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不单是认同,更是传承和鉴赏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_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从鉴赏的角度来教授教材文本,利用语文课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是非判断能力,对学生进行崇高情操,进步思想的熏陶,促其形成初步的人生价值观,也许,语文的教化功能会更强大,这也是《课标》对语文课程的社会性要求之所在。
  [关键词]语文课堂 美文赏析 大胆创新 培养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195-02
  课堂教学旨在使学生领悟和获得。课堂中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的大力倡导都是为了让学生学到“这一课”的知识,为达此目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目标、教法、课时、教学手段等方面可谓下足功夫。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学科性质作如下定义: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课标》中的这段文字,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语文的工具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口语和书面语两方面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语言知识和写作能力,以期使学生能够很好地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从心所欲写文章。反观目前语文教学现状,多数教师无不在这两方面尽心努力,勤勉研究,孜孜不倦。
  小学识字、造句、背诗文;初中辨文体,学写各类文章,初识诵读;高中阶段则识读文本,整体感知文章,以期达到知人论世,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渐进式的语文教学程序无疑是科学有效的,但是,现实中的语文教学体现了一个共同特点:认知性和认同性。语文的人文性要求始终未被强化——重实用主义应用而忽略了潜移默化的审美赏析。课堂语文对学生的生活影响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重认知,教师偏重教学任务的进度推进和完成;梳理结构重逻辑确认;把握情感重固化作家思想情感的了解。重认同,分析文章侧重对语言表现力的揭示;知识积累重名篇名句的背诵识记……对于文章深层次的认识,如作家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其人其文对当时和后世影响的了解则浅尝辄止,一笔带过,无意深究。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优美文章的影响力被淡化,真正的语文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并没有切实实现,学语文只是为了获得学科成绩的高分。于是,语文功课被量化,语文影响学生生活和思想情感世界的功能没有很好的实现。
  也许有人认为,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实际上已经包含了一定的审美判断能力,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割裂。这种观点固然有道理,但实际教学中,大多数的教师并非或并未自觉地做到二者兼顾,主要表现为将教材中的某一篇文章先以时间定量,设计出该篇文章教学的难点重点,着重分析预先确定的某句某段乃至全篇,最后归纳出文章主题,再加以要求部分段落的背诵,于是,一篇文章的教学结束了,篇篇如是,以为常规。
  对乎?无可厚非。
  但是,如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能从鉴赏的角度来教授教材文本,利用语文课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是非判断能力,对学生进行崇高情操,进步思想的熏陶,促其形成初步的人生价值观,也许语文的教化功能会更强大,而这也是《课标》对语文课程的社会性要求之所在。
  如何将语文课堂变成陶冶情操的鉴赏课?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立足课堂、准确定位、注重迁移引导,厚积薄发
  高中教材文学作品居多,对于眼前的一本语文书,我们不能认定只是教学文本,应该把它当做文化的窗口或人文精神的冰山一角。借助它,教师在完成其工具性要求任务的同时更要意识到它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以及作家独到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立足课堂吃透教材,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尽可能多的搜集相关信息,厚积薄发,巧妙迁移诱导,力争让语文课堂变成既传授知识又赏析美文同时还具启蒙思想,培养情操、熏陶情趣的鉴赏课,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领略美、感悟美、欣赏美的广阔天地。例如学习了《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嘲笑别理科夫的“套子”理论、“套子”心理、“套子”式的言行以及陈腐守旧的“套子”式的人生观,同时欣慰地听到高尔基的一首《海燕》敲响了沙皇专制的丧钟,惊喜的看到了俄国大革命的爆发,别理科夫代表的是一种陈腐和没落,他的死也预示着俄国沙皇专制的衰亡。鉴赏此文,我们在欣赏作品独特的讽刺艺术的同时又生发出对现实生活中种种“套子”思考。此外,诸如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体会到人生的壮美,也感知了作家的寂寞;学习了《兰亭集序》,我们体会了文人骚客的雅趣,又引发了对生死的思考;还有《一剪梅》的婉约美让我们微晕薄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阳刚之美让我们看到了英雄落暮……
