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和交往过程。从建构主义的角度说,学习是学生不断探索与思考,不断质疑与释疑,不断表达个人见解和提升个人经验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超越个人行为成为群体合作的行为,是团队精神和群体意识发展的契机。学生在合作交往的学习中,可以增强合作意识,使自己亲身体会到自己需要学习,更需要向别人学习和别人的帮助下获得发展,在学习活动中,既要独立思考,更需要交往合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的技能呢?
一、帮助学生认识合作交往的重要性
学生的合作交往不是一开始就会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学会,并形成一种技能。交往与合作也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就能养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认识合作技能的重要性,让他们在交流、合作中获得启迪,获得灵感。在学生在感到学有困难时,引导他们合作,让他们又准确又迅速地完成了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从而体会到集体的力量,体会到合作的必要。如我在教学“生活中的大数”这一活动课时,让学生小组合作数大米,首先是自己抓一把数,每位学生数出来大约是300粒,那么想要很快得到1000粒,就需要小组内取出10个100粒,如果要得到10000粒,就需要全班的努力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许多学生都在合作学习中有了新的体验,情感得到了升华,认识到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单靠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在与同伴的合作、交往学习中得以解决。
二、帮助学生清晰理解合作交往的每一种技能
合作交往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培养过程,必须让学生明白,理解合作的每一种技能,这点很重要。我在听朱乐平老师上的“解决问题——与众不同的数”一课中,感触特别深,他在引导学生观察寻找“2、4、6、7、10中,哪个数与众不同”,这一合作学习分成了五个步骤:第一,每个同学安静地独立思考,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找出“与众不同”的数。第二,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每个同学整理好自己的思路,准备在小组里汇报,(想一想,你在小组交流中准备说哪几句话?)。第三,小组里轻声交流(小组内的同学一个一个地轮流说,听不懂要问,前面同学已经说过的内容,后面的同学尽可能不要重复)。第四,小组整理自己组的成果,准备向全班同学报告(确定一个同学记录小组的成果,要记录的内容是:①你们组认为哪个数与众不同?②与众不同的理由是什么?)。第五,进行全班交流。(每个同学要认真听同学的汇报,并且记录你们组没有想到的内容)。
三、为学生创造合作交往学习的情境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个体不断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合作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与接纳,要让学生主動地、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除了创设外在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敢于合作外,还必须创设能激发学生合作内在动机的情景或交流的意境使学生感到合作的必要性。这些问题或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在教学的内容中占比较重要地位的,而且单靠学生个人智慧或能力要完成它具有一定困难的;或者是学生有迫切的愿望需要与别人进行研讨、交流或获得别人的帮忙,这样才能从内因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也能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创设多媒体画面呈现飘渺的太空中多种卫星快速飞过的画面,要求学生统计在这一段录像中各种卫星的数量。这个任务一个人无法完成,两个人难以完成,多个人共同完成才能既准确又节省时间,因此交往与合作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创设一定的情境。
四、交往合作中的几个注意点
1.合作前的独立思考
要使合作有效,在合作交往前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独立的思考,它直接关系到交往质量的好坏,因为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合作学习才能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让学生独立去想或去做,形成对数学的一定的感受与体验,形成对解决问题有自己一种独立的看法,在合作时才能目标明确,合作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同伴交流,并在交流中会进行比较、分析,不断扬弃。
2.合作中的交流与倾听
交流与倾听能力的如何关系到合作学习能否顺利进行。在交流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层次要清晰,声音适当,自信心足。对于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要求他们在必要的时刻说明自己的问题。在倾听方面,要求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必须轮流着说,一个学生在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倾听,或者非常有礼貌地说:“对不起,你刚刚在说什么我听不太懂,请你再说一遍。”这也是允许的。在合作学习中,我要求学生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其他同学,说话的声音要让小组内的成员听见,但不要大声地喊。听的同学,眼睛也要注视着说的同学,尊重他人,做一名忠实的听众,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提出疑问。在讨论时,小组成员都要记住自己是在讨论,不能影响他人。
3.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
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是学生思维在经过合作中碰撞后的一次内化与升华,在合作之后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学生汇报时常常会说“我认为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认为怎样”。这就说明学生在合作后不懂得反思与调整。由于每个学生认知结构不同,所获取的信息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合作学习就是为了认识到自己原来想法的局限性和对方想法的合理性,在分析、比较同伴的成果时,借鉴同伴的准确、合理的成果。因此,学生合作交往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一、帮助学生认识合作交往的重要性
