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语文课堂,尤其是阅读课堂成为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平台。在当前的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课内外衔接的单元主题阅读的开展和应用来进行学生阅读兴趣、学习习惯以及阅读能力的综合培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内外衔接;单元主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7-009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7.046
语文是学科教学以及素质教育的基础,而阅读则是语文课堂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强调阅读教学的创新改革,通过课内外衔接的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开展,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当前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中对于学生语文阅读不仅在质量上有所要求,更在数量上有所规定,这也使得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
首先,学生阅读量不够是很多学校语文阅读教学中共同存在的一个问题。量的积累是实现质变的前提。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化而言,只有足够的阅读量的积累才能够为阅读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但是由于当前大部分教师在阅读课堂上过于偏重应试阅读能力的培训和强化,将阅读课堂局限于教材内容本身,导致教师和学生都对课外阅读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关注,这也成为学生普遍阅读量不够的最主要原因。
其次,教师在阅读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活动的形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阅读而言,学生的思考以及感悟体会是实现其自身阅读能力提升的核心,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学生体会阅读趣味性的关键。但是现在一部分教师出于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以详细讲解来代替学生个人的思考和感悟,对学生学习能力、阅读思维等形成遏制,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化以及未来的发展。同时,也导致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逐渐降低,影响了其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基于课内外衔接的单元主题阅读整体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丰富课堂活动形式,创设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
通过调查研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影响和限制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广泛应用并且取得实效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从这方面入手实施应用策略。
1.转变学生学习理念和习惯。转变学生学习的理念和习惯是当前阅读教学中创设积极课堂氛围,丰富课堂活动的前提。之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强调这一点,主要是基于学生主体的教学理论考虑。在罗杰斯的学生中心教学观中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与自我实现,强调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决定性作用。所以根据这一理论,在阅读课堂上学生自身的学习理念和习惯不仅对于其学习效率有影响,而且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也能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只有在学生积极配合,并且具备相应素质与能力的基础上,新的课堂活动与教学模式才能够得以应用,并且发挥其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需要借助丰富新颖的课堂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新的学习观念和理念的形成,从而实现良好课堂学习氛围的创设。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学习的可能性更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信心和勇气的培养。
2.创新阅读课堂导入活动形式。在语文阅读课堂上,要实现积极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关键还在于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从课堂教学的形成与开展理论来看,各个教学环节虽然各自起到不同的作用,但是对于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都能够产生影响。课堂导入,能够通过营造适当的课堂氛围来影响整体课堂的教学环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中导入环节的设置,可以围绕阅读主题展开互动或讨论,也可以结合阅读内容设计具体的情境,通过这些趣味性的导入活动,营造阅读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这些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活動,不仅能够促进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动交流,逐步培养学生表达和参与的信心,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逐步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为在课堂上开展自主探究模式的阅读活动奠定基础。
通过课堂导入形式的创新以及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能够促进阅读课堂整体教学氛围的转变,从而为自主探究的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模式在阅读课堂上的应用奠定基础。
(二)结合教材文章内容,构建单元主题阅读框架
对于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模式而言,其应用核心在于主题式阅读,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强调和关注阅读文章的筛选以及单元主题教学框架的构建。同时,基于课内外衔接的要求以及进一步拓展学生阅读量和阅读界限的目的,教师也需要实现教材内文章与课外文章的相互结合。具体来说,教师在确定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整体框架时,要循序渐进,在把握其整体的阅读活动流程的前提下完成课堂教学框架的设计。首先,教师需要确定单元整体阅读的主题内容。主题的确定对于整体阅读材料的选择以及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有着引导和方向确定的作用。一般来说,教师会结合单元主题阅读的概念,将教材中本单元的情感内核或者是文章体裁作为阅读主题。而在确定主题之后,教师就可以完成阅读文章和材料的选择。总体来说,教师在选择主题阅读篇章时也要结合教材中的文章,将教材中文章的学习作为基础性的环节,作为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讲解以及学习的途径。同时,教师需要结合单元主题以及课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方向来选择课外阅读的文章和材料。在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类比和对比两个角度出发,选择与课内阅读既相似又有不同的文章类型作为学生主题阅读的内容。学生在对这一部分文章的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也训练学生自主完成文章阅读的能力,实现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切实提高。这样,以教材主题为核心、课内文章为基础、课外文章为拓展强化的单元主题阅读框架就形成了,最终实现学生语文阅读的综合提升和发展。 (三)设计课堂阅读活动,引导主题阅读自主探究