  所有这些审美的愉悦体验,也只有把语文学科从僵化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让教师从鉴赏家的角度给学生以精彩展示,千古不朽的美文才能在今天的语文课堂上熠熠生辉,光芒万丈。
  二、精心创设情境,激发情绪,寓教于乐
  我们知道,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无不是作家的思想、情感、好恶等主观意识倾向的反映,而学生的求知欲和审美倾向各有不同,因此,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求知需要角度上来审视教学内容,通过新颖、灵活的授课方法和手段来创设一种鉴赏情境,以此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力争让学生既获得理性的发展,又获得审美的体验。
  如何具体实施?首先,教师要深挖教材的审美因素,尤其是文学作品,备课环节要始终伴随着一种情境(所备内容在头脑中的立体再现),通过自身的艺术感悟反复品味,形成独特的授课思路然后用之教学,通过多种手段(如影视播放、师生参与的吟诵、表演等方式)生动再现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调动情绪,努力使学生获得精神美、自然美、艺术美、语言美等审美愉悦。   如讲解《琵琶行》,可用琵琶弹奏曲做辅助,兼以其他的音乐曲调作比较,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和语言表现力;教授《念奴娇·赤壁怀古》可用《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做音乐背景,高声朗诵来表现一种壮阔豪迈的气势;欣赏《变色龙》则可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表演再现奥楚蔑洛夫的丑恶嘴脸以领悟主题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辅助手段,让学生充分直观感受教学内容,在兴趣中感受美、理解美。其次,深研单元教学特点,根据单元特点,制定计划,举行多种形式的回顾和评价活动,了解和提升本单元教学知识所代表的文化,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如学过先秦历史散文单元内容,要求学生自查资料摘录有关《左转》(或《国语》《战国策》)等史书中的资料文章,发表看法,并以专栏壁报形式加以交流,或组织专题研究形成研究性学习成果;学过古代诗歌单元内容,可举办诗诵会和作家作品趣事轶闻交流会,或利用校园文化、当地区域文化资源,组织有关文学艺术,情操修养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将文学艺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努力扩大学生的文化审美视野,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在快乐中体验,在体验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和审美鉴赏能力。
  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重视教学过程的审美化
  惯常的语文教学总是分几步走:第一步板书题目和作者;第二步,介绍作者及背景;第三步,研析文本(或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或教师重点讲析);第四步,归纳总结。这种程式化的教学固然显示了一堂课的章法特点,实际上,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学生因个体差异影响对 “该课”的兴趣是多样的,因此教无定法,应灵活多样。总的说来,语文课堂教学,无论怎样的改革,要想高效精彩,都应遵循三步骤:成功的导入,精彩的高潮推进和意犹未尽、促人思考的结尾。
  上课伊始,对导入的处理,有经验的教师都会高屋建瓴的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不拘格套地将学生迅速地吸引到所教教学内容上来:或开宗明义直奔主题,或迂回深入自然入境,或旁敲侧击诱导暗示……他们总能游刃有余,轻松自然。如讲授《装在套子的人》,教师穿一件竖着领子的黑色呢大衣,戴着墨镜走进教室发现学生身穿短衫(时值初夏),教师顿做惊讶神色并念念有词:“哎呀,你们咋穿这么单薄,千万别出什么乱子!”学生面对老师的怪声调,莫名其妙的哄堂大笑,老师又做出更为吃惊的神情慌忙制止:“别笑别笑,要是校长听见了还成什么样子,千万别出什么乱子啊!”学生见状更是大笑不止,于是,老师摘下墨镜,脱下大衣,正色打住:“不要笑了,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他叫别理科夫,是一个把自己时刻装在套子里的人,现在翻开课文第19页……”通过别具一格的开场白,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地像磁石一样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别理科夫这一文学形象自然就会深深地印入脑海中,久久难忘。又如,讲授《醉翁亭记》,在老师介绍了有关欧阳修政治改革和仕途际遇后,师生共同探究文本:
  本文写景记游是目的吗?
  文中多次写景记游,作者高兴的几近忘乎所以,难道这是其真情绪吗?