学生的合作交往不是一开始就会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学会,并形成一种技能。交往与合作也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就能养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认识合作技能的重要性,让他们在交流、合作中获得启迪,获得灵感。在学生在感到学有困难时,引导他们合作,让他们又准确又迅速地完成了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从而体会到集体的力量,体会到合作的必要。如我在教学“生活中的大数”这一活动课时,让学生小组合作数大米,首先是自己抓一把数,每位学生数出来大约是300粒,那么想要很快得到1000粒,就需要小组内取出10个100粒,如果要得到10000粒,就需要全班的努力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许多学生都在合作学习中有了新的体验,情感得到了升华,认识到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单靠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在与同伴的合作、交往学习中得以解决。
二、帮助学生清晰理解合作交往的每一种技能
合作交往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培养过程,必须让学生明白,理解合作的每一种技能,这点很重要。我在听朱乐平老师上的“解决问题——与众不同的数”一课中,感触特别深,他在引导学生观察寻找“2、4、6、7、10中,哪个数与众不同”,这一合作学习分成了五个步骤:第一,每个同学安静地独立思考,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找出“与众不同”的数。第二,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每个同学整理好自己的思路,准备在小组里汇报,(想一想,你在小组交流中准备说哪几句话?)。第三,小组里轻声交流(小组内的同学一个一个地轮流说,听不懂要问,前面同学已经说过的内容,后面的同学尽可能不要重复)。第四,小组整理自己组的成果,准备向全班同学报告(确定一个同学记录小组的成果,要记录的内容是:①你们组认为哪个数与众不同?②与众不同的理由是什么?)。第五,进行全班交流。(每个同学要认真听同学的汇报,并且记录你们组没有想到的内容)。
三、为学生创造合作交往学习的情境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个体不断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合作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与接纳,要让学生主動地、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除了创设外在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敢于合作外,还必须创设能激发学生合作内在动机的情景或交流的意境使学生感到合作的必要性。这些问题或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在教学的内容中占比较重要地位的,而且单靠学生个人智慧或能力要完成它具有一定困难的;或者是学生有迫切的愿望需要与别人进行研讨、交流或获得别人的帮忙,这样才能从内因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也能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创设多媒体画面呈现飘渺的太空中多种卫星快速飞过的画面,要求学生统计在这一段录像中各种卫星的数量。这个任务一个人无法完成,两个人难以完成,多个人共同完成才能既准确又节省时间,因此交往与合作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创设一定的情境。
四、交往合作中的几个注意点
1.合作前的独立思考
要使合作有效,在合作交往前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独立的思考,它直接关系到交往质量的好坏,因为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合作学习才能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让学生独立去想或去做,形成对数学的一定的感受与体验,形成对解决问题有自己一种独立的看法,在合作时才能目标明确,合作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同伴交流,并在交流中会进行比较、分析,不断扬弃。
2.合作中的交流与倾听
交流与倾听能力的如何关系到合作学习能否顺利进行。在交流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层次要清晰,声音适当,自信心足。对于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要求他们在必要的时刻说明自己的问题。在倾听方面,要求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必须轮流着说,一个学生在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倾听,或者非常有礼貌地说:“对不起,你刚刚在说什么我听不太懂,请你再说一遍。”这也是允许的。在合作学习中,我要求学生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其他同学,说话的声音要让小组内的成员听见,但不要大声地喊。听的同学,眼睛也要注视着说的同学,尊重他人,做一名忠实的听众,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提出疑问。在讨论时,小组成员都要记住自己是在讨论,不能影响他人。
3.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
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是学生思维在经过合作中碰撞后的一次内化与升华,在合作之后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学生汇报时常常会说“我认为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认为怎样”。这就说明学生在合作后不懂得反思与调整。由于每个学生认知结构不同,所获取的信息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合作学习就是为了认识到自己原来想法的局限性和对方想法的合理性,在分析、比较同伴的成果时,借鉴同伴的准确、合理的成果。因此,学生合作交往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