会变长,然后会变成透明的”;“纸吸水后可以贴在墙上不掉下来”……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用话语、图画、手工艺品和各种记录布置教室,大家一起体验发现的快乐。因此,幼儿在这种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激活了思维,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从而调动了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总之,“没有活动,也就没有幼儿的学习。”在科学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幼儿自由、大胆地进行观察、操作、尝试、实验,自由自主地探究。要尊重和关注幼儿的个性活动方式,发现和肯定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观察分析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幼儿求助时给予适宜的启发与合作。我们要在幼儿科学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激发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使孩子们对有趣的科学现象永远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他文献
学会爱,是做社会人的基础,爱是一种崇高的内心体验,但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要从小培养才能形成。绝大多数的孩子是在“四、二一”的家庭中成长,在“独占、独有、独享”的环境中成长,他们的物质需要:吃、喝、穿等最先得到满足,情感表达:喜、怒、哀、乐等最先得到关注,他们是家中的小太阳、小公主,一切东西都是他们的,他们只知道别人为他们服务,体会不到别人给予的爱,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却不懂主动去关心周围的人和事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教育的殿堂里,用生命燃起了爱之火。她跳动着爱、传递着爱、诉说着爱。“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种心态,善爱则是一种境界。作为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因此,我们要做到能爱,更要追求善爱:要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
“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是当前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达到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具有重大价值。尤其在幼儿教育中开展“做中学”的科学教育,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做中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不同于以往单纯的先传授知识再动手操作的教育模式。它要求教师彻底更新教育观念,指导幼儿标新立异,在活动中大胆“放手”,让幼儿主动地探究,激励幼儿善于思考,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追求,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是和《纲要》精神一脉相承的,它也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必然选择。因此,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成为我们幼儿园教师共同研究的课题。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必须在备课时确立好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语言,提出恰当的学习要求,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1.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起到灵魂作用。
皮亚杰曾经说过“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非常重要。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既可以培养幼儿学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发展幼儿的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又可以提高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学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运用实物
摘要: 班图拉认为:“人和环境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他们都仅仅是一种潜在的性能。环境的性能只有在特定的行为使之实现之后才能起作用。同样的,人的潜能在未被激发以前,也并不发生作用。”因此,主题环境和幼儿都不应该是被动的,而应该是通过彼此的作用来形成有意义的情境,从而产生互动的效应。主题环境的创设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创设主题环境,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了创设主题环境的一些新尝试。  关键词: 主题
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特点,而操作材料则是幼儿思维的基石,脱离了操作材料的探索将是一纸空谈。在教师设计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丰富的材料;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认识事物,提供不断地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是幼儿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的必要前提和关键。在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组织中,教师要选择适合年龄特点的物质材料,并适宜投放、科学合理地使用材料,才能有效支持幼儿的操作活动,维持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