要实现课内外衔接理念下的單元主题阅读教学在阅读课堂上的应用,教师除了需要关注整体阅读框架的构建之外,更需要关注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与开展。从实际的教学应用上来说,单元主题阅读一般是与学生的自主探究阅读配合出现的。因为在学生自主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单元主题阅读的特点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实现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转变和强化。因此,教师需要在自主探究的模式之下完成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1.科学设计阅读探究引导任务。自主探究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就在于学生在一定主题和任务引导下自主完成文章的阅读和分析。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设置任务以及提纲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保证其整体方向的正确性。之所以强调教师对于学生自主阅读的引导,是因为这种自主探究的主题阅读教学模式主要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而展开。而建构主义理论下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主要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而实现非制导性的课堂教学。同时,根据学生认知能力阶段性发展的特点,在小学、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虽然趋向成熟,但是在专业性学习方面仍然有所欠缺。所以在进行阅读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虽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对阅读探究的正确方向以及细节分析等仍然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所以,教师需要在单元主题阅读课堂上通过阅读任务的设计来完成对学生阅读探究活动的方向性引导。而在教师设计引导任务的过程中,既要注意结合具体的阅读文章以及阅读教学要求展开,又要避免过度细节化而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与自主探究。所以,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教师所设计的阅读引导任务应能够对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
2.科学设计主题阅读课堂活动。课堂活动对于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能够产生明显的影响,所以科学设计单元主题阅读课堂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是实现学生高效阅读的重要保障。在自主探究模式下,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模式是常见的课堂教学形式。而在这一模式下,课堂活动的设计需要始终围绕着小组活动以及主题阅读来展开。具体来说,教师要围绕阅读文章以及主题来设计阅读活动的内容,根据文章的不同类型和情感导向来选择与之相匹配的课堂活动类型。可以借鉴小组活动的模式,在活动的参与方式、活动任务与要求等方面体现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配合能力、分工意识等能力与素质。整体来看,课堂活动的设计原则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从促进阅读效果的角度出发,教师对于课堂活动的设计需要围绕阅读展开,也就是说需要设计阅读以及阅读效果展示的相关活动;而从促进小组合作以及探究的角度出发,课堂活动的设计则需要体现对学生合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的引导,在活动的参与人数、参与形式等方面做出规定性的要求。通过小组合作来实现单元主题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而且在实现学生阅读课堂学习机会的均衡化方面有所帮助。通过课堂上环环相扣的活动环节设计,学生自然能够通过自主探究的主题阅读实现其阅读能力的强化。
总而言之,对于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而言,重知识教学而忽视课外阅读拓展一直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主要问题。因此,新课改提倡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而主题单元教学正是实现这一要求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闫为华.主题阅读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5).
[2]祝润玲.基于单元主题的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教学研究[J].下一代,2019(6).
[3]韩丽.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主题整合的阅读教学实践[J].华夏教师,2018(26).
[4]洪婉瑜.语文阅读基于“课内外衔接”的实践研究[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24).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内外衔接;单元主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7-009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7.046
语文是学科教学以及素质教育的基础,而阅读则是语文课堂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强调阅读教学的创新改革,通过课内外衔接的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开展,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当前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中对于学生语文阅读不仅在质量上有所要求,更在数量上有所规定,这也使得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
首先,学生阅读量不够是很多学校语文阅读教学中共同存在的一个问题。量的积累是实现质变的前提。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化而言,只有足够的阅读量的积累才能够为阅读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但是由于当前大部分教师在阅读课堂上过于偏重应试阅读能力的培训和强化,将阅读课堂局限于教材内容本身,导致教师和学生都对课外阅读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关注,这也成为学生普遍阅读量不够的最主要原因。
其次,教师在阅读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活动的形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阅读而言,学生的思考以及感悟体会是实现其自身阅读能力提升的核心,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学生体会阅读趣味性的关键。但是现在一部分教师出于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以详细讲解来代替学生个人的思考和感悟,对学生学习能力、阅读思维等形成遏制,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化以及未来的发展。同时,也导致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逐渐降低,影响了其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基于课内外衔接的单元主题阅读整体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丰富课堂活动形式,创设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
通过调查研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影响和限制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广泛应用并且取得实效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从这方面入手实施应用策略。
1.转变学生学习理念和习惯。转变学生学习的理念和习惯是当前阅读教学中创设积极课堂氛围,丰富课堂活动的前提。之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强调这一点,主要是基于学生主体的教学理论考虑。在罗杰斯的学生中心教学观中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与自我实现,强调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决定性作用。所以根据这一理论,在阅读课堂上学生自身的学习理念和习惯不仅对于其学习效率有影响,而且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也能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只有在学生积极配合,并且具备相应素质与能力的基础上,新的课堂活动与教学模式才能够得以应用,并且发挥其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需要借助丰富新颖的课堂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新的学习观念和理念的形成,从而实现良好课堂学习氛围的创设。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学习的可能性更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信心和勇气的培养。