  问题一出,学生的思绪一下由“山水之乐”“游之乐”的轻松状态进入冷静地分析,并找出“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而乐也”并且“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庐陵欧阳修也。”等重点句,于是启发中,学生顿然感悟:噢,原来欧阳修的心境是为排除心中烦扰而寄情山水,短暂的“与民和乐”是快乐的;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欧阳修又是郁闷的。醉而乐是一时兴致,而心中的块垒却重如铅石挥之不去。这样,在关键时刻,设疑诱导,学生巧妙领悟,形成思维的高潮效果,教学的思路一下超越文本而进入深度赏析,满足了学生对美文的探索需要。
  当然,结课艺术的另一环节——总结也应匠心设计,如教授诗歌欣赏单元,在单元教学内容结束后,为强化学生的理解消化,教师还应设法营造一种诗诵氛围,精心设计背诵环节,采用紧张活跃的竞赛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实行小组量化计分,高效、准确、及时地背诵规定篇目。还可采用接句游戏方式让学生互相提示验证,最后总评出单元竞赛活动中的优胜个人和团体予以表彰奖励……这种竞赛活动,既有助于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积累和理解,又能让课堂教学环节的高潮出现后,继续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多快好省的提高教学效率。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进步,尤其在今天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作为在众多学科中最具稳固性和教化弹力的语文,课程改革更是走在最前面。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牢记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以渊博的知识武装自己,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立足讲台,大胆创新,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克服单纯教授知识的落后习惯,把语文课和美育有机结合,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快乐情绪,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领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殿堂,开其智、养其性、冶其情、壮其志、长其能,坚持不懈并以为原则,长此以往,《课标》中的“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责任编辑:彭海多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与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校园文化活动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进步与创新空间。校园文化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起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当前我国校园文化的内容与特点,并针对当前的发展状况进行认真分析,做出与之相适应的创新策略,以期能为日后的校园文化和学生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校园文化活动 学生综合素质 能力素质 提升策略  [中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变通规定权是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重要内容.立法法首对民族自治地方变通规定做了简要但系统的规定,丰富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理论
[摘要]由于数学课程改革,大学数学分析部分内容下放到高中新课标中,在新的形势下对数学分析的教学有新的要求。结合高等师范院校培养中学教师的光荣使命,本文对新形势下数学分析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学分析 教学方法 中学数学    数学分析是高等师范院校数学各专业的基础课,它为其它专业课,如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和泛函分析等分析类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又是中学数学知识的深入与
[摘要]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愈发密切,对每一个人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性,使得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与积极性,学习效率难以有效提高,各个年级的后进生人数越来越多。后进生的转化教育成为初中数学教育的一大难题,本文就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以及转化措施进行分析,希望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后进生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某位学生学习英语非常刻苦,单词记了好多,语法规则背了不少,但学习成绩却不理想,特别是语言运用时,理解力和表达力都较差。原因之一在于该学生的英语语感差。什么是语感?语感是人对语言的领悟感应能力,是语言训练到熟能生巧的表现,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自然而形成的。英语教学有它自身固有的特点,语感便是英语教学的支点。那么,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呢?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以前学制中所提出的教育目标已经很难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实现由“共同世界”向“个性时代”的转变,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成了当务之急。   [关键词]教育 学校 体育 发展 趋势    体育活动,因其能满足人类对身体活动这一基本的需要,符合人类的攻击天性,同时又体现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吻合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变化趋势,是大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和交往过程。从建构主义的角度说,学习是学生不断探索与思考,不断质疑与释疑,不断表达个人见解和提升个人经验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超越个人行为成为群体合作的行为,是团队精神和群体意识发展的契机。学生在合作交往的学习中,可以增强合作意识,使自己亲身体会到自己需要学习,更需要向别人学习和别人的帮助下获得发展,在学习活动中,既要独立思考,更需要交往合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的技
近年来,土壤污染事件频发,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威胁着公众的健康安全。随着土壤修复的起步与发展,依然面临着责任主体模糊、修复标准滞后以及责任实现无保障等制度困境。
[摘要]历史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日常历史教学工作到底该如何进行,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必须要关注的问题。本文中笔者对新课程环境下如何有效的开展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问题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历史教学 备课 上课 作业批改    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是我们每位历史教师日常教学中的主要工作,也是我们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途径,是否能有效的进行备课、上课和作业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学的目标也在从以往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使学生能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中学的体育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强健的体魄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初中生正是身体生长的关键时期,必须要重视初中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些体会,希望对体育教学能有所启发。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 体会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