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为了遏制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势头,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006年底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提出在全国开展“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计划,该方案于2007年4月29日全面启动。
“阳光体育运动”以“阳光”为主题词,紧紧把握“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鼓励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成长的规律和兴趣的需要以及能力发展的需求,旨在培养每一位学生成为一个健康、积极、乐观、主动、自信、友善的和谐个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生命的质量和生命尊严的意识,使每一个人都能拥有和谐、美好的人生。
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意识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对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竞赛活动指导的主要手段。但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两年来,还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
二、落实“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1.社会体育氛围不够浓厚。当下,应试教育的阴影还没有完全离开社会,一些家长把学生考取大学作为目标追求,重智育、轻体育,以学习好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唯一标准,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得与失,急功近利,创造条件为孩子补课、参加特长班,不留一点时间与空间让孩子参加身体锻炼。很显然,这样的氛围非常不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开展。
另外,社会上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一些人总是思想不解放,不明确党的方针导向。最突出的表现在对2008年10月26日启动的、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冬季长跑活动”质疑声甚大,有人把此次活动看作“献礼工程”,看作形式主义抬头,总在为这一活动“挑刺”。事实上,这些不必要的争议势必影响到全社会体育氛围的形成,会直接导致“阳光体育运动”在跌跌撞撞中行进,难以达到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生做到每天锻炼1小時、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这一基本目标。
2.学生的健身意识不够强烈。第一,由于现代科技的发达,各种电脑和网络游戏花样百出,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一旦他们拥有了自己的活动时间,便迫不及待的坐到电脑、游戏机旁,对体育锻炼毫无兴趣。虽然学校给足了课余体育锻炼时间,积极鼓励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一些学生仍然无动于衷。
第二,一些学生行为懒怠,缺乏吃苦精神,虽然也曾有学生动过参加身体锻炼的念头,却总是支配不了自己的行为,名义上是说怕脏、怕累、怕流汗,其实是典型的只想不动、只说不干的懒怠表现。甚至一些学生对体育产生着误解,认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会导致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为自己的不锻炼进行“辩护”。
第三,课业负担过重是导致学生健身意识不够强烈的主要原因。按理说课程改革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空间为出发点,而事实上许多学生却没有从课堂上解放出来。一个中学生,课余时间基本被预习、复习、做作业、思考问题等形式强夺,每天睡眠时间7个小时都难以保障,过着“朝五晚九”的紧张生活,根本不能完全放开学业的包袱、全身心投入的锻炼身体。而受老师宠护、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曾经的健身念头早被繁重的课业任务驱散,已经没有了参与锻炼身体的心思。
3.学校体育工作思路不够通畅。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并行不悖,共同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工作深入贯彻“健康第一”教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之初,便有一些学校信誓旦旦的表示会投入资金,完善学生健身的场地设施,全力促进该活动的开展。可是,一年多来,并不见这些学校投入多少人、财、物来强化落实该活动的开展。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不难发现学校体育工作的思路不够通畅是制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最突出因素。“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学校体育工作以单纯的追求体育达标为目标,工作重心严重偏离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然而,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依然要走过一段漫长的道路。更有甚者,有的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恶劣态度,正常体育教学的时间都被挪占、挤用,哪里还给学生提供课外体育活动时间?
4.体育教师的认识不够深刻。体育教师是“阳光体育运动”工程的主要参与者,甚至是领导者、指挥者。然而,一些体育教师缺乏职业道德感,对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漠不关心,根本不主动引导、组织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教师教育的失败,是体育教师工作的失职。
“阳光体育运动”计划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生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这其实也规定着体育教师的任务。体育教师要把握好体育课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因势利导,传授学生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终生参与的体育锻炼习惯。
三、结语
“阳光体育运动”对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社会都要关注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大力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鼓励和支持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为了遏制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势头,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006年底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提出在全国开展“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计划,该方案于2007年4月29日全面启动。
“阳光体育运动”以“阳光”为主题词,紧紧把握“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鼓励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成长的规律和兴趣的需要以及能力发展的需求,旨在培养每一位学生成为一个健康、积极、乐观、主动、自信、友善的和谐个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生命的质量和生命尊严的意识,使每一个人都能拥有和谐、美好的人生。
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意识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对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竞赛活动指导的主要手段。但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两年来,还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
二、落实“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1.社会体育氛围不够浓厚。当下,应试教育的阴影还没有完全离开社会,一些家长把学生考取大学作为目标追求,重智育、轻体育,以学习好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唯一标准,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得与失,急功近利,创造条件为孩子补课、参加特长班,不留一点时间与空间让孩子参加身体锻炼。很显然,这样的氛围非常不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开展。
另外,社会上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一些人总是思想不解放,不明确党的方针导向。最突出的表现在对2008年10月26日启动的、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冬季长跑活动”质疑声甚大,有人把此次活动看作“献礼工程”,看作形式主义抬头,总在为这一活动“挑刺”。事实上,这些不必要的争议势必影响到全社会体育氛围的形成,会直接导致“阳光体育运动”在跌跌撞撞中行进,难以达到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生做到每天锻炼1小時、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这一基本目标。
2.学生的健身意识不够强烈。第一,由于现代科技的发达,各种电脑和网络游戏花样百出,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一旦他们拥有了自己的活动时间,便迫不及待的坐到电脑、游戏机旁,对体育锻炼毫无兴趣。虽然学校给足了课余体育锻炼时间,积极鼓励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一些学生仍然无动于衷。
第二,一些学生行为懒怠,缺乏吃苦精神,虽然也曾有学生动过参加身体锻炼的念头,却总是支配不了自己的行为,名义上是说怕脏、怕累、怕流汗,其实是典型的只想不动、只说不干的懒怠表现。甚至一些学生对体育产生着误解,认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会导致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为自己的不锻炼进行“辩护”。
第三,课业负担过重是导致学生健身意识不够强烈的主要原因。按理说课程改革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空间为出发点,而事实上许多学生却没有从课堂上解放出来。一个中学生,课余时间基本被预习、复习、做作业、思考问题等形式强夺,每天睡眠时间7个小时都难以保障,过着“朝五晚九”的紧张生活,根本不能完全放开学业的包袱、全身心投入的锻炼身体。而受老师宠护、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曾经的健身念头早被繁重的课业任务驱散,已经没有了参与锻炼身体的心思。
3.学校体育工作思路不够通畅。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并行不悖,共同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工作深入贯彻“健康第一”教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之初,便有一些学校信誓旦旦的表示会投入资金,完善学生健身的场地设施,全力促进该活动的开展。可是,一年多来,并不见这些学校投入多少人、财、物来强化落实该活动的开展。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不难发现学校体育工作的思路不够通畅是制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最突出因素。“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学校体育工作以单纯的追求体育达标为目标,工作重心严重偏离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然而,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依然要走过一段漫长的道路。更有甚者,有的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恶劣态度,正常体育教学的时间都被挪占、挤用,哪里还给学生提供课外体育活动时间?
4.体育教师的认识不够深刻。体育教师是“阳光体育运动”工程的主要参与者,甚至是领导者、指挥者。然而,一些体育教师缺乏职业道德感,对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漠不关心,根本不主动引导、组织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教师教育的失败,是体育教师工作的失职。
“阳光体育运动”计划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生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这其实也规定着体育教师的任务。体育教师要把握好体育课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因势利导,传授学生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终生参与的体育锻炼习惯。
三、结语
“阳光体育运动”对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社会都要关注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大力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鼓励和支持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