2.创新阅读课堂导入活动形式。在语文阅读课堂上,要实现积极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关键还在于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从课堂教学的形成与开展理论来看,各个教学环节虽然各自起到不同的作用,但是对于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都能够产生影响。课堂导入,能够通过营造适当的课堂氛围来影响整体课堂的教学环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中导入环节的设置,可以围绕阅读主题展开互动或讨论,也可以结合阅读内容设计具体的情境,通过这些趣味性的导入活动,营造阅读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这些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活動,不仅能够促进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动交流,逐步培养学生表达和参与的信心,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逐步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为在课堂上开展自主探究模式的阅读活动奠定基础。
通过课堂导入形式的创新以及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能够促进阅读课堂整体教学氛围的转变,从而为自主探究的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模式在阅读课堂上的应用奠定基础。
(二)结合教材文章内容,构建单元主题阅读框架
对于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模式而言,其应用核心在于主题式阅读,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强调和关注阅读文章的筛选以及单元主题教学框架的构建。同时,基于课内外衔接的要求以及进一步拓展学生阅读量和阅读界限的目的,教师也需要实现教材内文章与课外文章的相互结合。具体来说,教师在确定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整体框架时,要循序渐进,在把握其整体的阅读活动流程的前提下完成课堂教学框架的设计。首先,教师需要确定单元整体阅读的主题内容。主题的确定对于整体阅读材料的选择以及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有着引导和方向确定的作用。一般来说,教师会结合单元主题阅读的概念,将教材中本单元的情感内核或者是文章体裁作为阅读主题。而在确定主题之后,教师就可以完成阅读文章和材料的选择。总体来说,教师在选择主题阅读篇章时也要结合教材中的文章,将教材中文章的学习作为基础性的环节,作为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讲解以及学习的途径。同时,教师需要结合单元主题以及课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方向来选择课外阅读的文章和材料。在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类比和对比两个角度出发,选择与课内阅读既相似又有不同的文章类型作为学生主题阅读的内容。学生在对这一部分文章的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也训练学生自主完成文章阅读的能力,实现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切实提高。这样,以教材主题为核心、课内文章为基础、课外文章为拓展强化的单元主题阅读框架就形成了,最终实现学生语文阅读的综合提升和发展。 (三)设计课堂阅读活动,引导主题阅读自主探究
要实现课内外衔接理念下的單元主题阅读教学在阅读课堂上的应用,教师除了需要关注整体阅读框架的构建之外,更需要关注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与开展。从实际的教学应用上来说,单元主题阅读一般是与学生的自主探究阅读配合出现的。因为在学生自主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单元主题阅读的特点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实现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转变和强化。因此,教师需要在自主探究的模式之下完成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1.科学设计阅读探究引导任务。自主探究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就在于学生在一定主题和任务引导下自主完成文章的阅读和分析。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设置任务以及提纲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保证其整体方向的正确性。之所以强调教师对于学生自主阅读的引导,是因为这种自主探究的主题阅读教学模式主要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而展开。而建构主义理论下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主要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而实现非制导性的课堂教学。同时,根据学生认知能力阶段性发展的特点,在小学、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虽然趋向成熟,但是在专业性学习方面仍然有所欠缺。所以在进行阅读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虽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对阅读探究的正确方向以及细节分析等仍然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所以,教师需要在单元主题阅读课堂上通过阅读任务的设计来完成对学生阅读探究活动的方向性引导。而在教师设计引导任务的过程中,既要注意结合具体的阅读文章以及阅读教学要求展开,又要避免过度细节化而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与自主探究。所以,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教师所设计的阅读引导任务应能够对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
2.科学设计主题阅读课堂活动。课堂活动对于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能够产生明显的影响,所以科学设计单元主题阅读课堂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是实现学生高效阅读的重要保障。在自主探究模式下,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模式是常见的课堂教学形式。而在这一模式下,课堂活动的设计需要始终围绕着小组活动以及主题阅读来展开。具体来说,教师要围绕阅读文章以及主题来设计阅读活动的内容,根据文章的不同类型和情感导向来选择与之相匹配的课堂活动类型。可以借鉴小组活动的模式,在活动的参与方式、活动任务与要求等方面体现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配合能力、分工意识等能力与素质。整体来看,课堂活动的设计原则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从促进阅读效果的角度出发,教师对于课堂活动的设计需要围绕阅读展开,也就是说需要设计阅读以及阅读效果展示的相关活动;而从促进小组合作以及探究的角度出发,课堂活动的设计则需要体现对学生合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的引导,在活动的参与人数、参与形式等方面做出规定性的要求。通过小组合作来实现单元主题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而且在实现学生阅读课堂学习机会的均衡化方面有所帮助。通过课堂上环环相扣的活动环节设计,学生自然能够通过自主探究的主题阅读实现其阅读能力的强化。
总而言之,对于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而言,重知识教学而忽视课外阅读拓展一直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主要问题。因此,新课改提倡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而主题单元教学正是实现这一要求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闫为华.主题阅读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5).
[2]祝润玲.基于单元主题的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教学研究[J].下一代,2019(6).
[3]韩丽.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主题整合的阅读教学实践[J].华夏教师,2018(26).
[4]洪婉瑜.语文阅读基于“课内外衔接”的实践研究[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24).